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先聲,作者 | 張一人,編輯 | 範志輝
剛剛過去的愚人節,大家都是怎麽慶祝的?
是轉發互聯網段子還是依舊打工摸魚?在這個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可有可無的日子裏,讓我門恭喜内娛,一潭死水的内娛終究像中年男人一樣短暫的支棱了一下。
今年是微博 " 站姐團建 " 的第三年。
網友從 3 月 31 日開始已經開始了提前預熱,熱搜詞條在 4 月 1 日當天高挂熱搜 NO.1,在榜時長 18.7 小時,這可是錢買不來的。在擁有成熟規則而顯得一潭死水的内娛," 站姐團建 " 終于給無聊的網絡社區的内娛版塊帶來一絲鮮活氣息,仿佛投進沙丁魚群裏的那幾條鲶魚。
何爲 " 愚人節站姐團建 "?答曰:各個明星的粉絲站在愚人節這天,發布其他明星的照片。其他明星并非毫無交集,引發互聯網熱度的大概分三類,即競争對手、绯聞對象、塌房爛人、分手舊情人等。
此言一出,熱度來源就有迹可循,日常挨罵的 " 飯圈 "" 内娛 " 在愚人節這天收獲路人和粉絲的集體熱忱也就不奇怪了,天王老子來了,這個熱鬧也得看!
01 愚人節,将 " 娛 " 字還給群衆
過去十年,内娛經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需要明确的是,飯圈≠娛樂圈,飯圈是娛樂圈發展下的一種利己的、洗腦的産物。
飯圈倡導的 " 維權 "" 撕逼 "" 發聲 " 其實與傳播學上的 " 話語權 " 并無二緻。而普羅大衆隻看到了擁有内娛話語權的 " 飯圈 ",而非真正的 " 娛樂圈 "。這就讓飯圈在體感上無限接近于娛樂圈,以至于絕大多數人都有了娛樂圈 = 飯圈的印象。
飯圈群體更集中,更激烈,更專注,衍生出的一系列 " 粉絲運營 "" 社群管理 " 的真實存在的公司崗位,飯圈已然變成了某種需要耕耘的事業;而娛樂圈隻是普通人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娛樂,并非主業。
業餘的打不過職業的,在飯圈話語權逐漸擴大的現狀下,娛樂圈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娛樂性。
飯圈服務的是小衆群體,而娛樂圈面向的是所有消費娛樂文化的大衆群體。失去娛樂屬性的娛樂圈,自然得不到大衆的青睐,這幾年 " 内魚完了 " 的梗能玩得起來,是大衆逆反思想外化的結果。
娛樂圈撕逼素來就存在,茶餘飯後的八卦時間更是人人唾棄又人人喜愛。早年間香港的狄龍姜大衛斷交四十年,如今拿出來還能收割流量;十年前内娛的王力宏李雲迪,過兩天清明節還能賽博上墳;對岸的灣灣島内更是一團亂麻。 别人家的愛恨情仇,誰不愛看?
而現在的内娛是什麽光景,我相信每個人打開标題黨的新聞和被控評了的微博,都會在心裏罵一句髒話。
當然,大衆隻是吃瓜,并不會和粉絲一樣去糾結 A 到底睡沒睡 B,撕逼的次數多了,内娛就變成了一個笑話,光屁股拉磨——轉圈丢人。
但 4 月 1 号的這場站姐團建做到了一件事,即:把飯圈去飯圈化,把内娛還給娛樂。
衆所周知,飯圈是不能說實話的。自擔的人氣一定要是最好的,自擔的戀愛绯聞都是假的,已經成爲了國際慣例,而這一次站姐團建,以愚人節爲名,将日常不敢發的,不能發的都發了個遍。 比如:鹿晗站子發關曉彤,秦岚站子發魏大勳,付辛博站子發井柏然,徐藝洋站姐發黃子韬,孫怡站姐發董子健,楊洋站姐一口氣發了六個绯聞女友,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玺三家互發,有些站姐發鄧倫李易峰 wyf ……
站姐發的圖好不好看無人在意,隻是本身這個行爲娛樂到了大衆。已公開但是粉絲之間吵架的情侶,未公開所有人心知肚明的 " 绯聞對象 ",撕逼出圈到 JC 局出動的天團,已經社會性死亡大的賽博男星。
如果讀到這裏的你,能夠會心一笑,那 " 愚人節站姐團建 " 的能量就已然凸顯。席文舉先生在《新聞批評心理學》中指出:" 人們常常有一種想知道别人隐私的心理,總想知道别人有什麽醜事、壞事、見不得人的事。"
在被飯圈主導的娛樂圈生态中,站姐團建打破了飯圈的表面和平,愚人節給了站姐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發布和飯圈理論相悖、和娛樂圈相性相符的異常信息。雖然,醜事、壞事、見不得人的事兒,在飯圈中的表現十分無聊,發點情侶、團隊隊友也已經成爲了見不得人,但現在的網絡環境,運用飯圈規則,解構一丁點的飯圈權力,就足以博大衆一笑了。
對大衆娛樂而言,站姐團建是好事,内娛終于有了娛樂;而一年隻有那麽一天還要找個噱頭才能說點真話,則更反襯出内娛的畸形與沉悶。
02 粉絲本質都是活人
站姐之所以會發瘋,細究起來原因也并不複雜。站姐,又叫明星的大粉,但也是普通鮮活的普通人。社會發展同 " 存天理,滅人欲 " 的行爲鬥争了成百上千年,壓抑的規訓和鮮活的欲望是人類永恒的命題。而欲望經常能夠以殘血之态勝利,帶着血淋淋的傷口步入下一個時代。
粉絲是最傻的。這句話無論是對大衆,還是對粉絲本身,亦或是對圈内圈外的任何人,大家都認同并且熟練運用這句話。大衆的嘲笑,粉絲資源被割韭菜,娛樂公司利用粉絲達成自己的目的都是運用粉絲的方式。
分辨飯圈和娛樂圈其實也很簡單,它們是兩種不同模式的盈利方式。娛樂圈是通過個人商業價值 + 作品價值來獲得利潤,而飯圈是把一部分人群通過控評、水軍、數據、大粉的小道消息等閉塞視聽,把一小部分人框在一個小圈層裏,進行反複的定向收割。
說個最簡單的,就是雜志預售。預售三千本,才下廠印刷三千本,爲粉絲定制,隻有粉絲買單,美其名曰 " 哥哥的号召力 ",才是飯圈真本色。相較而言,飯圈衍生的業務,更加社群化,強制化,私人化,标簽化。
站姐作爲社群中的帶頭人,催數據催銷量中唱白臉的壞人,以及不能變心隻能喜歡一個人的苦行僧,更是粉絲群體中付出的時間、金錢、勞動最多的核心群體,所承受的贊美多,但壓力和苦悶也是粉絲群體中最多的。
互聯網行爲可以縮小爲一個 ID,但粉絲本人的真人意志沒有被磨滅,飯圈帶給站姐的也是痛苦,愚人節做點與飯圈行爲不符的事兒,算是站姐找到的發洩出口。
站姐是行爲發起者,同樣受飯圈規則壓迫的粉絲們則是呼應者,事不關己的網友們則是大衆娛樂的受衆。三者共建、限時狂歡,彼此都在用赤裸的八卦真心去娛樂大衆, 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
另外,多提一嘴,任何新事物的産生、發展、量變,到質變或者消亡都有内在規律,站姐團建雖然爽,但同時也受制于飯圈本身。站姐團建已經進入了第三年,相比前兩年的閃電快打,今年已經能看到不太對味兒的内容。資本、公司、明星下場,運用 " 站姐團建 " 打壓站姐團建,達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商業目的。而參加站姐團建又催生出買圖、賣圖、代拍行業的一輪小高潮,新生事物永遠年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前看來,飯圈規則仍舊可以收割内娛糊逼,小發一筆,藍海還在,隻是暴富可能已經渺茫。入局飯圈,風險堪比 A 股,你雖小賺,但我永遠不虧!
03 真心願意爲資本買單
自古以來,從戲曲、音樂到新時代的電影電視,精神需求永遠都在。
人類爲文娛産品買單是永恒不變的,即使内娛現在被吐槽爲一潭死水,真正優秀的作品依舊能夠婦孺皆知。而通過飯圈造就的 " 虛假繁榮 ",即便在飯圈裏面,也隻是暫時的粉飾太平,壓抑的情緒終究會爆發,站姐團建隻是其中的單一行爲。
順應時代潮流,從飯圈裏發現商機撈點錢無可厚非,但如果談及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作品,還是要從大衆情感出發。
十年前,流量時代剛剛興起,可謂是一片商機流量藍海,所有人爲了 " 流量 " 二字買單,發财的老闆數不勝數。再後來,節目的天價冠名費,流量的天價出場代言費,又讓多少公司的市場部年終總結時看盡老闆臉色?
但要知道,飯圈文化帶來的流量、數據并不能真正地覆蓋大衆市場。動辄成百萬、上億萬的數據,企圖用飯圈受衆代表所有大衆娛樂的受衆,終歸是自相情願的一場大夢。而市場調節具有遲滞性,等到投資者們開始反應過來,錢早就和虛假的數據一起,消失不見了。
早年間流量爲王的甜寵劇,資本捂嘴流量橫行,養肥了流量本人和 B 站一衆吐槽 up 主,唯流量論的結果,誰吞誰知道。而大衆娛樂下的小成本小劇目,也有殺出重圍,人紅、劇爆、資本賺錢三方得利的情況出現。
傳播學裏有一個概念叫 " 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爲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複或孤立。而飯圈有組織的聲音通常大于個體的聲音,資方忽視大部分的、個體的、零散的聲音,隻傾聽激烈的、有組織的聲音,投資畸形導緻的收益落差,在市場行爲裏,隻能通過吃一塹長一智去填補。
此前,騰訊爲女性向的遊戲受衆制作了用戶畫像,數據顯示,經常在社交平台上激烈的表達自己意見的玩家,隻占總玩家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當我們打開社交平台搜索這款遊戲,我們隻能看到五分之一玩家的意見。而真正大部分玩家的意見,是沒法通過社交平台的文字表達體現的。
同樣是亞文化圈層,這個道理放到内娛也同理。
淺層調查的觸達用戶永遠是核心的小規模飯圈,而深度觸達用戶的難度和成本非常高。如何觸達沉默的大衆群體,看似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但大衆這件事本身,是你,是我,也是他,是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世界千變萬化,樸素的情感不會變,獲得真實的流量,從大衆的真實情感入手,就永遠不會錯。
站姐發的是瘋麽?不,發的是真正的流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