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陳思琦
編 輯丨孫超逸
近年來," 雙碳 " 成爲資本市場上的熱門概念。國内 ESG 評價标準不斷完善,A 股上市企業對 ESG 的信息披露意願也持續提高。
另一方面,火熱的資本市場催生了日益龐大的可持續金融實踐人才需求。曾有機構測算,目前中國市場對 ESG 人才的需求達 227 萬人,需求方包括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投資機構、非上市央國企等。
可持續金融人才是什麽樣的人才?作爲全球金融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應如何發力補齊缺口?在 10 月 27 日舉行的 " 人才 · 向未來: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大灣區可持續金融實踐人才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神仙湖金融論壇 " 上,學界、業界資深人士建言獻策。
本次論壇爲 2023 大灣區可持續金融論壇的平行論壇,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21 世紀經濟報道聯合主辦。
論壇上同步啓動了 " 數據學徒 " 人才培養與實習平台。據介紹,該平台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牽頭發起,是國内首家聚焦于數據人才實習與專業實踐的網絡服務平台。
跨學科複合型人才最爲稀缺
近年來,ESG 重要性不斷提升,成爲企業的 " 體檢報告 " 和 " 第二财報 "。而要從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不同角度衡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意味着相應人才的培養需是跨學科、跨領域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執行院長張博輝在主旨演講中提到,最近幾年,從全球到全國,再到深圳,可持續金融方面動作不斷:2021 年《G20 可持續金融路線圖》發布,指導企業開展可持續相關的信息披露,爲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深圳市則在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方面精準發力,持續深化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多部門的合作。
" 可持續人才要有全面綜合的素質。目前,經管學院開設的課程囊括了責任管理教育、可持續金融、環境經濟等諸多與可持續相關的學科。我們也非常希望聆聽機構、企業對于可持續金融人才的實際需求。" 張博輝說。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湯勇軍提到一組統計數據——符合條件的可持續金融人才跳槽,工資通常有 25% 至 30% 的漲幅,可見其緊俏程度。他同樣指出,ESG 人才的基本要求是 " 跨學科 ",金融、會計、管理、工程、科技等各領域都應精通。
在這方面,香港已有積極進展。香港特區政府 2022 年推出 "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 ",于 2022-2023 年度财政預算中預留 2 億港元,資助合資格人士參加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培訓,爲期 3 年,每人最高可獲資助 1 萬港元。
港府此舉旨在擴大本地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儲備,以支持香港可持續金融發展。" 此類計劃還應繼續做大,大灣區其他城市也可以采納。" 湯勇軍建議。
恒生聚源副總經理夏青則指出了數據要素對可持續金融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爲,數據是大模型時代的 " 石油 ",是可持續金融的基礎要素。可持續金融涵蓋多種類型原始數據,結構化、标準化程度較低,數據的整合和加工尤爲重要。
作爲數據提供商的恒生聚源,即是對海量的相關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加工爲有價值的信息,覆蓋可持續金融基礎數據、評級、策略指數等多維度産品和服務,爲金融機構、投資者提供投資分析和決策的依據。
論壇上,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與恒生聚源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将合力爲各行各業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數據服務。
資料顯示,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聯合倡議,于 2020 年 12 月依托該校挂牌設立的二類事業單位,從事數據經濟相關學術研究、政策智庫與産業合作。
國内首個 " 數據學徒 " 平台啓動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 馬克 · 墨比爾斯在《ESG 投資》一書中曾指出:" 正是千禧一代的世界觀,即将掌握的權力、挑剔的消費習慣、對現代社會媒體的掌握以及永不滿足的好奇心,賦予 ESG 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力量。"
興業銀行總行董監事會辦公室 ESG 管理中心處長蘇婷婷在主旨演講中提到,今年 7 月,美國銀行曾進行一項投資者調查,顯示近 2/3 的 "95 後 " 和 "00 後 " 十分在意資産投向,甯可犧牲一部分投資回報,也要投向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項目,而這個比例在 "70 後 ""80 後 ""90 後 " 之間呈依次下降趨勢。
"ESG 的未來一定取決于所有年輕人,尤其是千禧一代。" 蘇婷婷說。
瞄準 " 千禧一代 ",國内首家聚焦于數據人才實習與專業實踐的網絡服務平台—— " 數據學徒 "(DataRer)在論壇上正式啓動。
記者了解到," 數據學徒 " 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牽頭發起,将高效整合各類數據人才招聘及服務資源,幫助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和商業分析等學科方向的在校生精準對接國内外行業巨頭在内的企業實習、校園招聘崗位,同時提高企業數據人才的招聘效率。
目前," 數據學徒 " 已與衆多企業和支持機構開展合作,包括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金融壹賬通等。
論壇同期還舉行 " 數據與可持續金融人才培養 "" 可持續金融人才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 兩場圓桌對話。
對話嘉賓認爲,可持續發展目标的量化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撐。例如,發行綠色債券需要對投資項目的環境信息進行披露,包括碳排放的信息,因此需建立碳排放核算體系。未來,可持續金融産品與數據之間的關系應進一步打通,借助大模型等技術手段,形成相對準确、客觀的衡量指标。
而在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目前新加坡、英國、美國等都有高校設置 ESG 相關專業,國内高校如清華大學,也探索開設了綠色金融的短期項目制課程。對話嘉賓認爲,高校應承擔可持續金融人才培養的主力作用,呼籲更多高校探索開設跨領域、跨學科的 ESG 課程。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