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燃燒的島群 Author 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140 篇原創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全文共 10054 字,配圖 15 幅,閱讀需要 20 分鍾,2023 年 12 月 10 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本文末尾 " 阿登的苦林專輯 "!
二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上展開了一場場艱苦卓絕、血腥無比的兩栖登陸作戰,拿下了一個又一個被日軍固守的海島據點。爲了将登陸部隊從海上順利送上被日軍嚴密防守的各處灘頭陣地,美軍大批量裝備和使用了被稱爲 " 希金斯艇 " 的車輛 / 人員登陸艇(LCVP)。這種登陸艇是種長約 11 米的駁船,主要由膠合闆制成,每艘最多可運送 36 名士兵。
然而,無論是在前往灘頭陣地的航渡途中,還是在将登陸跳闆下放到海灘的時候,這些小船都很容易受到日軍密集火力的攻擊和殺傷。好在," 希金斯艇 " 有它們自己的 " 貼身護衛 ",也就是被美軍戲稱爲 " 強大的侏儒 " 的兩栖火力支援艇,也叫 "LCS 艇 ",而這一切,要從美軍在太平洋上發起的反攻說起。
圖 1.LCS 艇用其支援火力 " 軟化 " 岸上的堅固目标後,登陸兵正在上岸
1943 年 11 月,美軍以高昂的代價奪取了被日軍占據的塔拉瓦環礁。對美軍來說,一個慘痛的教訓就是,在艦炮轟擊和部隊上岸之間,需要艦載武器的近距火力支援;而之前通過改裝運兵船作爲火力支援艦使用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他們急需一款真正的大型近距兩栖火力支援艦艇。于是,美國海軍以步兵登陸艇(LCI)的艇體爲基礎,設計了一款全新的火力支援艇。
經過一番比較,最終美國海軍與馬薩諸塞州尼龐西特河畔的喬治 · 勞利父子造船廠簽訂合同,由該公司爲其設計第一艘此類艦艇。從 1944 年 5 月到 1945 年 3 月,喬治 · 勞利父子造船廠以及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商業鐵廠和阿爾比納發動機與機械工廠共爲美軍建造了 130 艘此類艦艇,全部在太平洋戰區服役。
不同于護航驅逐艦、掃雷艦等中小型艦艇,這種火力支援艇每艘都隻有編号,沒有名字。它們正式的名稱是 "Mk 3 型大型登陸支援艇 ",英文是 "Landing Craft Support ( Large ) ",通常簡稱爲 "LCS ( L ) ",甚至進一步簡稱爲 "LCS"。雖然是 " 無名之輩 ",但這種小型艦艇卻在戰火的考驗中爲自己赢得了 " 強大的侏儒 " 的綽号。
圖 2. 剛從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阿爾比納發動機與機械工廠的裝配車間駛出的 LCS-50 艇,可見位于艇尾的雙聯裝博福斯炮和兩舷的厄利孔機關炮
LCS 艇全長 158 英尺 6 英寸(約合 48.3 米),寬 23 英尺 3 英寸(約合 7.1 米),長寬比爲 6.82。這種艇的一大特點是底部平坦,最大吃水僅爲 5 英尺 8 英寸(約合 1.73 米),是開展近岸火力支援的理想艦型。相比之下,當時美軍大量裝備的 " 弗萊徹 " 級驅逐艦艦長 114.8 米,差不多是 LCS 艇的兩倍半;吃水深度 5.5 米,足足是 LCS 艇的三倍多,這也導緻其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爲提供近距精确火力支援而過于靠近灘頭陣地,否則就有擱淺的危險。
與小巧的艇身相對應,LCS 艇的輕載排水量爲 250 噸,滿載排水量也隻有 387 噸,标準編制爲 71 名艇員(6 名軍官和 65 名水兵)。動力裝置方面,LCS 艇采用八台格雷海事(Gray Marine)公司的 671 型柴油機或兩台通用汽車公司的 6051 系列 71 型柴油機,總功率 1600 馬力,驅動兩具變距螺旋槳。
圖 3. 建造完工、正在下水的 LCS 艇
LCS 艇的最大航速僅爲 16.5 節,這一速度在登陸艦艇中隻能說是中規中矩(一些人甚至用 " 遲鈍 " 來形容 LCS 艇的機動性),但它最大的特點是火力強大而又用途廣泛。LCS 艇是基于支援兩栖登陸和攔截日軍島嶼間駁船運輸的雙重目的而設計的,一切注重實用性,因此在外觀上很難說有多麽優雅威武。據 LCS-61 副艇長鮑威爾 · 皮爾潘(Powell Pierpoint)中尉回憶說,這艘船 " 本身并不出衆,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可愛,既不優雅也不快速。它甚至連起名的尊嚴都沒有 "。
接着,皮爾潘話鋒一轉,開始對這艘船大加贊美:
" 它的曆史來自于其艇員,以及艇員們爲它所做的工作……它是一艘戰鬥艦艇,裝備有大炮和火箭。沒有艇首登陸跳闆,沒有入水坡道,沒有登陸塢艙,隻有大炮和火箭、一個小廚房和 71 名官兵。不同于矮胖的步兵登陸艇和艦橋偏一側、左右不平衡的機械化登陸艇,LCS 艇顯得高大威猛,渾身都是武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LCS 艇是一款完美的炮艇,就平均每噸的火力而言,它甚至超過了美國海軍最強大的 " 衣阿華 " 級戰列艦。LCS-52 艇長約翰 · 哈珀(John Harper)上尉回憶說:" 和它的姊妹艦一樣,它可以說是海上裝備最精良的炮艇。"
圖 4.LCS 艇後視圖,艇上的武器一目了然
LCS 艇的火力包括:在艇首布置有一門 76.2 毫米 /50 倍徑的 Mk 22 型高平兩用炮,也有 LCS 艇改爲一門單裝或雙聯裝博福斯 40 毫米 /60 倍徑機關炮。在艇首 B 炮位上安裝有第二門雙聯裝博福斯 40 毫米 /60 倍徑機關炮。上層建築坐落的最上甲闆兩側安裝有兩門帶環形網格瞄準具的厄利孔 20 毫米 /70 倍徑機關炮,左右兩舷各一門。在主甲闆的後方左右兩舷,還各有一門 20 毫米厄利孔機關炮。這四門速射炮每門的射速都高達每分鍾 450 發。艇尾還有一門雙聯裝博福斯機關炮,每根炮管的射速高達每分鍾 140 發。必要時,艇上還可安裝四挺可拆卸的 12.7 毫米重機槍,每側船舷安裝兩挺。槍炮支架、駕駛室和航海艦橋上都焊有防彈鋼闆。
圖 5.LCS 艇側視圖,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火力配置情況,艇尾博福斯炮後方的方形物體是起錨絞盤,還可見上層建築兩側懸挂的救生艇
除上述身管火器之外,在艇首三英寸主炮和前部雙聯裝博福斯炮之間,布置有十座 Mk 7 型火箭發射器,五座一組,以 45 度角焊在甲闆上,每座裝彈 12 枚。這些火箭發射器總共可打出 120 枚火箭彈。火箭發射器可以單獨發射,用于測距;也可以發起一次毀滅性的齊射。每枚火箭直徑 4.5 英寸(約合 114 毫米),飛行時靠彈翼穩定,戰鬥部裝藥爲梯恩梯炸藥,有效威力相當于一枚 105 毫米炮彈或一枚 20 磅航空炸彈,射程 1.1 萬碼(約合 10 公裏)。鑒于 LCS 艇如此強大的火力投射能力,一部戰時拍攝的美國海軍軍教片甚至稱其爲 " 小巧的浮動炮台 "。
圖 6.LCS 艇主炮和前部雙聯裝博福斯炮之間安裝的 Mk 7 型火箭發射器,攝于佛羅裏達州的一處訓練基地
在兩栖登陸作戰中,LCS 艇通常會行駛在第一批次登陸編隊之前,與其姊妹艇排成一排,在不同的規定距離上,對預定灘頭陣地進行三波毀滅性炮擊和火箭彈轟擊。在第三波火力準備的同時,LCS 艇還将伴随登陸艇行動,在登陸兵踏上海灘時留在岸邊提供火力支援——完成三波毀滅性的火力準備之後,LCS 艇會将舷側轉向海岸,與其姊妹艇排成縱隊隊形,用所有可用的火力攻擊敵部隊、碉堡和炮台等目标。一位觀察員形容,這些 " 強大的侏儒 " 看起來就像 " 獨立日的焰火,艇上所有的武器都噴吐出熊熊的火舌 "。
圖 7.LCS 艇的火力相當強大,上面照片攝于 1945 年的菲律賓近海,這艘 LCS 艇正用雙聯裝博福斯 40 毫米炮和 Mk 22 型三英寸艇首炮開火
LCS-52 上的二等水兵維吉爾 · 蒂爾(Virgil Thill)回憶了他所在的這艘船在硫黃島登陸戰時開展的三次毀滅性炮擊和火箭彈轟擊中第一次的場景:
" 天已放晴……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海灘正在慢慢縮短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雷達兵報出了距離碼數,40 毫米博福斯炮在 3200 碼處轟然開火。我們伸長脖子,可以看到一枚枚小口徑炮彈在海灘上升起一團團小煙霧。行駛到距海灘 2400 碼處,20 毫米炮又開始嗡嗡作響。離發射火箭彈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打完火箭彈我們就可以左轉舵離開這裏。日本鬼子什麽時候會滿足我們的這一‘願望’?我們的炮聲不斷響起,這讓我們感到安慰。距離海灘越來越近了,每行駛 50 碼似乎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終于,發出了前方雙聯裝和單管 40 毫米博福斯炮人員撤離的信号。那座岩石質的小島上仍然沒有日本鬼子的蹤迹。突然,火箭彈伴随着砰砰的嘶吼聲開始發射了。短短幾秒鍾的時間似乎被拉長了。左滿舵,左舷後退三分之一。我們的右舷正橫方向就是折缽山,它像摩天大樓一樣高聳入雲,那座該死的火山就像一個巨大的碉堡。嗯,這就是我們的‘戰果’,但什麽也沒發生。于是我們回到出發線,準備第二次火箭彈發射,一邊航行一邊裝填火箭彈。"
發現岸上的日軍陣地往往十分困難。據 LCS-52 艇長哈珀上尉回憶,日軍一般都不會主動還擊,至少在登陸一開始時是這樣。他回憶硫黃島戰役時說,LCS 艇第一次或第二次接近登陸海灘時都沒有遭到日軍射擊,因爲日軍的防禦策略是在登陸艇駛向海灘之前不暴露炮位。
圖 8. 在這張攝于 1945 年 2 月 19 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硫黃島的航拍照片中,遠處是折缽山,LCS 艇跟在登陸艇後方,向灘頭陣地開火
不過,有時候日軍的火炮陣地也會因偶然的機會而被美軍摧毀。在接近硫黃島灘頭陣地時,LCS-31 艇上的炮術長勞倫斯 · 麥肯納(Laurance McKenna)少尉看到一架觀察機正在海灘附近低空飛行,他回憶說:
" 我恰好看到那片灌木叢突然向一旁移動,暴露出一處高炮陣地。日軍的炮火籠罩了那架飛機,并用一輪射擊将其擊落。短短 30 秒内,僞裝又恢複了原樣。我标記了地點,我們在 60 秒内敲掉了這處高炮陣地。"
掩護登陸作戰隻是 LCS 艇的任務之一。用《兩栖作戰:二戰中的 LCS》一書作者唐納德 · 鮑爾(Donald L. Ball)的話說,LCS 艇是一種 " 能夠執行各種巡邏任務的海上作戰艦艇,能夠在沿海水域和公海上執行護航任務,保護較大和較小的船隻;能夠摧毀海灘上的敵方目标,并引導較大艦艇的重炮射擊;能夠在公海上與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一起執行雷達哨戒巡邏任務,摧毀數以十計的日本神風特攻機、自殺式快艇和袖珍潛艇 "。它們還拯救了成百上千名水兵的性命——在他們各自的軍艦受損或沉沒後,将他們從海中救起。
圖 9. 在登陸部隊發起第一波上岸戰鬥之前,LCS 艇将用艦炮和火箭彈對預定登陸區進行三次火力準備。上面的照片攝于硫黃島戰役期間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衆多武器裝備外,LCS 艇的上層建築還具備很多其他功能:在艇尾的起錨絞盤上,纏繞着一根堅固的鋼纜,适合用來打撈或拖拽受損艦艇;LCS 艇安裝有四台高性能水泵和一套軟管網絡,艇首安裝損管設備及消防水龍,能以每平方英寸 200 磅的壓力(約合 1.378 兆帕),以每分鍾 1500 加侖的流量(約合 5.68 立方米)噴射海水用于海上滅火;艇上還配備有煙霧發生器,特别是在與姊妹艇上的煙霧發生器協同使用時,可以制造出幾乎無法目視穿透的煙霧帶,掩護正在接近海灘的登陸艇,或是掩護正在躲避日軍海空攻擊的護航艦艇,以及在海岸和近岸處工作的爆破小組。此外,LCS 艇還配備了搜索及摧毀水雷的裝備。
1944 年開始服役的 LCS 艇先後在菲律賓群島、硫黃島、沖繩島等地投入戰鬥,此外,英聯邦軍隊還在婆羅洲的打拉根和巴厘巴闆等地使用該艇提供有效的近距火力支援。美軍登陸沖繩島後,LCS 艇還加裝了雷達,與驅逐艦一起被充當雷達哨艦使用。對艇員們來說,這是最令人感到不安和最危險的任務,因爲執行這一任務的艦艇非常容易遭受日軍的自殺式特攻。日軍的自殺式特攻形式多樣,有人操魚雷、神風飛機、自殺快艇甚至袖珍潛艇。
圖 10. 上面的照片攝于沖繩戰役期間,LCS 艇一馬當先行駛在登陸編隊前方,然後将舷側轉向海岸,用艇上所有的火力向正橫方向開火,發起第三波火力準備
随着戰争接近尾聲,日軍發動自殺式攻擊的頻率和兇殘程度也與日俱增。LCS-52 艇長哈珀上尉曾詳細地回憶了他的船第一次遭遇自殺式飛機夜襲的情景,他說:
" 雖然驅逐艦幾乎一直在開火,但天氣實在太黑了,因此大部分時間我們根本看不到任何可以射擊的目标。突然,一架飛機從北面飛來,拉起平飛後徑直沖向我們。機炮閃爍的微光在它的螺旋槳上閃爍,讓我們看清了這架飛機。我們稍微調轉一下船頭,讓敵機始終處在我們船的正橫方向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同時用所有的火炮向它開火。
炮手們剛開始射擊時很難目視看到那架飛機,所以我和炮術長不得不不停地告訴他們往哪裏射擊。我們知道那家夥肯定是沖着我們來的,所以我們不停地向它發射炮彈。
終于,那架飛機在我們船的艇尾方向俯沖下來,看來我們要完蛋了。艇尾的炮手對準旋轉的螺旋槳,近距離發射了最後一發炮彈。這一發炮彈擊中了那架自殺機挂載的炸彈,引發了猛烈爆炸。不消說,飛機、炸彈、飛行員和所有的東西都在我們面前被炸得粉碎,飛機零件、發動機碎片和彈片從艇首掃到艇尾。艇上的航信士官在沒有接到我命令的情況下就停車了,因爲我已經被爆炸的氣浪吹到了甲闆上。
當我走到船尾時,發現損管小組已經開始工作。輪機長斯賓塞 · 巴勒斯少尉被爆炸的彈片擊中,當場身亡;艇首的一名炮手也被炸死,阿德勒 · 斯特蘭奎斯特少尉和其他許多人都身負重傷。"
在另一次戰鬥中,LCS-83 艇差點躲過一架日軍轟炸機的夜襲。盡管艇上火力全開,但仍未能擊落這架日機。這架日機飛得離甲闆很近,據驚恐的通信兵回憶說,這架日機 " 在無線電天線上留下了輪胎印 "。突然,敵機挂載的炸彈在水下爆炸,從下方傳來的爆炸聲震撼了整艘船。幸運的是,炸彈在水面下爆炸時距離船底較遠,沒有對 LCS 艇或艇員造成任何傷害。前文提到的專著作者鮑爾曾诙諧地說:" 這可能是在公海上與艦隊一起活動的 LCS 艇将其淺吃水視爲優點的唯一一次。"
從 LCS 艇離港出海的那一刻起,船上的生活就充滿了艱辛。在初次登船之前,大多數新招募的水兵甚至都沒有在大海上待過,而且即便是平底,LCS 艇在海上的颠簸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正如 LCS-52 艇的軍需官拉裏 · " 老爹 " · 庫倫(Larry "Pops" Cullen)在一首詩中所描述的那樣,一開始暈船的情況非常普遍。
圖 11. 表現艇員暈船的漫畫
1944 年 11 月 6 日,LCS-52 艇迎來了它的處女航,該艇與 LCS-31 号、LCS-32 号、LCS-33 号和 LCS-51 号這幾艘姊妹艇一起,從聖叠戈軍港出發開始編隊航行。海上航行的最初幾天,船員們可以說是苦不堪言。在衆多暈船的艇員中,綽号 " 老爹 " 的庫倫後來動情地用詩歌描寫了這段經曆,全詩如下:
讓我來告訴你 52 号,
和她無助的艇員一起出海的故事。
出海不到兩小時,波濤洶湧,
一半的艇員已經受夠了——
他們在擁擠的艇首上擠成一團,
甲闆上躺倒了一片,
到處都是嘔吐物的惡臭,
從船首跳闆一直到起錨絞盤。
52 号艇上一片狼藉,
呻吟的艇員們也是一團糟。
每天從早到晚,
52 号帶着暈船的艇員在海上航行。
入夜後,海浪越來越高,
大多數艇員都恨不能去死。
小艇在波谷中猛地一震,
顫抖着,翻滾着,發出咕噜聲和破裂聲。
從艇首到艇尾都在顫抖和隆隆作響。
暈船的艇員們渴望上岸,
但 52 号依然毫不畏懼
在海上度過了漫漫長夜。
夜晚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一些人感覺又活過來了,
一些人仍然呻吟着躺在麻袋裏或平躺在艇尾。
海面已經平靜下來,平穩地翻着海浪,
但一天一夜的航行已經讓艇員們吃盡了苦頭。
大多數艇員打算說,
他們不知道水兵是這樣生活的,
他們總是覺得自己處在病态之中,
他們想離開海軍,越快越好。
52 号以毫不松懈的速度,
載着暈船的艇員繼續向南航行。
在 52 号駛向海岸之前,
這樣的日子還有三天!
繼續航行吧,繼續航行吧,52 号啊!
因爲我也是暈船的艇員之一!
即便在艇員們适應了遠洋航行的挑戰之後,等待他們的還有其他種種困難。回憶起他的船在硫黃島提供火力支援的那段日子時,庫倫說:
" 最難熬的是睡眠不足。我們每天值更四小時,休息四小時,還要進入開火射擊、對空瞭望和釋放煙霧等一級戰備狀态。我們對炮火的在意程度甚至還趕不上一隻蒼蠅……我們甚至可以在艇上的大炮開火時睡覺,因爲幾百碼外就是成千上萬的日本鬼子,小日本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戰鬥和死亡。"
在航行途中還潛伏着其他危險,這一點并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爲 LCS 艇在戰鬥中的彈藥消耗量極大,它們經常需要停靠在更大的艦船旁邊補充彈藥,而這些彈藥大多隻能通過人工搬運的方式,非常小心地從一艘船轉移到另一艘船上。這種看似簡單的操作會因海面上波濤洶湧而變得十分危險,LCS-33 号的一名艇員就曾親身經曆過這種情況,他回憶說:
" 我們奉命停靠在‘德克薩斯’号戰列艦旁邊接受彈藥補給。‘德克薩斯’号比 33 号高得多,結構也更堅固。風浪合力将我們無情地推向那艘大船,對我們的上層建築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
有時,彈藥也會從一艘 LCS 艇搬運到另一艘 LCS 艇上,但事實證明,即便這樣也同樣充滿了風險。有一次,LCS-35 号正在接收來自姊妹艇 LCS-56 号的彈藥補給,但由于三根對接纜繩斷裂、兩根炮管損壞、支柱彎曲、信号燈熄滅以及艦體框架 101 根肋骨中的 30 根斷裂或受壓,不得不停止這一作業。
還有一次,LCS-35 号也是在補充彈藥時不得不與 LCS-56 号分離,同樣是因爲風浪太大。在未來的戰鬥中,這艘不幸的軍艦 LCS-35 号又兩次受損:一次是在從 " 鹽湖城 " 号重巡洋艦上轉移彈藥時受損,最後一次是在從一艘兩栖攻擊艦艇上接收補給時受損。
圖 12.LCS-52 艇正從 " 内華達 " 号戰列艦上接受彈藥補給。LCS 艇遭日軍攻擊的風險固然很高,但它們與更大的艦艇發生碰撞的風險也沒有低到哪裏去
即便如此,LCS 艇面臨的最大威脅仍然是來自天空和海上的不速之客。LCS-52 艇長哈珀上尉講述了 1945 年愚人節這天,他的船在沖繩附近海域遭遇的一次險情,他回憶說:
" 黎明時分,我們遇到了日本人最常用的方式——自殺式飛機。我們意識到,戰争離我們很近了,當時這架自殺式飛機撞上了鄰近一艘船的甲闆,并燃起熊熊大火。"
在太平洋戰争期間,共有 5 艘 LCS 艇被擊沉,其中 3 艘在菲律賓外海被日軍的 " 震洋 " 自殺式快艇擊沉,2 艘在沖繩外海被 " 神風 " 自殺式飛機撞沉。另外,有 24 艘 LCS 艇在戰争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 14 艘是自殺式飛機和快艇造成的;相比之下,日軍岸炮隻給 3 艘 LCS 艇造成了輕微損傷。
圖 13.LCS-3 艇,該艇是 19 艘被日軍各種自殺式攻擊毀傷的 LCS 艇當中的一艘
戰争期間,共有 164 名 LCS 艇員喪生,267 人受傷。爲了表彰 LCS 艇員在 1945 年 4~6 月間的表現,8 艘 LCS 艇的全體艇員獲得 " 海軍集體嘉獎 ",3 艘 LCS 艇的全體艇員因在硫黃島和沖繩島的戰鬥表現而獲得 " 總統集體嘉獎 "。
1945 年 6 月 10 日,LCS-122 艇長理查德 · 麥庫爾(Richard M. McCool)上尉目睹 " 威廉 · 波特 " 号驅逐艦(DD-579)遭一架日軍九九艦爆的自殺式撞擊并沉沒,他成功救起了這艘倒黴的驅逐艦的艦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第二天傍晚,又有兩架九九艦爆攻擊了 LCS-122 号,但在戰鬥中身負重傷的麥庫爾艇長指揮手下挽救了他們的船。後來,麥庫爾上尉因其在戰鬥中的表現而被授予榮譽勳章。
圖 14.LCS-86 艇和 LCS-122 艇正從遭到日軍神風特攻的 " 威廉 · 波特 " 号驅逐艦上營救艦員
太平洋戰争結束後,LCS 艇在 1949 年被重新歸類爲 " 大型登陸支援艇 "(LSSL),并相繼參加了朝鮮戰争、越南戰争和其他武裝沖突。移交國外的 LCS 艇中,有的甚至直到 1997 年還在服役使用。
1997 年,美國 LCS ( L ) 1-130 全國協會獲悉,最後兩艘處于可用狀态的 LCS 艇保存在泰國皇家海軍手中。經過協商,在泰國發現的這兩艘幸存艦中,有一艘後來回到美國,在加州舊金山灣區瓦列霍市的 " 登陸支援艇博物館 " 展開了恢複二戰時期配置的修複工作。
圖 15. 修葺一新的 LCS-102 艇
今天,美國加州瓦列霍市的登陸支援艇博物館已成爲修複後的 LCS-102 艇的所在地。該博物館在其任務說明中寫道:
" 我們的目标是将其作爲一艘浮動的博物館艦來維護。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公衆,讓他們了解 102 艇及其他登陸支援艇在戰争中發揮的作用。LCS-102 艇将作爲所有爲國捐軀的 LCS 艇的水兵、軍官和人員的紀念館而保存。"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給本站投稿隻需要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