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又出新片了。
不是傳說中的《印囧》,而是一部關于足球的短片,《射門》。
正巧趕上2022卡塔爾世界杯決賽。
戲外,是阿根廷大戰法國,老将梅西的謝幕之戰,結果将于明日揭曉。
Sir看着朋友圈裡的球迷朋友們,一邊曬着體溫和兩道杠的抗原,一邊熬着大夜看球,指點江山,熱愛不減。
别有一番趣味。
戲裡嘛……你以為徐峥是要拍國足?
請看這個鏡頭。
球落到了一隻狗的旁邊,這隻狗順勢就帶球"進攻"了起來。
狗也能踢球?有罵人的嫌疑?求國足此刻心理陰影面積?
并不是。
嬉笑怒罵的背後,徐峥想說的,其實是一個個的普通人。
就像"人人有功練"。
在這裡,是人人有球踢。
01
如果你看過《少林足球》,恐怕會對結尾的一段"日常生活"印象深刻。
在周星馳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學功夫的熱潮。
于是大街上,踩香蕉皮的美女不再摔倒,一個後空翻,輕松站穩。
于是停車靠功夫,趕車靠功夫,修剪花草樹木也靠功夫。
"玄幻",但同時也很日常。
但如果将功夫換成足球呢?
在一個熙熙攘攘的鬧市,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開展一場各展神通的射門比賽?
這便是《射門》的全部内容了。
故事從一個足球從天而降說起。
哪來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被保安大哥發現了。
怎麼辦?
左看看,右看看,失物無人招領,更找不到"罪魁禍首"。
本能地,他瞄準了前面那個空蕩蕩的腳手架。
射門!
誰料到面對無人看守的大門,保安大哥發揮了國足的優良傳統。
俯身,叉腿,砰~
力道挺大,可球走的弧線卻毫不絲滑。
這下惹到了旁邊的美女嘲笑。
不甘心。
他幹脆擱下對講機、茶水壺,上手把球擺正,撸袖子,還"嘿"一聲自己給自己打氣,砰~
這次是起高了。
這個門就是進不去?
于是,送水小哥看不下去了,擡起一腳。
打邊框上。
環衛大姐下場。
球正正好地……砸在了旁邊的垃圾桶上。
快遞員、服務員、清潔工、建築工人……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诙諧的音樂響起,一場射門助力賽正式開啟。
5分鐘的時間裡,緊張刺激感絲毫不少。
再加上中間還夾雜的阻攔與障礙,影片變得節奏感十足。
但問題是,僅僅如此嗎?
如果你看了這個短片你就會發現。
全片沒有一句正式的對白。
更沒有一個明确的主演。
什麼意思?
比如說對白,短片的聲音隻有兩種,一是環境音,一是後半程賀炜的足球解說。
前者。
是小哥正鏟着牆面上小廣告的聲音,是锵、锵、锵。
是環衛工人打開水龍頭的聲音,是嘩、嘩、嘩。
是引擎聲、是鳴笛聲、是車輪聲,是交談聲,也是嬉鬧聲、腳步聲,各種各樣的碰撞聲、摩擦聲……
是除舊迎新的開工聲,也是城市重啟的聲音。
後者呢。
是我們熟悉的足球比賽解說聲。
這些年來,隻要是看過足球比賽的,幾乎沒有人不認得這種聲音。
它是茶餘飯後電視上的背景音。
更是我們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
是的,群像。
群像之下,透露出的是對城市恢複生機的希望。
主演是誰不重要,在這裡任何人都是主演。
于是,短短5分鐘的短片裡,徐峥找來了足足29個"主演",分别飾演了18種職業,每個職業都盡可能地體現了自己的特點。
比如說快遞小哥疲于趕路,隻能騎着車,輕輕地撥那麼一腳。
比如說清潔阿姨,她的停球方式不是用腳,而是用手裡的掃帚。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着這項"活動"。
他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這個城市裡的任何人。
于是,在一聲哨響之下,整個城市都恢複了日常的煙火氣。
最直觀地來看,當你看到這一熙熙攘攘的場面,看到這一個平凡的廣場,看到這些沒有被遮住口鼻的笑容,會不會有一種久違了的親切?
這球,到底怎麼踢,還重要嗎?
02
但問題來了,徐峥拍的這個短片,真的隻是諧趣地講一個踢球的故事?
隻是呈現了理想中的日常?
在短片視頻号的評論裡,觀衆異口同聲地說:
"我懷疑你在調侃國足"
"原來這麼多人都和國足水平差不多"
原因其實很簡單。
正值世界杯期間,再加上前段時間業餘球隊擊敗中超球隊的新聞,确實讓人大失所望。
但僅僅如此嗎?
在Sir的印象裡,在短片領域,徐峥一直是一個喜歡以小見大的導演。
比如《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奪冠》。
他試圖再現國人的女排情懷,但沒有按慣例拍比賽,而是另辟蹊徑,瞄準了小男孩冬冬蠢蠢欲動的少年心事。
一邊,是舉世矚目的排球賽,電視信号不好,得靠他這個"人肉"天線支撐着,才能正常顯像。
一邊,是他喜歡的女孩就要出國了,比賽到了緊要關頭,女孩的離開也進入倒數時刻。
怎麼辦?
是為了讓大家正常看比賽直播,堅守崗位,還是幹脆撂挑子,去追喜歡的女孩,成了他的兩難。
最終,來自街坊四鄰的殷切期盼,和那份國旗下的模糊感召,讓他在即将跑向女孩的最後一刻,刹住了車。
成全了集體的榮譽感,卻留給了自己一絲懵懂的遺憾。
而《我和我的父輩》裡的《鴨先知》呢?
主角是一位拍出了中國第一支商品廣告的父親。
原本該是一位嗅覺靈敏,眼光獨到的聰明人,徐峥卻拍出了這個男人因不被理解,所流露出的笨拙。
春江水暖鴨先知,因為鴨子總是第一個下水試溫。
可對于岸上的其他動物來說,鴨子報春卻像是無稽之談,因為這看起來明明還是大冬天嘛。
你看,無論是多麼宏大的、飄渺的題材,他都能找到小切口,拍得很輕盈。
一方面,是以小見大,拍小事。
一方面,是尋找觀衆與主角在微觀層面的情感共振。
在荒誕、好笑裡,找到人們俗世生活和精神向往之間的那些裂縫。
拍得很有巧勁。
那麼《射門》呢?
如果不僅僅是一場射門比賽,那麼每個人都想踢進的這個球,到底代表了什麼?
是的,這群"球員"其實就是我們。
是保安、送水工、快遞員、送貨員、房産中介、白領……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而球,其實就是我們努力追尋的那個目标。
但所謂射門,是不是也代表着每一次努力的過程中,時常打偏,時常付之東流的努力?
顯然徐峥沒有這麼悲觀。
一個細節。
最開始,人們面對的球門是空門,一個腳手架。
後來,球門前立起了一個充氣廣告人,射門角度變小。
最後,目标又開始縮小,變成了腳手架上的鋼絲圈。
難度一步步升級。
為什麼在沒有進球的情況下非但不降低難度,反而增加砝碼?
或許,這就是徐峥這部短片的可貴之處——
人,總是會對更美好的生活抱有向往,即使我們被生活折磨得遍體鱗傷,依然想要"更好一點"。
而這,也正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
所以射門很重要嗎?
很重要,因為那是個鼓舞人前進的目标。
但射不射進門卻沒那麼重要。
看看這群快樂踢球的人們就知道了,努力奮鬥,絕不隻是為了最終榮譽的加冕。
"我也能踢",在這個最樸素的渴望的感召下,人們使出渾身解數,便已經是對自我價值最大的肯定。
盡力了,于是在拼搏中收獲安心感、歸屬感。
是的,《射門》裡,徐峥以5分鐘的時間,用小小的足球打通了另一種普世情懷。
他捕捉到了那些真正能引起靈魂共鳴的瞬間:
那些情不自禁——原本各司其職的勞動者、毫不相幹路人,全都是自發地參與到這場遊戲中。
那些旺盛的生命力——無論在什麼境遇,都難以壓抑住的,對于美好與快樂的向往。
那些自由的時刻——在不斷嘗試射門的時候,他們破除了身份、職業的束縛,流露出了最真實的自我。
而這些,才是生命之所以蓬勃的根源。
03
所以明白了嗎?徐峥想說的還是當下。
很多人看完短片說感動,也正是影片與當下的情緒氛圍産生了某種共振。
還記得哨聲剛響起的時候嗎?
足球從天而降,可滾落之處,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繼續着自己匆忙的腳步。
而到了後來。
不管參與的沒參與的,人們投入其中,哪怕隻是喊一聲加油。
這裡呈現的,正是情感濃度的變化。
而這,也正是短片的難拍之處。
Sir這幾年看到過不少印象深刻的短片,幾乎都是把情感放在首位來表現的,以至于短短幾分鐘,就能讓人淚流滿面。
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
主角是一位列車員,她服務的這趟車跑的是中國最長的一條鐵路線(南甯-哈爾濱),一趟六天。
春節期間,火車在家鄉車站停站的三分鐘,是她難得能和兒子相聚的時刻。
可這短短的三分鐘裡,她還要照看旅客,維持秩序。
就在其他返鄉的乘客和親人長久地相望、相擁時,她能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已開始倒數。
為了向媽媽表示自己一直很乖,小男孩背起了九九乘法表,可還沒背完,媽媽就得上車了,兩人再沒有時間說一句話。
這是個原本俗套的團圓故事,卻看的讓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妙處在于,三分鐘,給這個團圓設了時限。
有節奏背起的乘法口訣,與滴答作響的秒針一起,記錄着時間的流逝。
表面上,是講團聚,實際上,拍的卻是離别之痛。
還有賈樟柯導演的《一隻桶》。
一個回鄉探親的年輕人即将返程,臨走前,母親給他帶上了一隻白色的桶。
他背着行囊輾轉于各種交通工具,這隻又大又沉的桶,成了個累贅。
回到城市裡自己的家,桶的把手已經壞掉,可母親密封的膠帶仍粘的嚴嚴實實。
打開,先是一層厚厚的土。
往下挖一挖,原來,是家裡的母雞下的蛋。
故事也不算新穎,但妙在導演用短短幾分鐘拍出了在面對親情時巨大的無法适從,以及最後的和解。
這是一份很沉的母愛,沉重到拖累了年輕人回程的步履,險些讓他中途丢掉。
也是一份很舊的鄉愁,舊到在城市生活愈加便捷的現在,家鄉的土特産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
可它們仍是一個人生存在世上,所能擁有的最溫暖的東西。
《三分鐘》《一隻桶》《射門》動人,因為它們呈現了最真實的生活,最普世的情感。
底子,都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
而《射門》這支短片,Sir最喜歡的,其實是它的結尾。
大家你一腳,我一下,樂此不疲。
最後,足球滾到一位路過的小男孩腳下。
他丈量好距離,計算了角度,一腳射門:球進了。
緊接着,人群歡呼雀躍,為他送上祝賀。
但随後呢。
大家轉身,離開,回歸各自的生活,一切歸于平靜。
它沒有書寫勝利的雞湯,也沒有贊頌那定勝負的一腳。
就像故事突然的開始,沒有前史,也沒有因果那樣,它的結局也是同樣。
重要的,隻有當下。
把握好當下,才能寫好自己的故事。
這些角色們,讓Sir想起曾在熱搜、新聞裡,生活中看到過的打工人。
那些因為表現優秀,戴上了兔子耳朵、袋鼠耳朵的外賣員。
那些越是到了節假日,别人休息的時候,越是繁忙的中介小哥。
還有那些雖口口聲聲說着想要擺爛,卻還是認真工作着的普通公司白領。
他們奮鬥着,努力着。
為了更高的報酬,更好的生活,也為了對得起自己。
通過自己的勤勞、專業,他們被看到,被尊重,他們定義着自己,找到心之所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自由就是,在好好踢一場球後,潇灑轉身,不帶走一片雲。
在奮鬥中活出精彩,活出心安,找到自我,無論是成,或敗。
是的,每一位打工人和創業者值得被看到、被關注、被尊重。
這也是短片的最終目的。
還記得賀炜的解說裡是怎麼稱呼最終進球的小朋友的嗎?
58号球員。
這個短片,也是徐峥為58同城拍攝的。
他們在理念上是一緻的——
關注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為所有奮鬥者加油。
就像影片結尾那句話說的一樣,"58同城,願天下有志者皆得歸屬。"
我們也希望每個人都會有更理想的明天。
在經濟尚未完全恢複的當下。
我們或許如影片裡29位主演一樣,為了"射門"各施所長。
也或許如鏡頭外千千萬萬的打工人一樣,或疲于奔命,或在找工作的路上。
但有一點,即便是前路再多崎岖再多坎坷,我們也會保持樂觀,充滿希望。
畢竟。
就像《監獄風雲》裡的那句歌詞:
挫折與得失,都會化為力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