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娛選秀消失後,糊豆們的就業狀況有多難?
在無人在意的角落,有一批人已經掄起鋤頭做農民了。
圖源 | 微博 @種地吧
這事說起來特别不像真的——
四個月前,10 個愛豆在杭州某地承包了八塊農田,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個月後,他們能收成一萬斤糧食。
飄第一次聽說這事,是龐博去年講過的一個段子。
當時我就小小震驚了一下。
蛤?這辛苦活竟有三百多個愛豆搶着幹?究竟是待業太久憋瘋了,還是想紅想瘋了啊?
圖源 | 《脫口秀大會 5》
想不到,是我多慮了,愛豆們還真就踏踏實實務農了。
這麽說吧,飄閱國綜無數,從沒見過哪個愛豆上節目幹活這麽認真的。
指不定你看這篇文的此刻他們還在田裏
令人禁不住想感歎一句:
論内娛明星 " 下凡 " 體驗生活,還得是糊豆們誠不我欺。
要想圍觀這群愛豆種地,必須點開一檔糊穿地心的真人秀《種地吧》(但我信它早晚會蹿起一把火)。
在點開之前,這檔節目與别不同的氣質已迎面而來——
飄見過實誠的,但沒見過實誠到把捧愛豆的主意直接打在标題上的。
可進度條走了大半,你卻又發現這節目竟然連正常的嘉賓介紹環節都沒。
整期節目幾乎隻幹了一件事:
拍 10 個愛豆割水稻。
甚至讓人産生奇怪的念頭:節目捧的不是愛豆,是愛豆懷裏的水稻 ......
說實話。
要不是第二期張紹剛和麥家來 " 下鄉慰問 ",叫了這 10 個愛豆的名,問了他們來之前的身份。
——看完第一期我是一個愛豆都沒記住。
真有點摸不透這節目的路子。
它不像《克拉克森的農場》。
節目主人公本就是農場主,可以聘用員工,不必事事親力親爲。
看點在于人菜瘾大的他,因管理事務被啪啪打臉的各種丢人瞬間。
它也不像《三時三餐》系列。
房屋和農作物均是現成的,嘉賓隻需在當地生活,用新鮮食材做出一日三餐。
與其說是體驗生活,不如說是度假享受。
圖源 | 《三時三餐 山村篇》,字幕:TSKS 字幕組
這檔《種地吧》,對種地這件事有着超乎尋常的較真。
節目組以極其認真的态度,在做一件勢必會被質疑 " 作秀 " 的事。
認真到什麽程度?
這 10 個種地的愛豆,竟然是經過海選、試拍等環節層層選拔出來的種子選手。
順利到達決賽圈後,他們還進行了文化課培訓,醫療救護、消防安全、廚藝、木工、瓦工等生活技能培訓。
甚至,還考取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現代化農具的駕駛執照。
Dbq,雖然認真做節目的态度值得贊揚,但我還是忍不住被逗笑了。
實在認真得有點可愛了朋友們 ~
而且我算是明白爲什麽三百多個愛豆搶着來種地了。
即便節目播完沒火,經過這一輪秋播春收,他們往後人生的活路不得比其他愛豆多一條啊?
這活幹完怎麽也不虧。
飄每次點開節目的打卡直播,還都能看見愛豆們擱那埋頭幹活 ......
他們搭起大棚種蔬菜,養羊搞創收。
還自己動手,從前期打掃、組裝家具,到後期粉刷、鋪地磚,把環境惡劣到幾乎可說是棄屋的宿舍,改造成了幹淨新房。
比起初次登場,愛豆們也肉眼可見地接地氣了。
幹起活來有闆有眼;
即便逢下雨休息,上半身穿着幹淨衣服出鏡,鞋和褲腿上卻沾滿泥土,一看就是正兒八經在務農的。
圖源 | 微博 @種地吧
雖然這檔節目至今還沒讓一名糊豆出道成功,但确實爲我國新農村建設培養了一批青年人才(不是)。
流量們上綜藝多半是走走過場,百忙之中抽出空來拉一波國民度;
糊豆們上綜藝,因爲夠糊所以敢 " 糊作非爲 ",反倒能讓觀衆看到實實在在的一點真。
(p.s. 不得不反思,内娛觀衆真的被綜藝套路騙到怕了,都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的防禦心理,對于一個新冒出來的非套路節目還先用疑神疑鬼的目光猜度一遍到底坑在哪,屬實是有點可悲)
(再 p.s. 是的,我至今也還不太敢相信内娛有這麽老實的節目,希望它能把這種真誠堅持到底,等播完了我才敢放心吹)
看了三期之後,我甚至覺得:
這群愛豆把種地這件看天吃飯、實際很辛苦枯燥的工作,幹出了青春片的熱血感。
第一期,爲了在入冬前完成水稻收割,哥幾個夜裏加班趕工。
結果當天收割 32.35 噸,是初上手時收割量的 10 倍。
等把八塊田的水稻全部割完,一夥人直接嗨了,在田野裏飛馳狂奔。
誰能想到,這群沒形象的愛豆第一天下田時還穿着潮服,幹活略顯拘謹。
跟泥土打交道不到三天,偶包是一點也不剩了。
第三期,爲了排水種小麥,他們又不得不在零下的雨雪天,浸在水裏開溝通渠。
水有多冰?
看他們失控的表情、瑟瑟發抖的手,我們大概也隻能想象到七八成。
但失敗幾次後終于通好一條溝,這群愛豆又瞬間能量滿格,忘記剛挨的凍了。
…… 完全忽略通完這一條,還有二三四條溝得通的現實。
第二天,照樣還得頂着寒風繼續幹。
實際上,種地這事絕非田園牧歌,多數時候在做機械重複的工作。
播種、灌溉、施肥、收割,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爲了趕在最佳日期前完成相應動作,即便惡劣天氣仍得下田幹活。
晚了一天兩天,也可能影響來年收成,造成經濟損失。
節目裏也能看到,農忙時愛豆們爲了趕收割,哪怕宿舍就在稻田附近,也騰不出時間回去吃個正常午餐。
就在田埂邊上糊弄完事了。
但奇就奇在,即便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幹活。
你甚至能夠預料到,他們幹完手上這活,接下來會幹什麽。
最終結果也八九不離十——農場新人們成功種出了一萬斤糧食。
沒什麽懸念的節目,卻有種神奇魔力,讓人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
看點或許就在于:确定中的不确定性。
——少年養成系綜藝特有的成就感。
趕收割的夜晚,天邊突然蹦出煙花;
愛豆第一次用抽水泵,忘了蓋蓋,被噴成 " 落湯雞 "。
由于經驗欠缺,有時新人自以爲的盡力,也隻是無用功。
像第二期給水稻脫粒,遇上打谷機失靈的意外情況(其實是不懂操作),幾個愛豆決定向村民求助,借一台能用的機器。
沒承想對方見他們是新面孔,要價高不說,還要兩千塊押金。
有人選擇講道理,有人選擇套近乎,有人則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從微信 id 找話頭,是有點社牛在身上的
三個愛豆都重點關注押金去了,卻沒一個人看出來問題:這台工齡幾十年的舊機,拉回去壓根用不着。
掏了錢,出了力,結果努力努力白努力。
看他們這 " 滿載而歸 " 的喜慶樣子 ......
好氣,更好笑。
回程的路上還在糾結押金
更要命的是,退還機器時爲了氣勢不輸對方,仨人還拉了一幫兄弟助陣。
這都什麽中二場面?!古惑仔看多了吧 ……
當然了,這種不确定性對于綜藝來說是看點,對于真正從事農業的人,則未必有趣。
如今越來越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因工作過勞開始向往慢節奏生活,下班後刷種地綜藝、田園視頻爲第二天的工作回血。
在擁擠、快節奏的大城市待久了,偶爾體驗下鄉村生活,的确讓人感到身心被治愈。
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這種治愈感的存在,是建立在某種純粹趣味的前提之上。
對于真正的農民,種地是賴以爲生的生存方式。
每一次意外的發生,都有可能波及農作物的産量和收入,本質是嚴肅又切實的生計難題。
那麽把視線從節目移開,就必須去追問:
讓一幫愛豆去鄉下種地、吃苦,這件事意義何在?
愛豆種地并非《種地吧》首創。
這一套綜藝模闆,是由日本傑尼斯在二十多年前開創并驗證有效的。
戶外冒險節目《鐵腕 !DASH!!》在 1995 年開播,多年間一直保持高收視。
甚至在開播快二十年的 2014 年,還以 18.4% 的平均收視拿下當年日綜的年間收視冠軍。
其中最爲經典的,是千禧年啓動的 "DASH 村 " 企劃。
你都無法想象——
傑尼斯旗下樂團 TOKIO,用長達十一年時間種地、蓋房、養殖,憑自己的勞作在福島某荒地生生建起了一個村落。
這幫搖滾猛男,平時在舞台上酷得六親不認:
下田後都沒了愛豆樣,漸漸和當地村民打成一片。
字幕:DASH 村溫室大棚字幕組
在這之後的 2012 年,節目又啓動了 "DASH 島 " 企劃,把 TOKIO 送去無人荒島,在那修路、挖井、蓋房。
這些企劃之所以成功,在于讓愛豆做回普通人,接地氣的視角給觀衆帶來了親民感。
當年 "DASH 村 " 播出後,TOKIO 就吸到很多叔粉、媽粉,人氣大增。
制作人島田總一郎在說起企劃初衷時直言不諱——
起初隻爲娛樂,不是太認真的态度。
說白了,一檔愛豆綜藝在制作之初首要考慮的,必然是經濟效益、能否爲愛豆增值。
但必須承認的是,随着節目大受歡迎,制作團隊與當地的聯系愈發密切,《鐵腕 !DASH!!》也爲它所 " 消費 " 的群體帶去了正向價值。
譬如借由節目,"DASH 村 " 的民間智慧走出封閉的鄉間,被傳送到了東京等大城市。
民間手藝人絲滑教學如何用手掌把稭稈編織成繩。字幕:DASH 村溫室大棚字幕組
TOKIO 開拓的農田、修繕的道路等公共設施,又爲當地人帶去經濟效益和更便利的生活。
字幕:DASH 村溫室大棚字幕組
某程度上,實現了城市和鄉村的有效交流。
後來的 "DASH 海岸 "、"DASH 島 " 企劃也是如此。
說回《種地吧》,對于愛豆們來說,參與到這個瘋狂計劃中,吃本不必吃的苦,想必目的也并不純粹。
想紅,是肯定的。
但他們在做的未嘗不是一個善舉。
一萬斤糧食不多,但也能供不少人吃上一段日子。
如果節目能火,把當地農産品向外推廣,也能爲鄉村建設出一份力。
在這過程中,随着農場新人的成長,觀衆也對土地和農業有了更多了解。
既娛樂了大衆,又對社會有益;
還讓一幫愛豆放下藝人身段(雖然糊豆們的身段本就不高),接上了地氣。
對于一檔愛豆綜藝來說,已不能再苛求更多。
說一句 " 優秀 ",是不過分的。
再來,把愛豆扔到 " 凡間 " 體驗生活,其實也是過去傑尼斯磨練愛豆的一種方式。
就連位于愛豆金字塔尖的木村拓哉,年輕時也是這麽過來的。
95 年,當時 22 歲的木村拓哉已憑《愛情白皮書》成名,傑尼斯卻安排他去美國做牛仔,在大雪天裏放牧、清理馬舍。
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幹完活連洗澡的地兒都沒。
字幕:WUTK 字幕組
後因《悠長假期》名聲大噪,第二年他又回到美國西部,跟印第安人一塊生活。
這兩段經曆使得他在事業上升期最易浮躁的關口,有機會歸于生活本真,靜下心打量自身。
字幕:WUTK 字幕組
也因視野的拓寬,生命厚度得以增加,人生閱曆變得豐富。
這些經驗,未嘗不會化作養料,滋養一個愛豆成長,成爲他們未來作品的一部分。
體察生活,對過去的愛豆而言是一門必修課。
如今的愛豆,卻已浮在空中太久。
諷刺的是。
竟是沒有流量的糊豆們,因選秀通道被堵死,爲了尋找出路,兜兜轉轉才撿回了這門課。
雖然節目組笑稱《種地吧》是一出 " 愛豆變形記 "。
但我們都知道。
真正該被 " 改造 " 的,絕不是這些糊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