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的事兒已經被大家扒爛扒透了,連各種傳媒學講師也參與到其中,煞費苦心地分析到底我們在讨論時刻意隐去受害女明星的名字是不是一種保護、有沒有意義。
從豆瓣小組的一則爆料發酵到中央政法委發文,到中國乒協和山東乒羽中心回應說張繼科已經退役,到品牌方紛紛解除合約甚至連隔壁 TBS 都在跟進報道此次負面事件中日系企業做了什麽快速反應 …… 并不是因爲這人濫賭、四處欠債,而是張繼科涉嫌拍攝并傳播女性私密視頻,還用這些東西引導債主向受害者索要财務。
△到底退沒退役現在有個明确說法了
△ " 帝國絕兇虎 " 什麽的,現在已經變成 " 一看面向就不大對頭的渣男 "
我們都發現了張繼科這個人 " 越扒越有 ",因爲賭博而鬧出風波的舊賬可以追溯到 2004 年。
2019 年黃牛行程顯示他曾多次飛往柬埔寨金邊,這顯然不是沖着旅遊,也沒有任何拍攝露出。去金邊的私人行程隻能讓人想到賭。
2020 年年初娛樂媒體爆料也說了張繼科和當時的明星女友分手是因爲他欠了巨額賭債不還。
傳播女性私密圖頻這事兒在這次爆料中也有體現。投稿者說張繼科是個習慣把和女明星戀愛當成交際圈炫耀談資的人,和剛分手的前任在一起時就手滑發過另一位女藝人的床照。
但大家對體育明星總是比較寬容,因爲都知道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訓練上面,學習的文化課知識有限。在長期高壓的封閉式管理裏長成,接受的是 " 隻會記住第一不會記住第二 " 的奪冠目标教育,他們待人處事的方式、認識評價外界的角度也和普通學生有一定區别。
2014 年張繼科奪冠後飛踹廣告牌被罰,大多媒體都在幫他說話,覺得這是一種個性體現。隻有香港《大公報》就發表過評論文章,直指現有培養模式是把 " 本已在小學階段就應完成的品德教育需要等到國家隊再來補習 ",反問國乒要改應該怎麽改," 難道需要從小學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的’不破壞公物’教起?"
△環球網當時的專題
還拿李娜摔拍、摩西 · 馬龍 "Fo,Fo,Fo" 以及福勒模仿吸食可卡因動作慶祝來類比
△大公報《人生舞台豈止在乒?》
我個人很認同那句張繼科 26 歲了還被人看作不懂事的孩子," 潛意識 " 有時候很能說明問題
我們習慣苦難叙事也崇尚強者,所以張繼科成爲奧運冠軍後,他所有不合常理的行爲都被光環美化了、掩蓋了,連退隊原因也變成輕飄飄的 " 曆練和培養 "。
2011 年 5 月,剛剛拿下鹿特丹世錦賽冠軍的張繼科和劉國梁一起上了 BTV 科教頻道的訪談節目《非常向上》,劉國梁說張繼科當時犯的是一個不太嚴重的錯誤,之所以要讓他退隊是爲了挫挫張繼科的浮躁和銳氣 ……
話事人都這麽說了,媒體和球迷還能怎麽掰扯?2012 和 2016 兩屆奧運給張繼科帶來的巨大光環又掩蓋了這些 " 曆史塵埃 ",大家都在嘻嘻哈哈快樂乒乓。各種有追星慣性的新入坑粉絲也因此有了充足底氣去文駁斥多年前《體壇周報》,說那篇豆腐塊大小的報道是 " 時間線對不上也罔顧事實的蓄意造謠 "。
這樣看來,張繼科做什麽不對的事都可以因爲 " 滿身傷痛了合理發洩沒事 " 或者 " 張繼科至少爲國争光了,批評他的都是鍵盤俠都不敢自己上 " 而全身而退:
他參加競技類綜藝還得帶個爸,這樣節目裏的 " 懲罰 " 或者張繼科不願意試的任務就有人代勞了。
自家父母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張繼科也确實爲了比賽傷病纏身。但看看他爸公開的理想兒媳标準," 醫務人員最好,教師也可以 ",所以是要把找個接力的全職保姆繼續包辦所有家務雜事繼續把一個 30 多歲的大男人寵成巨嬰?
張繼科本人可能也習慣了被追逐。
《做家務的男人》裏和素人 " 相親 ",還沒開問就當着人家面就自我解答," 你最讨厭的異性類型?肯定不是我這種 ",覺得女方對自己 " 不是滿分也是九十九 "。
《女兒們的戀愛》裏跟金晨約會,既不準備行程也不考慮穿搭,連對方說的話也聽不進去(就這還好意思找人家借錢,幸好美女姐姐沒搭理 …… 就這還會被粉絲罵," 來上節目都是爲了蹭熱度,某人沒作品哥哥有實績,張繼科好慘。"
在全民有意無意男寶媽的這個大氛圍裏,那些 " 張繼科欠錢不還 "" 張繼科借前女友錢不還 "" 張繼科還找田亮借了一千萬 " 的爆料都被看客們有意無意漠視了,因爲大家既不驚訝他豪賭欠債,又不意外他會找戀愛過或者合作過的明星借錢填窟窿,整件事甚至還沒有 " 喲原來 xxx 也和他談過 " 或者 "xx 和 xx 竟然也和他有交集 " 來得有話可聊。
△早期爆料裏說女明星的大學學姐 B 曾經好心勸過她
因爲 B 的大學室友 C 也曾和張繼科交往過,也是被借了不少錢要不回來
△另一位女演員 D 說張繼科到處借錢,找田亮借了又來找自己借,聽說連前任都沒放過
所以她來問當事人是不是真的
直到爆料提到了私密視頻,話題突然和 " 性 " 聯系到了一起。
你看這幾天裏那些 " 談戀愛也不應該允許拍這些 " 的各打五十大闆式評論,還有微信群裏暗搓搓求資源或者拿 " 絕密圖 " 玩梗的人都是被事件中的性元素挑逗起了興趣,才終于加入讨論、才展開對張繼科的讨伐。
△爽子雖然平時不太靠譜,卻也在粉絲群裏爲自己瞎了眼了才和張繼科談過這一段的大學同學抱不平,說張繼科 " 就是個渣渣,拿所謂隐私照索要了 800 多萬 "
而《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李微敖那篇細述内情的公衆号文章,其實是讓大家重新把關注點放到這背後的法律問題上,畢竟給張繼科借錢、拿着視頻找女明星要錢的 S 先生已經因爲敲詐勒索罪進去了,刑期 7 年。
與其糾結這位記者到底有沒有遵從職業要求做到不偏不倚、發文公開女明星隐私前有沒有征得她的同意或者對其個人信息做模糊處理,不如看看張繼科在這件事上做了什麽: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民法典》規定如果明知借款人是要拿錢來違法犯罪(比如賭博)還肯借的,就算張繼科簽字畫押了,這份民間借貸合同也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郝成也發過張繼科親自寫的欠條
還是借 500 萬,但還款時間顯示爲 2020 年 9 月,和李微敖的不是一份
而張繼科 2018 年在東南亞某國首都認識 S 先生,大概率就是在金邊賭場。那麽介紹兩人認識的 " 朋友 " 是不是傳說中的 " 疊碼仔 " 呢?
張繼科在 2019 年左右找一群人分批借錢,共計 500 萬人民币,約定 25 天内還清,超過就要按照每月 1.99% 的利率給付利息。
這肯定不算高利貸,因爲簽合同的時候國家規定 24% 以内的民間借貸利率是符合規定的。而張繼科和人約定的年利率是 23.88%,剛剛擦邊但沒有超過,說明 S 先生以及其他債主并非不了解政策,也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明知不可爲還要借這一筆,可能就是看準了張繼科沒文化卻又還得起錢。畢竟他 2015 年跟魯能開撕的時候就有所謂内部員工抱怨 " 俱樂部每年要花四五百萬在張繼科身上 "。
而 2016 年中國體壇财富榜中,張繼科以 6000 萬人民币的身價高居第二,是前十名裏唯一一名乒乓球球員。
" 軟退役 " 後他上了更多綜藝、創辦了号稱 "17 天開出 100 家店 " 的奶茶品牌、和品牌做 " 金牌 · 厚禮 " 聯名酒、在抖音帶貨自己代言的 9 塊 9 維生素和 " 醜鞋子 " 安踏 …… 所以也有人敢給他借 500 萬,畢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想着總能賺大錢的名人總得要臉對不對?
△然而該奶茶品牌涉嫌虛假宣傳也沒有特許經營備案,沖着張繼科去的加盟商損失慘重
△但記者調查發現這款酒的商标不是貴州茅台集團那個
而是用的貴州茅台集團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商标
而張繼科沒有按時還錢,還在躲債時提到自己和女明星還有共同房産,讓急于拿錢的債主們誤以爲兩人還有金錢方面的強關聯。
把早就分手的前女友私密視頻發給 S 先生估計也是被催債時的 " 緩兵之計 "。
當然他自己出庭作證的時候隻說是給 S 先生看過其中一段,但如果隻是這樣,S 先生拿什麽找女明星要錢的?而且債主不止 S 先生一個,所以張繼科到底用這些私密視頻搪塞過多少人呢?根本就不敢想。
因爲不清楚張繼科發這些東西到給債主到底有沒有合謀預計敲詐女明星的意圖,即便 S 先生律師的辯護意見裏提到了他引導 S 先生覺得自己可以找女明星要到錢,但法院仍然沒有認定張繼科涉嫌共同犯罪,僅以證人身份召他出庭。
所以張繼科在讓前女友隐私外洩這件事上完美閃避,如果不是李微敖把欠條發出來、案情大概寫出來,他可能就會在團隊又一次 " 義正辭嚴 " 的發函否認中順利脫身,隻留下滿地瓜田和路人無窮無盡的猜測。
△事件剛發酵時團隊直接甩函對杠網友,說目前張繼科沒有欠債更沒有用他人隐私求自保
還要就這些 " 不實傳聞 " 向 " 重點侵權用戶提起訴訟 "
△被爆錘的張繼科無力反擊,隻能說不願再回應是爲了不讓自己 " 處在風口浪尖上 "
雖然有很多記者覺得報道這件事不應該閉口不提受害者的名字,甚至認爲事件中的女明星在案情曝光後可以用法律保護自己、從此堂堂正正不再活在陰影中。但我還是覺得情況如何應該由她和她的團隊來決定,真要現身說點什麽也可以自己另外接受專訪或者發博回應,至少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我寫了幾天還是推翻了之前事無巨細梳理式寫法,用評論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也沒有提到爆料裏幾位女明星的名字,也是想要盡可能淡化這裏面的奇情因素。
張繼科好賭成性,張繼科欠債不還,張繼科在感情裏不真誠、利用過往伴侶幫自己填窟窿,張繼科拍攝并傳播前任的私密視頻 …… 樁樁件件都不值得被原諒,公不公布受害者真名無差。
請大家記得,破事兒都是誰做的。這次再多光環也救不了他。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