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467- 高中地理小測試
出題人:子木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高考選專業交流群】,感興趣的朋友們别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注:本群爲付費群)
高中地理小測試
(地球知識局版)
2023 年高考眼看就要到來,每年考完地理或文綜後,總有讀者反饋說,我們的文章中提到的知識點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對此,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爲了報答讀者,我們請了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高中地理一線老師,出了五組選擇題。考生朋友不妨練一練手,萬一被我們命中一道,那可就賺了。非考生朋友也不妨自測,看一看高中地理還有多少沒有還給老師。
PS:如果真的命中了,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們噢!
密封線
好了,下面是答題時間。請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第一部分
" 大氣河 "是指大氣對流層中跨越中緯度地區的強水汽輸送的長條狀水汽輸送通道,其具有結構狹長、随風場瞬變的特征。一般長數千公裏,寬數百公裏,其輸送的水汽占到中低緯度向兩極方向水汽總輸送量的 90%。
其成因通常與溫帶氣旋冷鋒前的低空急流有關,部分地區的 " 大氣河 " 也會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本質上是一種暖濕氣流。據研究發現," 大氣河 " 與降水之間有着緊密聯系。下圖示意爲給北美地區帶來超強降水的" 大氣河 ",也被稱爲做" 菠蘿快車 "。
1." 大氣河 " 帶來的降水類型可能屬于下列哪類( )
A. 地形雨 B. 對流雨 C. 台風雨 D. 鋒面雨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D
地形雨是濕潤氣流遇到山脈等高地阻擋時被迫擡升而氣溫降低形成的降水,與材料不符;暖季空氣濕度較大,近地面氣層強烈受熱引起對流而形成的降水稱爲對流雨,與此題情景不同;台風中大量暖濕空氣上升可産生強度極大的降水,成因爲台風,地形雨是濕潤氣流遇到山脈等高地阻擋時被迫擡升而氣溫降低形成的降水,與材料不符;鋒面活動時,暖濕空氣中上升冷卻凝結而引起的降水現象,稱鋒面雨。鋒面常與氣旋相伴而生,所以又把鋒面雨稱爲氣旋雨。材料中指出 " 大氣河 " 與溫帶氣旋冷鋒前的低空急流有關,冷空氣南下擡升暖濕空氣,增強對流,形成降水。
2.江淮地區受 " 大氣河 " 影響最明顯的季節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B
" 大氣河 " 還會影響到東亞地區,主要集中在夏季。中國夏季的主雨帶常常落在副高北側,順時針的副熱帶高壓中心把南方的海上水汽帶到了北側,形成一條類似 " 大氣河 " 的水汽通道;與此同時江淮地區形成江淮準靜止鋒,北方南下冷空氣限制暖濕氣流北上,因此夾在兩者(副熱帶高壓中心與北方冷空氣)的水汽輸送就會格外強烈,從而形成豐富的降水。
3.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 大氣河 " 的強度變化趨勢可能爲( )
A.先強後弱
B.先弱後強
C.不斷削弱
D.不斷增強
據材料已知," 大氣河 " 是跨越中緯度地區的大尺度水汽輸送通道,本質上是一種暖濕氣流,因此随着全球變暖的情況,大氣水循環加劇,熱帶大洋蒸發更加旺盛,源于熱帶海區的 " 大氣河 " 水汽更加豐富,其強度會增強。
點擊空白處查看點睛
" 大氣河 " 存在多發區域,常侵襲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地區,包括北半球的北美洲西部、歐洲西部和北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西岸、新西蘭、智利南部、南非西部等。其中給北美地區帶來超強降水的 " 大氣河 " 還被叫做 " 菠蘿快車 "。" 大氣河 " 現象會加快全球水循環,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的能量與物質的交換,類似于課本中學到的水循環的意義;但是 " 大氣河 " 現象也會引發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如暴雨與洪澇危害,如 2021 年河南暴雨的成因之一就是 " 大氣河 "。
第二部分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綠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地方,由于沙漠和綠洲之間存在着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形成了沙漠和綠洲之間的局地環流,即" 綠洲風 ",由于 " 綠洲風 " 的存在也給了沙漠地區一絲生機。下圖示意某地綠洲和附近沙漠 7 月某日地表溫度的變化。
1.關于圖中近地面氣壓說法正确的是( )
A.白天綠洲近地面爲高壓
B.白天沙漠近地面爲高壓
C.晚上綠洲近地面爲高壓
D.晚上沙漠近地面爲低壓
A
綠洲比沙漠的熱容量較大,在白天綠洲升溫慢,沙漠升溫快,因此綠洲氣溫比沙漠低,因此綠洲空氣冷卻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而沙漠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形成局部地區的熱力環流。夜晚同理,綠洲降溫慢。
2.綠洲風強度最弱時刻爲( )
A.18 時 B.22 時 C.06 時 D.12 時
C
海陸之間風向以一天爲周期,随晝夜交替而轉換。在周期内,海風轉換期與陸風轉換期爲風力最弱時刻,因爲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變小;綠洲風亦同理,應在沙漠與綠洲溫差最小時風力最弱。
3.下列關于 " 綠洲效應 " 帶來的影響,說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氣溫度變幅增大
B.空氣濕度增大
C.增加降水
D.最高溫度降低
綠洲附近土壤濕度增加,使得土壤熱容量增大,地面輻射傳輸給大氣的熱量減少,大氣溫度變幅減小;綠洲附近土壤濕度增加,地面蒸發的水量增多,空氣濕度增大;地面植被覆蓋增多,蒸騰作用加強,增加降水,從而使得最高溫度降低。
第三部分
關于雞鳴寺的櫻花,有一個浪漫的傳言,據說雞鳴寺的櫻花開了代表不會回來的人會回來。其實有些花卉開花前需要經曆低溫條件并達到一定的積溫,才能促進花芽形成和花器發育,這一作用叫春化作用。且開花的積溫需求與低溫日數呈現某種關系。下圖示意開花的積溫需求與低溫日數的關系。
1.近來 10 月南京雞鳴寺櫻花反季節開放的原因有( )
①江淮準靜止鋒的影響 ②副高勢力變化
③北方冷空氣影響 ④熱帶氣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江淮準靜止鋒出現時間主要在春末夏初,時間不符;熱帶氣旋控制下多形成狂風暴雨天氣,與題意不符;前期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會使得氣溫降低,從而滿足前期的低溫日數條件,後期副高勢力反常,繼續控制長江流域,使得其多出現晴熱高溫天氣,滿足後期積溫需求,從而促使南京雞鳴寺櫻花反季節開放。
2.全球變暖趨勢下,開花始期積溫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 )
A. 長春 B. 北京 C. 濟南 D. 杭州
開花始期積溫需求與低溫日數呈現負相關,即年低溫日數越少,櫻花積溫需求越高,因此開花始期積溫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杭州。
第四部分
每年冬天北方高空強冷空氣南下運動中,遇到渤海和黃海區域的暖濕水氣時,會迅速将海洋表面的水汽凍結成雪花,從而形成一種非常特殊的降雪形式" 冷流雪 "。較大的海氣溫差利于冷流雪的形成,且冷流雲的形成高度也會受到下墊面和 0 ℃大氣層高度的影響。
1.膠東半島沿岸形成 " 冷流雪 " 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大氣環流 ②海陸分布 ③地形 ④沿岸洋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西北季風經過溫暖的渤海和黃海海面時,會使水汽降溫凝結,從而形成降雪,地形擡升作用會加劇降雪,類似于大湖效應;如我國煙台地區因丘陵山地地形加劇降雪效果,而被稱爲 " 雪窩 "。中國沿岸洋流從北方帶來相對寒冷海水,不利于增強海氣溫差。
2.一天中,冷流雲層形成高度最高時,可能在下列哪個時刻是( )
A. 日出時 B. 午後 C. 傍晚 D. 淩晨
午後時間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升溫效果明顯,使得地面輻射較強,對流運動強生,0 ℃大氣層高度較高,從而影響冷流雲層形成高度。
3.下列島嶼中,最易出現 " 冷流雪 " 的是( )
A.夏威夷群島
B.格陵蘭島
C.本州島
D.塔斯馬尼亞島
夏威夷群島緯度低,全年熱量豐富,海氣溫差較小;格陵蘭島緯度高,全年熱量貧瘠,海氣溫差較小;本州島臨近日本海,在冬季時受西北季風影響,攜帶日本海海域豐富水汽遇地形擡升,形成豐富降雪;塔斯馬尼亞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海氣溫差較小。
第五部分
看靜海湧潮起,觀群山過雲來,在潮汐作用塑造下的" 潮汐樹 "别有另一番美感。" 潮汐樹 " 是潮水漲落過程中對海灘侵蝕形成的一種潮間帶地貌,其樹幹朝向海洋,樹梢朝向陸地,漲潮時水流速度往往比落潮速度慢。下圖示意爲 " 潮汐樹 "。
1." 潮汐樹 " 形成海灘類型爲( )
A.生物質海岸
B.淤泥質海岸
C.砂質海岸
D.基岩質海岸
" 潮汐樹 " 的形成是落潮時對灘面的侵蝕而成的,需要質地松軟的灘面才能形成,因此是在淤泥質海岸形成的。
2.下列關于 " 潮汐樹 " 形成的地質作用,說法正确的是( )
①漲潮時,侵蝕作用爲主 ②漲潮時,沉積作用爲主
③落潮時,侵蝕作用爲主 ④落潮時,沉積作用爲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根據材料得知,漲潮時水流速度往往比落潮速度慢,與落潮相比,漲潮相當于爬坡過程,流速相對較慢;而落潮時相當于下坡過程,落差增大,流速增快,從而侵蝕能力較強,因此落潮時沉積作用爲主,漲潮時沉積作用爲主。
3." 潮汐樹 " 向陸地方向生長最強的時期爲( )
A. 初三 B. 十五 C. 十九 D. 二十三
" 潮汐樹 " 是在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下所産生的,農曆初一與十五左右時會産生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初八和二十三左右會産生最小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小潮。漲潮時淹沒的陸地面積越大,潮汐樹就會向陸地方向生長,所以農曆十五時爲向陸地方向生長最強的時間。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一個【高考選專業交流群】,歡迎已經經曆過高考的大朋友們來和我們團隊一起交流各自的專業心得、就業路徑,也歡迎還沒高考的小朋友們來看看學長學姐們的經驗 ~
★我們的同事以及球長也會在群裏(球長也是畢業即轉行,可以問問他有什麽心得 hhhh)
★本群需付費入群,入群方式:在文末【贊賞 20 元】,把贊賞的截圖發到【後台私信】,工作人員會逐一邀請大家進群。如果人數較多,可能時間稍有延遲,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鱿魚遊戲》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