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廣州的天氣,着實有些離奇。
前腳才剛剛渡過對老廣來說堪稱漫長的 " 冬天 ",剛剛迎來熟悉的三十來度,後腳就是冷空氣南下帶來了強對流,于是乎,在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雷聲中,濕漉漉的梅雨天氣拉開了序幕。
在我看來,三月并不是并不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月份,當天空陰沉着似乎要壓到你的臉上,辦公樓裏的白熾燈成了這片霧霾裏少有的照明,似乎沒有人能夠提起精神去做事,就連大地都顯得疲憊不堪。
但三星就不是這樣,三星依然很有精神。
于是乎,3 月 4 日,在廣州濕漉漉的空氣中,三星特地舉辦了一場新品品鑒活動,主角是包括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在内的一衆新品,雷科技受邀到場參加品鑒并與三星工作人員交流,以深入理解其關于 AI 手機的想法。

(圖源:雷科技)
在本次活動中,三星着重介紹了 S25 系列手機上一些此前沒有重點宣傳的賣點,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新一代三星旗艦産品的用法和特性,特别是更新後的 "Galaxy AI" 和全新 Bixby,它們甚至有趣到能讓我久違地打起精神向你們好好介紹一下。
但照例,還是從産品上手聊起。
畢竟,你不是在哪裏都能摸到這麽全的三星旗艦的,小雷之前也就評測了一台超大杯,難得有實機上手的機會,那肯定還是先摸過再說。

從外觀看,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延續了前幾代的設計風格,整體造型比較簡約。
S25 和 S25+ 的正面是熟悉的等邊直屏,參數和造型都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而 S25 Ultra 的邊框則明顯變窄了不少,甚至比小屏的 S25 看起來還要更極緻一些,真的可以用 " 正面都是屏 " 來形容。
機身背部能看到幾枚标志性的豎排攝像頭,這次特地加入了唱片風格的裝飾環以增加辨識度,機身後蓋和金屬中框的銜接做得相當紮實,算是一種嚴格品控帶來的精緻感。

不過,正如三星所說,S25 系列是三星有史以來最薄的 S 系列,三部手機均變薄 0.4 毫米,同時相較于前代的同型号機型,重量也迎來了降低,S25 直接來到了 162g 的水平。
作爲對比,我去年的主力小屏手機——小米 14,整機重量爲 193g。
實際上手的話,采用 6.2 英寸小屏的 Galaxy S25 确實也是令人最驚豔的,鋁合金中框的手感很出色,近 70mm 的寬度和 162g 的重量,會給人一種不實在的錯覺,搭配上流線型的一體感設計單手操作完全沒有壓力,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精緻的一款安卓小屏旗艦。

配色方面,個人最喜歡的是暖珊紅,與其說是紅色,但肉眼看起來更像是偏深色的粉紅色,但又沒到以前 Pixel 系列珊瑚色那種橙黃色調的感覺,總之是一種充滿活力的配色。
當然,現場拿到的遠海藍也不錯。
至于配置方面,在全新的骁龍 8 至尊版(for Galaxy)加持下,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在現場環境下能輕松跑出高分,同時受益于更大面積的 VC 均熱闆,散熱表現與穩定性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對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産品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小雷之前撰寫的深度評測,在這裏呢,就不再贅述了。
這一次小雷前往現場,除了實際上手全套三星 Galaxy S25 系列以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想看看三星會怎麽用 AI 技術提升旗艦機型的使用體驗和生産力。
根據官方介紹,煥新升級的 Galaxy AI,通過強大的 AI 算力、創新的 AI 應用和全新的 Samsung One UI 7,能夠更加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以多模态感知與跨應用執行能力,提供高效且個性化的服務,讓手機化身用戶 AI 夥伴。

而這裏的第一個關鍵詞,叫" 多模态 "。
什麽是多模态呢 ?
此前的 Galaxy AI,隻能接受文字 / 語音輸入并進行處理反饋,就像是住在黑屋子裏和你通過書信交流的機器人,不能說、不能動、不能看,這便是所謂的單模态。
而多模态是指系統或技術能夠同時處理多種類型的信息,比如文字、圖像、聲音等,就像人類通過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說等多種方式來理解世界一樣,綜合這些信息完成更複雜的任務。
舉個例子吧,我比較随機地在品鑒會現場打開 Bixby,讓它識别我正在喝什麽。

它很順利地認出這是一杯牛奶,并給出三個我可能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拓展。
接下來,讓它看看現場派發的這支礦泉水。

新一代 Bixby 表示這是一瓶達薩尼(Dasani)牌子的礦泉水,達薩尼是達能公司推出的瓶裝水品牌,和現場派發的百事純水樂并不是一款産品。
然後我去搜了一下達薩尼的包裝 ...

這相似度,隻能說認錯也是情有可原的。
除了新一代 Bixby 外,三星 S25 系列大面積采用了多模态能力,比如現在截圖時會跳出一個底部彈窗。
在彈窗裏頭,除了常見的編輯或分享按鈕之外,還會出現一個名爲"AI 多截圖 "的功能,這個功能能夠預判你對當前截圖後續的操作需求,并提供對應的功能選項。
當用戶圈選包含時間和地址信息的筆記時,AI 能快速确識别并自動彈出 " 保存至日曆 " 等選項。

這也是第二個關鍵詞," 跨應用執行 "的最好體現。
除了能利用新一代 Bixby 調動多款應用,現在我們熟知的即圈即搜功能,在任意界面下,用手指圈出想要查找的内容,即可通過 AI 呈現優質搜索結果,同時會進一步分析和預判意圖,爲我們節省接下來的操作步驟。
即便是視頻中的背景音樂,通過 " 即圈即搜 " 也能精準識别,甚至可以自動截取視頻内容做成 GIF 動圖以分享。
大家很關心的 DeepSeek,三星 S25 系列也正式實裝了。

實測下來,你既可以通過 " 智能體 " 應用,把 DeepSeek 插件釘在你的負一屏上,也可以在詢問新一代 Bixby 後,讓其進行深度思考,以此實現對 DeepSeek-R1 的調用。
我問它知道 " 雷科技 " 嗎,最終給出來的答案算是不錯的。
至于 One UI 7 本身,除了更圓潤的圖标設計,大改後的控制中心也變得圓潤不少,三星今年更是給系統加上了 Now Bar" 實時窗 ",可以在鎖屏上顯示通知、音樂、倒計時和錄音等資訊。
就像這樣,多個實時窗可以疊在一起,點擊後也會繼續放大,方便獲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操作。

如果說三星之前舉辦的國行發布會,是以介紹 Galaxy S25 系列的新賣點爲主。
那麽今天舉辦的媒體品鑒會,就是讓我們這些媒體編輯親自體驗了一番 S25 系列的魅力,特别是煥新升級的 Galaxy AI 的獨特理念,以及較往年又增添了什麽好用的功能。
從上手體驗來看,Galaxy S25 系列依然是完成度極高的旗艦手機系列——無論是設計還是交互都考慮得很全面,且很有競争力,這也讓人無比期待 S25 edge 這款超薄産品的落地。
而功能體驗這邊,S25 系列也少有地将 AI 滲透到了手機使用的每個角落,将 AI 從一個 " 新功能 " 變成了手機的 " 一部分 "。

它沒有像國産手機給到固定的對話框式 AI 入口, 而是把 AI 功能分散至更多使用場景,有新一代 Bixby 領銜的人性化交互,有主動識别用戶需求的 AI 多截圖,也有看上去很不錯的跨應用全局聯動,甚至連 DeepSeek 也在最近加入了其中。
最好的科技,是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确實有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