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長驅直入,所到之處,有頭有臉的技術大牛争相下場創業。
在 AI 技術周期一度成爲高地的上海 ,也有蜻蜓立上頭,名叫瀾碼科技。創始人周健,ACM-ICPC 全球賽冠軍首個亞洲團隊成員,依圖科技 10 号員工,還是李開複的 " 關門弟子 "。
量子位獲悉,這位創始人組隊,要利用大模型能力,打造一個能勝任更複雜工作的進階版 Siri,又或者說,一個住進 PC 或手機終端裏,但沒有具體形象的虛拟人助手。
且最新消息,成立不足 2 個月,瀾碼不但敲定首輪融資,還已經和國内頭部自動化辦公軟件廠商達成合作。
落地版 " 賈維斯 "
圍繞 AIGC 創業,瀾碼要基于大語言模型,打造一個調用和控制智能工具的自動化中台。
沿着這個思路,最終完美形态會是這樣:
以後,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上面不再有 100 個應用,而是隻有一個賈維斯(《鋼鐵俠》系列中的 AI)。
有需求,找賈維斯,它會調用和重新組織各個軟件的功能,最終提供給你。
賈維斯到了瀾碼,名字就成了Ask XBOT。
當然,沒辦法按《複聯 4》那樣請詹姆斯 · 達西扮演,Ask XBOT 隻是一個浮現在屏幕左下角的對話框。所有的需求輸入對話框,剩下的就交給 Ask XBOT 搞定。
話不多說,上效果 demo:
打開 UGC 遊戲 Yahaha 的無代碼創作界面,五六句話,讓建造界面的一切從無到有。
不用了解 Yahaha 的建造流程,隻需對着 Ask XBOT 說建造需求。
具體操作中,讓上一步生成的四棵樹 " 矮一些 " 這樣的調整修改需求也能實現。
△Ask XBOT 正在理解并操作 " 樹矮一些 " 的指令
再看一個更具備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屬性的操作需求 demo:
得到指令後,Ask XBOT 會把根據整體需求,把流程分爲幾個步驟列出,等待用戶确認。
在這裏,Ask XBOT 列出的具體步驟有 5 點,确認無誤後,Ask XBOT 接下來會創建流程、運行流程,最後将運行成果保存在桌面,并提供直通文件的跳轉鏈接。
具體執行步驟中,Ask XBOT 分爲代碼生成、代碼編譯、代碼執行三個步驟。
代碼生成階段,Ask XBOT 接入了開源大模型或 API,理解文本需求,并根據現有軟件能力生成行動計劃;代碼編譯過程執行計劃的編碼和驗證修正,最終輸出;到最後的執行階段,Ask XBOT 會完成對相關軟件的分配調度。
綜觀 2 個 demo 不難發現,雖然都是滿足用戶所提的需求,但Ask XBOT 和 Siri 的定位有本質區别。
Siri 和天貓精靈、小愛、小度是同一定位,即智能助手。
對它們中任何一個說句 " 幫我定鬧鍾 ",明天早上 7 點,睡眼惺忪的你就能獲得一個(永遠關不完的)鬧鍾。
但如果要求它們 " 爲未來 329 天裏所有不調休的工作日設定鬧鍾 ",目前就難以實現。
但是通過學習,對話 AI(正是 Ask XBOT 呈現形式)可以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标。
因此,Ask XBOT 承擔的角色,更具陪伴型作用。
所謂陪伴,是它能夠幫助完成更複雜的需求,譬如幫忙完成員工績效考核表格,或者根據備忘錄的出行計劃購買全網最具性價比的機票。
這也是量子位在文章開頭把瀾碼要做的事,解釋爲打造 " 進階版 Siri" 和 " 無形象虛拟人助手 " 的原因。
這位陪伴型助手背後,自然是大語言模型。
不過,根據瀾碼對外界透露的決心,既然決定做 "automation platform on large language model",就不會自己訓練底層大模型。
這是圍繞大模型創業的另一種範本,調用 OpenAI、Google 旗下多個大模型的 API,完成自身能力的保障和叠代。
瀾碼還對外透露出另一股态度,從成立之初就有,十分堅定,那就是 "on 大模型 " 不代表被大模型技術方扼住命運的咽喉。
周健本人也反問道:
你會認爲産品被雲計算平台卡脖子嗎?
因爲按照瀾碼的世界觀,大模型在未來一定會成爲底層基礎設施。周健一再強調,把大模型看作基礎設施這個觀念,要越早習慣越好
憑技術實踐能力入場
周健,上海交大計算機系出身,入場資本特點明顯,就六個字:技術實踐能力。
關于他這方面的能力論述,要從 20 年前開始細數。
2002 年,上海交大收到了一份來自自家學生的校慶大禮,即第 26 屆 ACM-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獎杯。
這是上海交大第一次在這項比賽中奪冠,也是亞洲隊伍在這項比賽中首次奪魁。
那一年的帶隊隊長大家并不陌生,林晨曦,依圖科技創始人。周健也在隊伍之中,并且迄今爲止,這個冠軍榮譽仍然令他引以爲傲。
△2002 年奪冠隊伍合影,周健(一排右一)
這次奪冠成爲了上海交大 ACM 班成立的契機。
此後 20 餘年時間裏,ACM 班斬獲 6 次金牌,3 次世界總冠軍,走出了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李沐、第四範式 CEO 戴文淵、依圖科技創始人林晨曦、UCSB 助理教授(字節 AI Lab 前總監)李磊、CMU 助理教授陳天奇、英語流利說 CTO 胡哲人等學子。
值得一提的是,周健和林晨曦的并肩作戰并沒有在共同捧起獎杯後就戛然而止,後來的阿裏雲和依圖科技,倆人也延續了數年的戰友情誼。
但在阿裏雲的故事開始之前,碩士畢業後,初出社會的周健把第一枚打工足迹落在谷歌。
更詳細地說,周健當時站在 MSRA 和谷歌的 offer 面前,不知該牽誰的手。
最終,時任谷歌全球副總裁李開複用 " 關門弟子 " 的稱号,動搖了周健。于是,他成爲谷歌第一批在華校招生,前往美國總部負責中文網站搜索的質量優化工作。
再翻閱他後來的履曆,足迹如下:
阿裏雲盤古分布式文件系統負責人;
作爲依圖科技10 号員工,從 0 到 1 參與依圖技術和工程團隊的規劃和搭建,負責 AI 算法的工程化落地,設計并交付了十億級圖像檢索系統等;
創業前,他的最近一份履曆是在 RPA 軟件廠商弘玑 Cyclone擔任 CTO。
瀾碼不是周健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十年前,周健在大數據領域碰壁,有過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曆。
但或許 10 年時間裏,周健做着技術相關的事,暗中操着一個創業者的心。兩份創業公司的重要技術負責人身份,足以讓他一邊沉澱技術,一邊了解一家初創公司邁開步子,可能會遇到什麽樣的困難和錯誤。
技術積澱還讓周健很快想明白,要帶領公司抓住 "On 大模型 " 這個機會。
回顧 ChatGPT 誕生後的 4 個月,狂風驟雨在今年年後才被掀起,但許多 AI 從業者都在 ChatGPT 剛露頭角時就被其能力所折服,周健隻是他們中的一員。
于是,2 月初,上海,瀾碼科技創立。
這個時間點不算太早,那時候業界已經對 ChatGPT 有所響應,谷歌急投 20 億押注 AI 初創公司 Anthropic 對話機器人 Claude,百度也公布将在 3 月推出文心一言,巨頭之間早就劍拔弩張。
△Claude
但事實上,這個時間點也不能稱 " 晚 "。回顧國内一衆大佬、學者入局的故事,也都從 2 月開始陸續寫起。
這一波 AIGC 創業者有共同的影子,他們決心加入混戰,起因大多與 ChatGPT 帶來的直接震撼有關。
連自帶流量的創業大佬們也不外如是,王慧文(美團聯合創始人)成立光年之外,周伯文(京東技術委員會前主席)廣撒英雄帖招兵買馬,都是組團隊 " 擁抱 ChatGPT 帶來的新時代 "。
面對 ChatGPT 面世後的世界,連續創業者以資金入股,AI 圈浸淫多年的老兵用技術帶隊,王慧文們有情懷,李開複們有夢想,賈揚清們有實踐。
他們之中,訓大模型是一種選擇,"on 大模型 " 現在是另一種選擇。
— 聯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