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在網絡上的各個群聊裏,會通過 PDF 流傳各種學術報告或者資料。這些來自一線的内容,讓你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有些不懷好意的人,在網上散發 36 種姿勢高清無碼 . pdf 。
可你打開 PDF 文件之後,才發現裏面竟然是姿勢各異的奧特曼,這一刻你恨不得砸穿電腦,從此喪失了對陌生人的信任。
而現在, PDF 這個看起來溫和無害的文件格式,已經擁有了全新的功能。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網絡空間上,它已經成了一種先于法律的審判工具。
但是在開講之前,有件事必須得強調一下,這篇文章裏所有案例提及的内容,其準确性都以官方通報爲準。具體情況誰對誰錯,咱就不做評價了。
這兩天,一份不知道轉了幾手的 PDF 出現在了我眼前,它的名字叫《舉報交個朋友副總裁方◾️七宗罪 . pdf 》。
能者先閱,可能喜歡網上沖浪,或者加群比較多的差友,已經通過自己的途徑鑒賞過這個神奇的文檔了。
我這個平時唯一愛好就是打遊戲的死宅,能接觸到這個文檔,隻能說明要麽是我轉性成了一個熱愛交友和八卦的社牛,要麽就是這個 PDF 太火了。
很顯然,答案是後者。
不過爲了照顧還沒吃到瓜的人,這裏就對 PDF 簡單概述一下。
大概就是 PDF 的作者總結提煉了方某的七宗罪,這七宗罪既包括工作上的問題,如 " 職務侵占 " 、 " 商業詐騙 " ,也包括生活上的問題,如 " 包養小三 " 、 " 冷暴力原配 " ,還包括一些其他問題,像是 " 賭博成瘾 " 等。
反正不知道具體寫 PDF 的原因是什麽,他的目的倒是顯而易見,那就是通過這種 PDF 舉報的形式,利用網絡輿論,把方某從高處扳下來。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要是這樓還是自己一腳踹踏的,那就更有參與感了。
看完這個 PDF ,哪怕是吃瓜群衆,也沒見過這樣的劇情。要是這碼事再提前幾年,哪還有郭敬明的《 小時代 》什麽事。
關注新聞的朋友們大概知道了,伴随着這個文件橫空出世,故事發展一波三折。
先是新浪科技報道稱,事件當事人已從 " 交個朋友 " 公司離職,其涉嫌職務侵占部分,公司會做進一步調查處理。
緊接着各大媒體又放出消息稱當事人已經死亡,相關人士已赴杭州處理和了解相關事宜。而他的死因尚且不知是自殺還是他殺,也不知和這份流傳的 PDF 有沒有關系。
大概隻有在官方的通報後,我們才能知道故事的真正結局。
這種 PDF 式的 " 爆料 " 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随便用什麽浏覽器搜索一下 PDF 和吃瓜、爆料等關鍵詞,一堆鏈接就蹦出來了。
在這個流量爲王的時代,标題簡單粗暴的 PDF 文件們可以大行其道。
" 被綠 " 、 " 劈腿 " 、 " 實名舉報 " 。。。詞組的堆砌,比熱搜上挂着的新聞還要吸引人。
打開文檔一看,裏面故事劇情九曲十八彎。
和普通的爆料不同,這些 PDF 以匠人精神手工制作,不但劃分了大小章節,還在故事的每個階段提煉出了關鍵詞。嚴謹的就像是畢業答辯時,給導師們展示的 PPT 。
于此同時,還附贈大量聊天截圖、生活照,主打一個有圖有真相。
從頭看到尾,你會發現故事的敦實程度,幾乎像是各大媒體的記者調查口述。帶入到口述者的情緒,更是咬緊牙關,熱血上頭。
它拿捏住了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和分享欲,操着 " 個人爆料、貴在真實 " 的口号,讓網民一次次點開,一次次轉發。
如果你能認清這個内核,那麽你就會發現太陽底下無新事,吃瓜 PDF 的這一套,都是老前輩們玩剩下的。
像是傳統派,就十分熱衷于拉橫幅、貼傳單。在人們心裏,橫幅傳單這個東西,就帶着一股權威的味道,一旦亮出來,必然要分出個你死我活。
遠的不說,今年二月份,貴州的一個婚禮現場中,多位女性拉了一個 " 我們是 XX 前女友團隊,今天一定把你搞報廢 " 的橫幅。
不少媒體直接打出了 # 男子結婚當天前女友們現場拉橫幅 # 的 tag ,開始傳播這條消息。
如此亮眼的故事,在吃瓜網友的接力評論轉發之下,沒過多久,就沖上了微博熱搜。
微博上男男女女就前女友團拉橫幅這事男的要背多大鍋撕逼了半天,結果另一波媒體又辟謠說隻是朋友們開玩笑,最後網友都被當猴耍了。
和拉橫幅貼傳單的傳統派類似,維新派也在制造亦真亦假的新聞消息,隻不過他們更習慣依靠網絡的力量。
早年間的人人網、 QQ 空間時代,十分流行挂人,俗稱 " 點草 " 。
兩撥人一旦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會通過這種簡單激進的方式,把對方指名道姓的挂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同時附上事件的說明,在賽博空間留下自己的憤怒,讓對方無法在社交圈立足。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被挂的人在網絡上咨詢求助 " 如何看待網上挂人的人 " 、 " 網上挂人違法嗎 " 。
别随便挂人,對方會起殺心的
随着時代的發展, " 個人爆料、貴在真實 " 的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對大學生而言,表白牆、留言牆就是一種優秀的傳播工具。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小闫被誤會出軌,女友的閨蜜二話沒說在表白牆上把他挂了出來,連帶他的姓名、專業等信息全部公開,讓路人一起錘渣男。
這條帖子傳遍了全校,包括小闫同班同學在内的不少人都在評論區叫好。
在這個階段,哪怕小闫和女友站出來公開表示信息有誤,也已經沒有用了。
對于走出校門的社會人來說,辦公軟件就是他們的表白牆。
用辦公軟件制作的 " 爆料 " ,比社交媒體上的小作文更加條理清晰,讓人信服。一旦在網絡上開始傳播,保準對方百口莫辯。
2021 年,某公司 CEO 張科峰做出了 65 頁 PPT ,爆料自己一手捧成網紅的海後女友項思醒腳踏兩條船。
項思醒在微博公開表示以上内容都是造謠,發布消息者已被逮捕,她将維權到底。
當然網友并不買賬,因爲 "PPT 的内容太過細緻,不像假的 " 。就連王思聰都評論說 " 我也來仰望一下高端玩家 " 。
在之後,事件幾經反轉,網友吃瓜吃了個爽。一直到台州警方給出行政處罰書,事情才告一段落。
PPT 尚且有如此威力,可以讓雙方對簿公堂解決問題,那比 PPT 浏覽更加方便,格式更加專業的 PDF ,自然而然成了 " 大瓜爆料走向數字化 " 的典範形式。
當然 PDF 這種網絡核彈一樣的招數,不能輕易拿出來使用。
爲了确定這種行爲背後有哪些問題,我找到了一位律師,他表示如果傳播的 PDF 純屬編造,根據刑法二百四十六條,就已經犯了诽謗罪。
具體内容也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诽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裏面把傳播人的刑事責任寫的很清楚。
如果所傳播 PDF 的内容屬實,那麽不構成犯罪。但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六項,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隐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所以用 PDF 爆料,純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傳播 PDF 的時候很解氣,唱鐵窗淚的時候估計就會後悔了。
而且那些看 PDF 的網友,也不會随便站隊。近幾年的很多新聞,反轉的速度趕得上傳播的速度,一不小心就會被回旋镖打臉。
那些廣爲流傳的 PDF 也是這樣,看完一個文檔,頂得上重刷一遍《 回家的誘惑 》,至于後續到底能有多少反轉, nobody cares ,根本沒人鳥。
觀衆隻喜歡吃瓜,看裏面的故事情節。喜歡像是看小說一樣,把自己帶入到那個完美受害者的角度,去感受悲傷和憤怒。
事情的全貌究竟如何,正義什麽時候才會降臨,在這一刻并不重要。
人們已經得到了他們需要的刺激,沒有精力去關注後續了。
因爲在當下,每一分每一秒,永遠有更新鮮的事情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