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新學期開學已近兩個月,正在上四年級、五年級的孩子在語文課上,或是将要學到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或是已經開始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了。這兩個單元分别以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故事爲主題,我們曾多次推薦的" 民間文學裏的中國 "這套書在内容上與之有諸多契合,恰可作爲孩子們在這兩個單元後 " 快樂讀書吧 " 的課外讀物。
這套書的作者,特級教師周益民老師對于民間文學教學有着專注而深刻的研究,我們也曾經請他分享了這套書的閱讀方法,爲老師和孩子們提供一些具體實用的參考。而今天要分享的,是周老師對民間文學的真摯情懷:爲什麽要編寫這樣一套書?在當今這個時代裏,學習中國民間文學,其意義何在?
民間文學是指人民群衆口頭創作、口頭流傳 ,并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包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歌謠、長篇叙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時至今日,随着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代孩童們在成長過程中,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大多已被豐富多樣的各類圖畫、影視、網絡作品取代,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間文學不應随着技術的進步而消失。
由特級教師,國家 " 萬人計劃 " 教學名師周益民編著的" 民間文學裏的中國 "是一套民間文學選本,意在讓讀者在原汁原味的民間文學中,回到話語之鄉,哺育中國心靈。以下是速豹新聞網 · 山東商報記者對這套書的作者周益民老師進行的專訪。
《民間文學裏的中國》(全 4 冊)
周益民 / 編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 九久讀書人
" 文化啓蒙 "" 文化尋根 "
問 :
您爲什麽想要編寫這套書?
周益民:
自 2008 年起,我開始了自覺的民間文學課程實踐。民間文學獨具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學生,對我而言,當然更多一層對民間文學意義價值的認識。我把這項工作定位于 " 文化啓蒙 "" 文化尋根 "。
在課程實踐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閱讀材料的準備。市場上,神話、傳說、童謠、民間故事這類書很多,但基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民間文學讀本。我希望有一套能展現民間文學典型性、豐富性、文化性的讀物,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能獲得審美體驗、文化啓迪,激起思考思辨,獲得情感與思想的資源。既然沒有現成的,就自己動手吧。所以,這套書的選編并非短時間内的作爲,而是我十多年的實踐累積。
那您選擇《母語的遊戲》《四大傳說》《民間故事》《神話故事》這四冊組成這套書,是有什麽考量标準嗎?
這其實是我對民間文學課程頂層設計時所做的内容劃分,當然," 母語的遊戲 " 與其他三者并非同一層面,我考慮再三,放棄了完全邏輯化的視角。民間文學中,無論内容還是形式,很多都體現出民衆對語言的創造性運用。我特意列出這一領域,突顯母語的幽默、智慧與詩性。
編選時,首先着力的是材料的遴選與專題的設置。一個故事往往要比較多個版本,從中選取最爲合适的一個。" 神話故事 " 分冊中,多個專題是同題異文式編排,既符合民間文學具有變異性的特點,也有助于讀者在比較中深化理解。
其次是助讀系統的編寫。我希望給讀者建立一個基本的民間文學系統,并且感受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具體做法是在每個專題後設置 " 小錦囊 "" 智慧谷 " 兩個小欄目," 小錦囊 " 的功能定位于 " 中國文化微型博物館 ",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諸如 " 女娲爲什麽用五色石補天 ",《牛郎織女》中 " 爲什麽是老牛 " 等知識。" 智慧谷 " 着眼互動性,啓發讀者圍繞專題内容進行整理、欣賞、思辨等活動。
民間文學與時代沒有距離
網絡信息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孩子們是聽着父母口中的傳說、神話故事長大的,但随着時代發展,今天的孩子們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元,您認爲,當下民間文學的現狀是怎樣的?它會消失嗎?
對于民間文學的現狀與未來,我并不悲觀。那些古老的童謠與故事穿越時間,流傳至今,自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的強大與神奇源自人的天性。
這個世界,隻要還有母親存在,就會有搖籃曲的哼唱,這是個體所受的愛與美的啓蒙。故事所傳遞的人倫風尚,則是人類永恒的追求。神話,更是早已成爲我們信仰、宇宙觀、人生觀的一部分。再數一數,最尖端的航空航天工程中,住進了諸如 " 嫦娥 "" 玉兔 "" 羲和 " 多少個古老神話?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當下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孩子絕少再會 "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因此,除了傳統的口耳相傳,我們還要探索更加多元與多維的傳遞方式,不過,我認爲,閱讀與藝術仍是最爲基本的方式。
您常年在教學一線,您認爲當下的孩子們接受起民間文學,容易嗎?那麽,對孩子們來說,接受它的意義是什麽呢?
的确,就生活方式與視野言,當下的孩子與我們這一代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就天性言,古今中外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活潑,好奇,視天地萬物有靈。民間文學與他們沒有距離,甚而,那些童謠就是抒發着他們的心聲。翻翻統編語文教材,小學 6 年 12 冊,每一冊都安排了一定篇目的民間文學内容,這是值得我們重視與研究的。
《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 快樂讀書吧 "
《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 快樂讀書吧 "
孩子們沉浸在這種完全中國式的表達中,除卻獲得娛樂與教化,更會獲得一種與祖先對話的通道,在望過往中探未來,逐漸成長爲一個精神意義的中國人。
民間文學傳播平台在變化
時代是變化發展的,您認爲,民間文學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嗎?有新變化嗎?
作爲口承文學," 變異性 " 本身就是民間文學的一大特點。在 " 民間文學裏的中國 " 這套讀本中,數個專題選編了同一故事的不同叙述文本,就是着眼于這一特點,以讓讀者在比較中感受時代文化對故事的影響,并體驗一種閱讀樂趣。在《四大傳說》分冊最後,我還以時間軸圖示的方式羅列了 " 四大傳說的成長史 ",讓讀者明晰地看出這些傳說發展演變的過程。
時代發展到今天,無論是民間的口傳,還是作家等專業人士的文學再創作,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當今的價值追求與審美傾向,這是 " 創造性轉換 "" 創新性發展 " 的時代命題。像雲南兒童文學作家餘雷近年着力創作雲南地區的老故事,已經出版了《金花的花布鞋》《阿詩瑪的守護神》等作品,就是頗有意義的探索。
另一方面,電子媒介也成爲當下不可忽視的傳播手段。動畫、電子遊戲以及抖音等新媒體,都成爲民間文學傳播的新平台。
在國外,當地人對于他們自己國家的民間文學的态度又是怎樣的?有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所了解的都是二手甚至三手資料,于是,我轉而向旅法作家鄒凡凡請教。我之所以信任她,出于以下考慮:首先是她已旅居巴黎十餘年,一直緻力于中外文化的普及傳播工作,她的西方名人傳系列深受讀者喜歡。另一個原因是,她有兩個孩子,都在巴黎上學,分别就讀小學和初中,對學校教育有家長角度的了解。以下材料即是根據她的語音整理。
古希臘羅馬神話,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在法國,小學高年級已經學到希臘羅馬神話,但是他們小學沒有固定的課本,主要是老師在那兒講,也推薦他們閱讀和這些神話相關的文學作品,到了中學,主要是以學荷馬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