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
中國平安的 2023 年有 " 至喜 " 也有 " 至暗 " 時刻。
2023 年 A 股銀行、保險、券商 " 金融三兄弟 " 裏,保險闆塊的跌幅最大。尤其是下半年,頹勢顯著。
保險闆塊裏的大型權重股——中國平安( 601318.SH ),股價表現出一定定力,但也以全年收跌近 10% 給 2023 年畫上句号。當年 5 月公司股價震蕩摸高到近 54 元 / 股後,在三、四季度一路走低,市值全年縮水數百億元、至 7000 億元以下。
之所以說平安的股價 2023 年有一定的定力,是因爲它全年 10% 的跌幅,還是比保險闆塊(申萬二級分類)整體全年跌 15% 的表現好一些。
2023 年也是中國平安的投資者經曆了 " 大喜大憂 " 的一年。當年年初,平安股價曾經喜現久違七八年的漲停;歲末時,也遭遇了突發輿情帶來的股價跳水。
回首全年走勢,能爲 2024 年帶來什麽啓發?
保費仍領跑行業
先看基本面,中國平安全年的經營情況如何?新鮮的數據提供了詳實參考。
2024 年 1 月 15 日晚間,中國平安披露了 2023 年保費數據。全年中國平安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8006.95 億元,位列行業第一,同比增長 4.1%。
單看壽險,2023 年平安壽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4665.4 億元,同比增長 6.2%。其中,壽險及健康險個人新業務保費收入 1284.27 億元。
放在行業裏比較,可以發現,從保費收入的視角來看,平安依然是全行業兼具體量和增速的龍頭。
先拿平安壽險和壽險行業老大中國人壽( 601628.SH )相比,後者 2023 年全年保費收入超 6400 億元、同比增長 4.3%。可見,國壽保費收入體量大于平安壽險,但增速方面平安壽險略勝一籌。
再拿中國平安和另一家保險巨頭中國人保( 601319.SH )相比,後者 2023 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超 6600 億元,同比增 6.86%。也就是說平安赢了體量、但增速又略遜。
聚焦保險行業的關鍵指标——新業務價值(NBV),中國平安 2023 年的表現既顯示出增長動力,也提示了盈利能力承壓的風險。
據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 NBV 實現 335.74 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 40.9%;改革之後的代理人渠道産能效率大幅提升,人均 NBV 同比高增 94.4%。
不過安信證券在研報中分析注意到,單看第三季度,受到産品切換影響,單季 NBV 同比增速爲 29%,較上半年的 45% 放緩明顯。太平洋證券也在平安三季報研究分析中指出,可以反映保險公司未來利潤情況的指标 " 新業務價值率 " 出現了微幅下滑 2.6%。
總覽平安業績," 增收不增利 " 是 2023 年逐漸暴露的問題。三季報顯示,平安實現營收 7049.38 億元、同比增長 5.20%,歸母淨利潤 875.75 億元、同比減少 5.61%。
分業務來看,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三大核心業務壽險及健康險、财險及銀行業務分别實現營運利潤 849.11 億元、99.65 億元、229.72 億元,同比錄得 -1.3%、-8.0% 和 +8.1%。
2023 年的 " 喜憂時刻 "
回顧全年,有一些瞬間令人難忘,對于中國平安股價而言也是如此,2023 年既有 " 至喜 "、也有 " 至暗 " 的時刻。
2023 年 4 月 27 日,A 股保險闆塊股 " 漲聲一片 ",中國平安作爲大市值龍頭大漲 10% 收官,是 2015 年 8 月以來暌違七年多來的再次漲停。當日國壽、太保、人保、新華等險企股價也紛紛飄紅。
業績的強力反彈是此次行情的催化劑。就在大漲前一天晚間,中國平安發布 2023 年一季報,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48.9%,年化營運 ROE 達 18.8%。關鍵指标新業務價值重回增長,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 8.8%,至 137.02 億元。
據《界面》等媒體當時的報道,國泰君安認爲保險和券商投資端改善,将推動當季業績好于市場預期,盈利能力明顯改善将成爲股價重要催化劑。
2023 年 5 月初至 9 月,平安股價一直在年内高位震蕩。時至歲末,全年 " 至暗 " 的時刻到來了。
從 2023 年 11 月 8 日到 10 日,平安股價接連下挫,三天跌幅共近 7%。消息面上,兩則輿情給公司帶來了雙重壓力。
其一,當時路透發布了 " 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平安保險集團控股碧桂園 " 的消息。11 月 8 日,中國平安立即發布聲明澄清稱,上述新聞報道 " 完全與事實不符,中國平安從未收到任何相關要求……公司也不持有碧桂園控股股份 "。
其二,則是同一時間點,來自于房地産領域的輿情再度襲來,公司卷入一局涉案百億元的 " 毒地風波 " 羅生門。
涉房敞口牽動市場敏感神經
2023 年 11 月 4 日,A 股公司陸家嘴( 600663.SH )公告稱,公司已經向法院起訴,稱 2016 年其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從蘇鋼集團競購出讓的地塊裏,有 14 塊被污染,因此訴請法院判令蘇鋼集團賠償百億元。
本是陸家嘴和蘇鋼集團的紛争,平安卻也卷入其中。
當時媒體很快發現,坐在被告席上、面臨百億元巨賠風險的蘇鋼集團,股權穿透後看見了平安的身影。
據天眼查數據,蘇鋼集團股比超 90% 的大股東是一家名爲 " 方正商業地産有限責任公司 " 的企業。繼續追溯可以發現,該企業由多家 " 平安系 " 公司間接出資。《新京報》報道也詳述了平安和蘇港的淵源:2019 年方正集團資金鏈吃緊後,2021 年 1 月,中國平安和珠海華發集團等組成聯合體,成爲方正集團重組投資者。最終," 平安系 " 受讓北大方正重整後的主體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大部分股份,也成了蘇鋼集團的 " 東家 "。
因此,蘇鋼在卷入 " 毒地 " 風波後,投資者湧向了平安的投資者交流平台,要求公司說明其中的風險。
從上述時間線也可以看到,平安在接手蘇鋼是在 2016 年發生 " 毒地風波 " 交易後,但仍有投資者發出合理質疑:平安在收購方正前,有無盡職調查相關風險?
截至 2024 年初," 毒地風波 " 依然尚無定論。蘇鋼也駁斥表示雙方曾經一緻同意委托的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了詳細調查,陸家嘴作爲買方對土地污染狀況已然知情,甚至還指出陸家嘴可能在開發過程裏存在 " 二次污染 " 問題。風波演化成雙方各執一詞的羅生門事件,等待法院一錘定音。
市場對中國平安涉及房地産輿論的反應敏感而劇烈,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平安一度對房地産市場雄心勃勃,甚至被稱爲 " 隐形地王 ",依靠保險巨量投資資金的優勢,通過入股大型房企、與大型房企合作拿地開發等迅速發展。據《長江商報》統計,2015 年後,平安曾重倉碧桂園、融創、朗詩、旭輝、金地等至少 13 家房企,并與萬科、華潤等知名房企合作開發。
但房地産行業承壓以來,平安投資端資金的情況順勢進入市場關注焦點。例如曾豪擲 540 億元馳援華夏幸福充當白衣騎士的中國平安,一度計提了高達超 400 億元的減值準備,對稅後淨利潤影響金額有 243 億元之多。
昔日 " 搖錢樹 " 變成 " 拖油瓶 "。曾經給中國平安帶來豐厚投資收益的地産投資,成爲了市場眼裏的風險點。2021 年、2022 年,中國平安的投資淨收益分别縮水至 1034 億元、397 億元,和 2019 年、2020 年的 775 億元、1247 億元差距明顯。
時至今日,市場仍在關注平安的房地産業務。
2023 年三季報顯示,中國平安的投資性房地産爲 1436.96 億元。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不動産投資餘額爲 2094.82 億元,在總投資資産中占比 4.5%。《長江商報》文章分析認爲,保險行業的經營模式基本上是負債驅動資産,地産投資隻是中國平安投資的一部分。地産領域的投資對中國平安的經營業績影響幾何,市場并不知曉。
重現萬億市值何時如願?
2020 年 12 月,中國平安市值曾經摸高到 1.7 萬億元,如今卻已經不止腰斬,市值離高點縮水超 8000 億元。萬億市值的光輝還能不能如願重現?
機構普遍認爲,投資端的表現,仍将是制約平安估值反彈的 " 緊箍咒 "。
太平洋證券的研報注意到,受到資本市場波動、投資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平安 2023 年前三季度的資管業務量及盈利大幅下滑,歸母營運利潤虧損 43.44 億元,且第三季度單季度資管業務歸母營運利潤跌勢加劇。中郵證券也注意到,雖然 2023 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的投資規模增加,但是收益率承壓、是近幾年來的較低水平。
但好的一面是,保費端等核心業務的優勢,中國平安守住了。
正如前文所述,中國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态勢明顯,營銷代理人改革持續推進;财險業務也穩定增長,整體成本因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影響而波動;銀行業務業績保持前行。
另外放眼行業,平安的綜合金融優勢依然顯著。中郵證券在分析中指出,綜合來看,中國平安仍然是業内最優秀的保險龍頭之一。國聯證券指出,綜合金融模式鑄就了中國平安堅固的護城河,是驅動公司利潤增長和 ROE 超越市場、平滑單項業務周期波動的核心原因,期待後續随着深化布局綜合金融生态圈,助力公司個人客戶數持續等核心指标增長,進而驅動個人業務營運利潤實現長期雙位數增長目标。
從人事的變動上,也能看見中國平安持續在革新突進的方向探索。
1 月 4 日,《國際金融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平安内部發文,董事長馬明哲出任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這也是在闊别該崗位 20 餘年後,馬明哲再次挂帥。
所謂 " 集團戰略發展中心 ",曾在内部被稱爲 " 小麥肯錫 ",是平安在集團層面戰略管理和改革創新的組織推動部門,也是平安高端人才的培養基地。馬明哲回歸這一職位,媒體解讀認爲與當下金融行業面臨的複雜環境有關。此前在 2023 年下半年,平安管理層也進行了頻繁變動。
收拾整理好架構、戰略和人才,站在 2024 年的起點,正在跨入第四個戰略周期、即 " 綜合金融 + 醫療健康 " 的中國平安,能否穩住優勢、接住挑戰?市場在等待着這家龍頭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