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香港落地 "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通過該計劃引進的人才,可獲兩年簽證,并在居住香港 7 年後可申請永久身份證。該計劃廣受關注,一個月内收到了 7400 多份申請,推行 7 周後申請人數超過 1 萬,獲批成功率也高達 95%。
具體來看,計劃接受三類合資格人士的申請:
A 類爲申請前一年年收入達 250 萬港元或以上的人士;
B 類是本科畢業于全球百強大學,并在過去五年累計至少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士;
C 類即申請前五年内,從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但工作經驗少于三年的人士。
其中,A、B 兩類人士可獲發爲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C 類則設有上限,爲每年 10000 人。
近日熱搜所指 " 香港向内地 9 所大學畢業生開放落戶 ",内地滿足該條件的 9 所高校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
圖源: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申請人最快 4 周就可獲得香港身份
據悉,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前不需要獲得香港企業的聘用,計劃獲準後可以在香港逗留 24 個月,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還可以在逗留期間不事先取得入境事務處的批準,自由從事和轉換工作。提交申請後,申請人最快 4 周就可獲得香港身份,獲批者在 6 個月内就可以入港工作或創業。
若獲得 " 全球百強大學 " 頒授碩士或博士學位,而非學士學位,不符合 " 高才通計劃 "B 類或 C 類申請資格。如未獲頒發畢業證書,也可根據相關大學發出的畢業證明文件提出申請。
特區政府詳解高才通計劃時表示,香港沒有戶籍這一說法,香港隻有兩種身份,那就是香港居民身份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通常所說的入戶香港,其實也就是申請香港居民身份。申請香港居民身份主要還有三大計劃。
一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不需提前獲得香港企業的聘用,即沒有工作就可申請。在滿足基本申請資格的前提下,還需要進行計分制二選一,進行優才自評,達到分數要求才可申請。二是輸入内地人才計劃,隻要是 " 香港特區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識或經驗的内地人才 " 都可申請。三是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在香港修讀一年全日制研究生課程,留學期間即可申請學生簽證在港居留,畢業後可申請 2 年的香港 IANG 簽證,續簽滿 7 年即可申請香港永居。
多地開啓 " 搶人才模式 "
春節一過,多地開啓 " 搶人才模式 "。杭州最新的《引進人才落戶政策》規定,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學曆者,在杭落實工作單位并由用人單位正常繳納社保的可以落戶杭州市區。對 2017 年以後錄取的符合條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後來杭參照全日制研究生落戶。畢業兩年内的可享受 " 先落戶後就業 ",直接落戶杭州,無需社保。畢業超過 2 年的,需要有勞動合同以及工作單位繳納的 1 個月社保,即可辦理引進人才落戶杭州。
公開數據顯示," 杭州吸走北京上海人才 ",杭州新引進的跨城流動人才中,超過 20% 來自北京和上海;近一年流入杭州的人才中,大專及以下學曆僅占 0.12%,本科 80.19%,碩士 19.13%,博士 0.56%。
對此,有學者指出,城市之間在引才上的競争,基本出發點是好的,但需要警惕可能引發政策的負外溢效應。搶人才政策和戶口、購房資格挂鈎,可能誘發 " 戶口空挂 "" 懸浮型城市 " 等現象;引才政策讓公共資源被用來變相補貼大學生,繼而可能對農業轉移人口等其他勞動力群體産生一定 " 擠出效應 ";三四線城市可能會受到一二線城市 " 搶人 " 的嚴重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區域發展的不均衡不協調等。
對此,學者建議,城市應找準比較優勢,集聚與自身産業發展相互成就、适配度高的人才。
内容綜合整理自:澎湃新聞、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證券時報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