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旅遊斷崖式下降。
欄目 | 文旅商業觀察
首圖 | 旅界實拍
01
大概是去年秋天,和一個在新加坡高盛工作的讀者朋友聚會,他提到最近國人來新加坡的熱情實在是太高漲了,正在經曆着一場變态式的湧入。
他舉了個例子,去年一年在新加坡注冊的勞斯萊斯汽車數量激增,現在等待汽車的名單長達幾年,據展廳的員工說,新買家絕大多數是大陸人。
朋友形象地描繪了在這個東南亞小國占主導地位的買家們:開着豪車在這個花園城市等待可預測的未來,腿着走過自己家族基金的低調辦公室和私人俱樂部間的咫尺距離,信步穿梭于聖淘沙和其他頂級豪宅區,再在烏節路購物中心一擲千金。
這種财富流動,是新加坡新面貌的一部分,新加坡政府對于大量中國人入境帶來的緻富密碼自然也是了然于胸。
從去年年底開始,新加坡來中國 " 搶人 " 之風已經愈演愈烈了,也包括昔日豪爽,爲新加坡 GDP 貢獻了大量流動财富的中國遊客。
現在,傳了數月之久的新加坡對華免簽終于錘子落地了。
1 月 25 日,中國和新加坡在北京簽署簽證協定,将于 2024 年 2 月 9 日(農曆除夕)正式生效。
屆時,第一波享受新加坡免簽福利的是春節出遊的國人,雙方持普通護照人員可免簽入境對方國家從事旅遊、探親、商務等活動,停留不超過 30 日。
消息公布後,去哪兒數據顯示,新加坡機票、酒店搜索量均有增長,其中新加坡酒店搜索量較發布前增長四倍,機票搜索漲三倍。
作爲第一個對華免簽的亞洲發達國家,新加坡對中國遊客的期待不言而喻。
按照新加坡旅遊局的預計口徑,2023 年将接待入境遊客 1200 萬至 1400 萬,帶來約 180 億至 210 億新元的旅遊收益。這個規模約相對于 2019 年新冠疫情前的 67% 至 75%,複蘇勢頭明顯。
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至 9 月,新加坡入境的中國旅客達 100 萬人次,恢複至 2019 年同期 35% 水平,也重回新加坡入境遊客源地榜單第二。
而另一邊廂,作爲新加坡在亞洲地區的長期對手香港,旅遊業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近日,香港旅發局公布去年全年訪港旅客人數,隻錄得 3400 萬人次,與高峰期相比,不到一半水準。
新加坡向上,香港向下,對華免簽後的新加坡對香港不啻于一次暴擊。
02
新加坡與香港有諸多相似之處。
新加坡共和國别稱獅城,是東南亞城市型國家,位于馬來半島南端,國土面積 733.2 平方公裏。總人口約 564 萬,華人占 74% 左右。
中國香港面積 2755 平方公裏,總人口 741.3 萬。
新加坡有環球影城、聖淘沙、克拉碼頭、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等景點,是親子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新加坡河川動物園 / 旅界實拍
中國香港有迪士尼、天星小輪、海洋公園、太平山山頂、新建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一直是中國大陸遊客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新加坡還是重要的航空中轉城市,通過新加坡可以很方便地到達東南亞、中東、歐洲、非洲、澳新等地。
中國香港亦如此,作爲全球第三大國際機場,也是當之無愧的亞洲地區的航空樞紐。
不難看出,兩地旅遊的高相似度。
過去數年,香港不僅招攬境外、中國内地遊客不理想,本地人也出現前往深圳消費的現象,疫後的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惹來大量關注、讨論、傳媒報道。
身邊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朋友是在 2023 年陸港恢複通關之後,才首次有到深圳消費的想法。小時候她曾陪媽媽到過羅湖商業城,但已經沒有什麽記憶,隻是感覺現在來香港掃貨的大陸年輕人變少了。
在疫情期間被困在香港太久,她說香港幾乎到處都已經走遍,同時也在那段時間在 Facebook 群組、小紅書上看了很多有關深圳吃喝玩樂的資訊,加上覺得外遊的機票貴,開始覺得深圳可以是一個周末等假日的去處。
朋友坦言,去了第一次之後,翻轉了她過往對于深圳的印象," 我第一次是去萬象天地,看到很多高樓大廈。" 此後每個月她都會到訪深圳一至兩次,她想每一次都嘗試一家不同的餐廳。
朋友表示,深圳消費價格便宜、選擇種類繁多,是讓她定期與朋友或家人前往深圳的最大原因。
基本上,她到深圳主要是爲了吃東西,這大半年間也嘗試了不同的餐廳," 例如巴奴毛肚火鍋、專門吃潮汕牛肉的火鍋,我也有吃過茅台雪糕,真的蠻好吃。" 她說在深圳 200 元人民币左右已能夠到豐富的二人餐,但香港可能要花上 600 至 700 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香港人北上大陸 " 與 " 大陸遊客南下香港 " 竟然出現了罕見的逆差。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2023 年全年香港居民約有 5300 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 4000 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到内地的香港居民人次已恢複并超過 2018 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2023 年訪港内地旅客約 2600 萬人次,相比 2018 的約 6500 萬人次和 2019 年的約 5500 萬人次大幅減少。北上港人數量已反超并大幅高于南下内地客的數量。
一句話總結:雖然新加坡物價也不低,當中國香港本地人對本地物價都表示出 " 不可承受 ",相比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内地遊客,性價比确實不再明顯。
畢竟内地通縮、香港通脹,如果中國香港做不到物美價廉、又做不到更有特色,确實處境會越來越困難。
03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按照香港旅發局數據,疫情前占本地生産總值約 4.5%,提供超過 25 萬個就業機會。
其實,去年香港旅遊還是有一些積極的數字的。
按旅客種類分析,香港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的旅客量已回複至疫情前約 7 成,是複蘇最快的客群,領先休閑旅遊客群。整體訪港旅客中,過夜旅客占一半,比例較疫情前高,他們平均留港 3.6 晚,亦比疫情前長。
不過,有旅遊業人士形容 " 旺丁不旺财 "。如何一邊提高旅客數量,一邊提高人均消費,也就自然成了業界人士讨論的熱點話題。
占整體訪港旅客量近八成的内地旅客,出現新的消費模式,由過去的 " 買買買 ",轉爲現時的 City Walk ( 城市漫步 ) 等體驗遊活動。
與熱情好客的哈爾濱相比,在待客之道上,香港,也仍有一段距離要走。
此前,《南華早報》曾有一篇報道指出,許多中國内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甚至對去香港購物都不感興趣,因爲那裏的購物不如以前好了。
這位有影響力的人表示,盡管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平台以比香港便宜的價格提供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商品,但國内旅行社仍在販賣香港低價購物之旅。
曾經來香港購物的大陸居民李旺說,她對本月早些時候最後一次去香港感到震驚和不高興。
" 與内地的直播電商購物平台相比,香港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現在要貴得多。" 她說。
說白了,就是現在中國内地遊客 " 窮遊 " 的客人占比不低,疫情解封後,高淨值客人又更傾向于遠程優質目的地。
當中國大陸遊客消費能力未能快速恢複,且面臨新加坡等同質目的地分流,中國香港是時候多想些拓寬國際客源的辦法了。
隻是,中國香港曾經是歐美遊客入境中國的第一站,現在中國大陸也對全球遊客開啓落地簽,中國香港不能隻靠 " 簽證優勢 " 來維系江湖地位。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工商及款待業管理學部高級講師陳文亮認爲,香港旅遊業不需要設 " 四四方方 " 的定位方向。
香港旅遊定位不再單一化,需從深度遊、" 期間限定 " 的體驗遊,以及強化固有景點等方面着手,符合國際旅客群體喜好。
面臨新加坡強勢競争,顯然香港旅遊需要調整反思的地方還挺多。
發稿前,新加坡酷航給旅界發來的一份資料顯示,僅酷航一家,目前在中國内地運營 17 個航點城市,覆蓋了天津、沈陽、西安、南京、杭州、甯波等城市,每周運營 176 個往返中國内地與新加坡的航班。
看見沒?早在對華免簽前,新加坡就已經做好了搶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