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深入冰凍星球
文字:楚奉先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南極、北極,世人皆知的地理名詞。
實際上,了解極地的人少之又少,參與過極地考察的人,更是稀有。
少,并不代表不重視。
全世界的許多國家,甚至小國,都對極地探索樂此不疲,都以獲取各種成就爲榮。早在幾百年前,他們便開始了各種行動,翻開今日的南北極地圖,95% 的地名都是外國元素。
試着在裏面找一下來自中國的地名▼
爲什麽全世界這麽多國家,都熱衷于極地探索?可能你想不到,最重要的原因往往非常直接,那就是 " 寒冷 "!正如人們熱衷于青藏高原的原因一樣,也很簡單,就是 " 高 "!
身臨其境,實在難以抗拒 圖:壹圖網▼
說起極地探索,人們總是會說出一系列意義,比如自然資源庫、氣候調節器等等,各種生态、地理層面的意義。
但最直觀、最顯而易見的寒冷,卻往往被所忽略,人們隻當做理所當然,忘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來到 冰凍星球 圖:壹圖網▼
最近,就有一部人文宣導片
——《感謝寒冷》
向我們講述了極地 " 寒冷 " 對于人類的意義,更向我們講述了中國極地考察 40 年來,各種不爲人知的前塵舊事。
《感謝寒冷》
▼
" 感謝寒冷 " 爲什麽?
這 是中國人首次踏上南極大陸
這 是中國人在南極頂住嚴寒建立長城站
這 是中國人在南極取冰芯
這 是中國人登頂南極冰蓋最高點,海拔 4000 多米的" 冰穹 A"
這是中國人在極地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登頂 " 冰穹 A",對中國的意義可謂重大,但在光鮮的背後,卻是難以想象的付出。
南極有 4 個關鍵點,分别是南極點、冰點、南磁極點和最高點。在千禧年之前,前三個點已經被外國人首登,并建立了考察站,唯有南極内陸冰蓋海拔最高點,仍是未被人踏足的 " 禁區 "。
在南極的内陸和沿海
建站和科考難度,完全不在一個級别▼
因爲它太高了,海拔有 4000 米!這個數字已經屬于明顯的高原地區,雖然在其他大洲不算太高,但疊加上南極的 Buff,氣候條件極端惡劣,就被稱爲 " 不可接近之極 ",一切就變得艱難了。
中國是首個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建立考察站的國家
—中國南極昆侖站(距離冰穹 A 最高點隻有幾公裏)▼
在《感謝寒冷》人文宣導片中,波司登爲我們還原了中國人首登 " 冰穹 A" 的曆史記憶,還向我們展示了登頂背後不爲人知的艱險往事。
南極的最高點,其實并不是人們通常認知的陸地,而是一層厚厚的冰蓋,相比普通地面而言更加艱險。科考隊員當年開着雪地車前往 " 冰穹 A",在行車途中遭遇了意外,遇到了冰蓋裂縫,危急關頭的轉向,卻摔下了一個小坡。
雪地車翻滾着砸破冰面,隊伍也掉⼊砸破的冰洞中,浸⼊冰⽔⾥。所幸的是,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隊長被救醒,考察 " 冰穹 A" 的任務也順利完成。
這處片段,隻是中國極地考察發展的一個縮影。回顧中國極地考察簡史,其實人們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環境,準确來說就是寒冷。很多考察途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歸根到底都和寒冷有關。
那麽,波司登爲什麽要在緻敬中國極地科考 40 周年的重要時刻,推出這部人文宣導片,專程去 " 感謝寒冷 " 呢?畢竟我們遇到的一切艱險,其實都是拜它所賜。
這個問題,咋一下看上去令人困惑。但如果細想,其實答案就在 " 感謝寒冷 " 四個字上!
正是因爲有 " 極地之寒 " 的存在,大大擡高了挑戰門檻,勸退了一大批愛看熱鬧而沒有行動力的人。如此一來,極地之寒,不隻是物理層面的 " 寒冷 "。在精神層面," 極地之寒 " 也有着自己的蘊意,那就是挑戰不可能完成之事。
這件事你要說如何完成的
真的離不開這八個大字▼
最終留下接受挑戰的,都是不懼艱險的勇者。中國便是秉承着這個态度,經過一番曆練,接受各種挑戰,才建成了 " 長城站 ",才登頂了 " 冰穹 A",才在極地考察領域跻身世界 " 第一梯隊 "。
也正是因爲這份 " 寒冷 ",鑄就了屬于國家的榮耀,也鑄就了屬于波司登的榮耀。
波司登,向 " 寒冷 " 緻敬
因爲寒冷,波司登與中國極地考察在 1998 年正式結緣,至今雙方攜手已有 27 年的曆史。
在這 27 年中,波司登見證了中國極地考察事業的種種大事,也同時在用科技的力量,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國家極地考察事業,用實際行動 " 感謝寒冷 "。
1998 年,波司登羽絨服随中國北極科考隊出征格陵蘭豪威德島,見證北極科考曆程,這是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的先遣之行。
1998 年 7 月 30 日,北極科考隊員身穿波司登羽絨服
在格陵蘭豪威德島參加考察活動▼
1999 年,波司登随 " 雪龍号 " 南極科學考察隊遠征南極,再戰極地高寒,成爲首個征服 " 世界三極 " 的中國羽絨服品牌。
1999 年,中國青年報記者身穿波司登羽絨服在南極▼
最近幾年,波司登更是持續助力中國科考隊第 36-40 次(2019 年 -2023 年)出征南極。尤其是 2020 年,波司登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共同推出了專業保暖系列。
持續助力中國科考隊的極地之旅▼
2020 年,中國科考隊身着波司登專業保暖系列▼
多次參與南極科考并擔任過 " 昆侖站 " 首任站長的李院生,給予了波司登樸實而中肯的評價:" 波司登爲我們南極科考隊設計的羽絨服,抵禦了南極的嚴寒,保障了考察的順利進行。"
波司登,這個自 1976 年成立的品牌,在過去的 27 年中,始終與中國的極地考察事業同頻共振。從 " 一窮二白 " 起步,到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穿極緻的羽絨服去探索極緻的寒冷▼
而波司登也伴随着這一進程,不斷精益求精,針對極地考察隊每一次行程的特殊需求,進行産品的叠代升級,爲考察隊員提供了抵禦極端寒冷的堅強保障。
波司登的《感謝寒冷》不隻是一部人文宣導片,更是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的緻敬。正是在寒冷的考驗下,波司登獲得了不斷突破自我,挑戰極限的動力。
這種精神推動波司登去研發專爲極端環境下使用的服裝産品,爲南北極考察隊提供的多次裝備升級,都體現了波司登對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國家科研項目的堅定支持。
現在開始,新的征程!
今年是 2024 年,也是中國極地科考 40 周年,這是具有裏程碑性質的一年。就在今年 4 月 25 日紀念日之際,波司登與極地研究中心舉行中國南北極考察合作簽約授牌儀式。
這次合作,不僅是在産品層面的升級,更是在科研、技術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雙方将在極地考察極端環境實驗室基礎上,共同打破實驗室研究與實地驗證之間壁壘,讓科研成果接受現實條件的檢驗。
波司登品牌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攜手開啓新的征程▼
這座聯合實驗室爲什麽如此重要?因爲它擁有極端環境模拟驗證能力,能夠在極地氣候室内模拟-70 ℃低溫、9 級大風、4 級暴雨和 3 級大雪等極端條件,可以對極地極寒服裝保暖性、特殊材料冷環境測試、人體運動狀态服裝保暖性透氣性測試等進行全面驗證。
但實驗室和實際落地總有一些差距。所以,雙方将合作共建極地考察極端環境綜合實驗室,開展極地考察專業防寒服裝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
明天(10 月 30 日),波司登将再次助力中國第 41 次南極考察隊出征。
新的征程,必然會有新的科技相陪伴。波司登首創的動态禦寒科技,也将在第 41 次南極考察中正式亮相。
這項 " 黑科技 ",怎樣讓考察隊員在突破零下 50 ℃的情況下工作?而波司登剛剛發出的南極體驗官神秘人物,也讓大家充滿了期待。
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