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雲精選;文 / 邵延港
中創新航是一匹黑馬,但再往前推到 2013 年,中創新航曾憑借最多的純電汽車車型配套,也坐上過 " 行業第一 "。
如今,中創新航最新的排名,是國内動力電池行業第三。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2023 年,中創新航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爲 32.9GWh,占比 8.49%,較去年下降 0.3 個百分點。
在當前的格局中,頭部的甯德時代和比亞迪霸占了國内 7 成的市場份額,中創新航與頭部兩名的差距明顯,也與之後的四五六相比存在着規模優勢,也是市場上也幾乎是獨一檔的存在。
但中創新航卻有一個最大的變量——廣汽。兩年前,作爲第一大客戶的廣汽開啓锂電池自研,在這把 " 達摩克利斯之劍 " 下,中創新航在上市的第一個月市值蒸發了 200 億。
中創新航最新的目标是做全球第三,但也是中國第三,行業老三有堅定長期主義的驕傲,也有自己的無奈。
2023 年全球份額提升,淨利潤腰斬
在行業議價權逐漸往下遊傾斜時,行業内卷進一步升級。雖然去年行業整體産能利用率低,庫存積壓,疊加瘋狂的價格戰,中創新航現在還能穩住第三的位置,不過又該如何再次突圍呢?
另據 SNE Research 的統計,中創新航去年動力電池裝車量位列全球第六,全球市占率從 2022 年的 3.6% 提升至 2023 年的 4.7%。
但中創新航 2023 年還是一個增收不增利的狀況。2023 年,中創新航營業收入爲 270.06 億元,同比增長 32.54%;淨利潤爲 2.94 億元,同比下滑 57.44%。
與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淨利潤的同比增長 104.34%、2615.32% 和 393.92% 相比,中創新航 2023 年的數據甚至顯得有些低迷。
與此同時,甯德時代甯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 4009.17 億元,同比增長 22.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441.21 億元,同比增長 43.58%;比亞迪 2023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創紀錄,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水漲船高,雖然國内市場的裝機量下降 0.6 個百分點,但 2023 年的全球市占率超越了 LG 新能源,位列第二。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排在中創新航後面的億緯锂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在 2023 年國内市占率分别爲 4.45%、4.10%、2.24%,均較去年有所增長。
2023 年,中創新航營毛利率從 2022 年的 10.32% 上升至 2023 年的 13.00%,屬于積極層面,但中創新航淨利率卻從 3.40% 下滑到 1.62%。
全球市場份額提升,淨利潤腰斬,與開支增加和行業價格戰密切相關。
據悉,中創新航 2023 年研發投入 9.9 億元,同比增長 49.2%,财務成本增長 406.7%,達到 3.3 億元。此外,中創新航 2023 年裝機量在 37.4GWh 左右,單價從 2022 年的 0.99 元 /Wh 降至 2023 年的 0.72 元 /Wh,同比下降 27.3%。
從行業整體來看,2023 年,磷酸鐵锂電芯和三元電芯的價格分别從年初的 0.825 元 /Wh 和 0.92 元 /Wh 降至年末的 0.43 元 /Wh 和 0.515 元 /Wh,降幅分别爲 47.88% 和 44.02%。而中創新航的出貨結構裏,由于磷酸鐵锂和三元锂的比例比較均衡,這也使得動力電芯産品的平均單價下降幅度,好于市場。
不過,行業價格戰的影響還是比較直觀,2023 年,中創新航賬面還有 71.3 億元的存貨,由于锂電池價格下降,中創新航存貨撥備上漲 8.6 億元,其他虧損淨額從 2022 年的 0.63 億元飙升至 8.77 億元。
産能瘋狂擴張後,中創新航壓力山大
中創新航存貨過多,也是行業共性問題,在行業瘋狂擴産的背景下,産能過剩早已不是秘密。
在 2023 年底,甯德時代也還有 454 億的存貨,幾乎整個新能源行業都面臨着去庫存、優化結構的問題。
但行業擴産的主基調依舊在持續,包括中創新航在内,近年來沖擊 IPO 的動力锂電池廠商,如瑞浦蘭鈞、欣旺達動力、蜂巢能源等,擴産投入均占較大比例。
當然,比産能擴張更重要的是要消化産能。
行業産能供給不足,所有廠商會選擇募資擴産,2022 年 10 月,中創新航在港股 IPO,募資約 90 億用于擴産。
根據中創新航招股說明書,2019 年至 2021 年,中創新航産能利用率分别達到 90.6%、92.0% 及 95.1%。
在上市後,中創新航加速了産能建設,卻很少公開提及産能利用率。
據相關報道,2023 年,中創新航的有效産能預計将擴張至約 90GWh,近兩年其資本支出也超過 500 億元,資産負債比率也從 2022 年底的 17.7% 增長至 2023 年底的 47.1%。
不過,根據甯德時代的公開信息,2023 年上半年,甯德時代的産能利用率也隻有 60.5%,下半年出貨量提速後,全年的産能利用率爲 70.47%。
如今,中創新航正在承受瘋狂擴産的後果:一方面是日益擴大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則是大量的存貨。
在業務方面,中創新航也開始兩條腿走路:動力電池和儲能。這種産品結構與其他競争者的安排一樣,這也意味着,锂電廠商的競争已不是單線作戰。2023 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産品的營收爲 222.5 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 82.4%,而儲能系統産品業務尚處于發展初期,營收爲 47.6 億元,僅占整體營收的 17.7%。
在甯德時代、比亞迪面前,中創新航能夠作爲對手的呼聲已經不像兩年前 IPO 時那麽響了。時代背景下,很多壓力需要中創新航扛下去。
" 憋屈 " 的行業老三
锂電市場已經展現出強者恒強的世界形态,這也是一個持續擴大的藍海市場,拉長時間線來看,也會一切皆有可能,就像十年前,中創新航也曾是行業第一。
在 2023 中創新航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立下了 5 年内跻身動力電池 " 全球前三 " 的目标。
中創新航目前是中國第三,想要到世界第三,需要打敗的隻有國外的對手。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依舊橫亘在眼前,難以逾越。
對于出海,中創新航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上,中創新航的動作也稍稍有些慢。2023 年,中創新航的境外收入 6.5 億元,占比較小。不過,爲了出海布局,中創新航已确定在葡萄牙建設零碳電池工廠,預計 2025 年底投産,一期年産能達 15GWh。
早年間,中創新航拼出來的行業黑馬地位,離不開低價策略,低價幾乎貫穿中創新航的發展曆程。
在 IPO 前的 2021 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銷售均價既低于比自己規模更大的甯德時代,也低于規模更小的孚能科技。2023 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長 80.9%,而營收卻僅增長 21.4%。
如今,中創新航站在行業兩大巨頭之後,二線廠商之前,面前是無法跨越的鴻溝,身後是持續發力的對手。
而中創新航的頭頂上卻始終懸着一把劍。
2022 年 10 月 27 日,中創新航大幅下跌,市值蒸發 200 億,主要原因在廣汽埃安官宣已成立因湃電池,展開自研自産産業化建設,總投資達 109 億元。廣汽,是中創新航的第一大客戶。
2019 年至 2021 年,廣汽分别爲中創新航貢獻了 6.86 億元、15.58 億元、35.37 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别爲 39.6%、55.1%、51.9%。2023 年,中創新航第一大客戶依舊爲廣汽,占公司營收将近三成。
2022 年,廣汽決定自建電池生産線,2022 年年底開工建設,2023 年底,因湃電池正式投産。
根據廣汽此前規劃,到 2025 年,因湃電池工廠建成 26.8GWh 量産線,前期以配套埃安等廣汽集團内車企爲主,後續積極拓展外部市場。
中創新航 IPO 時的業績和高光,一方面是它在經營困難的轉型期,遇上了滲透率爆發的新能源汽車崛起,另一方面,就是此前規模擴張急需要電池的廣汽。
大客戶廣汽自建電池生産線,不僅是剝離三成業務,也意味着市場上又多了一位強勁的對手。失去這些市場份額後,中創新航與身後的四五六差距将進一步縮小。
從因廣汽事件股價暴跌時起,中創新航的市值再也沒有回歸到 IPO 時的狀态。如今來看,中創新航的跌落,不隻是估值太高造成的。
能繼續 " 穩 " 在第三,或許已是很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