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比賽颠覆了我對 lululemon 的印象。
居然這麽燃和熱血,之前感覺都是那種在太陽升起前起床做瑜伽(的人)。
這是我同事晨編輯在看了 lululemon「夏日樂挑戰」總決賽視頻後最直接的感受。
「瑜伽褲」「松弛感」「中産」「社區」,對于不少人來說,這些都是提起 lululemon 時首先想到的詞語。
這次參加 lululemon 年度最大線下活動「夏日樂挑戰」的确打破了不少固有印象,但在我心裏來回念叨了一整晚的問題則是:
所以,真的是運動的人都比較快樂嗎?
是遊戲,也是競技,但說到底目标還是快樂
雖然當天的決賽在「熱汗競技場」進行,但我卻在設置了趣味運動遊戲的「熱汗營地」看到了很多出色的「運動員」「裁判」和「教練」。
在「熱汗營地」上,參與者通過這些遊戲挑戰後,可獲得一個積分,然後可用這些積分換取抽獎機會和小吃。
▲ 每完成一個項目,就可以獲得一個白色的「壺鈴塊」作爲積分
各個項目的隊伍都不短,排起來卻比想象中更快。
這個「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在排隊的時候都特别認真地看前面的人玩,并學習和思考。
玩「眼疾手快」時,其中一個男生在玩第二次的時候,悟到了無論如何,遊戲最後兩棒基本都能拿到 —— 你隻需要把手放在那兩個棒字的位置下,靜待跌落就行。
這也意味着,排隊看着他玩的大部分人也學到了這個。
在玩難度更高的棒球投球項目時,工作人員除了隔一會就會講解該如何「把手指壓在縫線上」和投球,同時也很鼓勵大家「再試一次」。
當有人連續投中幾次時,大家也會爲他們歡呼。
在我看來,觀衆雖然不是賽場上的運動員,但大部分人都是現場了解規則,學習方法,持續完善和挑戰,這也是很棒的運動員心态。
大家玩得認真開心,也多得拿着彈性标準的「裁判」。
我玩的好幾個項目裏,因爲觀衆大多無法做到規則原本要求,無法得到積分。我不确定工作人員是否有明确的指令,但他們的确會不時把完成任務的指标下調。
譬如,原本「眼疾手快」要接到 4-5 個才能過關,調整後可能隻要接着兩個就可以。之前未通過的人,可能也會願意再繼續嘗試。
我認爲這個彈性挺合理的。
趣味運動遊戲的目的并不是要爲難人,它隻是一個邀請你去動起來的機制,想讓你享受運動的挑戰和樂趣。
同時,這些「裁判」們也是最好的「教練」,有改進建議,更有最真誠的笑容和鼓勵。
當天的活動面向的群體也非常多元。
不隻有已經預約的用戶可以參加,較早去到現場的市民也能即場報名,領上手環一起體驗匹克球、飛盤、腰旗、陸沖、漿闆瑜伽等新興運動。
你排隊的前面可能是「全副武裝」的運動愛好者,後面也許就是剛好來今天恰巧來到歡樂海港城的一家人。
「全民」性質更高,真不必要苛刻。
不過,場地另一頭強度就高多了,一點都不「在太陽升起前起床做瑜伽」。
一場「意想不到」的挑戰
在「夏日樂挑戰」的決賽環節,我找回了自己高考做英語聽力題的狀态。
決賽的項目的規則實在太難了!
雖說五個決賽項目是以拔河繩、跳繩、壺鈴、腰旗、排球五種你在聽着能理解的運動爲基礎,但它們能衍生出來的「玩法」可真意想不到。
以倒數第二項基于腰旗的比賽爲例,對抗的兩個組成員綁着腰旗,各排成一排,拿着棍子一起往前繞圈跑,就像時針一樣不停地跑。
要得分,一組成員需要加速跑到對手處,拔下對手的腰旗。又或者,可以等對手體力消耗,犯規了(如兩邊手都脫離了棍子、出界等多個細則),也可以間接得分。
規則公布後,活動還會安排專門工作人員來演示犯規情況,并留出時間給參賽隊伍針對賽規提問。
有時候,作爲一個在現場非常用力聽規則的觀衆,我甚至覺得理解規則的時間會比實際比賽用時更長。
據了解,在正式比賽之前,決賽這些項目都保密的。
也就是說,參賽團隊也是在現場和觀衆第一次聽比賽規則。除了要理解規則,團隊也需要快速反應排兵布陣,并在比賽過程中,或者看他人比賽時對策略進行動态調整,當然還得有過強的運動基礎能力。
在介紹腰旗項目規則時,我以爲接下來會看到隊伍相互「追尾」去搶奪腰旗。現實是,要平衡好内圈和外圈參賽者前進速度并确保不犯規已經很難,要加速去追對手真是難上加難。
差不多十分鍾跑下來,如果速度節奏控制不好,外圈參賽者很可能體力會跟不上。
到最後,這輪競賽變成了「誰能堅持跑到最後不犯規」的比賽。其中一支隊伍的外圈成員完賽後更是需要在地上躺了好一會才恢複過來。
競賽強度如此之高,快樂又在哪?
我決定去找全場親友團喊得最大聲的「CP 隊」成員問問。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快樂
▲ 「CP 隊」的成員
我得承認,對于「CP 隊」親友團加油得最大聲這判斷我可能沒法做到客觀,因爲他們在比賽的時候就站在我前面。
至少在直佑聽來,這個音量是非常有力的。
我在場上完全能夠聽到他們的喊聲,但我根本不敢看他們,怕比賽會分心。
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到場給我們的這種支持,特别棒的感覺!
今年,「夏日樂挑戰」吸引了來自全國 36 座城市 860 支隊伍報名參賽,最後隻有七支隊伍走到決賽。而「CP 隊」就是從自廣州賽區突圍而出的代表隊。
對于直佑來說,這次從 6 月就開啓的比賽,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和團隊一起訓練和準備的感覺:
平常我們自己訓練,都是單兵作戰。但在這種團隊賽裏,隻要有一個人出問題,我們所有人都會很有向心力地去陪他克服困難。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也是直佑創業時追求的。
2020 年,直佑和朋友一起在創業做健身工作室的時候,也想把自己曾在 lululemon 社群活動中感受到的聯結感帶入其中。
他在 2018 年左右開始參加 lululemon 的小型社群活動,「就像朋友一樣找你去玩」,整個活動很舒服,大家「嘻嘻哈哈地去體驗,結束也嘻嘻哈哈」。
用直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這樣「潤物細無聲」的一次次積累中,他感受到了活動中很多正向的能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漸漸地,他自己對「社群」也有了新理解。
從前,所謂「社群」可能就是品牌時不時組織一群人辦個活動,「有點高高在上」。
現在,直佑希望打造的是一種「每一個人都是場館的主人」的自在感。
這意味着,你要讓擁有不同運動基礎的人都能感覺到舒适自在。
對于新加入的成員,每個人都會友善地告訴他,「你可以從最輕的重量開始,最慢的動作開始,你可以随時休息和停下來。」
隻有當成員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想去挑戰進階動作,教練再提供支持。
說實話,一個人能夠花時間來運動,已經非常棒了。
不是說他一定要揮灑多少汗水,多麽賣力才算好。
直佑這話一下就點明了我之前對「熱汗營地」工作人員的好感,好像他們都明白這一點。
我想,直佑的嘗試在某種層面上也獲得了成功,因爲那天在台下爲他們呐喊的,大多都是工作室的會員。
「CP 隊」另一個吸引我的原因,其實還在于他們最後輸了比賽的情景。
在最後一輪比賽,「CP 隊」輸給了武漢賽區的「杜賓隊」,獲得了亞軍。
當特邀嘉賓演員林更新、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窦澤成、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曲春雨在舞台上給冠軍隊伍頒獎的時候,我八卦的卻是「CP 隊」和親友團。
拍肩、擁抱、聆聽、「超棒的!」,每次有穿着熒光黃色衣服的隊員走來,總會有鼓勵和支持在等着。
那些時刻,我覺得他們比舞台上的明星都更耀眼。
看來,運動的人不一定都更快樂,但在運動收獲了夥伴和聯結的人一定都比從前更快樂吧。
以前,當我們在讨論 lululemon 的成功時,「社群」是一個躲不開的維度。
我沒想到的是,原來它的影響已經走得那麽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