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 将車企過度營銷的典型表現,總結爲 " 技術誇大、概念炒作、情感綁架 ";将深層驅動因素,總結爲 " 資本壓力、同質化競争、流量焦慮 ";且将行業危害性,總結爲 " 消費者信任危機、研發資源錯配、市場秩序扭曲 "。
在筆者看來,無非一句話——不要相信任何車企的營銷,因爲他們采取讨巧的方式,隻爲更輕易地掏空你錢包!

3 月 3 日,零跑、一汽同時發布推文,雙方已經完成《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旨在接下來共同在技術上進行探讨,以及通過資本上的合作、實現全産業鏈資源的協同。

央企如此青睐一家新勢力,這是第一次,将之視作爲裏程碑事件,并不爲過。
可發現,自成立多年以來,由朱江明帶領的零跑始終低調行事,未曾出現過一次營銷翻車案例。" 廣積糧,緩稱王 ",事實證明酒香不怕巷子深,營銷并不能成就一切。

回顧這幾年的汽車圈,滿紙荒唐言、盡是營銷味," 何小鵬老實了,李想沉默了 ",營銷味變成了營銷淚,細想來,又何嘗不是過度營銷的結果。
2023 年,王鳳英挽救小鵬于水火,正觸底反彈之際,何小鵬接受媒體采訪,耿直的 " 目前市面上宣傳的 AEB 功能 99% 是假的 " 金句,遭到友商的抗議,餘承東更是轉發問界 OTA 的推文,表示 " 連 AEB 是什麽,居然有車企的一把手還根本沒有搞懂呢 "。
何小鵬的話沒說全,按照他的意思,AEB 存在不同的策略,自家有保守策略,他家有激進策略,但客觀來說,"99%" 本是沒有經過大數據上的驗證,貿然說出來未免給人一種誇大事實的感覺。
事件的最後,何小鵬、餘承東握手言和,就此休戰,但從這個事件得出的思考便是:車企高管一舉一動都需謹慎。

2024 年 3 月,理想 MEGA 正式上市,沒過幾日,大批黑水軍出動,從外觀設計上入手,打得理想措手不及,甚至常年活躍于微博的李想,停更數日,即使後面發聲痛批黑水軍并作自我反思,李想在社交平台的活躍度,不再似以往。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 MEGA 上市之前,李想曾多次針對這款車型進行自我營銷,如 2023 年 5 月網絡上忽然出現了 MEGA 的渲染圖,李想直言:" 真設計成這鳥樣,我就把設計團隊都幹掉,順便自己跳樓。"

伏筆埋了大半年,當 MEGA 正式亮相後,才知道,渲染圖的出現和李想的直言,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營銷策劃。即便後來李想發布 AI 換臉的跳樓動圖,以 " 兌現承諾 ",獲得巨額流量,但此番營銷未免過度,有多大的流量就要承受多大的反噬,樹大必然招風。

小米與華爲營銷層面的暗鬥,從數碼圈席卷至汽車圈,浪潮洶湧,如今看來,隻有雷軍能夠穩如泰山。
SU7 Ultra 從 81.49 萬元預售到 52.99 萬元起售,一時之間,營銷高手雷軍讓無數人産生了一個錯覺——我買得起!
若是産生這種錯覺,不妨看回筆者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句," 不要相信任何車企的營銷,因爲他們采取讨巧的方式,隻爲更輕易地掏空你錢包 "。否則,雷軍,正逐漸地掏空你的錢包。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事實上,雷軍的營銷,談不上過度,沒有激烈的言辭,亦沒有誇張的動作與神情,輕描淡寫才是最頂級的操作。甚至的,即使小米 SU7 在設計上借鑒保時捷之嫌,最後竟是獲得保時捷負責人 " 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的 " 正面回應。
拉踩,又似沒在拉踩。小米 SU7 Ultra 特地在上賽跑了一圈,超越保時捷 Taycan Turbo GT 創下的圈速,并讓保時捷甘心摘下廣告牌,更是獲得保時捷官方點贊,這背後,都離不開雷軍的頂級情商。

或許是巧合,SU7 Ultra 正式上市前幾日,餘承東爲自家的産品站台,一句 " 大家不要嘲笑它 ",引起輿論四起,把本該讨論産品本身的學術型氛圍,一下子上升到簡單粗暴的罵戰。從數碼圈席卷至汽車圈,網友們難免會将兩位營銷高手綁定在一起,不厭其煩地讨論,偌大的中國汽車圈,勝與負似乎不在于産品,而在 " 營銷 " 二字間。
無論如何,把握其中的 " 度 " 才是關鍵,毋庸置疑的是," 過度營銷會遭到反噬 " ——縱觀這幾年,這一定律,适用于汽車圈的任何一人。

無論是哪個行業,流量都是至關重要,但正如《舌尖上的中國》常說的那句," 高級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簡單的烹饪方式 ",用力過猛,往往會帶來反面的效果。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