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類對屏幕的依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無論工作、娛樂還是學習,手機、電腦和平闆電腦幾乎無處不在,屏幕已經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伴随這種依賴而來的,是一系列視力健康問題。據 2024 年最新數據顯示,成年人每天盯着電子屏幕的時間平均超過六小時,導緻眼睛幹澀、疲勞、近視等問題愈發嚴重。
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是 LCD 與 OLED 等傳統顯示技術所采用的背光式發光原理。這些屏幕會釋放大量的有害藍光,長時間觀看會給眼睛帶來巨大壓。因此,近年來,市場上湧現了各種護眼技術與産品,包括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貼膜等輔助性方案,但這些方式隻能起到暫時緩解的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真正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屏幕顯示技術本身的改變,而電子墨水屏(E-Ink)技術正是近年來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
墨水屏進入 " 高清時代 ",逐步打破體驗壁壘
電子墨水屏技術本身并不新鮮,早期的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就已大範圍應用,但過去兩年,其市場發展卻極大超出了行業的預期。根據洛圖科技《中國電子紙平闆零售市場月度追蹤》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電子紙平闆全渠道銷量達到 183.4 萬台,同比增長高達 49.1%,遠超此前的市場預測。
這種快速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除了消費者對護眼需求的持續提升,更重要的是技術本身的快速進步。在筆者看來,這種技術進步可以拆分爲兩個維度:清晰度提升和彩色墨水屏技術的普及," 高分辨率 " 一直以來都是顯示産品的叠代方向,從 4K 電視的普及,到如今所有旗艦級手機都采用 2K 分辨率屏幕,再到 2K、4K 顯示器逐步成爲市場主流。

人對屏幕顯示精度的需求,其實也随着周圍顯示産品分辨率的提升在升級,一個典型案例便是蘋果提出的 " 視網膜 "(Retina)屏幕,喬布斯給這項技術下的定義,是指在正常觀看距離下,人眼無法辨别單個像素點的屏幕。
這種屏幕的像素密度(PPI,每英寸像素數)非常高,高到人眼在正常觀看距離下無法察覺到單獨的像素,從而帶來更加清晰、細膩的顯示效果。具體而言,對于像 iPhone 這樣的手機,要達到 " 視網膜 " 屏幕的标準,就是 PPI 超過 300。
換句話說,你的眼睛,早就已經被高清化的顯示設備 " 養刁了 ",假如現在給你一塊低分辨率的屏幕,那你的直接觀感,就會是屏幕顯示不清晰、字體邊緣不銳利。早期的墨水屏産品,其像素密度普遍偏低,比如 Kindle,但當時顯示的内容僅限于文字,而且人們日常接觸到的顯示設備,也沒有現如今這麽清晰,所以體驗差異不明顯。

不同 PPI 下顯示精度差異,左側爲 227PPI,右側爲 300PPI
但随着墨水屏設備逐步脫離讀書的單一使用場景,同時伴随着用戶常用的顯示設備參數不斷升級,墨水屏設備在護眼屬性外,其觀感層面的短闆也成爲影響其用戶接受度進一步提升的因素。因此在 2024 年,不少廠商都将提升顯示觀感作爲了突破方向。
像是文石最新推出的 Note X3 Pro,通過采用最新的墨水屏技術,讓其所具備的 10.3 英寸屏幕擁有了 300PPI,已經達到了蘋果推崇的 " 視網膜 " 屏幕标準。在筆者看來,之前在手機等智能終端上的許多顯示體驗标準,今後也會向其他設備滲透,畢竟作爲人們日常肉眼觀看頻率最高的設備,手機所能提供的顯示體驗,就是其他顯示設備的基準。
據筆者觀察,2024 年,市面上的中高端産品,都将提升顯示效果作爲主要的演進方向之一,進入 2025 年,更多品牌開始跟進墨水屏産品的 " 高清化 " 趨勢。

此外,彩色墨水屏的出現,也提升了電子紙設備的實用性,技術層面,E Ink 公司最新推出的 Kaleido 3 技術,能夠呈現 4096 種顔色,色彩飽和度較前代提升 30%,分辨率達到 150ppi,這些技術突破,使墨水屏的顯示效果更接近傳統 LCD/OLED 屏幕,但又保持了墨水屏護眼、低功耗的優勢。
目前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很多彩色墨水屏産品,像是文石 BOOX T10C、小猿學練機 E1 彩墨版等等。筆者認爲," 彩色化 " 正成爲墨水屏市場的又一個增長點,數據顯示,彩色電子紙在 2024 年銷量同比增長 207.8%,占整體市場比重提升至 6.6%。深受漫畫閱讀、插畫創作、教育教材等用戶群體的青睐。
同時随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彩色墨水屏、高清墨水屏等産品的價位也在不斷下探,以 Note X3 Pro 爲例,3000 元左右的售價,與主流的平闆電腦幾乎相當,5.5mm 的機身厚度和 400g 左右的重量,使其在攜帶體積和手持感受方面也很類似。

功能層面,墨水屏設備也開始與平闆電腦看齊,包括支持 4096 級壓感筆、全屏手寫标記甚至引入 AI 功能,進行 AI 内容創作、互動對話、會議總結等等。可以說,現階段的很多墨水屏産品,完全可以作爲傳統平闆電腦的 " 替代品 ",甚至在文檔處理能力上,還會有所增強。這也是幫助墨水屏設備擺脫 " 純閱讀 " 場景局限的背後原因所在。
後 Kindle 時代,新入局者不斷
此前業界普遍認爲,以 Kindle 爲代表的電子書設備退出中國後,墨水屏産品的供應端和終端産品銷售都将進入低迷期。
事實并非如此,Kindle 退出中國市場後,原本一家獨大的局面迅速被打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中國品牌都出現在這一賽道中,除了一直專注墨水屏設備的垂直品牌文石以外,例如從平闆、手機領域跨界的華爲、從教育内容入手逐漸滲透到硬件層面的小猿等等,其他像是科大訊飛、掌閱、漢王等,也都深度參與競争。
近兩年教育場景的爆發,也讓墨水屏市場找到了 " 第二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4 年線上學習類電子紙設備銷量同比增長近 200%,占市場整體比例迅速提升至 42.8%。顯然,在護眼之外," 電子紙 + 教育 " 的結合,正在成爲驅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
教育市場的持續火爆,也吸引了很多廠商進行針對性布局,通過内置圖書書庫,爲不同年齡段匹配讀書内容等方式,将電子書做體驗延伸,其中一個案例是文石推出的精讀本 A6。

在市場需求和技術推動的雙重作用下,國内外科技巨頭紛紛開始布局這一領域,像是索尼、蘋果也紛紛進入電子紙領域,索尼通過 DPT 系列,加速自身在商務辦公領域的滲透,早在 2022 年 6 月,分析師郭明錤就曾預測,蘋果可能在其未來的可折疊設備中采用電子墨水屏作爲副屏,以利用其省電特性顯示通知、時間或小組件。
此外,也有傳聞稱蘋果将與電子墨水屏制造商元太科技已達成合作,推出采用電子墨水屏作爲顯示副屏的設備。終端需求的旺盛,也推動了上遊廠商的擴産,全球最大的電子紙供應商 E Ink 元太科技正在擴大産能,投資新建 H5 産線,專注于大尺寸和高刷新率電子紙屏幕的生産,進一步拓展電子紙在商業廣告、展示等領域的應用空間。
國内企業廣州奧翼(OED)則希望可以憑借彩色電子紙實現破局,其最新推出的極速彩色電子紙屏刷新速度達到 17 毫秒。此外,包括聯詠科技在内的芯片廠商和群創光電等模組廠商也在不斷優化技術,提升顯示效果與響應速度。這些産業鏈企業的進步共同推動了墨水屏設備的快速發展。

在筆者看來,墨水屏設備的最大潛力場景就是辦公,因爲墨水屏設備自身具備護眼、低功耗、高續航的優勢,與辦公人士日常工作的訴求貼合度較高,其次則是教育,在背光技術的加持下,墨水屏設備可以同時适配長時間觀看屏幕、不同光線下使用以及觸控的使用需求。
當前,對墨水屏設備加速 C 端滲透的另一個利好則是國家補貼政策的持續施行,綜合國補後,很多 3000 元 ~4000 元中高價位段的産品,價格降幅會達到 500 元以上,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其對用戶的吸引力。
此外,墨水屏技術在商業展示、戶外廣告、公共信息發布等 B 端領域的應用也開始顯現潛力。由于電子紙的低功耗、陽光下可視性強等特性,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其有望得到更廣泛應用。(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作者| 鄧劍雲 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