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我跟朋友一起去看《阿凡達 2》,原本兩張票要 300 元出頭,但在朋友的一番操作下,竟然便宜了 100 多元。"
一批較原價直降數十元不等的電影票,正在市場中默默交易。不僅 179 元的《阿凡達 2》電影票直降 69 元至 110 元,原價五六十元的也能降價 1/3 左右。
低價電影票究竟哪來的?
阿凡達兩張票便宜了 100 多元
" 周末我跟朋友一起去看《阿凡達 2》,原本兩張票要 300 元出頭,但在朋友的一番操作下,竟然便宜了 100 多元。" 回憶起購買到低價票的過程,消費者王女士如今仍有些激動。
" 當時隻見朋友打開手機找到該場次的頁面,截圖、轉發、下單、付款,10 多分鐘後,一個取票碼就發送到朋友的手機上,最終我們兩個人隻花了 190 元便觀看了這場 IMAX 版的《阿凡達 2》。" 她說。
原來,王女士的朋友是通過代買電影票完成的購票。
北京商報記者也在線上找到 5 家代購方進行實際體驗。先通過貓眼、美團等第三方電影售票平台挑選想要看的場次,勾選座位、将整個頁面截圖發送給代購方。經對方報價,原價 179 元 / 張、第三方平台優惠價後 175 元 / 張的 IMAX 場《阿凡達 2》,最低僅需支付 110 元便可獲得,較原價便宜 69 元。而原價 62 元 / 張、第三方平台優惠價為 58 元 / 張的普通場,雖優惠數額不及前者,但在代購方處仍能在原價的基礎上減少 13-17 元不等。
" 下單付款後通知客服,若選擇的座位已被售空,會就近購買其他座位,保證連座,現在可以 5 分鐘内出票。" 代購方提示道。
較低的票價現已為代購方招來不少生意,在淘寶平台上以 " 電影票 " 進行搜索并按銷量排名,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有 5 家店鋪已月銷過萬,最高的則達到超 5 萬,月銷過千的也不在少數。
多位曾通過代購方購票的消費者透露,下單後最快 1 分鐘就能收到取票碼,也遇到過近半小時的情況,但因整體下來票價便宜了不少,有時還能直接省出一張票錢,所以除非電影即将開場,其他時間等待半小時出票也可以接受。
代購方:一張票賺 15 元,月入過萬
" 我進入這行三年了,其實這行也沒什麼秘密,賺的就是差價。" 代購方張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通常情況下,我們拿票的價格會更低。以一張定價在 50 元的電影票為例,我 20 元就能拿到,再以 35 元的價格賣出去,不僅消費者願意買,我還能一張賺上 15 元。隻要平均一天賣 20 多張,一個月就能賺個萬把塊。"
代購方口中的低價票究竟是怎麼拿到的呢?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成本價僅需 20 元的電影票,不少是影院或平台面向會員或企業等特殊群體推出的優惠票、通兌券,或是與影院合作的商戶、銀行向旗下特定用戶發放的優惠票券,經由二手轉賣,流入代購方的手中。與此同時,還有代購方能與影院或平台内部搭上線,直接購買到低價票或優惠較大的兌換券。
另一位代購方李先生透露,有時影院或平台也會在購物節時面向大衆推出力度較大的特惠活動,如 100 元 5 張票、99 元多張兌換券,甚至是 1 元秒殺等,此時也能集合周邊人組成小團隊搶一波票。
代購方之間還有着自己的資源群,這也成為 " 補貨 " 的渠道之一。" 在群裡不僅可以互相交流哪裡有低價票的信息,也能與同行直接交易手中的低價票。最終給消費者的報價就結合進票的成本以及自己想要賺得的差價來共同設定。" 李先生如是說。
消費者:想退票,代購方不同意
低價吸引着消費者,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多家代購方的業務須知均直接注明 " 電影票不接受退換 ",這也導緻消費者權益存在受到侵害的風險。
消費者宋女士表示,此前曾在購票後因臨時有事無法觀影,想向代購方退票,但對方并不同意," 我當時特意在影院上查了所選場次,顯示‘可退票、可改簽’,但代購方就是不給退 "。
而消費者胡女士則透露," 代購确實讓我省了不少錢,但有一次影院臨時取消了電影放映,自己事先根本沒有得到通知,代購方也未提示或退票,讓我白白跑了一趟。代購方最初不肯給退款,說給換個場次,直到我說要投訴才把錢退了回來 "。
張先生表示,一般除影院停業以外,其他原因都不接受退換,主要是有的影院本身不接受退換,有的則是使用的優惠券、通兌券不允許退換,還有的是消費者可能看到更低的票價後悔了,如果任何情況都能退換,生意也沒法做了。
在電影從業者眼中,代購方表面上給消費者提供了優惠,但實則擾亂了電影市場發展。
北京市海澱區某影院經理吳先生表示," 票價确實會影響觀衆的觀影決策,電影票又是影院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兩年因特殊時期影院的經營壓力較大,無論是向大衆推出限時優惠活動,還是針對企業、會員等特殊群體售賣優惠票,本意都是想直接将優惠給到觀衆,增加影院與觀衆的聯系,而不是成為代購方賺差價的工具 "。
業内人士認為,影院及平台推出的優惠活動容易被代購方鑽空子,首先優惠幅度較大的票券相對稀少,更多消費者隻能按照原價或平台普遍給予的幾元優惠購買,形成了缺口。而當手握大額優惠票券的消費者沒有觀影需求時,或許就會通過二手平台将票券轉賣給代購方,随即代購方又銷售給想觀影卻無票券的消費者,從而牟利。
數字文創産業智庫研究員李傑認為,代購方的出現會擾亂市場價格制定的正常秩序,出現的交易風險也侵害着消費者的權益,由此逐漸延伸至傷害影院終端,乃至于内容上遊,不利于電影市場的穩定與複蘇。
記者丨鄭蕊
圖片丨北京商報、電商平台截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