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斑馬消費,作者 | 範建
熟悉資本市場的人都知道,李書福一直都有一個 "A 股夢 "。
2020 年,李書福的吉利汽車,原本已離科創闆很近很近,非常有希望成爲 " 科創闆整車第一股 "。可一年之後,公司選擇了撤回科創闆上市申請。
當然,李書福名下并不缺 A 股,錢江摩托、漢馬科技、力帆科技、ST 澄星,要麽由他實際控制,要麽他可以實施重大影響。
可是,他的這些 A 股子孫們,如今,過得都不咋地。
玩不轉漢馬
收下漢馬科技 3 年多,李書福突然發現,自己商場征伐數十年,居然玩不轉這家 A 股商用車上市公司。
漢馬科技原名 " 華菱星馬 ",是由馬鞍山專用汽車制造廠發展而來。2003 年,公司登陸上交所主闆,原爲安徽馬鞍山國資控制的上市公司。
上市之後的華菱星馬,業績表現極不穩定。因 2014 年 -2015 年連續歸母淨利潤虧損,公司披星戴帽。次年,經非經常性損益助攻,艱難保住了上市地位。
此時,馬鞍山國資萌生退意,公開征集股權受讓方,決定讓渡上市公司控制權。
2020 年,李書福旗下的吉利商用車集團,第一時間站了出來,出資 4.35 億元,受讓星馬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華神建材所持華菱星馬 15.24% 股權,成爲新的控股股東。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更名爲 " 漢馬科技 "。
次年,吉利商用車集團再拿出 5.89 億元,參與漢馬科技定增,持股增至 28.01%,進一步穩固了控制權。
可是,在李書福的手中,漢馬科技(600375.SH)的經營狀況,并未如外界預想的那樣迅猛提升,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潭中。
2020 年 -2022 年,公司連續 3 年歸母淨利潤巨虧,虧損額合計達 33.21 億元。
1 月 27 日,公司已披露 2023 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歸母淨利潤繼續虧損 10.7 億元 -8.7 億元。
持續巨額虧損,導緻公司已嚴重 " 失血 "。漢馬科技預計,2023 年度末淨資産爲 -9.28 億元至 -7.28 億元。公司将在 2023 年度報告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李書福也曾計劃,向漢馬科技導入資産。2023 年 5 月,漢馬科技披露公告,拟向吉利四川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南充發展 100% 股權。吉利四川的控股股東,即爲李書福控制的吉利商用車集團。南充發展核心業務,是吉利注入的 6 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車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
然而,因在新能源整車制造資質等關鍵問題上,南充發展難以突破,這宗交易隻能宣告終止。
從目前的态勢來看,李書福已不打算直接向漢馬科技輸血了。今年 1 月 26 日,公司董事會已通過相關決議,拟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及預重整。該重大事項,還需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 金手指 " 不靈了
李書福爲人低調,做事高調,且身上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正是他的這種特質,才有了今天的吉利。
2005 年,李書福将吉利汽車(00175.HK)送上港股,開啓了資本市場的征途。
這時,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持續十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吉利汽車乘勢而上,一度成爲 " 自主品牌之王 "。
壯大後,李書福和吉利,迅速将眼光投向海外。相繼完成了對沃爾沃汽車,英國錳銅、印度寶騰等公司的收購。特别是 " 蛇吞象 " 式收購沃爾沃,讓吉利快速補齊了技術和品牌形象短闆,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國際市場大肆掃貨的同時,吉利也在在 A 股頻頻伸出 " 金手指 "。錢江摩托是李書福在 A 股拿下的首個标的。
錢江摩托原屬浙江溫嶺國資旗下的上市公司,于 1999 年登陸深交所主闆,曾在國内摩托車行業有較大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但随着國内各大城市的禁摩,錢江摩托的日子越來越難過。2014 年 -2015 年,公司連續虧損披星戴帽。這時,溫嶺國資有意出讓上市公司控制權。李書福旗下的吉利控股,通過公開征集,成爲了股權受讓方。
2016 年,吉利控股出資 10.81 億元,受讓錢江投資所持上市公司 29.77% 股權,成爲錢江摩托新的控股股東,李書福取代溫嶺國資,成爲公司實際控制人。
彼時,外界普遍認爲,李書福拿下錢江摩托,是爲了吉利汽車回 A 股儲備殼資源。
可他并沒有這麽做,而是帶領錢江摩托繼續做好老本行,居然實現了規模和業績的雙雙大幅增長。
不過,2023 年,錢江摩托的增長突然停滞,前三季度,公司營業和規模淨利潤雙雙下滑。即便如此,它仍是李書福掌控的 A 股公司中,經營最穩定的企業。
在同行力帆汽車陷入困境之時,李書福也變身白衣騎士,參與該公司的重整。期間,李書福展現出了化腐朽爲神奇的魔力。
作爲力帆科技(由力帆汽車更名而來)的重要間接股東之一,吉利爲拯救該公司,出錢、出力、出人,還直接輸送業務。
大量的關聯交易,終于讓力帆科技(601777.SH)在 2022 年實現了實質性的扭虧爲盈。但已經過去的 2023 年,公司的業績表現再度滑坡。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67 億元左右,同比下滑 23% 左右;歸母淨利潤 2300 萬元左右,同比下滑 85% 左右;扣非淨利潤由盈轉虧,預計虧損 6100 萬元左右。
除以上 3 家 A 股之外,2022 年,李書福之子李星星,通過無錫星盛州出資 5.17 億元,拍下 ST 澄星 25.78% 股權,成爲這家磷化工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并親自出任董事長。
入主 ST 澄星一年,李星星尚沒有給公司的經營帶來根本性的好轉。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 33.45%,歸母淨利潤 -1.12 億元,同比下滑 121.80%。
A 股夢不易
盡管,已手握多家 A 股公司,但這與李書福的夢想還有一定距離,他真正想要的,是推動吉利的整車業務,在 A 股上市。
2020 年 4 月 30 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内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将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回 A 股的市值門檻降至 200 億元。這無疑給吉利汽車回歸 A 股創造了有利的政策條件。
當年 6 月,吉利汽車公告披露了發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創闆上市的初步建議。其後,上市輔導、備案等,均緊鑼密鼓地進行。3 個月後,吉利汽車科創闆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公司計劃募集資金 200 億元,用于新車型産品研發、前瞻技術研發、産業收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當時,外界都認爲,吉利汽車最有希望成爲科創闆整車第一股,一改公司在港股被低估的狀态。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2021 年 6 月 25 日,吉利汽車的回 A 風向突變。公司宣布,決定撤回建議人民币股份發行于科創闆上市之申請,科創闆之路宣告折戟。
就在這幾年,中國汽車行業也在發生重大轉變,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格局被大幅改寫。
2017 年,吉利汽車以 63% 的銷量增幅,全年賣出 124.7 萬新車,跻身 " 百萬俱樂部 ",成爲中國最大的民營車企。當此之時,公司一舉喊出了 2020 年突破 200 萬輛的大目标。
事實是,直到 2023 年,吉利汽車的這一目标也沒能完成。該年度,公司累計銷量 168.65 萬輛,其中,新能源産品銷量爲 48.75 萬輛。
公司給 2024 年定下的目标爲 190 萬輛,同時要求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 66%。
吉利汽車未能完成的目标,由全面轉型新能源的比亞迪後來居上超額完成了。2023 年,比亞迪一舉拿下 302.44 萬輛銷量,且全部爲新能源汽車,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之王。
當前,比亞迪的市值超過 5100 億元,而吉利汽車僅爲 770 億港元(均爲 1 月 29 日收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