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短劇是真的火了。
在海外,實現「文化輸出」。
替嫁、贅婿、霸總等國内古早網文的套路,讓外國人也追上了頭。
國内,則爆款頻出。
《逃出大英博物館》有千萬點贊,熱搜出圈。
咪蒙的《黑蓮花上位手冊》一上線,就吸引了近 2500 萬元的充值。
但因爲「渲染極端複仇,以暴制暴」,五天後被下架。
而這股風也刮到了内娛。
許多有名氣的職業演員如楊蓉、何藍逗 ...... 也紛紛下場,拍攝短劇。
著名導演黃建新,則在一個講座裏提到。
一位短劇制作公司的人曾對他放下豪言。
「如果我們不受障礙,我們三年内一千億,逼死你們電影。」
不過,估計很多魚友沒有追短劇的習慣。
偶爾刷到,可能還會忍不住露出「地鐵老頭手機」的表情。
所以也就特别看不懂:
這玩意怎麽就突然火了?真能逼死電影?
今天,咱們就來一塊湊個熱鬧,聊聊這新晉頂流——
短劇,原本已經是時代的眼淚。
大衆比較熟知的是十年前,随着視頻網站興起,叫獸易小星制作的五分鍾短劇《萬萬沒想到》。
通過無厘頭的方式諷刺社會現象。
一路走紅,創下了 20 億播放量的神話。
許多台詞還成爲網絡流行梗。
「出任 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想起那天下午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而在同一時期播出還有《報告老闆》《屌絲男士》等等。
隻是可惜,這些短劇都已經停播。
主創們要麽轉戰大銀幕,當導演或演員,要麽已經消失匿迹,回歸普通人的生活。
之後,已經很少再有爆款短劇出現。
但沒想到,最近卻有一個新類别異軍突起,那就是「小程序劇」。
它主要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吸引觀衆,再引導到微信小程序付費觀看全集。
大多采用豎屏的形式。
集數基本都在一百集以上。
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單集時長就一分鍾左右,全部看完也隻相當于一部電影的時長。
而看過的觀衆,都表示很上頭。
「尬到腳趾扣地,但仍目不轉睛。」
「質疑我爸,理解我爸,成爲我爸。」
這類劇有多火?
有數據顯示,字節跳動體系内,短劇流水規模達到 220 億元。
微信小程序劇的年充值流水達 180 多億元。
光是這兩個渠道已經有 400 億的體量。
另一則報告中,則給出今年國内微短劇市場規模爲 373.9 億元。
而今年截至目前的電影票房是531 億。
可見,短劇三年一千億、趕超電影市場的豪言,也不算張口就來。
那麽,這些劇究竟有什麽魅力?
說白了,簡單粗暴,一個爽字。
一方面,這類小程序劇已經掌握了韓劇的流量密碼——複仇。
贅婿打臉、宮女上位、戰神逆襲等故事,都依托這個内核建立。
而且劇情節奏非常快。
相當于看《甄嬛傳》跳過甘露寺部分,直接快進到熹妃回宮。
甚至,隻需一分鍾就能完成極限反轉。
三年前的短劇頂流「歪嘴戰神」就是如此。
上一秒,隻會做家務的懦弱贅婿遭遇種種不順。
被豪門妻子厭棄,被嶽母瞧不起,還被扇巴掌,被男小三扔錢羞辱。
下一秒,突然有一群人闖入,來拜見贅婿。
還揭開贅婿的隐藏身份,不是玉面修羅,就是王者戰神、域主、龍王至尊 ......
聽上去就不明覺厲。
還幫贅婿打臉豪門妻子,當場撕毀公司合約。
讓豪門妻子大驚失色。
而這時,贅婿默默露出邪魅一笑,完成打臉。
隐忍人設的塑造和密集的反轉,徹底拿捏觀衆。
這樣的套路還屢試不爽。
小程序劇《無雙》的制作方就用相似的贅婿故事,制造了又一部爆款。
據報道,8 天的時間裏就吸引觀衆充值超 1 億元。
另一方面是磕 cp。
小程序劇在發糖這一塊卻毫不含糊,開發出了多種 cp。
不同于内娛一對 cp 爆火後,就迅速分割。
小程序劇的 cp 們往往會不斷合作拍戲,最多的已經進行了十搭,全方位滿足粉絲的期待。
而且,這類劇也緊跟潮流。
主打一個性張力。
《長公主在上》中,摸脖頸、親下巴的暧昧動作,要多少有多少。
爲磕 cp 的觀衆也制造了爽感。
那麽,一夜爆火的小程序劇真的能逼死電影嗎?
很難。
一方面,大部分都粗制濫造。
劇情隻追求抓馬和狗血,往往沒有什麽邏輯。
在一部小程序劇中,女主被強奸,還染上了艾滋病。
但在跟男友訴說這一遭遇的時候,第一反應卻是覺得強奸犯要害男友。
十分離譜。
擦邊、低俗情節更是俯拾皆是。
而且,小程序劇的演員都隻是機械的将台詞念出來,追求情緒爆發,并沒有深入處理角色内心細膩的情感。
更像是大型過家家,被網友辣評「隻有濾鏡在發力」。
即便有的演員有心醞釀情緒,但隻會被導演打斷。
「扯着嗓子喊就完事了。」
另一方面,抄襲融梗問題嚴重。
咪蒙的小程序劇《黑蓮花上位手冊》,就被網友扒出台詞照搬《甄嬛傳》。
開頭還跟《宮鎖沉香》相似,都講了一個宮女爲得盛寵,在冬天穿着紅衣跳舞,結果被凍死的故事。
而這并非個例。
小程序劇的業内人士就爆料,小程序劇目前是無版權狀态。
「一個類型火了,很多同類劇本跟過來。」
「套路就在那,與其說大家在找劇本找編劇,不如說是找寫手,劇本洗來洗去,價格也會比較便宜。」
小程序劇的行業标準,還是一團混亂。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則很難接受小程序劇的定價。
一部完整的小程序劇要花費一百多塊錢。
比看一部普通電影還貴。
這讓許多觀衆都吐槽小程序劇是「詐騙」。
除此之外,官方也已經下場,加強對短劇的監管。
《黑蓮花上位手冊》等2 萬多部劇被下架,正與此有關。
短劇之所以爆發,一定程度上靠的是野蠻生長。
但接下來,顯然不能繼續橫沖直撞了。
說到底,小程序劇的一夜爆火背後存在很多亂象。
一旦步入正軌,是否還能持續制造爆款?
會不會成爲下一個劇本殺,被高高捧起,吸引無數人跟風入局後,又迅速沒落?
答案都不樂觀。
不過,話又說回來。
短劇制作方之所以敢放狠話,也是因爲國産影視劇确實存在很多問題。
一年到頭,電影院裏的佳作屈指可數。
很多電影已經和短劇趨同,不是在創作作品,而是在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産品。
故事上,同樣突出爽、瘋、反轉,不求深度。
偶像劇更是重災區。
劇本,俗套陳舊。
表演,毫無質感。
運鏡,堪稱歹毒。
抛去明星效應,單就質量而言,爛片爛劇真沒比短劇、小程序劇高出多少。
前不久,有主流媒體發表社評,批判短劇是在利用人性下墜的力量賺錢。
來源:北京商報
但,仔細看這些描述。
「離譜劇情」「誇張表演」「現代人的奶頭樂」
把「短劇」換成「内娛爛劇」,不也照樣成立嗎?
所謂利用人性的下墜賺錢,并不算是短劇開的頭。
現在,我們再把短劇和内娛影視劇放到一起對比。
便會發現,二者其實不乏相似性。
短劇的爆火,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影視産業那最壞的一面。
其中最爲突出的一點,就是流量至上。
内容上,不斷複制「爆款」配方。
例如《無雙》火了之後,高度相似的男頻爽劇井噴,劇情套路并無二緻。
來源:36 氪
制作上,更是唯流量論。
上面提到,《無雙》的充值流水 8 天内達到了 1 億元。
看上去是一本萬利,大賺特賺。
但劇方表示,利潤隻有幾百萬。
相較于 1 億的流水,這确實是個小數目。
因爲,這些看上去粗制濫造的短劇,總成本可以高達數千萬。
而其中,隻有不到 10% 用于拍攝制作,剩下的 90% 都用于投放流量,即在各短視頻平台進行推廣引流。
一家制作公司可能會同時爲許多個短劇項目,在短視頻平台投放流量。
賭赢了,投出個爆款。
而剩下的短劇,成了迅速被淘汰的炮灰。
說白了,短劇的生意,就是流量生意。
買的是流量,賺的是快錢。
這樣的景象,就像 2014 年的網絡大電影。
當時,這種新的形态,同樣被認爲将「打敗院線電影」。
一時間,無數熱錢湧進。
2016 年,全年上線的網大數量多達 2200 多部,是院線片的五倍多。
然而,僅僅三年過後,網大産量就開始銳減。
開頭 6 分鍾免費,吸引用戶下單的模式,出現了問題。
正片内容注水,被消費者诟病有「詐騙」嫌疑。
如今,網大已經曆經了近十年的發展。
泡沫退去,投機者陸續退場。
整體的關注度已經大不如前。
能夠出圈、收獲良好口碑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數。
說到底,目前的短劇,更像是算法 + 流量作用下産生的畸形的影視商品。
如今風頭強勁,三年幹出千億。
但也許不出幾年,就将化爲泡沫。
與其說是昙花一現,不如說是蝗蟲過境,收割、啃食了名爲流量的戰利品。
而這也再一次爲内娛提了醒。
内容爲王,才是颠撲不破的真理。
如果隻把觀衆當成韭菜,把作品當快消品。
那麽,觀衆自然也會把你當笑話。
那時,能逼死内娛的,又何止一個短劇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