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1 日至 12 日,備受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總結了 2024 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 2025 年經濟工作。
其中,這 6 個新提法,釋放了重要信号。
一是将促消費、擴内需放在首位。
202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确定的前兩項工作任務是:
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二是着力擴大國内需求。
今年的工作會議确定的前兩項工作任務是:
一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内需求。
二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每年的前兩項工作任務都是發展産業和擴大内需,但今年把促消費、擴内需放在了首位。
順序變化,不是說擴大内需比發展産業更重要,而是表明,當前經濟形勢下,擴大内需的優先級更高。
4 年前,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消費,無疑是國内大循環的 " 發動機 "。
如何更好的啓動這台 " 發動機 "?
中央的思路也很明确,讓大家的錢包鼓起來。
具體來說,措施之一就是增收減負。
今年國家統一調降存量房貸利率,節省借款人利息支出 1500 億元,緩解個人和家庭的支出壓力,增強消費信心。
今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舊換新政策,覆蓋了家電、汽車等領域,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新産品的成本,對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産業結構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家電以舊換新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帶動相關産品銷售額超 1 萬億元。
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明年大概率還将延續。
二是點名首發經濟、冰雪經濟、縣域經濟、灣區經濟。
首發經濟是指企業首次發布新産品,推出新業态、新模式、新服務和新技術等的經濟活動總稱,強調首次和創新,能爲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和選擇。
冰雪經濟是以冰雪資源開發利用爲基礎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突出季節和地域特色,爲寒冷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縣域經濟指縣級行政區地理空間内的經濟,主打地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區域整體競争力。
灣區經濟是依托海灣、港口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發展起來的區域經濟形态,注重開放與協同,産生規模經濟效應。
黃茅海跨海通道,讓粵港澳大灣區聯系更加緊密 圖片來源:南方 · 日報
這些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湧現的新形态、新業态,展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也爲經濟高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工作會議點名,既是寄予厚望,也是明确了發力的方向。
三是首提 " 人工智能 +"。
2023 年工作會議提出," 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今年,關于人工智能的表述是:
" 開展‘人工智能 + ’行動,培育未來産業。"
一個 "+" 字,表明中央對人工智能的關注重點,從産業本身擴展到輻射、帶動作用。
人工智能 " +" 什麽?
在正解局看來,能 + 都 +,應 + 盡 +。
" 人工智能 +" ,就是要将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賦能傳統行業和新興領域,提高生産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乃至創造新的産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人工智能的 " 下半場 ",是擁抱實體經濟。
四是加快 " 沙戈荒 " 新能源基地建設。
" 沙戈荒 " 新能源基地,指的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建設 " 沙戈荒 " 新能源基地,既能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又能助力生态修複,還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可謂一舉多得,具體可見正解局《外媒突然發現,中國悄悄在沙漠裏幹了件大事》一文。(點擊标題即可閱讀)
華電新疆塔城多能互補基地 100 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
未來,将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項目矗立在我國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
五是要求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
相對于 2023 年的 "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這次要求,更爲明确,更有針對性。
前段時間,多家媒體集中報道了有關針對民營企業的 " 遠洋捕撈 " 辦案的現象。
工作會議明确要求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是積極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将堅定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
六是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2020 年 6 月 1 日,國家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打造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要進行大膽的制度創新和政策試驗,關鍵在于落實核心政策。
可以預計,明年,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将步入快車道。
海南,未來可期。
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産業促進中心
限于篇幅,以上隻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分解讀。
整體來看,會議雖以經濟冠名,卻囊括了民生、科技、社會治理、生态環境等各個方面,體現了高瞻遠矚的視野。
更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既明确了新提法,也沒有回避真問題,果斷推出強勁措施來引領經濟增長,釋放穩增長的重要信号。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