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醫曜
因股東之間的利益分歧,*ST 景峰走到了退市邊緣,從今年 6 月 24 日至 7 月 1 日,*ST 景峰已經連續 7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 1 元。
就在投資者怨聲載道的時候,*ST 景峰開啓了一場資産重整,原管理層全部離職,新聘任的管理層則均來自石藥控股。作爲新的投資方,石藥控股正式着手介入接盤行動。與當初入駐新諾威如出一轍,石藥控股的入局也給 *ST 景峰帶來了一陣漲停熱潮,股價直接由 0.72 元一路飙升至 5.07 元(注: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股價爲 3.99 元)。
在港股市場中,石藥集團股價長期萎靡不振,爲了提振股價,管理層不惜抛出 50 億港元的巨額回購。顯然,石藥集團對于港股投資者長期的 " 忽視 " 是心存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通過借殼新諾威,石藥集團顯然看到了 A 股的熱情,但創新藥資産僅是石藥集團總資産的一小部分,其顯然還有更多的資産可以去進行拆分,這或許才是這次參與整合 *ST 景峰的初衷。
石藥集團正在上演一場陽謀。它對于現在的估值是不滿意的,它正在将資産置換回 A 股,它就是要尋求更高的估值。
01 景峰醫藥是怎樣的資産?
抛開股價劇烈的漲幅不談,石藥集團究竟爲何要介入景峰醫藥的重整呢?這還要從景峰醫藥的過去說起。
景峰醫藥本身也是一家借殼上市的公司,2014 年時景峰醫藥借殼天一科技登陸 A 股市場。在初登陸 A 股的四年中,景峰醫藥表現不俗,平均每年能夠創造 26 億左右的營收,平均淨利潤也在 2.4 億元左右。
然而,就像絕大多數傳統藥企一樣,景峰醫藥受醫保控費影響,進而導緻業績大幅下滑。僅 2019 年,景峰醫藥的營收就由 25.86 億元驟降至 13.44 億元,2020 年更是進一步下降至 8.78 億元。同時,公司淨利潤也開始大幅下滑,商譽遭遇減值,直接導緻 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連續錄得 9.29 億元和 10.47 億元的巨額虧損。
圖:景峰醫藥營收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進一步聚焦,導緻景峰醫藥營收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核新品種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未能進入 2019 年版國家醫保目錄;其二,主要品種榄香烯乳狀注射液在 2019 年版國家醫保目錄支付範圍内限定在 " 限癌性胸腹水的胸腔内或腹腔内注射治療 ",縮窄了産品在臨床中的使用範圍。
這兩大原因直接導緻,景峰醫藥注射劑産品的收入當年同比下滑 70.31%,注射劑産品收入占總收入的占比也由 2018 年的 69.16% 下降到 2019 年的 39.5%。
自此之後,景峰醫藥就再無力改善經營狀況,2019 — 2024 年上半年,景峰醫藥歸母淨利潤合計虧損 23.74 億元。因 2023 年經審計期末淨資産爲負值,景峰醫藥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盡管處于如此窘境,但景峰醫藥在今年 8 月初發布的招募重整投資人的公告中,仍把招募門檻設置得非常之高:投資人或投資人的控股股東應是大型醫藥産業集團,具有 A 股或港股上市公司運作經驗,且年營業額在 300 億元人民币以上。
其他條款暫且不提,單這一項就刷掉了中國絕大部分藥企,縱使強如恒瑞醫藥也滿足不了條件,僅有複星醫藥、華東醫藥等少數幾家最頭部的藥企才有這個實力。但這些頭部企業爲何來趟這趟渾水呢?或許,唯獨急于回歸 A 股的石藥集團是個例外,畢竟其曾在新諾威身上嘗到過甜頭。
但與新諾威不同,接手景峰醫藥,弄不好要成燙手山芋。截至 2023 年底,景峰醫藥未分配利潤 -11.77 億,資産負債率 114.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産已經爲負。另外,"16 景峰 01" 債券已逾期,本金 2.95 億元。石藥集團接管後的首要緊迫任務是解決景峰醫藥的短期債務問題。
并且,相較于新諾威本身就是石藥集團的子公司,石藥集團擁有較爲集中的股權,景峰醫藥的股權則十分分散。大股東和二股東合計持有股份也僅有 26.78%,要想收集其餘股權恐遇到較大阻力。這些因素都增加了石藥集團整合景峰醫藥的不确定性。
02 石藥集團還能裝入什麽資産?
盡管景峰醫藥深陷泥潭,但其長期積累下,還有不少特色産品的,尤其是很多中藥産品是石藥集團所弱勢的地方。
截至目前,景峰醫藥擁有 101 個藥品生産批件和 1 個三類醫療器械産品注冊證,其中 10 個藥品爲獨家品種;共有 48 個品種被列入醫保目錄,19 個品種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其中,心腦甯膠囊、榄香烯口服乳、鎮痛活絡酊、通迪膠囊、婦平膠囊、金雞丸、冰栀傷痛氣霧劑等多款産品爲獨家品種。
一直以來,雖然石藥集團主攻西藥,但卻也曾涉獵不少中藥資産,如石藥歐意、銀湖制藥、金芙蓉藥業、中誠醫藥等。從資本角度出發,石藥集團需要一個标的作爲中藥資産的集中出口,而景峰醫藥恰好可以扮演石藥集團中藥資産出口的角色。
當然,石藥集團也可能還有更重要的資産需要整合,畢竟當初新諾威也不是一家創新藥公司,但最後還是成爲石藥集團創新藥的集結地。
那麽,石藥集團還有哪些資産可以注入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石藥集團還有什麽。除去已經注入新諾威的巨石生物和石藥百克,石藥集團還培育了納米制劑、細胞療法和 siRNA 等衆多創新資産。
石藥集團深耕納米脂質體藥物開發數十年,從工業化制備、新輔料合成、釋藥、載藥技術等多個方面入手,目前已形成上百項國内外相關專利,已孵化 30 多個在研品種,已建成 7 個納米制劑車間 7 個和 20 條生産線。憑借專利、研發和生産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石藥集團已成爲國際最大的納米制劑的研發及産業化藥企。
在 siRNA 藥物方面,石藥集團自主研發的 SYH2053 注射液(雙鏈小幹擾 RNA ( siRNA)藥物)已獲臨床試驗批準,用于治療成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
不過,最有希望的還是當下大熱的幹細胞療法,基于 mRNA-LNP 的 CAR-T 細胞注射液 SYS6020,已在中國獲得治療複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适應症的臨床試驗。
這些資産都是能夠獲得顯著估值提升的創新管線,石藥集團如果将它們注入或将利益最大化。
當然,以上均爲結合實際情況的紙面猜演,不構成任何建議可能。
03 一場 " 陽謀 "
盡管石藥集團還未正式向景峰醫藥實質性地注入資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石藥集團對于 A 股流動性的熱忱異常堅定。
作爲國内的 BigPharma,石藥集團不論營收體量,還是創新程度,都不亞于恒瑞醫藥。但長期以來,石藥集團市值一直停留在千億之下,反觀恒瑞醫藥則一度突破 3000 億元。這樣的落差難免讓石藥集團管理層産生心理失衡。
估值懸殊背後,最大的原因在于港股市場的特殊性。香港作爲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市場,其估值體系更接近歐美等發達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曆史估值水平偏低。港股相對于 A 股估值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緻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是港股市場具有一些特有的風險因素,例如彙率風險、手續費風險、取錢風險、做空風險等,這些因素可能導緻投資者對港股的風險偏好降低,從而影響其估值;
二是港股市場的流動性相比 A 股較低,換手率不高,這導緻資金對港股的追逐不如 A 股積極,影響了估值水平的提升;
三是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機構爲主,這些機構投資者相對理性,更注重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而 A 股市場則有更多趨勢投資者,更關注短期的邊際變化,這導緻 A 股市場對成長性的偏好更高,從而給予更高的估值;
四是 A 股市場的政策導向和市場偏好也可能導緻估值差異,例如 A 股市場的融資導向可能使得成長性公司享有更高的估值,而港股市場可能更注重公司的現金分紅和回購,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估值體系。
這四重因素共同構成了石藥集團對回 A 的 " 誘惑 "。處于 A 股市場的新諾威市值在注入創新資産後曾一度逼近母公司石藥集團總市值,這一番輾轉騰挪下,石藥集團算是嘗到了市值重估的甜頭。
在當前 IPO 收緊的情況下,石藥集團又急于将更多的資産帶回 A 股,投資者不妨把石藥集團對景峰醫藥的重整看成一場分拆上市行爲。
自 2019 年《境内分拆規定》發布以來,我們看到了大量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案例。藥企中 A 拆 A 的案例包括成大生物、百克生物、華蘭疫苗、川甯生物等;分拆至港股的如複宏漢霖、樂普生物、" 微創系 " 各公司等;分拆至美股的包括傳奇生物等。
這些分拆出來的子公司上市之後,都收獲了可觀的估值溢價。特别是一些原本負債過重如川甯生物、需要不斷燒錢的 Biotech 等,分拆上市之後基本實現了融資正循環,母公司得以解脫。其實這樣做并沒有錯,時下最流行的 NewCO 融資,其本質也是一場資産拆分,就是爲了融得更多的資金。
因此,不用去質疑石藥集團的别有用心,這其實就是一場目标明确的 " 估值提升 " 陽謀。不過,在新諾威 10 月 15 日公布的 20.95 元 / 股的增發價不及之前 25.45 元 / 股的預期,直接導緻公司股價開闆重挫 10%,這極有可能影響投資者對于石藥集團 " 陽謀 " 的信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