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 圖源:視覺中國
不同于母公司中海地産以 " 利潤王 " 示人,中海物業的利潤率一直不理想。
過去五年,這家物企的毛利率均值爲 18.4%,與同樣具有央企背景的華潤萬象生活、保利物業相比,中海物業的毛利率較爲遜色,僅優于同樣面臨低毛利率難題的招商積餘;與民企龍頭碧桂園服務過去五年平均 32.52% 的毛利率相比,中海物業短期内也難以企及。
今年上半年,中海物業的毛利率由 2022 年全年的 15.9% 回升至 16%,較去年同期則提升了 0.9 個百分點,雖仍難言理想,但終究回歸了上升軌道。但要達到行業平均甚至前列水平,中海物業仍需爬坡。
毛利率的回升得益于其對經營成本的有效管控及疫情防控成本歸零。
上半年,中海物業直接經營成本增速爲 21.9%,低于營收增速。期内,其進一步加大了分包力度并優化人力資源結構,以提升生産能力及成本效益。
物業行業最大的成本是 " 人 ",據财報介紹,中海物業通過優化專業崗位人員配置、精準用工等方式達到人工成本的不斷優化和人工效能的逐步提高、人崗适配的效果,抵抗成本上漲帶來的毛利率下降壓力。
在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截至今年 6 月底,中海物業雇員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5795 名,爲 51630 人,總員工成本減少約 0.8% 至 30.291 億港元,人效提升明顯。
據媒體報道,中海物業董事局主席張貴清在面向投資者的業績會也表示,近兩年尤其是上半年,整個市場從規模擴張開始轉向效益。
實際上,利潤率之外,中海物業其他财務指标今年上半年的表現都不錯。
營收同比增長 23.2% 至 71.63 億港元;若剔除人民币貶值的影響,以人民币計算的營收同比增加 30.7% 至 62.748 億元。
多家物企發布盈警稱将錄得淨利下跌,中海物業的股東應占溢利則同比上升 39.2% 至 7.26 億港元。
營收淨利雙增主要得益于管理規模的擴大及增值服務業務的增長,截至今年 6 月底,中海物業在管面積較 2022 年底增加 13.4% 至 3.633 億平方米,帶動物業管理收入同比增長 17.7% 至 51.63 億港元。
增值服務業務收入則同比大幅增加 45.3% 至 19.17 億港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 26.7%。
停車位買賣業務則受房地産市場下行影響,營收減少 22.8% 至 8304 萬港元。
細分在管面積來看,非住宅項目新增在管面積占總新增在管面積的 55.2%,對應合約額爲 14.289 億港元;新增住宅在管面積對應合約額則爲 15.377 億港元。來自獨立第三方的新增在管面積占比則爲 74.5%,外拓成效明顯。
據媒體報道,張貴清在面向投資者的業績會上稱,目前外拓市場競争較爲激烈,房地産整體處于下行狀态,物管存量市場競争尤其激烈,整個行業的收入增長是放緩的,但每年行業都有 10 億平方米的增量,未來增量依舊可觀。
增量增速放款、存量競争激烈,中海物業在多個産品形态上進行了探索,以豐富營收來源。
今年上半年,中海物業住戶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 56.9% 至 7.11 億港元,業态産品包括租賃協助、房産交易代理、家居生活服務等;非住戶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 39.3% 至 12.05 億港元,産品覆蓋商業綜合體、寫字樓、産業園區、物流園區、航空、高鐵、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