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下,知乎成名副其實的‘故事會’了。"
三季度财報出來,知乎鹽選會員朱琳如此感慨。作爲知乎的資深用戶,朱琳可謂是看着知乎一路掙紮,從問答社區轉型爲短故事平台的全過程。
原來,朱琳上知乎更多是爲了搜尋專業類的幹貨知識,如今卻是爲了摸魚看小說," 上班時看知乎,老闆不會管,但如果打開番茄就另當别論了。"
知乎的付費閱讀業務,這幾年發展也确實很猛。
根據其前不久發布的财報,2024 年第三季度,知乎的總營收爲 8.45 億元,其中,付費閱讀業務貢獻最大,營業收入爲 4.59 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 54%,是營銷服務業務的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知乎大力發展短故事和推出鹽選會員都是在 2019 年,彼時扛起其營收大旗的還是營銷服務業務。
轉型雖稍有起色,但對知乎來說,似乎依舊難解盈利的 " 饑渴 "。盡管在第三季度,知乎淨虧損同比收窄 96.8%,但虧損依舊高達 900 萬元,而這還創造了其上市以來淨虧損額最低的單季紀錄。
此外,知乎的月活用戶規模也有所縮小,第三季度其月平均活躍用戶(MAUs)達到 8110 萬,恢複環比增長,但較巅峰時過億的 MAUs 仍有不小差距。
同樣是三季度,隔壁 B 站靠着遊戲早早上岸,首次實現盈利。而知乎上線十三年,仍在虧損的泥潭中苦苦掙紮,它離盈利到底還有多遠?
付費升溫,知乎變 " 編乎 "
" 編乎 "" 故事會 " 和 " 短篇故事平台 " 已成爲知乎近年來的标簽。盡管付費閱讀業務在 2023 年第三季度才占總營收過半,但 2023 年第一季度時,該業務已顯現出支柱地位,收入達 4.55 億元,占總營收的 45.8%。
支撐起知乎網文江湖的,是不斷攀升的月訂閱會員數。2022 年第一季度,知乎平均月訂閱會員僅 690 萬,到今年第三季度,已增長至 1650 萬,實現同比與環比雙增長。
朱琳正是知乎龐大月訂閱用戶規模中的一員。她告訴「科技新知」,自己訂閱鹽選會員斷斷續續差不多有兩年,平時上班摸魚和晚上失眠的時候會看," 一個故事才幾萬字,兩三個小時就能看完,适合工作間隙看,換換腦子。"
吸引朱琳付費的有兩點:一是鹽選會員并不貴,等限時特惠每個月也不到十元錢,而且可以随便看所有故事,而她平時上晉江、起點看網文,光一本小說都要花掉十幾塊,甚至二三十塊。二是知乎的短故事不用等更,看完帶來的即時爽感更強烈。
在文娛産業分析師張書樂看來,以上朱琳所說的點正是知乎選擇發力短故事的聰明之處,區别于傳統網文平台的長篇小說,短篇故事更容易跟上市場風向和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常規網文付費用戶潛在的需求。
朱琳對此深有感觸。她表示,在看晉江、番茄的女頻小說時,感覺創作主流還是以虐女爲主,女主受了很多苦才能得到男主的愛,也許一開始她喜歡這種風格,現在就漸漸覺得不對味,看文口味也從 " 古言 "" 現言 " 轉到 " 無 CP" 和 " 大女主文 "。
相比之下,朱琳覺得知乎的很多經典短故事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價值觀,閱讀起來跟 " 三觀 " 不打架。比如傳統穿書攻略文女主爲了男主留在古代世界,而知乎的穿書文會寫兩人後續男主辜負女主,而女主在系統幫助下重回現代,重啓人生,評論區讀者也是一片叫好。
" 知乎的付費閱讀業務增長是可預見的," 張書樂表示," 網文發展到現在付費模式很成熟,用戶的付費意識也培養起來了,知乎找到短故事這個差異點,釋放其用戶的付費能力就很自然了。"
網文 IP 的潛力巨大,不僅可以直接靠訂閱獲取收入,還能通過改編成影視内容實現多點開花,尤其是短劇市場持續火熱的當下,短篇故事與其天然适配度高。
「科技新知」注意到,去年以來,知乎的多個經典 IP 就被搬上大熒幕,如于正公司出品的電視劇《爲有暗香來》,就改編自被讀者譽爲 " 知乎三絕 " 之一的小說《洗鉛華》;今年爆火的短劇《執筆》,由知乎鹽選作者 " 林言年 " 創作的同名故事改編;國慶爆火的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原著也是知乎熱門小說《蘇梅梅的超市》。
不過,張書樂也指出,盡管影視改編可以讓知乎開拓更多元化的收入渠道,但知乎發力短故事時日尚淺,具備 IP 改編潛力的内容數量有限,且短故事本身改編難度大,能否爲其帶來更多收入還需打上問号。
" 還要考慮 IP 改編的潛在風險,比如版權糾紛、市場适應性等問題會給平台帶來品牌風險 "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進一步表示。
月活縮水,天花闆有限
網文雖香,撐起了知乎營收的半邊天,但天花闆也很明顯。
從财報數據來看,2024 年第三季度,知乎付費閱讀業務收入達 4.59 億元,平均月訂閱會員爲 1650 萬人,據此粗略計算,平均每位會員的月消費金額尚不足 10 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起點中文網和 QQ 閱讀等平台的閱文集團,其上半年的付費用戶月均消費高達 31.7 元,是知乎用戶月均消費的三倍多。
如此看來,知乎的網文生意略顯 " 便宜 ",若提價可能面臨付費用戶流失的風險,那驅動其增長的核心因素,也就隻有付費用戶規模的增長了。
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知乎的月平均活躍用戶(MAUs)爲 8110 萬,較上年同期的 1.105 億人縮水不少,這意味着知乎的用戶基礎正在縮水,潛在的付費用戶池也随之縮減。
在楊懷玉看來,這可能跟其付費和免費内容的比例影響到用戶體驗,加上市場環境有所變化,競争加劇有關,風險點在于面臨同類平台的競争,能否持續吸引并保留用戶,機遇則在于随着互聯網用戶對内容消費習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會願意爲優質内容付費。
" 在網文領域本身天花闆低、盈利能力不強、且競争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推動更多高質量痛點知識的創作、分享和獲利,成爲知乎當下的運營關鍵。" 張書樂向「科技新知」表示。
網文終究是内容行業,而内容行業的一切競争原點都在于優質内容的争奪。與長篇小說相比,短故事篇幅有限,往往在幾萬字左右,要想吸引讀者注意力,往往要更多在題材創新和叙事結構下功夫,這也引出短故事的局限性,即内容同質化嚴重。
朱琳也感覺到自己看知乎小說時,同題材的追妻火葬場小說主角人名、職業不同,但劇情大差不差,多刷幾篇容易膩味," 長篇雖然很多題材相同,故事類似,但作者筆力不同,給讀者帶來的各種情緒不同,我有時候也會願意去看,短故事就不一樣了。"
身爲鹽選創作者,林涵則有不同感受。她是從去年 6 月開始寫鹽選小說的,迄今已經寫了六篇小說,但總體收入不超過 2 萬元,且大頭來自第一篇小爆的小說。
鹽選的小說沒有保底,作者能拿多少稿費全靠流量,然而," 知乎現在僞人文、超級 low 很下沉的那種才有流量," 林涵說," 什麽屎尿屁、班花嘴裏有尿騷味、奶奶喝童子尿吃童子便便拌飯。"
這讓林涵難以忍受,無法違背内心底線去創作這種迎合市場需求的内容。此外,由于小說篇幅不長,讀者不愛看完結的,就會給未完結的小說點踩,影響其流量,但機制要求作者先發開頭幾千字,起量才給過稿。
" 現在在知乎寫小說流量越來越差。" 林涵告訴「科技新知」,低稿費高投入也促使她停下創作的步伐。胡安也有同感,她從 19 年起就在知乎寫小說,寫了上百篇短故事,但這兩年發現流量越來越差,稿費越來越低,現在也不再給知乎供稿。
流量差核心在于,看的人沒有寫的人多。财報數據顯示,知乎的平均月訂閱會員爲 1650 萬人,但截至第三季度末,知乎累計内容創作者達到 7770 萬,同比增長 11.6%;累計内容創作量達到 8.55 億,同比增長 14.9%。
對此,張書樂認爲,知乎的鹽選故事不應把賺錢當作第一要務,而應該更多地給優質創作者補貼,激勵優質内容的産出," 畢竟優質内容才是留住用戶的核心,且能發揮出更多變現潛力,如改編成影視動漫等。"
立誓減虧,盈利倒計時
盈利對于如今的知乎而言,是頭等大事,尤其是在隔壁 B 站已經上岸的情況下。知乎創始人周源甚至在财報電話會議中表示,2025 年兩個優先事項之一就是,全年維度上實現大幅減虧,甚至接近全年盈利。
但張書樂認爲知乎想要盈利沒那麽簡單," 知乎現在的營銷場景,都不足以支撐其實現盈利。"
目前,知乎的三大業務分别是付費閱讀、廣告和職業培訓。營收不斷收縮的廣告業務,顯然難以實現知乎盈利的夢想,至于付費閱讀業務,前文也提到過,付費閱讀最大的問題在于天花闆有限,且用戶是否會持續付費,持續實現強勁增長也存在疑問。
而職業培訓似乎是知乎寄予厚望的一項業務。今年 1 月,知乎特地舉辦首屆教育大會,周源在演講中首次披露知乎布局職業教育的初衷和願景," 職業教育補完了知乎創業願景的另一半,形成了知乎的‘完全體’。"
同時,知乎還宣布,将旗下職業教育品牌 APP「知乎知學堂」正式分拆,進行獨立運營。然而,根據财報,知乎的職業培訓業務剛剛起步,離知乎的厚望距離似乎還很遙遠。2024 年第三季度,知乎的職業培訓業務營收爲 1.05 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爲 12.4%。
在張書樂看來,職業培訓賽道一個不錯的方向,但知乎做職業培訓似乎有些 " 違和 "。一方面,職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化的教育,具有文憑和考試體系,其最基本的評估标準在于:完成職業教育後的通過率,知乎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關鍵;
另一方面,大多數職業教育的消費活動更傾向于在線下進行,因爲學習環境對于學習效果至關重要,且許多專業領域需要通過線下實踐來深化理解,而知乎發力的職業教育更多聚焦線上,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學習氛圍的問題,僅依靠線上模式很難完全支撐起這一業務的發展。
" 知乎要想盈利,還是得解決營銷場景的問題,要找到一個與其用戶群體和平台調性契合的方向。" 張書樂表示。
楊懷玉則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科技新知」分析,随着知乎不斷優化成本結構、提高運營效率以及擴大高利潤率業務的比重,其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
" 雖然短期内實現全面盈利仍需時日,但考慮到知乎在内容生态建設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持續努力,長期來看,知乎有望在明年四季度實現穩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