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是高山 #
張桂梅傳記電影片方陰招不斷,網友:瞎改不如不拍
2023 年第四季度最受關注和期待的電影,毫無疑問是由張桂梅老師真實事迹改編而成的《我本是高山》。
電影從釋出全陣容開始,就引起了業界内外廣泛的關注和讨論。截至 11 月 20 日,還未正式公映的《我本是高山》就已斬獲六個熱搜,話題度流量不遜任何大制作大 ip。
可是誰也想不到,就在前幾天,試映過後的《我本是高山》卻迎來一邊倒的負面評價,使得編劇本人在豆瓣和微博多平台 " 發飙 "," 女權 "" 男權 " 蜂擁而入,評論區戰火連天,連素有 " 六公主 " 外号的央六電影頻道,也親自下場撕,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想要說清楚這點,要先從張桂梅老師本人開始講起:
作爲 2020 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張桂梅老師是行走在貧困第一線的堅守者及人民教師,她紮根于貧困山區數十年,解救無數孤兒、留守兒童以及飽受 " 重男輕女 " 思想侵害的女孩。
自 2008 年 8 月在華坪成立了我國第一所完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以來,15 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高考綜合上線率始終維持 100%,近兩千名貧困女生在張桂梅的帶領下走進大學校園。
張桂梅老師不僅要肩負起老師的職責,還要肩負起婦聯的重任,有些留守兒童家的老人不想讓孩子上學,她要去勸;遇到酗酒、家暴的家庭,她要去争;遇到想讓女兒做 " 扶弟魔 " 或者早嫁讨彩禮的父母,她要去罵。
張桂梅老師不僅要給孩子們帶來義務教育,還要給貧困山區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帶去思想觀念教育。
張桂梅老師是偉大的,所以《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在前期取得如此巨大的聲量,基本上完全是靠張桂梅的個人魅力。
而之所以片方和編劇在試映後被差評淹沒,主要是因爲編劇私自 " 魔改 " 了真實事件的原貌。不僅将張桂梅老師曾經争取、調解的酗酒父親改編成了酗酒母親,還将很多努力的女孩塑造成了貪玩的形象:
片方這種完全脫離現實的奇葩操作惹怒了試映觀衆,這才喜提第一個負面熱搜。
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個人傳記類電影,尊重客觀事實是必要條件,要私自魔改就不要蹭人家張桂梅老師的流量,這本來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沒想到編劇還不樂意了,先後在豆瓣和微博平台 " 發飙 "。
首先,在豆瓣平台辱罵差評的女網友,并說 " 男人死光了你們就開心了?你爹呢?"
然後,緊接着又在微博發帖,稱 " 他們不想讓更多女孩看到,他們害怕了,所以就滾成一團的黑過來。"
先罵指出問題的女網友女權,罵完女網友又罵男網友迫害他,罵完女的罵男的,全世界都在針對她,而她自己如同天山雪蓮般純潔,一點問題都沒有,還 " 不能把世界讓給她鄙視的人 ",屬實把人給整懵了。
小姐姐,有事嗎?傳記類電影,吃了原型的好名聲和流量紅利,然後私自魔改,這個魔改甚至還對原型構成了一定程度的 " 污蔑 " 和 " 造謠 ",你不挨罵誰挨罵?
躺平任嘲也就算了,還要罵網友,先罵人女權再罵人男權,最後自我感動把自己形容的相當 " 偉大 "。又當又立、既要又要,正話反話全讓她說了,不愧是編劇,令人歎爲觀止。
如果事情到這裏可能也就票房說話了,沒想到 11 月 19 日下午,六公主官方微博突然下場開撕,假稱 " 編劇的回應是失态的 ",實則 " 給片方洗白 ",全文内容如下:
在一通 " 正義的發言 " 結尾,可能是爲了抖機靈,或者表現出一些對網友的親和,電影頻道官方微博認領了坊間流傳的 " 六公主 " 外号,并說:" 正義的‘六公主’也絕不接受 ",徹底将事件激化并推向高潮。
六公主精選的評論區雖然仍舊歲月靜好,但轉發區卻已徹底淪陷,網友最多的一句評論莫過于 " 真把自己當公主了?":
2023 年,六公主官媒居然認領了一個互聯網野生 " 外号 ",更何況這個外号還是具有 " 諷刺 " 意味的。
試問,在以人爲本的堅定信念裏," 公主 " 這個稱謂,是怎麽來的?
至此,《我本是高山》在各方的争吵中有了熱度,卻也多了争議。這哪裏還有高山,即便有,那高山頂上全是人格矮子,又有什麽用呢?
所以,都收斂一下戾氣吧!這樣一場鬧劇本就不該發生,最後又能收獲多少票房?請正視 " 她 " 的力量,請讀懂張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