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邊上的華強北,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産品交易集散地,素有 " 中國電子第一街 " 之稱,而在這條 " 中國電子第一街 " 核心位置的華強廣場 A 座,正是上市公司深圳華強(000062.SZ)的辦公所在地。
8 月份以來,此前股價走勢平平無奇的深圳華強奇峰突起,在 8 月 15 日以來的 16 個交易日内出現 15 個漲停闆,累計漲幅超 330%,并接連掀起了華爲海思概念股、深圳本地股等多個題材的炒作浪潮,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如果從 8 月 1 日的收盤價 9.03 元 / 股算起,至 9 月 5 日的收盤價 37.77 元 / 股,深圳華強已成爲 8 月份以來深滬京三市漲幅第一股。那麽,深圳華強的股價走勢爲何如此淩厲呢?
基本面:與股價暴漲并不 " 匹配 "
深圳華強的主營由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電子元器件産業互聯網、電子元器件及電子終端産品實體交易市場(運營主體爲 " 華強電子世界 ")三大業務闆塊構成。在 2024 年半年度報告中,深圳華強稱華強電子世界坐擁全球獨一無二、無可複制的華強北地理優勢,出租率一直穩定在高水平,是其 " 現金奶牛 " 業務。
在深圳華強股價持續井噴之時,深華發 A(000020.SZ)、偉時電子(605218.SH)等一大批元器件概念股亦跟随強勢崛起,并引發了市場對電子元器件行業景氣度好轉的讨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深圳華強的這個 " 現金奶牛 " 業務是否有了新的變數?9 月 4 日,記者來到華強電子世界進行實地探訪。
華強電子世界位于華強廣場 A 座旁邊,是一座 6 層樓高的超大型電子專業連鎖賣場。與想象中的 " 中國電子第一街 " 火爆場景不同,整個賣場在上午時段都顯得較爲平淡,直到下午客流量才逐漸增多,但 5 樓以上的客流量仍然有限。
記者在一家經營手機零配件的店鋪前與該店鋪的負責人進行交談,向其咨詢近期行業是否已經在複蘇、店鋪的營業額有否跟随提升等問題,該店鋪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市場都是這樣不溫不火,談不上什麽複蘇不複蘇。
實際上,在深圳華強 8 月 31 日發布的 2024 年半年度報告中,也未顯示出行業明顯複蘇的迹象。上半年,深圳華強實現歸母淨利潤 1.77 億元,同比下降 33.81%;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爲 1.53 億元,同比下降 39.09%。
分季度來看,深圳華強 2024 年第二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 1.19 億元,同比下降 15.76%。如果把統計周期拉長,深圳華強已經連續六個季度業績出現下滑。2023 年第一季度至 2024 年第一季度,其單季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1.25 億元、1.41 億元、1.43 億元、0.57 億元、0.57 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别爲 -42.96%、-53.23%、-18.11%、-77.69%、-54.19%。
這樣的基本面,顯然與其年内股價高達 133.06% 的漲幅并不匹配。9 月 4 日收盤後,深圳華強發布公告稱,截至 9 月 4 日,公司的靜态市盈率爲 76.85,市淨率爲 5.03,這些數據均遠高于公司所屬的 " 批發業 " 的平均水平。深圳華強同時提醒稱,近期公司股價短期漲幅較大,明顯偏離市場走勢,存在市場情緒過熱的風險。
消息面:" 海思全聯接大會 " 驅動?
記者留意到,在本輪深圳華強股價大漲的過程中,一直穿插着與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 " 海思 ")的相關信息。公開信息顯示,海思是由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與器件設計公司,深圳華強旗下的深圳淇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 淇諾科技 ")是其重要代理分銷商。
8 月 1 日,亦即深圳華強股價大漲前夕,該公司董事會秘書王瑛在接受天弘基金調研時表示,深圳華強是海思全系列産品授權代理商,與海思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随着海思不斷推出新的産品品類,深圳華強将加大海思各類産品的應用方案研發以及推廣力度,促進海思産品的市場拓展。
其後,在股價連拉兩個漲停闆後的 8 月 18 日,深圳華強發布公告再度強調稱," 公司是海思的主要授權代理商之一,随着海思陸續推出新産品,公司将加大海思産品的應用方案研發以及推廣力度,促進海思産品的市場拓展。"
8 月 21 日,深圳華強在投資互動平台上再次表示,公司是海思主要授權代理商之一,将參加海思全聯接大會,并且爲了做好海思産品的推廣,公司将定向邀請客戶共同參加該次大會。
網絡上關于海思将在 9 月 9 日舉辦全聯接大會的消息此起彼伏,一批券商研究機構亦跟進發布了相關研究報告,比如光大證券 8 月 19 日的研究報告、華創證券 8 月 25 日的研究報告、招商證券 9 月 1 日的研究報告等均明确指出海思全聯接大會将于 9 月 9 日在深圳舉辦。
與此相應,8 月 19 日至 8 月 26 日是深圳華強股價漲勢最爲強勁的階段,連續出現 " 一字漲停 " 走勢。其間,一些披露将參加海思全聯接大會的相關公司,如創維數字(000810.SZ)、力源信息(300184.SZ)等,其股價亦紛紛跟随深圳華強快速走強,從而形成了華爲海思概念股群體。
但記者留意到,作爲主角的海思,在其官網上并沒有關于這一活動的介紹。爲核實消息的真僞,記者于 9 月 3 日撥通了海思官網展示的聯系電話進行咨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華爲公司的總機,他們對于海思将在 9 月 9 日舉辦全聯接大會一事并不知曉,建議記者向相關渠道方了解核實該消息。
在 A 股市場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海思全聯接大會,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如果存在,又在什麽時候在哪裏舉辦呢?記者根據上述工作人員的提示,緻電淇諾科技的官方電話進行咨詢。對方表示,他們現在也不知道這個大會什麽時候召開,因爲沒有收到确切的通知。
那麽,既然沒有收到确切通知,爲何上市公司卻已在投資者平台上表示要定向邀請客戶共同參加該次大會呢?對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此前确實是定在 9 月 9 日至 9 月 10 日召開,但現在好像要延期,具體時間更改到哪一天,目前并沒有明确的說法。
而據一位接近華爲的業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個海思全聯接大會其實是海思産業部門自己舉辦的活動,和平常召開的華爲全聯接大會不是一個檔次,且現在已經延期,具體時間要等通知。
抛開 "9 月 9 日海思全聯接大會 " 事件的真僞,深圳華強作爲海思重要的代理分銷商,究竟每年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利潤?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亦是投資者最爲關注的焦點問題。
爲此,記者根據深圳華強中報披露的證券事務代表聯系方式,進行電話采訪咨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這涉及合作夥伴(指海思)的商業秘密,所以不能提供相關的具體數據。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深圳華強是在 2017 年通過收購淇諾科技才成爲海思的代理分銷商。從完整的會計年度計算,在 2018 年至 2023 年的 6 年間,深圳華強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6.86 億元、6.30 億元、6.25 億元、8.83 億元、9.52 億元、4.67 億元,增長趨勢并不明顯。
可交債:大股東 " 換股 " 減持?
由于深圳華強近期股價過于火爆,深交所在 9 月 4 日收盤後對相關交易數據進行披露。數據顯示,深圳華強 8 月 26 日至 9 月 4 日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 101.33%,其間獲中小投資者(持股市值在 300 萬元以下)累計買入 147.04 億元,占比 64.21%;其他自然人(持股市值在 300 萬元以上)累計買入 70.59 億元,占比 30.83%;機構投資者累計買入 8.72 億元,占比 3.81%。
從數據來看,似乎是中小投資者主導了本輪深圳華強的超級行情,這也與龍虎榜數據透露的信息一緻。在深圳華強 8 月份以來的這波大漲行情當中,由于股價漲幅過大而先後 12 次披露龍虎榜單。在此前 10 次的龍虎榜數據中,并沒有機構專用席位出現,更多的是以代表散戶聚集地的東方财富拉薩相關席位主導交易。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後兩次即 9 月 3 日和 9 月 4 日的龍虎榜數據中,機構專用席位開始出現,兩天合計買入金額和合計賣出金額均位居榜單前列。因此,機構投資者雖然在 8 月 26 日至 9 月 4 日僅累計買入 8.72 億元,但卻是深圳華強近日股價走勢的最重要推手。
深圳市照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級研究員黃穗向記者表示,中小投資者之所以能夠在深圳華強的股價上發揮巨大作用,主要源于該公司較爲特别的股權結構。" 深圳華強總股本爲 10.46 億股,但其中有 7.40 億股在控股股東及其一緻行動人手上,實際上市場流通的僅 3.06 億股,所以容易被遊資炒作。" 她說。
她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在控股股東掌握的 7.40 億股中,有 3.30 億股是作爲可交換債券(下稱 " 可交債 ")的抵押品。由于對應的可交債已經進入換股期,而深圳華強股價經過近期的持續大漲後已經大幅高于換股價,後續不排除這部分股份會通過換股的方式進入二級市場減持。
公開信息顯示,可交債是一種附帶期權的債券産品,它通常是指上市公司股份的持有者(即過出方),通過抵押其持有的股票給托管機構進而發行的公司債券。該債券的持有人(即過入方)可以選擇持有至債券到期,要求過出方還本付息;也可以選擇在約定的時間内,用持有的債券換取過出方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權,享受資本增值。
深圳華強的控股股東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 華強集團 ")在 2023 年先後發行了兩期合計 20 億元的可交債,分别是 23 華強 E1(117207.SZ)和 23 華強 E2(117217.SZ)。這兩隻可交債的抵押股份,對應的正是深圳華強 2024 年中報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排第二和第三位的 23 華強 E1 擔保及信托财産專戶和 23 華強 E2 擔保及信托财産專戶,分别持有 1.65 億股。
根據相關公告信息,23 華強 E1 的轉股起始日爲 2023 年 12 月 18 日,最新轉股價爲 30.75 元;23 華強 E2 的轉股起始日爲 2024 年 6 月 24 日,最新轉股價爲 30.80 元。換言之,這兩隻可交債均已進入轉股期,且轉股價大幅低于當前深圳華強的股價,過入方如果通過轉股後在 A 股市場賣出減持,确實将享受到一定的資本增值空間。
按照規定,過入方換股交收完成後,換得的股票可在下一交易日進行交易。但是,可交債的換股操作實際上會形成控股股東的減持,那麽在換股前是否需要履行相關的手續,比如預減持披露等?對此,市場存在不同意見。
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郜先生對記者表示,從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可交債換股的實操過程來看,在換股前并沒有相關的預減持計劃披露,隻需要在換股後導緻相關權益超過規定比例進行公告提示即可。
對此說法,黃穗卻有不同意見。她表示,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于 2024 年 5 月 24 日發布實施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确規定 " 因贈與、可交換公司債券換股、認購或者申購 ETF 等導緻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的,股份過出方、過入方應當遵守證券交易所的規定 "。因此,可交債換股确實需要履行相關減持規定。
那麽,上市公司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深圳華強上述證券事務部的工作人員對此并未正面回應,隻是強調稱,如果過程涉及相關公告,他們會按照深交所的規則去披露。
記者留意到,近一年以來(2023 年 9 月 5 日至 2024 年 9 月 5 日)已經有 23 家公司發行了可交債,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闆塊。那麽,這些可交債在換股過程中導緻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的,該遵守哪些相關規定呢?
爲此,記者于 9 月 3 日緻電深交所相關部門進行咨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對記者所提問題進行記錄,後續會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解答。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仍未收到相關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