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換季時節,常常會發生一些小狀況,如感冒發燒、咳嗽、喉嚨痛等。不少人會習慣性地想 " 吃點消炎藥吧,很快就好了 ",然後去醫院或者藥店買了 "XX 西林 "" 頭孢 XX" 或 "XX 黴素 " 等,但這些真的是 " 消炎藥 " 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舒文瑩、主管藥師柳曉蕊共同提醒,臨床發現不少人往往将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藥物、抗微生物藥混爲一談,導緻出現亂吃藥現象,這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性,可能引起耐藥、多髒器損傷等不良反應。
【消炎藥】
消炎藥,顧名思義就是消除或緩解炎症反應的藥物,它隻能對付 " 紅、腫、熱、痛 " 的炎症症狀,并不能改變引起炎症症狀的病因。
消炎藥在醫學上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甾體抗炎藥,即糖皮質激素,具有消炎、抗過敏、抗休克和退熱等作用,被用來治療多種疾病,代表藥物有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另一類則是解熱鎮痛藥,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消炎、鎮痛、退熱等多種作用,可用于治療關節炎、痛風、疼痛等,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來昔布。治療感冒的複方藥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熱鎮痛藥。
【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來自自然界、天然的、在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生長過程當中分泌的、通過幹擾細菌的代謝過程而呈現抑制細菌或殺滅細菌作用的物質。比如紅黴素、青黴素、鏈黴素、頭孢菌素。" 抗生素 " 除了能夠抗菌外,在抗腫瘤、抗排斥、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作用。在腫瘤領域,抗生素有絲裂黴素、博來黴素等。
【抗菌藥】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抑制細菌或殺滅細菌活性的藥物,包括抗生素與化學合成抗菌藥物。化學合成抗菌藥物是指完全用化學合成方法得到的抗菌藥物,如複方磺胺甲噁唑(也稱複方新諾明)、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奧硝唑等。
【抗微生物藥】
除了常見的細菌、真菌,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微生物能導緻人類的疾病,例如寄生蟲、病毒等,可以抑制或殺滅這些病原微生物生長或繁殖的藥物就統稱爲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生素、抗菌藥物、抗寄生蟲藥、抗真菌藥、抗結核藥物和抗病毒藥。
以上四類藥物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
藥師提醒:正是由于我們在使用抗菌藥的過程中,發現炎症逐漸消失了,所以就認爲抗菌藥物就是消炎藥。但事實上,二者并非同一概念,有不同的應用範圍。在功能方面,消炎藥主要用于緩解疼痛和炎症症狀,而抗菌藥主要用于治療細菌感染。對于細菌感染所緻的炎症,服用抗生素或者抗菌藥物可以使炎症反應減輕甚至消失;對于非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過敏性鼻炎等使用抗菌藥物就沒有效。
另外,服用抗菌藥物的前提是要醫生确診有細菌感染,而各種抗菌藥物的藥效學和人體藥動學特點因存在差異,所以不同的抗菌藥物用于治療不同的細菌感染。選擇哪類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不可自行随意選用,否則不僅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還會延誤病情,誘發不良反應,甚至可能導緻細菌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