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廠區
近日,钛媒體 APP 參觀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減速機行業龍頭企業國茂股份。作爲一個傳統制造業,國茂股份正在進行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即将 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APS(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MES(生産信息化管理系統)和 WMS(倉庫管理系統)等多個核心業務系統遷移到雲上,并完成了廠區物流管理系統的開發與上線。
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 CIO 孔東華對钛媒體 App 表示," 數字化轉型突破傳統思維禁锢的一個難點在預算,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白來的,需要考慮能不能投,投多少的實際問題。我們基本上是按照銷售收入的 0.5-0.8% 來确定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投入的,這樣保證每年都有一個合理的增長率,積少成多,你會發現可以做很多事。"
目前國茂股份所在的減速機行業發展有四個階段,第一是單件定制,第二是系列設計按需改制,第三是多系列零件高度标準化、模塊化,也是目前整個行業所處的階段,第四個階段是未來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減速機行業有一個天然的業務鴻溝,誰跨過去誰就領先,這個鴻溝叫做‘大規模定制’,因爲每台産品都不一樣。随着客戶需求越來越離散化、碎片化,這将成爲未來制造業的共性問題。産品叠代未來将以月和天爲期,以往依賴少量品種大量重複制造的模式将難以維系。" 孔東華說道。
據他表示,我們可以買到最好的設備,請最好的工程師,買最好的材料,隻要客戶買單,我們都可以做到。但經過我們仔細研究發現,很難模仿的核心競争力是在物流環節,在制造業當中,物流是一個非常核心關鍵的點,但過去以來一直不受重視。
據統計,國茂股份的工廠車間一年要搬近 10 萬噸的物料。但生産、物流、制造和财務系統彼此缺乏銜接,造成了生産材料和廠房空間的浪費,财務系統也無法實時監測複雜的物料搬運。因此,在物流環節,對于國茂股份來說存在四個難點。
第一,工廠生産計劃和物流配送之間很難控制。傳統的物流系統,靠人工記憶看指令進行搬運,它很有可能會改變你計劃的順序、數量,甚至會改變計劃的版本,徹底把它颠覆掉。生産計劃和物流搬運是兩層皮。第二,物流成本比較高。因爲沒有實現集約,倉儲占比面積比較大。第三,工序不流暢。一邊出現缺料,但是與此同時在工廠的某一個角落裏面,這個物料是報廢的。第四,頻繁的搬運讓庫存的賬務難以處理。每次搬運,财務系統都需要更新它的庫存賬。過于頻繁的搬運之後會産生大量的垃圾數據幹擾财務系統,使得最後庫存數據不準,也就是存貨消耗不準,最終利潤計算不足。
發現需求後,國茂股份遇到了一個更大的難題。" 但在現行的軟件市場中,幾乎找不到符合國茂股份需求的物流管理軟件 ",孔東華對钛媒體 APP 說道," 我們就自行研發。第一步是建立整個物流的控制系統;第二步是改造物流的工裝器具,從原先的由人工搬運逐步過渡到機器人搬運。"
國茂股份通過采用亞馬遜雲科技的容器服務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可大規模擴展對象存儲服務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數據庫服務 Amazon Aurora 等,開發和構建了自己的雲上報價系統和精準物流系統。
從效率和價值上來說," 我們工廠 1000 畝,有很多廠房,實際上有巨大的浪費,同時我們還在外面拿地,但拿地成本很高。今年我們發現外面那塊地不需要了,廠房也不用建了。因爲對于整個物流重構之後,去年倉庫占地面積從 2 萬平能降到 1 萬平,我們多出了 1.5 個車間,有大概接近 2 萬平方米徹底的空出來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而且改變了廠内物流調撥和管理全靠人工手動易錯且成本高的局面。新系統實現了生産材料的端到端全程可追溯,生産計劃和産能節拍從原來的 7 天縮短到 3 天,并降低了财務系統的負擔。" 孔東華說道。
談到未來的數字化改造,國茂股份表示還要繼續。孔東華表示," 因爲我們工業領域當中很多的應用至少是恐龍級的(久遠),要适應新的業務創新平台的需要,就要改造老東西。"
但對于如何進行數字化改造,孔東華認爲," 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隻有擁有自主的系統,才能擁有自主的創新,不應過度依賴商業套件。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麽呢?中小型企業選擇商業套件,不要在數字化領域當中過度的追求創新,因爲成本之高昂,可能承受不了。但是到一定規模之後,這個企業更多思考的是業務創新,這個時候業務創新依托數字化的話,建議還是選擇自己高度可控的創新平台,然後在上面搭建自己非常獨特的可以不斷創新的業務,避免被一些商業套件所謂的‘強綁定’、 ‘不解耦’,讓你很難改變,這種案例在制造業企業當中比比皆是。"
亞馬遜雲科技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博士也表示,在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以看到成功的案例都有同樣的元素,優秀的企業會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練就數字化基本功,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實現業務敏捷和快速創新,努力做好下一步的工作,這樣機會來臨時就能脫穎而出。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楊秀娟)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