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兩類機會:第一,在估值底部、浪潮還沒起來、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挖掘機會,第二,把握最核心的産業浪潮趨勢。
底部的機會大部分已經把握,也已經啓動。第二個最核心的産業浪潮趨勢——由 ChatGPT 引領的數據革命的整體邏輯和終局。
2、下一輪科技革命是由 ChatGPT 引領的,觸發點是由微軟在 ChatGPT 上持續的投資布局,帶動了搜索和問答行業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到來。
3、AI 現在遇到的問題在哪裏?在于得不到數據,需要場景來得到數據,場景是什麽?就是元宇宙和物聯網。
4、這一輪 AI 對 C 端和 B 端帶來的革命是意義深遠的,在未來 5 年類似智能手機的黃金的 5 年,而且它對行業的深度性、颠覆性是怎麽說都不爲過的,一定要高度重視。
5、如果說 2024 年前後牛市可能是什麽,兩條主線:一是由 AI、物聯網、元宇宙帶動的這一輪科技行業的新的浪潮重新定義 C 端和 B 端,重新提升 C 端和 B 端,第二是我們國家設計一個頂層的框架,由國企改革爲核心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近日,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在天風證券 " 如日方升 "2023 春季策略會上就 ChatGPT 引領的數據革命的整體邏輯和終局,作出上述判斷。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微信 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内容,分享給大家:
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兩類機會
去年從 10 月開始,我們主要推了兩個主線:第一個是 TMT,去年持續推薦 TMT,從信創、互聯網、傳媒,通訊設備、半導體,以及消費電子,全方位的啓動。當時主要的邏輯是位置足夠低,更重要的是TMT 過去幾年内卷結束,供需結構大爲改善,在每一項賽道已看不到太多的參與者,這是我們看行業分析最核心的供需結構視角。
同時,我們在去年底也看好以國企改革爲代表的國有企業的價值低估,這兩個都是在相對底部進行的推薦,過去一段時間也帶來非常好的收益。
這麽多年看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兩類機會:第一,在估值底部、浪潮還沒起來、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挖掘機會,第二,把握最核心的産業浪潮趨勢,隻有這樣才能不斷跑赢收益。
ChatGPT 引領下一輪科技革命
下一輪科技革命是由 ChatGPT 引領的,觸發點是由微軟在 ChatGPT 上持續的投資布局,帶動了搜索和問答行業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到來。
微軟自己非常受益,包括 office 用戶很快飙升 1000 萬,未來很可能在搜索行業跟 Google 再有一輪戰争,這引起了以 Google 爲代表的其他互聯網巨頭強烈的危機感。
未來科技行業的問題不在 AI 本身,而是數據來源
如果以數據的來源、處理和輸出三個思維去看,ChatGPT 未來在一段時間内很快就會遇到瓶頸,瓶頸在哪裏?
它無法解決數據來源更加豐富的問題,它隻是過去拿到了開源的互聯網的這些數據。它無法解決用戶的個性化問題,比如說我同樣去搜什麽是 ChatGPT,不同的人想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工程師、普通的學生、投資人、企業家,站在不同角度想得到的服務和結果是不一樣的。
它無法解決個性化的問題,無法解決數據來源的問題。比如 ChatGPT 如何檢索文獻?這對 ChatGPT 就是難題,因爲文獻不對它開放,它的算法再牛,拿不到文獻的數據就做不到文獻檢索。所以未來科技行業的問題或者 AI 的問題不在于 AI 本身,而在于第一步——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來自哪裏?很簡單,比如我想跟一個人交流,我想知道他的很多信息,我要找一個咖啡館、茶館,我們倆去聊天,不停地聊我才能知道,否則我隻看到你,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麽、我不知道你要做什麽、你有什麽,我要打造一種場景。
未來與科技行業最關鍵的是 " 數據 ",但在數據背後的重要詞叫 " 場景 ",由場景打造數據,從場景出來到場景中去,源源不斷的獲取數據,源源不斷的輸出數據。
所以未來關于AI 最核心的就是數據來源,數據來源最核心的就是場景,場景怎麽打造?在現有的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體系下,這些數據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麽太多的場景和太多的數據,由這些互聯網巨頭們打造場景,他們已經絞盡腦汁地都打造完了。未來的場景主要在兩部分:
由元宇宙和 Web3.0 的底層數據開放打造的 To C 端構建的場景不斷提供數據,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在 To C 端,科技行業互聯網的目的就是滿足用戶需求,用戶有兩類需求:一是在真實世界中的需求,二是在虛拟中的精神需求。這兩個需求都是未來 To C 行業的根本方向,而這兩個方向都需要場景的重構。
而以數據、雲爲核心、逆向爲算法的數據在 To B 端是大有可爲的,但是在每個行業能得到的數據是有限的,僅僅局限于 ERP、系統集成中獲得數據,所以 To B 端下面真正的機會是物聯網。
最近各大運營商在這個方向發力非常大,包括視聯網的投入,通過數億個攝像頭投入,每個攝像頭都有算法、算力,結合昨天晚上微軟發布的 ChatGPT4,有視覺和圖像的處理能力,這個東西空間非常大,在某個階段你看到的電視劇都是你演的,你看到的足球賽都是你在踢,可以把你輕松地植入到這裏面,這是未來能夠改變一切的。
To B 端同樣面臨一個問題,怎麽解決數據來源?Google 當年爲什麽能勝出微軟?因爲它最早得出了用戶的搜索數據,數據即算法,形成了它的技術。這一輪微軟爲什麽又能反撲 Google?因爲它得到了所有的互聯網數據,用這些數據學起來,不斷地壟斷數據。
所以在 To B 端的邏輯顯而易見,由物聯網帶動的各行各業深度信息化,形成各行各業的數據,在這個數據的體系中重新定義企業中的研發、産品,定義生産、制造、銷售全部環節,包括人力、财務,隻有有了充足的數據,才能夠真正地實現 AI,否則數據不全面,形成的 AI 是殘缺的、不靠譜的,甚至是反向的。
2024 年前後牛市可能是兩條主線
前期我們讨論,ChatGPT 到底誰受益?通訊設備、光模塊、運營商、芯片商,其實除了這些與算力和通訊相關的部分,紮根于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和物聯網的公司,是廣泛受益的,他們才是數據革命的生力軍和有源之水。
所以基于這兩個邏輯,這一輪 AI 對 C 端和 B 端帶來的革命是意義深遠的,在未來 5 年類似智能手機的黃金的 5 年,而且它對行業的深度性、颠覆性是怎麽說都不爲過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
過去 20 多年中國每隔 5 年一輪牛市,1999 年的 5.19,2004 年的五朵金花,2009 年的 4 萬億,2014 年的互聯網和并購,2019 年的科創闆。如果說 2024 年前後,牛市可能是什麽,結論比較清楚,就是我講的兩條主線:一是由 AI、物聯網、元宇宙帶動的這一輪科技行業的新的浪潮重新定義 C 端和 B 端,重新提升 C 端和 B 端,第二是我們國家設計一個頂層的框架,由國企改革爲核心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所以我們不隻是告訴大家,我們看好 AI,其實在講 AI 的意義以及它現在遇到的問題,它的問題在哪裏?在于得不到數據,需要場景來得到數據,場景是什麽?就是元宇宙和物聯網。
場景得到的數據反向又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比如大家看好的機器人、智能汽車、元宇宙、物聯網的應用,應用到各行各業,而各行各業的應用又産生了場景,又反向地會增強它的數據來源和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它的結果,不斷地循環往複,數據即财富、數據即算法、數據即場景、數據即應用、數據即颠覆,這可能就是未來整個科技行業的終局。
趙曉光 從業證書編号:S1110516100006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本文作者:劉晨 王麗 來源:投資作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