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唐亞華,編輯 | 溫故
國慶長假,結婚是一大主題。談到婚禮,免不了涉及份子錢的話題。
份子錢講究的是 " 你來我往 ",但偏偏有一些人不遵守遊戲規則,收了份子錢不知道回禮,或者有的人收多回少。很多人出于談錢傷感情的考慮,也就吃了這個啞巴虧。
不過,有不少年輕人,偏偏就一身反骨。既然你 " 不仁 " 在先,也别怪我 " 不義 ",他們開始果斷追讨份子錢。
" 婚禮過去大半個月,有些份子錢當年随出去,等我結婚時别人卻忘記了,本來想說就當捐款了,但俗話說,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那就不要忍了,找個代表出擊吧!還錢來!" 某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經曆。
他曬出自己追讨份子錢的截圖,他直接跟對方說," 你結婚的時候我人沒到但随了份子,你孩子滿月我收到你的帖子也送了禮物,怎麽到我這結婚你沒回禮了?" 随後對方回複忘記了,并給補上了轉賬。評論區用戶紛紛覺得大快人心,舉雙手支持該網友的做法。還有人得到啓發後也開始了自己的追讨份子錢之路。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份子錢都能順利追讨回來,有的人以不記得當初收到過份子錢爲由拒絕回禮,有的人收到的份子錢和當初給出的不對等,但并沒有合适的追讨方式。于是不少年輕人開始呼籲,能不能讓份子錢換個形式,或者幹脆停掉這種方式,情感綁架真的很讓人頭疼。
不吃啞巴虧,主動追回份子錢
以往很多人不好意思追讨份子錢,近年來不少人開始沖破這層束縛,勇敢追回自己應該拿到的那份。
來自杭州的小夏 30 歲了,今年 4 月辦的婚禮,她邀請的人并不多,主要是自己之前給過份子錢的朋友。" 有一個高中同學,早期我們關系還不錯,她結婚比較早,我給了她 500 元份子錢,這幾年聯系非常少,我給她發完邀請函之後她隻回複了收到。"
婚禮辦完後,小夏注意到這個同學人沒來禮金也沒來。她也在糾結同學是忘記了還是不打算随禮,但考慮到當天小夏和該同學共同的朋友都發了朋友圈,所以她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性是對方看到了,假裝沒看到。" 我們上一次的聊天記錄,還是她在賣保險,給我發了一個推薦保險的東西,還把我的名字寫錯了,我也沒有回複她。"
婚禮後的第三天,小夏鼓起勇氣給這位同學發消息:" 你結婚的時候給了你祝福,我還沒有收到你的祝福哦 ",後來對方就回複上班特别忙,忘記了,随後給小夏轉了 500 塊錢。
" 我當時太糾結了,發完信息之後自己都不敢看手機。但是我覺得我已經付出了,你好歹有個表示,我不是吃啞巴虧的人,反正這麽多年也沒什麽聯系了,大不了就撕破臉,不是差這幾百塊,但得争口氣。" 小夏說。
北京的小寶也是今年上半年辦的婚禮,她也遇到了份子錢的尴尬事。
" 有一位小學同學,我們很多年沒聯系,來北京工作後又聯系上了,五六年前她結婚的時候,我剛工作,給了她 500 塊錢的份子錢。" 今年 4 月,小寶給這個同學發了結婚邀請後,兩人約了一次飯,這位同學跟小寶說," 你結婚的時候我可能要回家到不了現場,我結婚的時候你給了我 500 元,想來想去不知道送你什麽好,剛好我們單位發了一個福利,這裏面的東西價值 1000 元,你可以選你需要的兌換。"
小寶當時也沒好意思看,回家之後打開看到是一個企業定制的禮品冊,裏面有牛排、空氣炸鍋、電飯煲、床上四件套之類的,可以選一項兌換提貨。" 我當時覺得,怎麽會有人拿這個來抵份子錢,有點奇怪。而且我感覺裏面的東西不值一千元,再加上這些東西我也不是很需要,越想越生氣。"
後來小寶回老家後跟媽媽說起這件事,沒想到她媽媽反應特别大。在媽媽的理解裏,别人随便拿了一個東西抵份子錢,是敷衍,更是看不起人,建議她把東西退回去。
之後小寶就借媽媽的口吻跟同學說:" 我媽批評我了,說我給你随了 500 元份子錢,不能收你 1000 塊錢的禮物,我給你快遞過去吧,正好你換新房需要添置東西,我當初随你 500 元,你也給我 500 元就行,這也沒啥不好意思的,禮金歸禮金,禮物是另外的事情了。"
對方回複:" 好的,那咱聽你媽的 "。随後同學重新轉了 500 元份子錢,婚禮後,小寶請同學吃了飯,把喜糖和冊子一并給了同學。
90 後蕭蕭雖然也追讨份子錢了,但情況并不理想。
結婚時,有一個人蕭蕭很猶豫要不要邀請,那是她第一份工作時的領導,領導結婚大約是在五六年前,蕭蕭記不清當時給的份子錢是 500 元還是 600 元,但她記得跟同期的幾個同事一起都給了。
" 到我結婚的時候,我已經離開那家公司很多年了,後面我們偶爾會聯系,想來想去我還是把邀請函發給了她,請她有空來玩,她的反應倒是挺正常的,就說恭喜你終于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爲你開心。" 蕭蕭說。
但這位領導随後的表現讓蕭蕭感到意外,她直接發了一個不到 200 元的微信紅包表示恭喜,蕭蕭便很委婉地暗示了一句 :"您就是貴人多忘事,你結婚的時候特别忙,我當天給你的份子錢你第二天才收的",但領導還是打哈哈說:" 都多久之前的事了,哪還記得清 "。
蕭蕭很想找到轉賬記錄發給對方,但是因爲時間久遠,手機換了好幾個了,無處找之前的記錄,也不好意思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此作罷了。" 這件事我覺得很委屈,我剛畢業的時候給她 500 塊錢的份子錢算不低了,結果她就給我回一個小紅包。"
追不回、不對等,份子錢的困擾還有很多
能順利追回份子錢是幸運的,還有一些人面臨着追不回份子錢,或者雙方付出的份子錢不對等的情況。
小寶有一個大學同學在 2015 年就結婚了,她記得當時給這位同學轉了 500 塊錢的份子錢,但記錄已經找不到了。
結婚的時候小寶提前邀請這位同學參加婚禮,對方表示到時候看情況。後來,他人沒到,也沒給份子錢,小寶便開玩笑地說:"你結婚的時候我也沒去隻到了禮金,你不來是故意報複我嗎?" 爲了緩和語氣,小寶還特意配了一些表情包。
同學表示要接待朋友,實在沒空。見他不搭茬,小寶也就沒有多說什麽。過了一段時間,小寶找該同學咨詢一件事的時候,這個同學特意提到,"有一點誤會跟你解釋一下,我沒給你禮金不是忘記了,我詳細看了禮薄,确實沒找到你給我份子錢的記錄。"
小寶說:" 我記得是給你轉過 500 塊錢的,不過也無所謂。" 雙方簡單解釋後這件事就過去了,該同學最終也沒有給小寶份子錢,至于當初的真實情況如何,如今也說不清了。
除了沒追回的,雙方付出的份子錢差距比較大,也是常有的事情。
蕭蕭就感覺到,越是好朋友之間,份子錢越可能讓關系變得尴尬。
閨蜜五六年前結婚的時候,蕭蕭自費飛去給她當伴娘,給了 800 塊錢的份子錢,還精心挑選了一套價值過千元的瓷器,不過這套茶具不太容易在市場上估出價格。" 因爲她是我在老家爲數不多的好朋友之一,在她身上我還是比較花心思的。"
到了蕭蕭結婚的時候,閨蜜夫妻來參加了婚禮,但隻給了 800 元份子錢,緊随其後蕭蕭的媽媽又回給她 500 塊錢紅包," 我媽做事情非常講究體面,遠距離來參加婚禮的人都給了紅包,相當于報銷路費。"
一來一回下來,等于閨蜜隻随了 300 塊錢,蕭蕭心裏有一點不爽,畢竟閨蜜經濟條件也很不錯,日常兩人關系也挺好," 那一瞬間我是有點失望的,我分不清她到底是想跟我當朋友,還是一直在爲友情計價。"
蕭蕭是一個把感情看得很重的人,如果是普通朋友,她不會給高的份子錢再精心挑選禮物。" 我願意這麽做代表我認可這段關系,但得到的回報是這樣,對我來說是一種傷害。我錢花了,感情也付出了,最後得到的隻有自己的糾結和難受。"
如果隻是朋友同學結婚往來的份子錢,整體上一來一往還算平衡,但是涉及到親戚之間,份子錢不對等的情況就更多了。
張薇近年來就深刻感覺到這種困擾。她在一線城市工作定居,回老家比較少。自從結婚後,老家的請柬隔三岔五就來了,婚喪嫁娶倒還好,還有很多是遠房親戚新房喬遷、小孩過百天或生日、孩子升學宴。最近幾年,老家親戚們流行起了一種新的宴請形式,叫 " 圓鎖 ",就是給孩子過 12 歲生日。
張薇聽了哭笑不得,但也沒辦法,已經被老家多年來的人情世故綁架,也不至于因爲幾百塊錢跟親戚們鬧僵。身在外地也不可能回去參加親戚們的宴席,所以收到邀請後,張薇一律把錢轉過去,一次 300 元 -500 元。
近年來這類型份子錢,張薇已經送出去十餘份。" 這個份子錢我肯定是收不回來的,我還沒有生小孩不說,即便生了,我肯定也不會因爲孩子過生日,去問老家的親戚要份子錢,所以我就變成了純粹單方面付出。"
份子錢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屆年輕人爲什麽有勇氣追讨份子錢?小夏覺得可能大家都已經不太在乎别人怎麽想,也不怕撕破臉。" 對我來說,我自己的錢,憑什麽不能要。"
也有不少人認爲,如果是對方偶然忘記了回禮,一點委婉的暗示雖然尴尬也不算過分,而對于一些故意就是不回禮的人來說,也可以不必過于在意情分。
份子錢這個事物,在誕生之初,因爲大家普遍經濟狀況較差,遇到大事時互相出一點份子錢,有一種互幫互助、衆籌的意味。但到了如今,份子錢的這種意義幾乎已經不存在了。随着新一代人群價值觀念的變化,份子錢維護感情和社交關系的作用已經減弱。
近年來,年輕人中就很流行 " 互免 " 份子錢,大家隻需要到場表達自己的祝福、見證新人的儀式,願意的話也可以适當送一點禮物。
蕭蕭現在就覺得份子錢把她搞得很頭疼。比如追讨份子錢的時候,蕭蕭當時沒有繼續反駁,事後她有點後悔,覺得自己應該強勢一點,把話說得再明白一點,但無奈自己臉皮薄,說不出口。
" 其實也不是 500 塊錢的事,我隻是覺得我當初跟她的關系不能用這些錢來衡量。以前我會覺得份子錢代表了一定的感情,但事實上前期把份子錢和感情綁定得有多深,後期就會有多痛苦。"
原本,她也是支持份子錢的流轉的,但現在發現有一些人已經不認可這種遊戲模式,也不尊重遊戲規則了,她覺得這個遊戲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希望份子錢的習俗從她這一代往下就斷掉。
" 我也在反思,把份子錢跟情感挂鈎到底對不對,可能我給比較高的份子錢别人也會有負擔。以後,除了給過我份子錢的我會還回去,如果有其他人邀請我,我可以出力、買禮物,但我不會給份子錢了。"
小夏認爲比較好的代替份子錢的方式就是送禮物。" 在國外,結婚就是給别人一份禮物,我覺得送一個有新意、有特點的小禮物是理想的狀态,不用太貴,負擔也不太重。也不用今天收禮、明天還禮,還要考慮回禮時用不用加一點錢、加多少,各種燒腦,各種糾結。"
小夏結婚時有一個朋友給她畫了一幅畫,她很喜歡。"我希望從我們的下一代起,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少一些綁架人的人情往來。"
不過,對父母這代人來說,送份子錢大概率是停不了的,參加或邀請親朋好友參與婚喪嫁娶宴席,是一種習慣,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他們把宴席當作是一場聚會,甚至是代表自己社會地位的一種形式。所以很多人即便份子錢支出已經成了生活中很重的負擔,依然對此樂此不疲。
蕭蕭就提到,她結婚辦宴席收份子錢對她媽媽來說非常重要。" 我媽那邊的親戚關系不算太好,之前我的一些姐姐哥哥結婚請的很多人都沒去,也沒給份子錢,這次我結婚,老家很多德高望重的以及混得比較好的人都主動過來了,并給了份子錢,對我媽來說這是捧場、尊重、給面子,是别人對我們家的認可,所以即便是我們貼錢辦婚禮,我媽也非常開心。"
但是年輕人考慮這些因素比較少,更在意的是婚禮本身的意義。所以未來,也大概率會有更适合年輕人的 " 份子錢 " 出現。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