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 青羊 值班編輯 | 潤錦
第 7157 篇深度好文:7123 字 | 20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2022 年 12 月 25 日,王煜全的個人年度演講 " 前哨大會 2022 · 讓未來解決現在 ",如約而至。
王煜全在演講中,結合自己 " 預測未來、抓住未來 " 的方法論,用「知行合一」的經驗,回答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為什麼未來可以預測?如何讓未來成為核心競争力?
為什麼未來值得期待?正在迎來怎樣的輝煌 30 年?
為什麼現在就要行動?每個人該如何抓住未來機會?
面對疫情沖擊、經濟下滑、國際風雲,我們不免陷入悲觀,認為自己正面對一個糟糕的時代。
王煜全在演講開篇給了不一樣的思考:好時代不由今天定義,而是由明天和未來決定。隻有身處未來的我們才能明白今天究竟是好是壞。
我們整理了演講的 45 條精華内容,和你一起撥開未來迷霧,走進真正的明天。
上半場:知
格物緻知,知行合一。
上半場,王煜全總結了自己這一年的觀察與收獲,闡述了預測未來的方法論,給出了 4 個産業機會和 1 個未來趨勢。
一、讓未來成為你的核心競争力
1. 好時代不是由今天決定,而是由明天和未來決定
改革開放時的經濟條件、自然環境遠不及今天,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那是一個好時代?
因為我們能看到那時有更多創業、求學、成長的機會!
今天我們也正處在一樣的位置,疫情即将過去,産業正在恢複,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到來,未來的機會值得期待!
2. 北京的哥為什麼沒有脫口秀明星?把握未來需要行動與熱愛
我們都聽說北京的哥能夠談古論今、分析中外局勢,為什麼脫口秀節目都是程序員的身影?
因為抓住機遇需要行動,更需要與機遇相匹配的能力。
今天能夠預測未來趨勢,主動「延遲反饋」,從現在開始積累知識與經驗,潮流來臨時才能抓住風口。
二、未來的輝煌 30 年
3. 未來可以預測,積極樂觀地看好下一個輝煌 30 年
80 年代,《第三次浪潮》洞悉了信息技術革命,今天我們同樣有機會遇見新的變革。
我們正面對一場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掀起的數字革命,帶來一場「服務規模化」的變革,讓高端服務能快速、便宜地提供給每個人。
這場變革的影響,不輸工業革命,我們每個人正站在變革起點,見證人類社會從「産品規模化」到「服務規模化」的遷移。
4. 科技 / 金融 / 社會,預測未來你要看懂這 3 個周期
為了讓每個人看到這個未來,王煜全給出了經過驗證的三個周期理論:科技、金融、社會。
科技周期會經曆導入與展開的交替;金融周期受到投資與借貸的影響;社會周期呈現貧富分化的交替。
5. 把握未來周期的關鍵特點,你也能看懂未來趨勢
科技是驅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力量,看懂它你要明白技術與科學的進步規律:技術進步會不斷疊加,科學研發在停滞與飛躍中交替。
科技周期:新技術總是會交替經曆導入期與展開期,在導入期找到可用場景融入人類社會,在展開期成為标準方案,變得無處不在。
金融周期:伴随科技周期,金融資本會經曆風險投資與産業投資的輪換,導入期風險投資占據主導,幫助新技術成熟落地,賺取爆發式的收益。
展開期,産業資本為技術擴張保駕護航,與技術、産業共同成長,獲取長期價值。
社會周期:展開期的起點,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技術紅利,貧富分化由此降低,每個人的生活欣欣向榮。
上一輪技術革命的尾聲,新一輪技術的導入期才開始,強者越強的時代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社會發展會在曲折中前進。
三、看懂未來的 4 個維度
6. 用好周期方法論的工具:看懂未來的 4 個維度
看懂趨勢隻是開始,要真正理解社會,還要看懂四個維度:技術、産業、企業、社會。
7. 技術維度:工業革命給我們的啟示
工業革命真正的起點并不是蒸汽機,而是靠水力驅動的珍妮紡織機,它的出現掀起了機械化大規模制造的序幕。
随着蒸汽機、鐵路、輪船、流水線接連問世,一輪又一輪新技術浪潮帶動大規模制造加速,解決了規模化生産的難題。
今天的數字化技術革命正經曆類似的情景,它的未來會解決大規模服務的難點。
8. 技術案例:這個時代的主導技術
每個時代都有一些主導技術,它們驅動着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導技術有: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AR/VR,以及生物治療和新能源。
這些新技術相互融合,共同推動了元宇宙、自動駕駛、合成生物學等更大的産業變革出現。
9. 産業維度:産業颠覆、産業增強與産業新增
新技術對産業的影響可以分為三類,産業颠覆、産業增強與産業新增。
産業颠覆型的技術會改變現有産業格局,讓新玩家受益;産業增強型的技術,隻會讓頭部企業更為強大;産業新增型的技術,會催生新的産業和市場。
10. 産業化時點:判斷新技術未來的關鍵指标
看懂新技術對産業有什麼影響,還必須判斷清楚新技術的影響何時發生。
王煜全長期追蹤科技産業的關鍵指标:産業化時點。
他以 2018 年預測特斯拉崛起為案例,特斯拉解決了量産問題,電動車技術正式度過産業化時點,完成度過了技術導入期,成為他堅定看好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11. 産業案例:Rockley,革命性産品并不一定能成功
看懂新技術對産業的影響和産業化時點,這是預測産業發展的必備基本功。
王煜全以蘋果供應商 Rockley 為例,分析了另一種場景。
Rockley 的血糖檢測技術極具颠覆式潛力,但遲遲無法完成産業化,讓它很難站到未來 C 位。
12. 企業維度:好企業的判斷标準
新興技術,具有産業颠覆的影響,也不一定能順風順水,這時需要我們從企業角度找到預測的依據。
判斷企業競争力,要看懂企業 CEO 的能力與企業所處階段是否匹配。
企業發展可以分為初創、成長和成熟三個階段,企業 CEO 在初創期要懂技術,成長期要懂商業,成熟期要懂管理。
這一路都在考驗 CEO 的的決策能力,需要 CEO 不斷自我革新。
13. 企業案例:武大郎開店,傳統企業科技升級的陷阱
傳統企業面對新的技術變革,該如何完成企業升級?
傳統企業 CEO 面對新技術,總是想自己成為科學家,搞自主研發,這恰恰是失敗的根源。
真正的科技企業不一定是前沿科技的發明者,而是最早使用前沿技術的企業。
14. 社會維度:科技進入社會的三個階段
統計學家威廉 · 奧格本 (William F. Ogburn)提出文化滞後說:新技術往往領先當前文化,它帶來新變革,也會遭到傳統文化的阻礙,隻會緩慢滲透到社會中。
王煜全将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行為改變、習慣改變、文化改變。
例如,智能手機誕生後,每個人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行為改變),發展到手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習慣改變),最終社會文化接受了手機作為生産生活一部分(文化改變)。
15. 未來的文化:新技術創造新變革,也會帶來新的文化形态
前哨大會 2022 同樣預測了未來的文化形态:Pro Technology,親技術的文化。
接納新技術越快、适用新技術越快的文化環境,能最快發揮新技術的潛在價值,帶動新技術的「模式創新」發生。
過去,随着交通産業興起,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市出現;如今,互聯技術出現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未來,互聯網原住民成為主流,人類的群體劃分将從地理變化到心理,更多的行為改變,帶動更多的創新形态出現。
四、未來的 4 個産業機會和 1 個産業趨勢
16. 科技變革的特點:相互融合,閃電展開
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技術線性疊加,社會、金融、産業周期發展。
技術一旦邁過量産時點,我們就會看到它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融入社會之中,并進一步相互融合、疊加。
不同技術進步的速度不同,不同周期疊加的影響不同,我們會看到一個循環上升的大周期出現,也能觀察到不同技術相互融合驅動新的技術趨勢。
17. 自動駕駛:電動車産業三輪變革的終點
電動車産業變革已經發生,接下來還有一輪智能化、出行即服務的變革将要發生。
從電池燃料成本勝過汽油,到智能化帶來更多的智能服務,最終自動駕駛成為現實,電動車産業格局将走向出行即服務領域。
18. 服務機器人:機器人不需要是人形,虛拟世界也有機器人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掀起了一輪新的炒作,人形機器人會是未來嗎?
機器人并不需要是人形,根據不同的情景搭配不同的形态,自動駕駛汽車也是一種機器人。
人工智能、雲計算與大數據變革融合,還會讓機器人掌握更多人類經驗,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虛拟人也可以是一種機器人的新形态。
19. 獨家案例:Boston Dynamic 的人形機器人其實是研發平台
王煜全曾與知名機器人企業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有過交流:
波士頓動力擁有全球最優秀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他們隻是将人形機器人作為研發平台,驗證新技術的價值,以此推出更多不同形态的機器人産品。
20.VR/AR/ 元宇宙:虛拟世界會讓人類社會再次進化
Oculus quest 2 銷量突破千萬,開啟了 VR 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序幕。VR/AR 技術走向成熟,意味着虛拟世界會擁有更豐富的數據形态,現實世界能疊加上更多的信息内容。
我們正在迎接一個數字物理融合的 Cyber Physical Systems,這将引導人類社會打破物理距離的限制,擁有大規模、複雜、實時協作的能力。
關于未來社會趨勢的一個預測:「物理世界坍塌 社會規則永存」,2023 年 VR 産業将重回 C 位,AR 産業三年之後啟動,元宇宙的大未來還要等更長的時間。
21. 長壽服務:萌芽中的萬億新興産業
在這個新技術不斷湧現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生物治療技術出現,關注健康、亞健康人群的長壽服務卻是一個空白。
以體溫監測為例,雖然醫學上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是 37 攝氏度,其實每個人的體溫區間都有不同,一直都未出現每個人的精準監測指标,這方面血壓、血糖都是如此。
好在新技術不斷湧現,大數據 + 人工智能 + 可穿戴設備,讓我們有了新的可能。這是屬于今天的模式創新機會,要抓住它就要整合持續健康監測技術、大病早期篩查技術、老年病防治技術。
22. 三個原則,抓住服務規模化的大未來
自動駕駛、元宇宙、服務機器人、長壽服務背後都是一樣的技術趨勢,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三浪疊加,讓人類進入了服務規模化的時代。
每個領域都有大規模、便宜地提供高端服務的機會,要想找到更多的潛在市場,你要抓住 3 個關鍵指标:
這個行業是否有足夠的數據積累
數據是否可以被人工智能分析利用
數據背後是否沉澱了行業專家的經驗
下半場:行
上半場,王煜全為大家帶來了科技改變社會的規律、即将到來的新科技趨勢和機會。
下半場,他總結了自己的實戰經驗,由 " 知 " 到 " 行 ",幫助每個人找到抓住機會的方法。
一、實踐需要創新地圖
23. 宏觀、中觀、微觀,構建從「知」到「行」的創新地圖
王煜全引用了《千腦智能》中的研究成果:人類頭腦中的預測需要通過實踐對比,不斷矯正才能讓我們找到世界的規律。
他提到:" 大部分人對未來認識要麼不正确、要麼不前瞻,所以我們并不能總是聽取别人的意見,隻能靠自己的實踐繪制自己的「創新地圖」"。
這就需要我們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運用預測方法論。
24. 宏觀:抓住三個周期,判斷當前時點
宏觀需要抓住科技、金融、社會三個周期,判斷當前的技術趨勢,金融周期和社會階段。
以當前美國的加息周期為例,金融市場進入了價值投資階段,更關注利潤率、收益比,走向風險厭惡,科技投資自然會退潮,科技發展自然會減緩。
25. 中觀:影響預測成本的關鍵因素
中觀部分我們要分清技術對産業的影響:颠覆、增強、新增,究竟是哪種力量。
現實中,雖然大部分技術都被包裝成颠覆式技術,産業增強才是常态。
以電動車産業為例,電動車的出現對汽車産業形成了颠覆,但自動駕駛作為附加功能,更多還是會幫助到頭部企業。
26. 性能調優:馬斯克創業成功的超級秘訣
馬斯克總說 " 第一性原理 ",要從源頭找到最優解,新能源車卻放棄了原理上更好的 " 氫能源 ",關鍵在于技術應用都存在一個性能調優的過程。
科技企業家并不是科學家,必須關注眼下能夠實現的機會,電動車性能調優突破口就在眼前,重點工程師的努力讓它成為現實。
馬斯克談到 SpaceX 的成功,也說了類似的話:「成就 SpaceX 的不是火箭科學家,而是火箭工程師」,性能調優需要的是工程思維。
27. 微觀:服務規模化時代的業務設計
服務規模化的時代,企業要學會把服務放到産品裡,幫助用戶解決最真實的需求。
28. 不斷實踐:你也能掌握産業發展的關鍵規律
" 你為什麼能同時分析這麼多的産業?" 王煜全在大會上回答了這個疑問:沒有捷徑,正是在不斷實踐中構建起了自己的地圖,能夠識别産業變化的市場信号(market signal)。
實踐的過程少不了錯誤和失敗,但隻要你不斷改進、優化,最終也能擁有預測産業未來的能力!
二、推動創新的四種角色
29. 創業者:要做技術的早期使用者
很多人認為科技創業者必須是技術專家,王煜全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優秀的創業 CEO 不需要是技術專家,必須能幫助技術「跨越裂谷」。
科技營銷專家 Jeffrey Moore 發現,新技術産品進入主流社會前會有一段下滑期,他稱之為企業的「跨越裂谷」理論。
科技創業者要跨越裂谷,必須做科技的早期使用者,明白技術的長處在哪,需要優化的用戶體驗是什麼。
掌握這幾個關鍵,才能真正用好新技術,抓住未來的前沿機會。
30. 案例:喬布斯為什麼是颠覆者?
喬布斯并沒有自己發明蘋果手機,也沒有自己開放蘋果操作系統,他卻被視為最知名的科技颠覆者。
原因就在于他将最前沿的技術,組合成了用戶喜歡的産品。
過去常說 "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今天則是 " 新技術常有,科技伯樂不常有 "。
31. 企業家:運用先進技術要小心「自研陷阱」
沒有傳統産業,隻有傳統企業。任何企業都有抓住科技趨勢的機會,這需要企業家提前構建起自己的「創新地圖」。
很多企業家看到新技術出現,往往會選擇自研開發,王煜全提出這種方案往往是錯誤的。
傳統企業科技升級,隻靠砸錢很難招募到優秀人才,也很難找到技術與業務的結合點,最終隻能淪為失敗的二流項目。
32. 三步走:傳統企業該這樣科技升級
王煜全分享了傳統企業科技升級的戰略邏輯:
持續追蹤前沿科技趨勢,掌握新技術産業化時點
通過投資、合作介入到新興技術産業,找到結合點
業務合作探索新的需求與市場
傳統企業家不需要把自己變成科學家,需要構建起追蹤、引入新技術的機制,才能持續獲得前沿技術的優勢。
33. 産業推動者:産業生态時代需要新的方法論
未來是一個産業生态的時代,産業發展離不開多方資源的協調,政府官員、産業園區管理者都可以充當這個角色。
産業資源不是隻有錢和地,還要完善産業配套設施,構建企業的協作平台。
34. 新長闆理論:産業生态時代的方法論
新時代的産業生态結構越發複雜,要培育完整的産業生态,必須靠企業間相互協作,共同成長,将彼此的長闆組合到一起。
芯片産業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中國芯片産業要在這個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既要抓住異構芯片的機遇,也要放棄一家企業大而全的想法,通過培育新的産業協作模式,才能有機會實現超越。
35. 投資人:科技投資人必備三種能力
優秀的科技投資人必須擁有三個能力:判斷産業風口、識别優秀企業、提供産業資源。
這三者都需要投資人不斷踐行預測方法,在心中繪制一份清晰的「創新地圖」。
三、面向未來的 4 種努力
36. 四種努力:正确抓住未來的方法
擁有了預測未來的方法論,找到了自己未來要成為的角色,我們該如何通向這個終點?
王煜全為我們分享了四個通向未來的關鍵:學習前沿技術、抓住創新機會、善用中國優勢、構建能力圈層。
37. 三個方法,學前沿科技的實戰經驗
前沿技術衆多,學習也需要講究方法論,王煜全提出學習前沿技術需要「先定方向後定目标」,在嘗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過「社會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方式掌握前沿技術。
我們當前處在一個「群體加速創新的時代」,學習最前沿的技術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加入前沿社群,這樣你才能掌握最早期的知識,看到最前沿的趨勢。
38. 抓住創新機會:成為技術的早期使用者
用好新技術的人往往不是發明者,而是早期體驗者。
成為早期體驗者,需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需要能從不同視角看待技術優勢和短闆,有了這樣的視角你可以自己創業,也能更好的識别出有潛力的産業和企業!
39. 用好中國優勢:實現新技術的閃電式擴張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大規模制造能力,這是中國科技創業者天然的優勢,王煜全在《中國優勢》中也有詳細分析。
用好中國的制造和市場優勢,每個中國科技企業家都有機會「跨越裂谷」,實現騰飛!
40. 中國案例:海外拼多多 Temu,為什麼能走進美國市場
過去,貼近用戶是一種優勢,沃爾瑪靠着對美國用戶的理解,到中國集中采購商品,以此壓低成本、獲得收益。
數字化時代,用戶需求通過數字化反饋,中國企業不需要沃爾瑪也能掌握美國用戶需求。
Temu 抓住中國本地供應鍊的優勢,就能靠更多的品類、更便宜的價值,殺入美國市場。
41. 能力圈層:積累自己的産業信用與資源
産業生态時代,每個人要站到産業前沿就必須融入相應的圈子裡,但是未來産業的圈子不是老鄉、朋友,要看能力圈層。
必須是基于能力與信用構建的協作生态,中國豐富的産業生态,也給每個人機會,能提前努力,積累個人信用,融入未來之中。
四、面向未來,做好你的 5 年規劃
42. 今天不是收獲的時代,是播種的時代
今天一定要開始播種,因為很快會迎來收獲的黃金期。這個黃金期會超乎你的想象,要抓住這個未來,一定不要錯過今天的播種期。
43. 播種要找到最肥沃的地方
未來是一個科技主導的時代,最大的機會醞釀在數字技術革命、服務規模化變革中,這場變革不會馬上到來,它值得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
44. 找到同行者才能走更遠
行百裡者半九十,通向未來的道路必然充滿坎坷,要走得遠就要有人能一路同行,王煜全會與你相伴,也希望你能找到更多同路人一起。
45. 讓未來的你感謝今天,讓未來解決現在
看清未來,走向未來,你才能抓住未來的機遇。現在開始用好分析預測未來的方法論,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調整,5 年之後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風景!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