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New Bing 之後,三六零也帶來融入了語言大模型的新的搜索産品,隻不過它既沒有内測,不會發體驗賬号,也沒有名字,僅僅是一個 Demo 而已,仿佛是一個嬰兒一般。
在 3 月 29 日的三六零戰略發布會上,三六零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現場發言,宣布三六零已經着手研發通用語言大模型産品。
在現場演示環節,當提出問題 " 梅西在阿根廷國家隊進了幾個球 " 時,AI 給出的答案是:100 個球。甚至還有一段左腳右腳各進幾個球的專業分析。
然而該問題的正确答案其實應該是 102 個球,搜索能力被完美的證否。
再讓其回答 " 孫悟空大戰滅霸,誰會赢?" 這個問題時,生成了一段長達 200 字的分析,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但毫無邏輯,仿佛一名樓下老大爺的日常聊天内容。它理解了什麽是 " 孫悟空 " 什麽是 " 滅霸 ",卻未能理解這個問題本身僅僅是一個假設。
一個 " 聰明的 AI" 會怎麽回答這個問題?單純出于好奇,用 New Bing 測試了一下,回答如下:
當然周鴻祎他在發布之初便表示:" 咱們醜話說在前面,如果出現錯誤,不要沖我丢鞋子。"
" 還沒有到正式發布的時候,提前 " 抱孩子 " 出來可以滿足大家好奇心,但還要趕緊 " 抱回去 "。"
除了滿足人們好奇心之外,在先站住場景,在同步發展核心算法的 " 兩翼齊飛 " 戰略部署下,三六零這次着急發布 Demo 也确實是占住了一個第一的位置——中國第一個融入通用語言大模型的搜索引擎。
周鴻祎近期多次表達了對通用型 AI 大模型的展望,從一項技術應用直接跳到了數字永生的科幻範疇,俨然成爲了通用型 AI 的布道者。
在 25 日的 2023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周鴻祎認爲,GPT-4 已經擁有超人的能力,具有真正的智能。
周鴻祎認爲,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挑戰是能源,人工智能應被用來反向幫助人類解決常溫超導、核聚變等問題,幫助人類實現能源自由。
而對于 " 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挑戰是什麽?" 這個問題,現實給出的答案是人類自己。
就在 28 日,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号召當前的所有 AI 實驗室應立即暫停訓練比 GPT-4 更強大的 AI 模型,爲期至少 6 個月。
公開信中表示,頂級 AI 實驗室證明,具有人類水平智能的 AI 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極大的風險。
而這封公開信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 AI 變得透明和可控。" 我們應利用這次暫停的時間,共同開發和實施一套用于高級人工智能設計和開發的共享安全協議。"
截至目前,這封公開信已經獲得了 1125 個簽名,其中不乏矽谷資本大佬或者是出色的計算機科學家。比如埃隆 · 馬斯克、圖靈獎得主 Yoshua Bengio、蘋果聯合創始人 Steve Wozniak、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 Stuart Russell 和《人類簡史》的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等人。
倡議信給開發高性能 AI 增設了多條限制:
· 具備來源和水印系統,以幫助區分真實與合成的區别;
· 需制定人工智能造成的傷害責任界定标準;
· 具備監督和跟蹤高性能人工智能系統和大量計算能力等;
站在人類的角度,未來生命研究所認爲 AI 應該是準确、安全、可解釋、透明、值得信賴和忠誠的。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對于現階段的大模型确實不夠了解。
在 Demo 演示現場,周鴻祎問自己 " 襁褓中的嬰兒 ":" 爲什麽人們要限制新一代 GPT 的訓練。" 給出的回答簡潔的說就是兩個字:恐慌。
對于現階段人工智能的恐慌感,來自于我們對 ChatGPT 爲什麽能成爲 ChatGPT 這件事的一無所知。在 3 月 24 日品玩和李彥宏的對話中,李彥宏表示,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導緻一個大模型能夠走出來、跑出來。隻是在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算力訓練之後,突然能力就具備了。
李彥宏表示:" 很多時候就是工程先做出來了,然後再慢慢研究,這是空氣動力學,原則等東西慢慢都出來了。我們從小到大正規教育出來的,太習慣說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如果這個實踐不是靠理論指導出來的,甚至當前的理論無法解釋,我們就覺得很魔幻,覺得不可接受,覺得像煉丹、僞科學,其實根本不是,科學本身也在發展,憑什麽現在知道的科學就是真理,一定都是對的?還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創新,通過吸取各種各樣的反饋來加速技術的叠代。跑出來了之後,再去慢慢研究這背後的理論也 OK,沒有跑出來的話,再過五年時間,人們也不會朝着這個方向去研究。"
" 其實大廠都沒有在做生成式 AI,沒有在上面投太多資源,包括學術界,大家沒有覺得這個事值得那麽多人去研究,但是一旦跑出來确實很厲害,萬衆矚目。我相信會有大批科學家會跟進研究,背後到底是什麽理論。當然也有可能把這套理論總結出來之後,也可以再用來指導大模型下一步叠代更新,這點完全是合理的。"
當人類開始揭開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黑箱的面紗時,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掉對新一代 AI 産品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