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稱張頌文是内娛頂流,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吧?
張頌文一直是我心中,演技最好的那批演員。隻要看過他的戲(不限于《狂飙》),就會垂直入坑,完全被他的信念感所征服。
别人是 " 演什麽像什麽 ",張頌文是 " 演什麽是什麽 "。
《狂飙》裏,他是那個賣魚佬出身的中國 " 教父 " 高啓強。就算當上黑幫老大,身上依然有種被命運擺弄的悲怆感。
《隐秘的角落》裏,他成了那個自私、懦弱的中國式父親。他無力挽救悲劇,他也無法改變現實。
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下稱《風雨雲》),他演的城建委主任唐奕傑,是整部戲中最 " 逼真 " 的角色。
他一出場,拿着大喇叭向村民大喊那一幕,讓我瞬間相信了這個發生在廣州的奇情故事。有人還以爲,這真的是找了拆遷的人來演。
這就是張頌文。他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在你心中留下真實的印記。
在《狂飙》之前,他就有成爲 " 頂流 " 的實力。隻是《狂飙》的 60 億播放量,讓他被更多人看到。
這段時間,大家應該也看到過很多和張頌文相關的報道。
他「大器晚成」的經曆,确實也非常打動同樣步入中年卻依舊在理想路上躊躇的我。
所以,這篇文章,算是一篇個人感悟。它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物故事(畢竟之前已經有太多),而是我在張頌文的經曆中感受到的幾點共鳴。希望它也能觸動此刻正在爲某事而努力的你。
過去的所有經曆
都是爲了你人生中的某一刻而準備
47 歲才爆紅的張頌文,有非常曲折的人生經曆。
他是 24 歲那一年,才決定離開家鄉韶關,到北京電影學院去學習。而在此之前,他就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在尋覓着自己該做的事。
張頌文的媽媽,在他初三的時候,因爲癌症去世了。沒有母親的照顧,張頌文比其他小孩要早熟一些。職高畢業後,張頌文就開始到社會上打工。
他在印刷廠印過挂曆、在大排檔洗過碗、在汽水廠洗過瓶子,做過空調安裝工、酒店服務生等。
這期間,他幹得比較久的工作,就是在旅行社裏當了五年的導遊。
這七八年的社會經曆過去之後,張頌文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已經 25 歲了。他曾經因爲年齡,而自卑過。
但是他過去那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時間,并不是毫無意義地消耗。
它們,在日後都成了張頌文表演的養分,讓他可以更好地體察世界,讓他的角色可以紮實地落地。
張頌文相信,演員,演的是人生閱曆。
他過去的生活,對他的表演起着很重要的影響。
《隐秘的角落》裏有一幕:朱永平和朋友打牌時,說的是粵語。可是,一看到他兒子朱朝陽進來,朱永平馬上就講起了普通話。
這是張頌文,從身邊的廣東朋友觀察到的細節。" 這是廣東人現在的生态,我現在回廣東,我所有的同學都和孩子說普通話。"
還有前面提到《風雨雲》拿着喇叭對着村民喊話那一幕,張頌文說的粵語以及他喊村民的名字 " 王伯 ",都是他自己的發揮。
張頌文就是想起自己以前在韶關,對老人家都會叫 " 王伯 " 之類的稱呼。這種生活化的演繹,一下子就拉近了觀衆和角色的距離。
而這一份接地氣,正是有過社會閱曆的張頌文,和其他演員最大的不同。
他喜歡從生活中汲取靈感:
他買菜的時候,會留意攤販是怎麽和客人讨價還價的;
他逛街看到工人在砌磚,會想知道瓷磚是怎麽貼上去的;
有時,就是一段 30 米的路,張頌文看到工作人員吃飯,他也會認真觀察一番。然後,他發現,劇組的工作人員吃完盒飯,喜歡把筷子掰斷當牙簽。" 哦,原來他們會這樣做。哪怕你當下不懂,但是你起碼就有肖像感了。"
最好的表演,是設計不出來的。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過去的底層經曆,讓張頌文懂得 " 生活 " 二字該怎麽寫。
如果要再往深裏說,母親的離世,以及他的導遊經曆,更是讓他深刻地體會了何爲 " 生離死别 "。
張頌文在《隐秘的角落》裏,有一段教科書般的名場面:朱永平在女兒去世後,坐在女兒的座位上,一邊強忍淚水,一邊把女兒最愛吃的馄饨咽下去。
這場戲,朱永平想起了自己母親離世時的情景。那時,他最難受的是每天睡醒以後,突然發現母親的離開是真的。
人的崩潰,是一瞬間的。對于朱永平來說,他崩潰的瞬間,正是他多打包了一碗馄饨以後發現女兒不在的那一刻。
經曆、閱曆,增加了張頌文表演的質感。
如果僅從事情的關聯性來看,好像他打過的那些雜工,和演員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職業。
但是,生活,從來都沒有如此簡單粗暴的界限。
我們的每一段經曆,都不是平行線。它們蜿蜒曲折,然後,會在時間的長河裏,相交相遇。你的過去,就流淌在你現在的時間裏。
所以,無論此刻你走在哪一條路上,都不需要過分焦慮。人生,就沒有虛度的時光。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經曆可以滋養生活,熱愛,可以豐富人生。
張頌文觸動我的第二點,就是他對 " 熱愛 " 的堅持。
有個采訪,記者問他:" 你覺得足夠的熱愛可以抵抗現實的殘酷嗎?" 張頌文毫不猶豫地說,如果你保證了自己的溫飽,那熱愛是可以抵消一切的。
這句話,一下子就擊中了我。關于熱愛,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年人口中,聽到如此堅定的回答。
現在如此堅定的張頌文,也不是一開始就擁有 " 熱愛 "。
當了導遊五年之後,張頌文在一個新入行的女孩提醒下才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不是目前做着的這份工作,而是能讓他感受到放松的電影。
在覺察到這一點以後,張頌文馬上辭了職,下午就飛到北京去報讀電影進修班。
那是 1999 年,普通人一個月收入可能都不過千的年代。在旅遊公司做到國内部經曆的張頌文,那時已經有兩萬月薪。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那時的張頌文無疑是屬于人生勝利組的。但是,他依然放棄高薪,義無反顧地去 " 追夢 "。
△采訪來自綜藝《演技派》
突如其來的夢想,讓張頌文忘記了現實的考量。
到了北京,他才發現,自己當演員的條件,并不是很優越。首先就是語言。作爲廣東人,他的普通話很爛,有明顯的口音。
上課的時候,張頌文讀繞口令," 四和十 " 不分,逗笑了全班人。(類似的事情,我也經曆過,我在上海讀書的時候也是經常用 " 廣普 " 把其他人逗得大笑)
老師甚至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四個月後不能通過普通話考試,張頌文就要被退學。
可是張頌文不放棄啊,他每天含着一顆石子在嘴裏練卷舌音。他天天練,天天說,靠着一股韌勁,過了語言關。
語言關過了,學校裏的表演課,也難不倒勤奮的張頌文。他當年是以專業第一畢業的。
可是當他畢業以後進入到劇組,張頌文發現自己又得面對另一個難題:那就是他的外形,在演員裏毫無優勢可言。
他曾說過,自己和周一圍去面試劇組,就被副導當成反面例子,說是當不了演員的人。" 一個是侏儒特别矮,一個是香腸嘴。"
張頌文最慘的時候,一年面試 360 多個劇組都被拒。因爲找不到演員的工作,張頌文隻能去教表演。
但就算這樣被拒絕、被 " 羞辱 ",張頌文還是沒有放棄。
他說,那時安慰他的話,就是 " 明天會好的 "。
張頌文珍惜每一次可以演群演的機會。哪怕是沒有台詞的角色,張頌文也要去想那個角色的名字和人物小傳。
他拍《精武風雲》的時候,就是一個沒有名字的群演,四天就拍完了所有的戲份。可是,拍完以後,張頌文沒有離開,而是主動要求留下來,跟完整部戲的拍攝。
他認真的态度,給拍《精武風雲》的劉偉強和陳嘉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第二部戲陳嘉上又叫張頌文來拍。漸漸地,他才有一些有台詞的小角色可以演。
雖然可以拍戲了,但是張頌文可以選擇的餘地依舊不多。
張頌文是那種甯願沒收入,也不接自己不喜歡的戲的人。
因爲收入低、沒錢租房子,張頌文搬到了北京郊區順義去住。
有一年冬天,北京特别冷。在家裏,張頌文都要裹着棉襖過。那時,剛好有個戲找他,片酬還不錯,接了這個戲,張頌文就可以買鍋爐燒煤取暖。但是,張頌文對那個角色很反感。所以,他死活都不肯接那部戲。
對方勸他:" 小夥子,你先把過冬的煤買了再說好不好?"
張頌文非常狠地回了一句:" 我冷死,我也不會去拍(這部戲)。我就不。"
張頌文回顧這件事的時候,他堅決的語氣,把我吓了一跳。
如果不是他自己親口複述,我完全不會想到,外表看起來如此溫和的張頌文會說出這麽狠的話。
這就是一個現實中不爲五鬥米折腰的故事。張頌文對熱愛,有底線,有堅守,沒有任何地退讓。
也正是有了這份對信念的堅持,認真對待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角色,張頌文才能等來好導演的賞識,以及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爆發。
雖然此前有個很火的熱搜,是說張頌文到了四十歲依然沒有錢買房子。但是,張頌文解釋過,他一點兒都不覺得慘。那是他想過的人生,而且郊區的房子也被他打理得很漂亮,有花花草草,有貓有狗。
張頌文說,自己在表演上,從來就沒有灰心過。因爲這是他熱愛的,他也一直保留自己的選擇權。" 我相信努力的人,一定會在某一個時刻等來結果。"
" 我用二十年的努力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你爲什麽不可以呢?"
" 我們缺的是煤嗎?
我們缺的是寒冷裏可以坐得住的這顆心 "
小标題這句話,是張頌文的好朋友周一圍說的。
我個人也很喜歡。
在張頌文講完冷死也不拍的故事以後,周一圍就說,張頌文開口,他肯定會借錢給他。但如果他不開口,他就不會主動去幫他,也不會給他去買煤。因爲他知道張頌文要的,就是這份 " 冷 "。
" 如果我給他買那點東西,他還能安安靜靜待得住嗎?"
" 我們缺的是煤嗎?我們缺的是寒冷裏可以坐得住的這顆心啊。"
事實上,周一圍的确非常了解張頌文。
他知道張頌文想要的不是物質,而是認認真真演戲,遠離是非。
而張頌文在有了名氣、有了流量以後,他也在努力和名利保持距離。
2019 年因爲《風雨雲》紅了以後,張頌文仍然保持一年拍三四部戲的頻率。
2019 年年底的一個采訪,他透露過,當時的他一年的收入,不到一百萬。" 你跟婁烨、賈樟柯這類導演拍戲,你能要求多少片酬?整部戲投資都不到 1500 萬,導演都拿不到一百萬。"
《狂飙》火了以後,張頌文非常低調,除了劇組安排的宣傳和采訪之後,他沒有接受其他采訪。
但是,張頌文在微博上卻活躍得像個假号,非常認真地回複網友提出的有關《狂飙》的問題。他喜歡進行劇情探讨,而不是自我宣傳。
△留意留言時間,張頌文真的是在播完後回答。太認真了。
關于大家最關心的買房子問題,張頌文也回應過。
他說自己現在不是買不起,而是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買房子上。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這件事。
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拍好手頭上的戲。
張頌文承認,自己有想紅的心。
因爲一方面紅了,他的生活可以更好。沒有人想窮困潦倒過一生。
另一方面,他想紅,其實也是想鼓勵這個圈的演藝從業者。
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曆告訴大家,一個人認認真真做事 20 年,是可以過上還不錯的生活的。
" 我希望我成功以後,能讓我的很多同行看到希望,希望我真的對得起你用我來鼓勵自己。"
努力的人,不應該被辜負。
這就是張頌文一直堅持的動力。
而我在很多人寫過張頌文以後,依然想再寫他,也是這個原因。我希望張頌文的走紅,是這個世界正在變好的一個小信号。
他代表着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 " 正直 "。
張頌文懷抱理想,朝着自己心中的熱愛,踏踏實實努力了 20 年,最終獲得認可,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這不就是我們普通人最可能複制的一條通往理想的道路嗎?
過去的世界,總是充斥着急功近利。
每個人都想一夜爆紅。
結果,紅是紅了一批人。但是,沒有幾個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看看最近的新聞,那些流量、愛豆,總是會用極其愚蠢的方式自取滅亡。
那條通過資源捧紅的捷徑,其實已經走不通了。
反倒是張頌文、張譯這類不走捷徑的實力派,開始被看到。
回顧張頌文的經曆,關鍵詞,無非就是 " 努力 "" 熱愛 "" 堅守 "。
這些東西,看上去誰都能做到。
可是,有誰又能像他一樣,堅持 20 年?
張頌文總是讓我想起,劉擎說的一句話—— " 如果一個人到了 40 歲依然是理想主義者,那他就永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我有時和朋友說起這句話,他們會不理解。因爲在大部分人眼中,理想總會被現實消磨。
但張頌文就是用他的經曆,再一次證明,理想主義者是可以改變環境的。隻要你心中沒有忘掉,那片屬于理想的伊甸園,總有一天,現實會給你足夠的回報。
●●●
花癡互動
2023 你喜歡的演員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