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躺在角落裡的新聞引起 Sir 注意:
12 月 7 日至 19 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
沒聽過不要緊。
我們隻需要知道,大會今年達成了一項全球範圍内的曆史性協議。
2030 年前,各國将合力保護地球 30% 的土地、沿海地區和内陸水域。
協議有多重要呢?
在這之前,隻有 17% 的陸地和 10% 的海洋受保護。
那為什麼這個協議會在當下促成呢?
" 潮水 " 已經漫過警戒線了。
遠的不說,Sir 就提一個最近發生,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去年的雲南大象北遷事件。
盡管事件讓我們了解野象們可愛的一面,同時也展示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
但依然暴露了人與自然不可避免的沖突。
雙方都遭受嚴重損失——大象栖息地被擠壓,而遷徙也給沿途村民造成巨大損失。
到今年為止,西雙版納已經有 9 個人死于大象
超過 70 萬(人口)因象受災
環境問題——
用胡歌最近很火的一句台詞來形容:第一粒扣子扣不好,早晚要解開重系。
現實很難。
因為比起正确的口号和宏觀的協議,更稀缺的,是執行的人。
Sir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群人。
即使能力有限,他們依然在貧瘠的土地裡撿起希望,在錯綜複雜的系統裡試圖解開一粒又一粒 " 扣子 "。
我們幸運有他們。
更幸運的是。
我們可以成為 " 他們 "。
01
一切都沒有這麼簡單。
Sir 查閱資料得知,大象遷徙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夠。
以勐養子保護區為例
保護區的面積是 9.9 萬公頃
按照這樣子的方式來換算
它最多可以容納 100 頭野象
而目前子保護區内的野生亞洲象
已經有 130~140 頭
遠遠超過了環境可以承載的容量
填不飽肚子的大象 就隻能走遠一點
△ 圖源:當下頻道
在 " 當下頻道 " 的報道中可以看到,除了大象數量的增加,缺少食源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熱帶雨林退化。航拍視頻可以看到,原生熱帶雨林逐漸被人工種植的橡膠和茶葉替代,大象不吃橡膠,這就意味着,能為大象提供食物的區域在縮小。
大象越沒有東西吃
就越容易進入人類居住範圍
引起沖突
越引起沖突
沒有收入的農民就越投奔橡膠樹
擠占越來越多的熱帶雨林
大象就越往外擴散
△ 圖源:當下頻道
破局的辦法在哪裡?
首先,是彌補農民的損失。
據當地村民介紹,被大象毀壞農作物的話,一畝可以賠 600 元,水稻賠 900 元。
△ 圖源:當下頻道
其次,就是依靠向大衆募捐,給當地村民補助,推動 " 大象食堂 " 的建設。
在确保安全的情況下
讓老百姓給大象
種一些大象喜歡吃的東西
然後我們通過基金會募集的資金
給老百姓支付
每畝 800 塊錢的費用
可是,為什麼幫助大象的捐款,錢卻到了村民手裡呢?大象食堂裡種植的這些植物,大象吃到了多少?
對于捐款人來說,這個項目有太多不明晰的地方,這對捐款人和籌款方來說,都是緻命的傷害。
幸好一部探訪 " 大象食堂 " 的紀錄片,解答了這些疑惑。
并向我們展示了善意是如何在現實中艱難落地,在人心裡緩慢蔓延。
紀錄片記錄了一種人。
他們叫做" 真探 "。
工作不是探案,而是調查公益項目的落實情況——
公益真探。
他們不僅監督錢的去向,還監督這些錢是否用在了刀刃上,用心保護着捐款人的心意。
Sir 看的這個紀錄片,講述的是其中一個公益真探——李彥琪,去走訪、調查雲南的公益項目 " 大象食堂 " 的落實情況的。
公益真探就是代表捐贈人
去提供一個審計的角色
起到監督的作用
李彥琪是一名就讀于毅偉商學院的商科和地理專業大四的學生,在朋友的推薦下,她報名成為了一名公益真探。
她被委派到西雙版納,站在捐贈者的角度揭開 " 大象食堂 " 的神秘面紗。
這工作真不輸小說裡的 " 偵探 "。
先是大量調查走訪。
李彥琪拜訪了西雙版納的雨林基金會,基金會的秘書長向她介紹了 " 大象食堂 1.0、2.0" 的具體情況;她還親自到有大象經過的村民區實地考察,觀察大象留下的痕迹,如腳印、被破壞的建築,替我們感受大象的氣息。
她也采訪了村裡的村支書、村民等等,了解大象對他們的影響。
大家似乎都很配合。
但對李彥琪來說,這個調研卻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她的提問屢屢碰壁:
- 那能不能問就是比如說它來了
一個月來了多少次
然後待了多長時間
有這樣子的标準嗎?
- 這個說實話 沒有
- 那你覺得和他們修這個大象食堂
種樹有關系嗎
- 沒有什麼關系
- 那他們種樹幹嘛
- 我也不知道
項目的成果沒有具體的指标,村民對 " 大象食堂 " 的含義也一知半解。
" 大象食堂 " 到底幫到大象了嗎?
當地村民關心大象嗎?
捐款人的錢,到底用在了哪裡呢?
如果真要把 " 真探 " 比作 " 偵探 ",目前的處境别說找證據,搞推理 ……
她連 " 被害人 " 是男是女,多高多胖都還毫無頭緒。
02
讓 Sir 深感觸動的,是李彥琪的較真。
她看不到指标,就看不到這些捐款到底用在了哪裡。
得知項目最大的困難還是籌款難的問題,她卻在紀錄片中替我們表達了不信任。
對于所有項目科學性的評估
還是有點缺乏
她以普通捐贈人和公衆的視角去探訪項目,雖然未必完全專業,但是代表了公衆的聲音,傳達了公衆對公益項目的憂慮,不僅建立起了我們對這個紀錄片的信任,還給了公益機構和項目更多與公衆對話交流的思考。
碰壁後,她沒有退縮,而是求助了公益真探探長團的老師們。
第一個問題:沒有比較好的量化标準,就無法證明這個項目的影響力。捐款人不信任這個項目,就無法籌集到款項,怎麼辦?
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
因為這個項目的工作方式屬于 " 參與式發展 ",它也許無法提供足夠精準的數據,但是," 它可能産生一些本土知識,體現當地人的智慧 ",這也是一種成果。
如果李彥琪糾結于量化指标,而對方無法給出,這個調研就無法進行下去。
所以老師建議她先放下對量化指标的執念,展示具體的故事。
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因果
他應該改變籌款的思路
比如說也許我這個項目
就是為了要跟村民開展對話
然後團結大家一起來反思和應對
人象沖突的問題
我的故事就在于
不在于象 而在于人
說是幫助大象,其實需要從幫助人開始。
所以,如果籌款是以村民作為主體,那麼宣傳溝通和籌款策略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向捐款人明确,這些款項,是在保護村民的同時保護大象。
李彥琪請教老師後,也明白了其中的邏輯關系。
深入探查公益項目實情,不僅加深了捐贈人對項目的認知,這件事本身對于真探也是一種個人探世界、看世界的收獲。
所以,在最後對西雙版納的雨林基金會秘書長進行總結采訪的時候,李彥琪明确了自己的問題。
這場采訪,可以用 " 劍拔弩張 " 來形容。
李彥琪站在公衆的角度,提出了關鍵的懷疑:
就是如果結項的話
相當于目前沒有一個比較量化的
就是科學性的結項報告
就是如果說捐贈人覺得
要保護大象
為什麼把錢給村民
這個東西我覺得會有一個
有一個偏差吧
面對李彥琪的尖銳提問,秘書長客觀而真誠地給出了回答。
對于為什麼捐款流向了村民這個問題,秘書長回答:
隻有彌補他(村民)的損失
他從觀念上接受了
從經濟上不受損失
他才會主動地跟我們一起
保護亞洲象
我們要讓公衆了解
在中國保護亞洲象
面臨的不是亞洲象被獵殺
不是象牙貿易的問題
現在大象是因為
熱帶雨林保護區的食源地不夠
我們更多的是進行宣傳 進行引導
告訴外界的公衆
真正發生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為這個事情捐錢
而李彥琪的提問,也讓秘書長了解到了他們工作不到位的地方:
那麼你剛才提醒我了以後
我就知道我們需要補充一些信息
比如說探頭拍下來的
每年有多少的大象來這邊吃過飯
我們應該把這些也公布給公衆
這一段采訪,讓 Sir 感到心頭一暖。
這個紀錄片,不僅讓 Sir 了解了雲南大象北遷的真實原因和當地村民遇到的具體困難,也看到了公益的複雜性。
雖然說公益真探的主體是捐贈人,是站在捐贈人的立場發聲,但這實際上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項目。
這個秘書長開放、坦誠态度令 Sir 動容。
他不怕面對問題,既能耐心解答問題,也能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
就像站在 " 偵探 " 身後的 " 法醫 "。
分析證據後提供思路,并能在思路調整後,緻力拿出新的證據。
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守住公益的底線。
03
其實,除了探訪 " 大象食堂 " 的項目,公益真探還調查、監督了很多别的項目。
有探訪鄉村振興慈善助力的。
重慶市墊江縣慈善會的鄉村振興慈善助力項目,是面向全縣幹部職工進行募捐,将所得資金用于扶弱濟困、兒童幫扶、醫療救助、鄉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慈善公益項目。
真探劉妍彤到當地探訪,采訪當地村民,看善款如何被落實。
" 他們做的事情非常的多,有那種基礎設施建設,大病醫療救助,還有包括說有一些那種低保特困優撫對象等等,他們會去送溫暖。"
" 在基礎設施方面他們還是做的還蠻多的,有兩個是排水溝的項目,還有那種井山山村裡面的房屋風貌改造,還有一個是男生宿舍的一個翻新複建。"
看到這麼多具體的細節,相信捐贈人會感到更加安心。
△ 真探劉 妍彤的實地探訪
真探趙士傑則探訪了" 兔唇寶寶的微笑 "項目。
我國每 600-1000 個新生兒中就有 1 個患有唇腭裂,許多家庭特别是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困境家庭沒有能力承擔手術治療費用,這個項目則緻力于為困境低收入家庭的唇腭裂患者提供修複治療。
因為曾經在微博上看到大量對慈善捐款事業的負面評價,趙士傑想要打破這種局面,讓公益慈善能夠 " 破圈 ",所以成為了一名公益真探。
三天的探訪,他本人也收獲良多。
他在探訪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做完手術的小朋友趴在爸爸肩上,嘴巴還在流血,把爸爸的白襯衣都染紅了。
結果,在實地探訪過程中,他親眼看到了這個場景。
宣傳語中所說的 " 一個微笑可以改變一生 " 照進了現實。
△ 接受了免費手術的小涵
真探倪兆俐則探訪了" 助力困難學子求學夢 "這個項目。
她為這次探訪寫了整整 29 頁的調研報告。探訪拓寬了她對公益的認知,堅定了她堅持做公益的決心。
" 我會越來越感覺到這是個蠻大的一個龐大的體系,不像之前的認識那麼簡單,他受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個是我這一次比較深的一個感受之一。"
探訪中,她認識了一個叫周麗曉的女孩。周麗曉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得了腎病,可是當倪兆俐向周麗曉詢問家庭情況時,這個小女孩沒有一點支吾或回避,而是平靜、流暢、真誠地回答。
樂觀、開朗、穩定的情緒,讓她即使面對病痛的折磨,也沒有落下學習成績。
從周麗曉這個小女孩身上,倪兆俐看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能為改變命運起到多大的作用,也看到了公益的力量和意義。
△ 倪兆俐的探訪調研報告截圖
還有很多很多 ……
公益在路上,公益真探也在路上。
對公益事業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Sir 覺得是責任、善意、共情,甚至勇氣 ……
而信任是底線。
信任,是每一個普通人參與公益和捐贈善款的動力來源。
真實、合規、透明,是公衆對公益慈善組織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期待。
公益真探計劃由騰訊公益發起,面向全社會招募關注公益領域的捐贈人,深入公益項目地體驗、觀察、參與,記錄真實的公益進展,評估真切的公益價值。
公益真探做的工作,不僅是在保護每一個捐款者,更是在保護 " 公益 " 本身。
公益真探項目,讓 Sir 看到了公益的本質。
它不僅鼓勵大家有 " 愛心 ",還尊重并呵護大家的 " 愛心 "。
公益就是一個 " 真心 " 的接力長跑。
捐款人交出了自己的 " 真心 ",接受者要以同樣的 " 真心 " 接住,公益這場長跑,才能生生不息。
而公益真探,就是真心的守護者。
别誤會。
Sir 今天并不是來招募志願者的。
事實上成為一名合格的公益真探,不僅需要經過嚴格篩選,更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如果依然想試試。
Sir 希望,如果有一天接力棒真的交到你手裡。
這篇文章能提前讓你知道手中的重量。
而大多數的我們條件有限,也仍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公益項目裡,去了解每個項目的流程和立意,并予以監督。
讓替我們跑在前面的 " 他們 ",更輕盈地沖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 K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