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akenImages/Shutterstock
利維坦按:
和很多人熱衷于觀看各種擠痘視頻所帶來的那種 " 既惡心又舒适 " 的感覺不同,純粹生理意義上的惡心 / 反胃 / 厭惡的情緒,幾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而阈值又因人而異,有的人對于嘔吐物、糞便似乎沒什麽強烈的不适感,有些人則想都不能想。有意思的是,精神變态者(psychopath)的杏仁核和島葉以及其他處理情緒的區域,通常都比正常人小。他們也比大多數人更不介意惡臭、糞便和體液。
不過,單就靈長類動物性别上來看,雌性真的比雄性更容易産生惡心和不适感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又意味着什麽呢?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這是情景喜劇的典型橋段:淘氣的孩子幹了件惡心的事,比如帶回家一隻滿身跳蚤的小狗,或者鞋底帶着泥踩進家裏。爸爸覺得沒什麽大不了,但手忙腳亂的媽媽卻啓動了徹底清潔模式。背景笑聲随之響起。
事實證明,這種刻闆印象背後還有科學依據:在包括人類在内的多種靈長類動物中,研究人員發現,成年雌性對 " 惡心 " 的敏感程度高于雄性。
例如,倭狐猴(Gray mouse lemur)和日本猕猴(Japanese macaque)的雌性個體比雄性更傾向于對受污染的食物嗤之以鼻 [ 1 ] [ 2 ] ,而西部低地大猩猩(Western lowland gorilla)和東非狒狒(Olive baboon)的雌性個體更可能避免接觸皮膚感染的同類 [ 3 ] [ 4 ] 。
爲何如此挑剔?科學家認爲,這可以降低雌性感染疾病的風險,不論是寄生蟲感染,還是性傳播疾病。
法國圖盧茲高等研究院(IAST)認知生态學家塞西爾 · 薩拉比安(C é cile Sarabian)更進一指出,雌性對惡心的敏感性——例如對食物更挑剔、盡量減少感染風險——的累積效果,可能是雌性靈長類壽命長于雄性的原因之一。
在她看來," 惡心 " 具有一種保護性的力量。
© Reaction GIFs
挑剔的雌性患病率更低
2010 年代,薩拉比安在京都大學攻讀研究生時,曾在日本兒島(Kojima)觀察日本猕猴的覓食行爲。
她很快發現,雄性和雌性猕猴的覓食方式有很大不同:例如,一隻雌性猕猴通常會在吃掉從落葉堆裏撿到的橡子之前先擦一擦。相比之下,雄性則 " 更少采取預防措施,甚至很少檢查食物 ",他們更有可能幾乎不看一眼就狼吞虎咽地吃下食物。
© Flickr
薩拉比安随後發現,兒島上的雌性猕猴并不僅僅是挑剔——她們感染糞便傳播的腸道寄生蟲(如土源性線蟲)的幾率比雄性低。科學家對這種廣泛存在的感染如何影響猕猴健康知之甚少,但有證據表明,經過治療的雌性體重更高,繁殖成功率也更高。
惡心的作用也有局限性
當時,一個想法讓人印象深刻:惡心可以在靈長類動物中帶來某種衛生行爲。
近年來,更多的例子浮現了出來。比如,坦桑尼亞的雌性東非狒狒會拒絕與感染梅毒螺旋體(導緻人類梅毒的傳染性細菌)的雄性交配。梅毒螺旋體會在狒狒的臀部周圍形成 " 非常糟糕且令人作嘔 " 的病變,薩拉比安說。
© Silverback Gorilla Tours
在剛果共和國的西部低地大猩猩中,雌性采取了更爲激烈的措施。當雄性出現面部蒼白斑點(梅毒螺旋體感染的另一個迹象)時,一些雌性會離開族群,尋找更健康的族群加入。
除了觀察野外行爲,研究人員還通過現場實驗測試 " 普遍惡心誘發劑 "(通常是糞便)來觀察惡心反應的邊界。畢竟,避免感染風險也是有代價的:因嫌棄被污染的食物可能意味着錯過了一頓飯。
在一項實驗中,薩拉比安将不同的食物放在糞便堆上提供給兒島的猕猴。雖然隻有三分之一的猕猴覺得放在糞堆上的一粒小麥看起來可口,但換成半顆花生(其熱量是小麥的 16 倍)時,所有猕猴都毫不猶豫地吃掉了,包括雌性猕猴。
" 這時,沒有任何個體會拒絕。它的營養價值太高了," 薩拉比安說道。
現代化滋生的厭惡感
研究人類的 " 惡心感 " 需要更微妙的方法——即使在實驗中,用糞便污染的食物招待人類也是不被接受的。
因此,研究人員會給志願者展示可能令人作嘔的場景圖片,或者讓他們想象一些情景,比如 " 赤腳踩到糞便,食物中發現蟲子,生吃雞肉,或在廚房看到老鼠 "。然後,他們需要根據情景的惡心程度在數值上打分。科羅拉多大學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分校人類生物學家塔拉 · 塞彭 · 羅賓斯(Tara Cepon Robins)解釋道。
至少在西方社會,女性在這些厭惡感測量中的得分高于男性。那麽,厭惡感是否也能保護人類健康呢?
羅賓斯和她的團隊發現 [ 5 ] ,在厄瓜多爾土著群體舒亞爾人(Shuar)中,那些對羅賓斯描述的情景感到不那麽惡心的人,更有可能感染細菌和病毒。雖然這項對 75 人的研究沒有發現性别差異,但羅賓斯懷疑,這可能是因爲參與者年齡範圍廣泛。随着越來越多的舒亞爾人采用更 " 現代化 " 的生活方式(例如用水泥地取代泥土地,改善烹饪衛生條件,獲取幹淨水源),他們對病原體的意識也有所增強。
" 基本上,你對環境的控制越多,你就越容易感到惡心和厭惡," 羅賓斯說道。
© Grist
總體而言,厭惡反應似乎充當了靈長類動物免疫系統的先鋒。" 這就是厭惡的本質——我們天生就會對過去傷害過人類的事物感到惡心,"羅賓斯解釋道。
保護後代
薩拉比安表示,雌性對潛在感染源的謹慎行爲 "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是有意義的 ",因爲 " 我們雌性是負責生育和照顧後代的那一方 "。
不僅是分娩和撫育過程更容易導緻母體感染,後果也更嚴重,因爲雌性可能将疾病傳染給後代。
一些研究人員推測,當我們最容易感染時,厭惡感會進一步增強——例如,在妊娠初期,免疫系統被抑制以避免對正在發育的胚胎的 " 友軍誤傷 "。
© Giphy
一項關于女性妊娠早期對厭惡敏感性的最新研究發現 [ 6 ] ,那些對過期牛奶、蟑螂等事物感到更惡心的準媽媽,其血液中循環的免疫反應證據更少。
無論我們如何理性化這些令人作嘔的現象,都無法真正逃避它——在經曆了十多年接觸糞便、體液及其他惡心刺激後,薩拉比安表示,她反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感到不适。
" 我對環境中可能讓我面臨風險的意識更強了," 她說," 厭惡感不是一種能夠輕易擺脫的情緒。"
參考文獻:
[ 1 ]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pb.2019.0863
[ 2 ]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full/10.1098/rsbl.2015.0757
[ 3 ] 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ecy.2786
[ 4 ] 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adv.aaw9724
[ 5 ] 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018552118
[ 6 ]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0513822000058
文 /Elizabeth Anne Brown
譯 /gross
校對 /tim
原文 /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women-disgust-men-longevity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 gross 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爲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