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s1,
今年女裝界的怪事真的蠻多。
例如:
女裝碼數越來越小▽
是有多離譜呢,
天天進行身材管理的女明星都 hold 不住這些衣服。
baby 去逛商場試褲子,穿不上 ↓
要知道 baby 生圖裏的腿是這樣的 ↓
和筷子有啥區别?
張馨予的身材也很勻稱 ↓
但她竟然被某品牌的大碼拒之門外 ↓
是在凡爾賽地硬穿童裝嗎?
并不是,而是 100 斤以上沒資格穿的某成人品牌。
金靖問得好,
baby 都穿不上的褲子,到底是給誰做的?
看看更具體的圖片,
就能進一步感受到這種尺碼縮減帶來的視覺沖擊。
童裝 110 碼的衣服竟然比女裝 M 碼還要大一圈 ↓
XS 碼的衣服,剛剛好和手掌一樣大 ↓
(吓得開箱後的博主反複在評論區重申這不是抹胸而是吊帶 ↓)
80 斤的人把 S 碼撐爆,也是很正常的事 ↓
L 碼已經算是女裝裏比較寬松适的一款了,
根據一般的尺碼表來看,它對應的是身高在 163-167 之間的姐妹,
其實不可能特别 " 狹窄 " 的,
然而現在的一些 L 碼隻有一隻 11 英寸的 ipad 那麽寬 ↓
(11 英寸 ≈27.94 厘米,A4 紙的長度爲 29.7 厘米)
請問中國女人是東亞病婦嗎???
同樣都是 L 碼,比歐美款的稍微小一點能理解,
但被砍了近乎一半有點誇張吧?
古有三寸金蓮,而今渾身都好像被裹起來收緊了,
四肢比腰粗不是夢,完美複刻弱柳扶風 ↓
買了個裙子,根本套不進胯,
差不多等于給一條腿買了個套袖 ↓
對紙片人的追求也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當男裝模特已經變肥時,
zara 的塑料模特已經逐漸二維化 ...
不懂就問,
秦始皇能不能連夜複活來統一一下度量衡?
成人女裝界,爲什麽會有 10-20 斤這種陰間數字誕生 ↓
胸圍腰圍不到 60,且彼此的碼數相差無幾,
請問這是給小碼水桶做的罩子嗎?
簡直是危言聳聽!
這衣服進不去雷佳音的頭。
時尚都是自上而下的,而這股日常的小碼風,
其實在與三個潮流趨勢呼應。
一是風靡全球的 "BM 風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爲 " 辣妹風 ")。
依托品牌 Brandy Melville 衍生出來的一種穿搭風格 ↓
BM 家的衣服全部爲身材薄如紙片的辣妹而生,
且店裏的衣服都隻有一種尺碼(one size),
相當于赤裸裸地告訴你,不是人挑衣服而是衣服挑人。
據說它的初衷是 " 給小碼女孩選擇的自由 ",
但沒想到它的流行進一步讓女孩感受到了身材羞恥和 " 不自由 "...
可它也确實狠狠拿捏住了女孩們的 " 身材焦慮 " 和 " 容貌焦慮 ",
除了小尺碼的衣服,它還會利用售貨員進行外貌營銷,
比如在這裏打工,獲得報酬的衡量尺度不是工作能力,而是 " 顔值 ",
員工的薪資被分成三六九等,
不好看不夠瘦的人隻能去見不到顧客的地方工作。
與其說 BM 是一家衣服店,
不如說 BM 在把自己變成一種評判标準,
從此 " 買 BM,穿 BM,逛 BM,工作于 BM" 就是 " 美 " 的标準。
第二股是被時尚圈力捧的 " 芭蕾風 "。
美名其曰 " 優雅 ",
但實際上脫胎于芭蕾練功服的它,
本就對穿着人的身材有着變态和刻闆的要求。
毫不遮身材的貼服款 + 柔軟的面料材質,
都很符合 " 未出閣 " 的閨中少女定位,
深層去看,依舊是對白幼瘦的熱愛。
三是 kpop 的大勢複蘇。
5 代女團瘋狂亂殺,亞文化輸出力極強,
雖然在舞台上的她們是自律的,美的,也是不應該去指責的,
但她們還是無意中強調了瘦闆身材和小尺碼衣服在鏡頭裏的重要性。
(大部分打歌服都是将各品牌衣服裁剪收緊二次創作後才上身)
可出現在鏡頭前和照片裏的女生并不能代表大多數人,
女裝盲目且自信的縮小尺碼,隻會讓人覺得受到冒犯 ...
真正的 " 愛自己 ",是自信地展示一切不那麽完美的身材,
才不是要讓自己強行契入某一種尺碼标準。
勸商家還是少給女人洗腦,多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爲
除了成人服裝越來越小,童裝款式也越來越成人▽
這很難評。
從穿搭到配飾再到姿勢,
遮住簡介,誰能想到這種衣服買回去是給孩子穿?
把屬于成年人的 " 純欲風 " 和 " 辣妹風 " 結合一下,
這就形成了爲女童量身打造的 " 奶辣風 "。
但奶辣風的本質,不過是讓小女孩穿隻适用于成人的暴露服裝。
于是你能在搜索頁面看見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孩 " 秀背 "↓
點開視頻,還能看到她在扭動身體 ↓
衣服的設計初衷可能已經超越了小孩子需要表達的範疇,
暴露性感>可愛清涼。
更誇張的是,
這些童裝模特也會被指導着做出與年齡根本不匹配的姿勢 / 表情,
化着根本不是小孩該化的妝,
嘟嘴 ↓
翹腳 ↓
含手 ↓
帶着滑落的肩帶跳舞 ↓
無論是視角還是尺度,都讓人眉頭緊皺。
這股奶辣風可謂覆蓋了全年齡段,
從 18 歲往下,12-15 歲是重災區,但更小的孩子也沒能躲過一劫,
被誘導在地鐵上展示 " 甜辣 "↓
在還沒發育好的時候就用高露膚度的狀态上街 ↓
穿個泳裝都要被強調大長腿,高開叉 ↓
這真的是風格嗎?
成人界推崇白幼瘦,我們頂多隻是質疑,
歸根結底,成年人有選擇自己身材和穿着的權利,他們也會,且必須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但未成年人需要擁有這種被 " 凝視 " 的自由嗎?
又或者這種 " 自由 " 根本不是兒童所選擇的,
而是掌握經濟大權的家長幫他們選擇的。
這根本不是 " 自由 ",而是利用,
" 純辣風 " 背後,是龐大的童模經濟。
少部分兒童的美貌可以早早反哺家庭,
可更多情況下,是全職寶媽帶着孩子試圖賺家用,
奈何童模之路卷而又卷,上鏡的人太少,
除了被學習班騙錢,就隻能 " 另辟蹊徑 "。
蠻唏噓的,
在這個年代,雖然不是人人都能成爲秀蘭 · 鄧波兒,
但兒童卻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像鄧波兒那樣被觊觎、凝視。
再重申一次,
性化兒童(特别是女童)≠ 穿衣自由,
後者不能爲前者提供合理性,前者也不能說明後者不應該存在,
不要給女人的穿衣自由潑髒水。
層不出窮的名詞和審美标準也讓人摸不到頭腦,
都 2023 年了,胸到底該怎麽放還是個迷▽
感覺内衣界的一草一木都在宣揚讓女人和媽生胸對抗。
早年宣傳聚攏胸衣,爲的是打造溝壑顯得性感 ↓
聚攏的基礎上疊加胸墊,爲的是平地起高樓打造身體曲線 ↓
後來開始流行束胸,
除了少數因爲胸部太大而困擾的女生,
大部分人穿束胸都是爲了讓自己 " 顯薄 "" 穿衣好看 "↓
和束胸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顯胸小内衣 ↓
但沒想到如今又開始風靡 " 外擴胸衣 "???
美名其曰 " 打造漫畫胸 ",
其實就是把海綿疊加在内衣的兩側,讓胸衣向外伸,
以此造成胸外擴的假象 ↓
這樣看上去,胸部會比原來大一圈,
視覺中心和突出的對象從溝壑轉移到了胸 + 腰線,
于是就可以速成韓式漫畫身材。
好家夥,
這又不是宣稱 " 外擴胸 " 難看畸形的年代啦?
(胸外擴其實根本不需要改善,隻是一種很正常自然的胸形罷了)
講真,多種胸衣多種胸部審美的趨勢橘是贊成的,
但這些審美趨勢好像都不是建立在身體健康和接納自己之上,
而是頻頻和自然本體作對抗。
無論是外擴還是聚攏,厚重的胸墊都會讓胸部感到不适。
而 " 外擴胸衣 " 制造出的身材焦慮可不止胸型一種,
所謂的顯腰身,身體兩側有流利的雙 C 線,
其實也對女性的腰部粗細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
普通女孩幾乎無法通過正常的飲食鍛煉獲得如此細腰,
再往下,就是節食 + 醫美了。
以及無論胸是大是小,是内聚是外擴,
大家似乎都特别容易對其産生不滿,
因爲在商家鋪天蓋地的營銷裏,
人們已經無法将女性的胸部當成普通身體器官,而将它視做 " 性幻想的投射 "。
比乳腺知識更早進入女性腦海的,可能是穿衣顯胸的方式 ↓
雖然各種形狀的内衣很多,
但女人很少擁有真正的 " 胸部自由 "。
(還記得被罵的熱依紮嗎?如今看來她也是标準的外擴漫畫胸)
三件怪現狀結合起來看,
就會發現這個社會還是不斷地在用外在衣物對女人進行定義。
消費主義的裹挾和男凝的惡語一樣,都是一種 " 軟洗腦 ",
以至于很多女孩在沒有找到自我感受身體之前,就潛移默化接受了這種設定,
她們通過衣服去判斷自己的身材,她們被迫被同化被凝視,而逐漸無法接納真正的自己。
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健康、舒服、自然,最重要,
而那些勸你這也要修那也要調的條條框框,一腳踢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