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賀
大衆汽車開始加速推進 " 在中國、爲中國 " 戰略。
在 2024 北京車展期間,大衆汽車共展示 17 款車型,包括搭載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 ID. CODE 概念車。
與此同時,大衆汽車還發布兩款智能升級的全新一代邁騰和途觀 L Pro。此外,大衆汽車特别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全新産品品類 ID. UX,進一步擴充純電 ID. 家族。
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 CEO 孟俠強調:" 我們仔細聆聽中國用戶的聲音,以此确認新的發展方向,憑借我們的産品矩陣、設計及合作夥伴關系,大衆汽車正在穩步向前。我們堅信已經找到通往未來成功的要素,并做好了充分準備。大衆汽車正在以‘中國速度’執行我們的戰略,到 2030 年,我們将推出約 35 款智能新車型,覆蓋所有動力類型和相關細分市場,進一步強化産品矩陣。"
北京車展期間,大衆集團及旗下品牌呈現了由 44 台展車組成的産品陣容,其中包括 11 款首秀車型,全球首秀車型包括奧迪 Q6L e-tron、蘭博基尼 Urus SE、保時捷爲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新款 Taycan 衍生車型、大衆汽車品牌專爲中國打造的概念車 ID. CODE。
圖源:圖蟲創意
大衆加速推進 " 在中國、爲中國 " 戰略背後,或與歐盟嚴苛的環保法規有關。
2022 年 11 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歐洲第 7 階段排放标準(歐 7),甚至加入了對車輛制動系統和輪胎磨損産生的微小顆粒的新限制,并在 2023 年 2 月中旬通過了 2035 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
大衆汽車電動化轉型已迫在眉睫,而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和增長空間,對大衆電動化轉型将起到重要作用。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雖然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整體上仍然保持着穩健的發展态勢。随着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和品牌的要求越來越高,大衆作爲知名的汽車品牌,通過推出新産品和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品牌競争力。
其次,我國一直在積極推動汽車産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大衆選擇在中國市場發力,也是積極響應政策,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的創新發展。" 江瀚表示。
在 2024 北京車展前夕的 " 集團媒體之夜 " 上,大衆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大衆汽車堅定貫徹 " 在中國,爲中國 " 的發展,不斷提升本土研發能力,并同領先的本土科技企業和汽車制造商強強聯合,以 " 中國速度 " 加速發展,将每三年推出一代新車型、每兩年升級一次電子架構、每個月進行一次 OTA 遠程升級。
上述各種舉措,是大衆汽車提升在中國市場競争力的重要砝碼。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在 " 集團媒體之夜 " 上表示,在中國,大衆汽車擁有明确的未來發展藍圖,即 "2030 目标 "。大衆汽車緻力于保持在華第一國際汽車企業的地位,并繼續位居中國汽車市場前三甲。
然而,大衆汽車想要位居中國汽車市場前三甲并不容易。大衆汽車集團公布的 2023 年在華銷量數據顯示,2023 年大衆汽車集團向中國客戶交付了約 300 萬輛燃油車,同比增長 0.8%,在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從 19% 擴大至 20%。但電動化方面,2023 年大衆集團在華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約 19.18 萬輛,同比增長 23.2%,不及特斯拉的 60.37 萬輛,也不及梅賽德斯 - 奔馳 24.07 萬輛的純電車型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德系三強寶馬、奔馳、奧迪均不約而同地宣布繼續加大在華投入。2024 年 4 月,先是大衆汽車和小鵬汽車聯合宣布,雙方進一步拓展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區域控制及準中央計算的電子電氣架構—— CEA(China Electrical Architecture)。
同月,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未來,奔馳将繼續在華投資,加強與中國夥伴們的合作,大力推進電動化、數字化轉型,并一如既往地爲中德經貿合作貢獻力量。同月,寶馬也宣布在中國增加 200 億元人民币投資。
" 德系車企繼續沿着既定方向加大在中國投入,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跟上中國市場節奏,奮力直追新能源車潮流,這次北京車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晴雨表,檢驗他們的決心和信心。"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面對德系車企、特斯拉以及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競争,未來大衆汽車的中國戰略将分三步走。大衆汽車乘用車品牌 CEO 施文韬表示,大衆汽車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從三方面着手:覆蓋各細分市場的卓越産品矩陣、打造中國專屬 DNA、與強大本土夥伴合作加快科技創新速度。
在江瀚看來,大衆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從産品矩陣、打造中國專屬 DNA,以及與本土夥伴的合作來看,這些都是非常務實和有針對性的策略。
梅松林則分析稱,上述三方面都圍繞新能源車,通過本土化、卷技術、卷産品跟上中國市場潮流,在三電(電機、電控、電池)和兩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上狠狠補上一課,以期縮小甚至超越中國本土頭部車企。" 最終效果取決于本土市場決策的靈活性、技術 / 産品的叠代速度、以及決策落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