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嘟假嘟 O.o
在娛樂圈,要問說什麽,别人十之八九是這個反應?
可能就是說沒有談過戀愛吧。
《一拍即合的我們》裏,
蔣依依說自己沒有談過戀愛,
郭子凡是一臉驚訝 O.o
《心動的信号》裏,
尹浩宇說自己沒有談過戀愛,
言承旭是一臉驚訝 O.o
《奮鬥吧主播》裏,
李藝彤說自己沒有談過戀愛,
蔡少芬是一臉驚訝 O.o
O.o
聽到别人母胎單身,
似乎好多人都會像黃奕一樣下意識地質疑
像何超蓮一樣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像阿雅一樣認爲不可能
O.o
之前傳高葉從來沒談過,
高葉自己還認爲這屬于是罵人了
是罵人嗎?
評論看法不一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二三十歲還母胎單身,是不太能被人理解的。
除非條件太差,不然分分鍾被畫上問号。
爲什麽不談呢?
爲什麽呢?
在和井柏然談戀愛之前,
劉雯是一直單身到 30 代,
《奇遇人生》,談到這話題,她說工作就是自己男朋友
說一個人生活也過得很開心。
雖然導演始終無法理解,一再插話表示人都還是需要親密關系的,單身肯定會有一些遺憾的事情
但當時劉雯還是表示沒覺得處于單身的狀态有多麽辛苦。
給人觀感,這也不是在嘴硬逞強。
回看她的單身時期
工作方面,不多說,她妥妥拼出了成就感。
且事業還能給她安全感。
生活方面,有家人有朋友有拍檔,想熱鬧想安靜都不會缺人陪伴。
隻是不談戀愛,确實不見得就不快樂。
或許,這也是一些現代人起碼在二三十歲的年紀一般不覺得戀愛是必需品的原因吧。
現代可供娛樂消遣的選擇實在是太多,不但不愁沒得打發閑暇的時間,不怕少了多姿多彩,甚至就連戀愛的一些上頭體驗,都能以嗑西皮作爲代餐,分分鍾獲取可以愉悅自我的甜蜜以及酸爽的情緒價值。
一直以來,看過好多次類似下面這樣的感慨:做西皮的愛情觀察員或保安,比自己談還要有意思。
所以,
相比急着戀愛,現實一點講,更多人是會更急于去賺到可以滿足消遣需求的本錢。
若錢和戀愛二選一,
看每次愛豆戀愛翻車的評論就知道,很多人是會選錢的。
以最近常挂熱搜的洪知秀塌房風波爲例,
路人看到這種讓他接近社死的回踩陣仗,
(保時捷車隊開路,巡回示威嘲諷,吃瓜群衆都知道他幹什麽了,堪稱丢臉丢出圈的程度)
可能一開始還覺得談個戀愛至于嗎?
但等到被科普他種種無心行爲,再知道粉絲氪金 200 億韓元買專
恐怕分分鍾就會改變想法了:這 200 億要是給我的話,哪怕去掉個零,也必會老老實實媚粉,做個有心豆啊。
(翻譯截取自:@泡菜搬運工)
如果能過上住豪宅、開豪車的豪氣生活,說走就走,随時去環遊,想買就買,無需瞻前顧後各種計算 ……
或者隻是實現基本财富自由也行,
信我,
絕對有大把人簽二十年戀愛禁止條例都不帶一點猶豫的。
可以這麽說吧," 戀愛腦 " 之所以在網絡慢慢成了偏負面的詞,出現常常是伴随着貶低,除了當下推崇獨立自愛以外,
也有原因是在大家想得到的快樂源泉裏,戀愛的排位明顯已經後移,不是一些人的首選和必選了。
想想,這也比較好理解?
畢竟談戀愛的門檻雖然不怎麽高,
想談高質量戀愛卻很難很難。
你看看蔣依依
哪怕因爲母胎單身,
有一次拍戀愛戲時,
一度把對男主深情告白給演成了老母親囑咐兒子的樣子
也沒說趕快去找一個人談談,
而是選擇學習代換情感。
是爲什麽?
一方面是想得明白,拍戲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切身經曆過 ……
另一方面當然就是甯缺毋濫。
母胎單身的人,
甯願頂着别人不理解的眼光,也不肯輕易踏入戀河
大概很多都是出于甯缺毋濫的考慮。
要麽是如楊笠所言," 越是沒談過戀愛的,對愛情的幻想越會熱烈精彩 "。
因爲期許美好,現實有什麽落差,就難免接受不到。
要麽是看多了悲劇,有了畏懼的心理,不敢随便去賭自己的運氣。
總歸是現在很多人都有了戀愛底線。
不能太拉低生活的水準,情緒要穩定,相處要舒服,已然是比較基礎的标準要求。
《何以笙箫默》裏,何以琛的這句不願将就
當時還會想說比較偶像劇理想主義,
現在卻感覺愈發照進現實了。
在沒有遇到真的動心的合适的之前,
甯願單着也不願将就的人好像确實越來越多。
那問題就來了
母胎單身,或者多年不談戀愛,大家的感受都是怎麽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