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如今能攢齊全員演技派的劇是越來越少了。
不管什麽配置,總歸是要塞進去幾個資源咖、小鮮肉。
因此當看到這部劇播出的時候,咱說啥都要去圍觀一下。
一是幾個主角被公認的演技好。
二是這劇本改編的原作小說風評不賴。
三是最近劇荒厲害啊。
所以不管了,先睹爲快——
《清明上河圖密碼》
《清明上河圖密碼》是作者冶文彪創作的古代探案小說。
以宏大的 " 清明上河圖 " 爲藍本,以畫中人物爲主角,勾畫出了一副宋代繁榮景象下的波濤暗湧。
原作一共有六部,在豆瓣上沒低于過 8 分,尤其是第六部的大結局,殺到了9.2 的高分。
每本小說裏都寫了不止一個案子,相互之間較爲獨立。
不過這劇看樣子應該是隻套用了人物,在原作案子的基礎上,進行了大篇幅的原創。
被粉絲稱之爲大器晚成的張頌文扮演趙不尤,原作是個高大魁梧的訟師,出身名門,但劇裏給改成了老實巴交的小文書。
而且不光是職業給改了,整個故事,包括配角,人設什麽的全給改了。
如果你是書粉,可能看的時候會很懵,跟書裏完全對不上啊。
所以小妹還是建議,抛開原作,把這劇給當成一個原創故事。
趙不尤是大理寺的小書吏,看上去文绉绉的,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讀書人。
他的老婆溫悅貌美如花,但生性潑辣,開了一個傘鋪,平常靠賣傘來維持生計。
兩口子在一起十多年了,依然相敬如賓,恩愛如初,羨煞旁人。
但是就在二人相識 15 周年紀念日的晚上,出事了。
溫悅殺了一個人。
這劇的開頭,情節跟電影《誤殺》一樣,溫悅因爲不堪惡霸官員的欺辱,用簪子将對方戳死。
而姗姗來遲的趙不尤,看到這一幕之後爲護妻子周全,決定毀屍滅迹。
作爲一個文書,趙不尤雖然文弱窩囊,但心思缜密,他知道這事一旦被官府知道,他們兩口子必然難逃一死。
于是趁着夜色,将屍體偷偷轉移,然後裝作無事發生,繼續在東京(開封)街頭逛街看戲。
官員失蹤可不是小事,趕來查案的顧震立馬帶人将瓦子給包圍了。
通過路人的口供排查,顧震很快就将趙不尤和溫悅給抓了。
趙不尤料到會被抓,但他早有準備,煽動群衆給他喊冤,畢竟那失蹤的官員欺行霸市,民衆早已是恨之入骨。
顧震看到輿論這麽激烈,再加上官員的屍體始終沒找到,在缺乏直接證據的前提下,隻能放人。
就此,趙不尤兩口子逃過一劫。
這個案子在書中是沒有的,是編劇的原創,至于爲啥要加這麽一段,是爲了體現趙不尤愛妻心切嗎?
這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引出溫悅的秘密。
一個簪子就能殺人,這事聽上去就蹊跷。
更蹊跷的是,趙不尤在埋屍的時候特意查看了一下死者的傷口,不僅正中要害,而且手法刁鑽。
于是他開始懷疑妻子殺人另有隐情。
但他不敢問,隻是暗中跟蹤妻子,接着東京又發大案。
一艘船在經過一座橋時,水面突發濃霧,緊接着天降祥瑞,震驚了在場圍觀的百姓。
可是當霧散去,祥瑞消失,原本過河的橋不見了,留下一河道的屍體。
再一看,河面升起了一面寫有替天行道的血帆。
衆人的關注點都在船上,而趙不尤卻意外發現河中竟然出現了妻子的身影。
這讓趙不尤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果然,顧震要求将當時從水裏上岸的人作爲嫌疑人進行盤查,趙不尤爲掩護妻子,暗中調換了統計表,将妻子的名字删去。
但是光這樣還不夠,他決定加入查案的大部隊裏,以此查清楚妻子的秘密。
然後故事就回到了主線上,一邊查案,一邊探秘。
溫悅到底有啥秘密,不光趙不尤想知道,觀衆也想知道,這算是編劇留的鈎子。
因爲小說裏,溫悅就是個沒啥存在感的賢内助。
但劇裏的溫悅,除了有非常豐富的殺人經驗之外,還有堪比葉問的武功,面對官府的侍衛都能一打十。
心機書生配特工女俠,這妥妥奔着《史密斯夫婦》那味兒去了。
這種一看就是原創的情節,也符合當下市場的需求,除了探案本身要嚴謹,你還得有戲劇性。
按照原作平鋪直叙,把幾百号人物一股腦全推出來,那根本就拍不了,所以改編删減原創就成了必然之路。
但改的好不好呢,兩說。
好的觀衆認爲,書太碎了,閱讀難度大,但劇好看,吸引人,而且通俗易懂。
不好的觀衆認爲,這劇改編的很淺顯很套路,角色限制了演員的發揮。
在開播之前看預告片,一股波谲雲詭的氛圍感撲面而來,以爲又是一部《宋朝詭事錄》。
但看了幾集之後發現,它的探案方式是非常現代的。
最突出的就是,大家雖然演的是古人,但行爲舉止完全是現代人的方式。
還加了很多笑點,比如趙不尤學醫的妹妹在案發後想來幫忙驗屍,被仵作攔着不讓,于是兩個人就争執了起來。
這一段明顯就是偶像劇裏的心動 play,然後鏡頭給到一旁圍觀的顧震。
他直接就捧着臉,嗑起了 CP。
還有趙不尤的弟弟被設定成了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天才,在研究火藥的時候,一本正經跟趙不尤唱反調。
趙不尤爲了保護老婆不暴露,直接把抓人現場僞裝成了捉奸現場。
生動演繹了一個綠帽奴的憤怒,把趕來的吃瓜群衆看得是瞳孔震驚一臉懵逼。
這種古代不古代、現代不現代的浮誇情節,确實很難讓演員發揮出正劇裏該有的水準。
誰能想到,張頌文都被質疑沒演技了。
不過好的是,編劇懂得見好就收,原作的背景很宏大,人物平分秋色。但改編走的是短小精悍的路線,把所有的人物弧光都留給了主角。
将原作裏開篇設定好的人設,作爲整部劇的結果進行呈現,那過程必然就是人物的成長了。
而且還加了很多介紹宋代的番外解說,整體偏向于寓教于樂的曆史推理劇,嚴肅性不夠,盡管缺點明顯,但播出的優勢很大。
市場愛拍,觀衆愛看。
是的,又一次隻有書粉受傷的世界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