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多地 " 兩會 " 傳來 " 養老金 2023 年繼續上漲 " 的明确信息。樂觀的社保專家預測,為了提振民衆信心,提高獲得感,年度漲幅将回升到 5%,可能在 3 月 " 兩會 " 上定調!
廣大企業退休人員在感恩 18 年來的上級關懷的基礎,針對多年來存在的養老金 " 雙軌制 " 帶來的不平衡問題,提出自己的心聲:2023 年養老金上漲 5%,能不能實現 " 控高補低 "?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限漲 5%(正常漲幅),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企業退休人員多漲 10% 達到 15%。
其實,關于養老金 " 雙軌制 ",曆年來飽受争議。國家正在研究解決,2023 年是 " 雙軌制 10 年過渡期 " 的最後一年,2024 年就要實現 " 并軌 " 了。
【1】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并沒有走社保基金,走的是财政資金,跟養老基金完全是 " 兩條軌道 "(即:雙軌制),其他人員不要攀比。人家機關事業人員也有貢獻,怎麼能控制他們的漲幅呢?對他們不公平。
二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走的是社會保險體系,說白了就是自己繳費給自己養老,執行的是多繳多得的市場機制。每年的上調養老金執行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模式,多漲 15%,違反市場法則和上調模式。
三是人與人不同,地區與地區不同,不但要考慮人群的曆史貢獻,也要考慮當地的生活成本。同樣漲 100 元,偏遠地區覺得有獲得感,一線城市則是無感。
四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受限于 " 後人繳費供養前人 " 模式,原來 7 個年輕人供養 1 名退休老人,現在是 3 個年輕人供養 1 人,養老基金庫存嚴重不足,無法支撐 15% 的漲幅。
【2】退休人員的反駁意見。
一是統一漲幅,造成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不利于共同富裕。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大約是企業退休人員的 2 倍,10000 元漲 5% 是漲 500 元,1000 元漲 5% 隻有 50 元,貧富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人社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曾說,養老金存在差距過大等問題,要強化 " 均衡性 "。
二是應該追求人人平等、一視同仁。大家都是國人,在職時分為三六九等,退休後還要分三六九等嗎?養老金 " 雙軌制 " 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産物。機關事業人員不繳社保,退休金由财政供養,居然還能這麼高!企業人員自己繳費養老,養老金還這麼低!
三是機關事業人員應該尊重企業人員,機關人員端的是金飯碗,退休金也是由财政資金支付,别忘了,财政資金是來源于企業人員創造的财富。你們在職時的高收入和退休後的高待遇都是由企業人員供養的。所以,向企業退休人員多傾斜一些難道不可以嗎?
四是養老體系能不能完全走市場法則呢?不行!養老是社會保障體系,絕對不能搞市場化。醫療市場化,造成普通人員看病難;教育市場化,造成普通人員上好學校難。養老金如果走市場化,一定導緻貧富差距拉大,違背了初心和使命。
【3】給企業退休人員多漲 10% 的根本途徑到底是什麼?
其實,社保專家不同意給企業退休人員多漲 10% 的養老金,根本原因是養老基金沒有錢,就算想漲也是有心無力。那麼,問題在哪裡呢?養老基金庫存不足,難道是退休人員的責任嗎?為什麼要讓退休人員承擔這個責任?
養老基金不足的根本原因有三個:第一,養老基金的來源是企業人員自己繳費,自己給自己養老,社保部門隻出了一點補貼的錢;第二,養老基金的來源不廣,儲備不足,一旦緊張就搞延遲退休,目的是節流,而不去思考如何開源的問題;第三,M 國的養老金規模是 GDP 的 150%,而我們隻有自己 GDP 的 10%,所以,根本原因是養老基金的來源不廣。
如何解決養老基金不足的問題呢?2022 年的 GDP 是 21 萬億,社會流動的熱錢也上百萬億,可以養老基金卻缺錢!在 2005 年至 2022 年養老金上漲的 18 年之中,國家在很窮的時候漲幅最高是 24%,現在有錢了,為什麼不能多漲養老金?在 121 萬億 GDP 中,全民所有制的國企占 75%,那麼,從國企利稅中劃撥進入養老基金也是造福全民吧。
PS:多多轉發,讓更多朋友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務實、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