還有不到十天,光伏産品的出口退稅率就将正式下調,但預期中的搶倉出貨、報關激增似乎并未到來。
11 月 15 日,财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确我國 209 種出口産品的出口退稅将下調,光伏産品出口退稅率由 13% 降至 9%,于 12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業内普遍認爲,相關舉措有利于防止 " 内卷 " 外溢,修複出口價格,規避外貿争議,加速出清産能,但短期内企業業績會進一步承壓。參考此前并網補貼時代數次出現的踩點 " 搶裝 "" 搶貨 ",市場此前也預測在這半個月的窗口期會出現明顯的 " 搶出潮 "。
但從制造商、貨運端反饋來看,至少就首周情況而言,雖有企業積極行動,但整體較爲平淡,遠稱不上 " 潮 " 的規模。有觀察人士認爲部分企業希望借此契機推動出口産品漲價,也有從業者稱公司出口貨運需配合海外項目進度,打亂節奏(或導緻庫存積壓)反而得不償失,還有一位外貿領域人士對钛媒體 APP 表示,今年包括出口退稅退坡在内的出口規定頻繁變化,自己企業的業務已多次受到沖擊,相信海外生意較多的大廠對此早已有所準備。
不論原因如何,遇事 " 一擁而上 ",事後 " 一片狼藉 " 的慣例似乎有所改變,價格修複、産能出海、高質量發展成了關鍵詞。或許,在經曆史上最快增速後踩下急刹的的中國光伏,終于 " 卷 " 不動了,也要适應與自己和解了。
時代變了
順風順水時,主動做出改變很難;日昃不午時,想不改變同樣很難。
就在 11 月 20 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修訂後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和《光伏制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其中明确提及" 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産能的光伏制造項目,避免低水平重複擴張 ",并将新建、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由原來的 20% 提升到了 30%,同時對新一代 N 型電池、組件和下一代鈣钛礦産品作出了效率、能效方面的要求。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解讀上述規定出台背景時,指出光伏行業進入新一輪震蕩周期,産業階段性供需失衡,産業鏈價格快速下滑,企業經營承壓,需要在宏觀行業管理政策層面進行調控,引導避免低水平盲目擴張,優化産業發展環境。
根據钛媒體 APP 的梳理,光伏主材各環節産量近三年 " 狂飙 " 至此前累計水平的 3 倍,積累産能(超過 1000GW)超出當前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的一倍;自 2023 年上半年出現價格高點後至今,矽料、矽片價格下降近九成,電池片、組件價格也跌超六成,僅今年以來,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降價幅度分别爲 40.2%、51.0%、41.5% 和 29.0%(取 N 型矽料、N 型 G10L 矽片、TOPCon 電池組件數據,電池片方面 P 型産品降幅小于 TOPCon,但同樣超過 20%);從業績維度來看,去年三季度還紛紛迎來曆史最快營收增速的光伏企業,今年已幾乎全線衰退,光伏制造闆塊超六成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近八成淨利同比下滑,營收 TOP5 中 4 家企業陷入虧損,最具指标性、有 " 光伏茅 " 之稱的隆基綠能,三個季度虧損了 65.05 億元,而在去年前三季度,這個數字是盈利 116.9 億元,從史上最好到史上最差,隻用了一年。
時代變了,但這種變化絕非一蹴而就。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标曾對钛媒體 APP 分析過矽料、組件等環節的價格博弈和走勢,根據他的說法,去年年底光伏搶裝造就了史上裝機量最高的單季、單月,上遊廠商在全産業鏈産品價格已經較低的情況下爲了搶出貨量、搶市場進一步降價," 價格戰 "" 低價投标 " 大行其道,及至今年,需求增速不再,産品庫存仍在,價格降易升難,直到多個環節(尤其是電池、組件)在競價踩踏中紛紛跌破企業現金成本線。
钛媒體 APP 也關注到,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主材四大環節都傳出過龍頭廠商帶頭提高報價的消息,但市場成交價格整體卻仍向下運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也表示,光伏行業的風險在當前規模下遠勝以往,這次波動對企業造成的虧損規模也遠超此前三個周期。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等專家則認爲,光伏行業正處在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的關鍵轉折點,而産業累積的問題和矛盾,會倒逼我們加速進入新的階段。
從 " 自律 " 做起
在 " 轉場 "" 換擋 " 時刻,以往可茲借鑒的經驗往往會失效。
我國光伏行業 " 卷 " 出未來的經營之道,目前似乎利大于弊,但改變也不容易,在钛媒體 APP 親曆的一次活動中,就有企業家 " 痛陳 " 部分廠商 " 邊反内卷邊内卷,邊罵低價邊降價 "。
做生意,本就沒那麽簡單,言行一緻實屬罕見,況且," 卷 " 出慣性的昔日赢家,到今天難免陷入 " 不卷不會做事 " 的窘境。
如此規模的産業,早已不會因爲一家或幾家企業的調整而輕易發生根本性變化,車頭帶得快火車但帶不動火箭,同理,一顆老鼠屎壞得了一鍋粥但壞不了一片海。
行業需要形成共識,也需要找到新的行事方針。
11 月中旬,CPIA 作爲光伏行業最重要的協會組織,召開了一場防止行業 " 内卷式 " 惡性競争專題座談會,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等 16 家行業頭部企業悉數到場,共商行業發展之路。雖然會後有消息稱部分企業對減産等問題仍有分歧,但 CPIA 通稿表示 " 各位企業家及代表就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内卷式惡性競争,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後低效産能退出渠道,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并達成共識 "。11 月中旬,又有超過 20 家矽片企業召開了一次行業自律會議,推動協同減産,改善市場環境,據悉已有頭部企業帶頭将 11 月開工率從 40% 調降至 30%。根據一家行業垂媒的說法,近一個月以來,行業針對限産、限價等問題已開了好幾次會議,隻不過有的并未見諸報端、網絡。
此外,CPIA 還罕見地連續兩個月發布光伏産品成本價測算表,其中 11 月含稅、含最低必要費用的一體化組件成本被确定爲 0.69 元 /W,基本高于目前 infolink 統計的單晶 PERC 和 TOPCon 組件市場最低成交價。與此同時,CPIA 還發文警示低于成本價投标中标涉嫌違法,市場也将其視爲 " 指導限價 " 或 " 價格底線 "。另外,工信部等主管部門也在如上述《管理辦法》及各類會議中呼籲光伏行業加強行業自律,減少行業内卷,自身也爲之推動了新的政策、規定出台。
雖然輿論一度對這類 " 共同探讨 "" 加強自律 " 的效力有所疑慮,但從企業近期動作來看,加大矽片限産力度、上調組件報價等切切實實地發生了。盡管市場反饋還不明顯,未來也大概率會出現反複,但至少,在以往競争最爲激烈的四季度,行業以 " 自律 " 爲名放慢了 " 内卷 " 的步伐。
" 中人 " 的勝利
不過,開公司,是爲了賺錢,不是爲了彰顯道德品質或交朋友。
不管是商議共識還是加強自律,抑或放棄 " 内卷 "、休養生息,都是爲了賺到 " 下一桶金 "。如果與自己和解的後果,是 " 躺平而亡 ",那企業可能甯可盡快破産。說到底,還要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或目标可以參照。
從今年前三季度 A 股光伏制造企業的盈利表現來看,一衆輔材、設備企業表現較好在意料之中,從逆變器發家,繼而在儲能、下遊和海外市場做得有聲有色的陽光電源以 76 億元淨利潤(闆塊唯一淨利超 30 億元的企業)拔得頭籌。而在一偏哀嚎的主材(以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爲主營業務)企業中,淨利潤最高的是前幾年一度被認爲 " 快要掉隊 " 的阿特斯。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 341.8 億,在主材企業中排名第 6,較去年同期提升 1 位,但 19.55 億的淨利潤,讓其在盈利榜上從老八一舉變成了老大,如果刨去阿特斯,A 股主材 TOP10 合計虧損了約 183 億元。
從經營策略的角度來看,陽光電源、阿特斯都有可參照之處,比如它們都較早進行全球化布局,即使在國内裝機以超快速度發展時仍持續加注海外市場,比如先手投入儲能領域,打造光儲一體化發展優勢等等。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阿特斯口碑、地位的 " 逆轉 ",或許也對如今疲憊不堪、" 卷 " 不下去的光伏同行有一定啓發作用。
阿特斯創始人、董事長瞿曉铧家境優渥,父母兄弟都是清華師生。但根據《大國光伏》一書中的介紹,瞿曉铧從小到大都絕非一個好 " 卷 " 之人,他形容自己是個 " 中人 ",凡事都取個中遊成績就行。或許得益于 " 頂配 " 家庭帶來的底蘊和加成,瞿曉铧升學、讀博、出國、入職北美最大電力企業、進入光伏行業再到回國創業,都顯得順理成章,在他本人的講述中甚至有些在時代波折中随遇而安、水到渠成的勁頭。
實際上,得益于海外市場嗅覺和資源,阿特斯創辦後勢頭很猛,2006 年成爲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次年營收同比增漲三倍多,突破 3 億美元,是行業中最受矚目的明星企業之一。不過,彼時同樣風頭無兩的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都已破産了近十年,阿特斯能穿越幾個周期起落,跟其能 " 踩刹車 " 有很大關系。2008 年全球多晶矽價格瘋漲,瞿曉铧沒有跟風簽長單鎖價,反而勸慰管理層保證 15% 的毛利就好,要規避風險,對股東負責。在金融危機、光伏寒冬前先行限産限量、限制采購的決策,讓阿特斯成功穿越半數企業身死其中的死亡谷。瞿曉铧曾總結經營思路稱阿特斯一定要做到一流,但不一定要做第一,因爲 " 一定做第一,就難免越過經營底線,做事情還是自然點兒好 "。
從之後的發展來看,阿特斯從未單頭押注,始終在平衡發展國内海外市場、上遊下遊業務,在擴産的腳步上也不像大多同行般激進。但也應該看到,雖然平穩渡過數個周期,阿特斯的出貨量、營業額增長也确實在 2022-23 這兩年國内市場大爆發時遜于第一梯隊的同行,其股票讨論區也有過 " 怒其不争 " 的股民表達不滿。不過,嚴峻程度遠超以往的衰退周期再次到來,至少目前來看,阿特斯仍然表現出了韌性。對于很多也已家大業大、有了底蘊,煩惱如何穿越周期打造 " 百年老店 " 的企業家同行來說,或許這時學學瞿曉铧的松弛感,跟那個 " 一百年太久,隻争第一 " 的自己握手言和,也是不錯的選擇。
抱團取暖
放過自己,有時就是放過同行,也是放過對手。
行業想修複價格出清産能,渡盡劫波重回增長,隻靠自律、自強當然不夠。
會上談合作,會後小動作,是商業慣例,但憑一己之力吃不到不增長的蛋糕、過不了沒陽光的隆冬時,精誠合作、抱團取暖的選擇終會被擺上台面。
今年以來,隆基與協鑫這對 " 單晶多晶大戰 " 中的死對頭簽訂了一份總價超過 200 億元的顆粒矽長單,前者還在近期與另兩大龍頭 TCL 中環、愛旭股份會首 BC 峰會頗有 " 結盟 " 之勢,而這也意味着,TCL 子公司和愛旭的專利糾紛可能已被抛諸腦後。此外,晶科能源持續加大 TOPCon 知識産權授權,推動更先進的 N 型産能加速進入市場。通威股份則啓動了對潤陽股份的并購,一道新能引入 " 新東家 " 的打算也被業内知悉。
要通力合作,共享共赢,前提是放棄獨美的打算,從主管單位到行業協會都在大力呼籲的并購重組,更需要舍棄 " 一條路走到底 " 的執念。
當然,行業專利戰的硝煙、招投标的競賽和品牌營銷、技術路線的杯葛,仍然不少,不過,企業思維的改變還是有迹可循,協鑫加速布局産能出海,隆基開始琢磨投資儲能,以往沒随的大溜,隻要有好處,還是要跟上,哪怕慢了一步。行業風向變了,企業見風不使舵,觸礁的概率遠勝以往。
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産業大會上,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緻辭時也着重提到,中國光伏正經着曆史上最嚴峻的挑戰,獨行快,衆行遠,必須團結一心,相互合作,方能探索出一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幫助行業跳出發展周期律。
等待的力量
積累,被視爲進化的秘訣。
在很多商業實踐中,這種觀點可能會被理解成 " 增長,是企業成功的秘訣 "。
中國光伏二十餘年的發展曆史,在大部分時間中都是增長的曆史,以及,追求增長的曆史。工藝自主性、技術能力、品牌知名度的增長往往令人贊歎,當然,這背後是投入的增長,以及作爲其根基的産能、出貨量、經營規模的急劇擴張。
增長是動人的,帶來無限希望。但從這段不長的曆史來看,它毀滅的并不比成就的少。
江西賽維曾是光伏行業的 " 擴産王 "" 增長王 ",也是全球第一個矽片産能突破 1GW 的企業,但對增長和速度的激進追求,一定程度上讓這家企業埋葬了自己。2009 年,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重創光伏市場,歐美 " 雙反 " 也已有迹可循,但賽維并未像阿特斯一樣甘于 " 中人 " 之位,其創始人彭小峰貫徹 " 富貴險中求 " 的理念,大筆簽單、大筆投資,甚至開始興建投資高達 120 億元、史無前例的全球最大矽料項目,但及至項目投産時,全球矽料價格已處于雪崩之勢,正類似去年至今的情況,不到兩年跌幅逼近 90%。這家曾經站在頂峰的企業,也逃不過産能閑置、庫存積壓、負債累累的命運,債務一度高出資産 4 倍之多,最終走上破産之路,其債權人利益也受到極大損害。
此前的幾個周期中,過于激進的擴産都會帶來一批企業的倒下,或者說,正是紮堆擴産才加劇了周期的波動。的确,每個周期都有自身的獨特成因和特點,曆史當然不會重演,但人們卻總是重蹈覆轍,在增長的美夢中,風險一向被認爲是可以避開的。舒爾茨複盤星巴克因過度擴張遭遇重挫時曾表示,增長應該是一種策略而非戰略,當企業盲目的追求增長時,就會迷失方向。
王勃華在 11 月 18 日光儲大會上作《我國光伏産業發展回顧與形勢展望》報告時也曾提到,資源(用地指标、配電網容量)緊張、消納困難、貿易壁壘等根本性難題會爲産能已過剩的光伏行業帶來更大壓力,但長遠來看,全球能源轉型的目标、全社會低碳化的進程仍帶來長足發展空間和機遇。不過,光伏想要真正擺脫困境,關鍵還是解決消納難題,但這 " 已經不能依賴以前的辦法單打獨鬥,更需要的是和其他技術、産業協同發展,比如氫能、儲能、新能源汽車等,這些産業一同發展好,才能進一步推動光伏自身的發展 "。
作爲全球清潔能源的代表、中國制造業的名片,近年來光伏産業成長的速度、成本下降的速度都已遠超預期,走得太快從不是過錯,但脫離基本環境的增長卻無法長久,留步打磨打磨更适配的技術、質量更高的産品、對電網更友好的系統,探索如何與同行 " 組團出海撈魚 ",與清潔能源産業鏈同頻共振,也是爲自己積蓄能量。
有時,不用打光最後一顆子彈,也會有所收獲。有時,等待也是一種積累,能讓明天更好。(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