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夏能源網
在光伏企業赴美建廠潮中,龍頭企業隆基綠能、阿特斯拔得頭籌。
華夏能源網獲悉,2 月 20 日,Illuminate USA 在一則官方新聞稿中正式宣布," 占地 110 萬平方英尺、擁有 1000 名員工的新工廠,在美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闆将于本周(2 月份第四周)開始下線。"
Illuminate USA 是由隆基綠能(SH:601012)與美國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開發商 Invenergy 公司合資興建的一家組件工廠,總投資愈 6 億美元,年産能 5GW。該工廠位于俄亥俄州 Pataskala。
該工廠 2 月 15 日成功下線第一塊光伏組件,目前一條裝配線已投入運營,計劃到今年年底運營 8 條生産線。此外,Illuminate USA 還從俄亥俄經濟發展機構獲得了 400 萬美元的獎勵,并獲得了 15 年的房地産改善減稅優惠。
在美國市場除隆基外,阿特斯投建的組件工廠也于去年投入商運。今年 1 月,阿特斯向美國太陽能分銷商 Signature Solar 交付的首批 TOPCon 組件,就是由其位于德克薩斯州梅斯基特的工廠制造的。該工廠總投資超過 2.5 億美元,年産能 5GW。
華夏能源網不完全統計發現,在 2023 年包括隆基綠能、晶澳科技(SZ:002459)、天合光能(SH:688599)、阿特斯(SH:688472)等至少 6 家中國光伏龍頭企業宣布了赴美建廠的計劃,由此掀起了新一輪光伏出海潮(參見此前報道《中國光伏出海 2.0 時代:赴美建廠熱背後的誘惑與陷阱|深度》)。
步入 2024 年,随着市場大形勢的變化這些企業的出海計劃将生變。率先落地的企業有望享受到出海紅利,慢人一步的企業或許不得不放棄登陸歐美建廠的機會,以等待更好 " 時間窗口 " 開啓。
洶湧澎湃出海潮
爲應對海外市場對中國光伏産品的各種貿易壁壘,2023 年以來,光伏企業赴美建廠呈現出集體性、集中化趨勢,合計規劃總産能超過 18GW。但美國并非唯一的目的地,歐洲、中東甚至拉美,都是本輪出海建廠潮的可選目的地。
隆基綠能創始人兼總裁李振國在去年 6 月曾對媒體表示,隆基準備在德國建廠,最終決定會在 6 個月内做出。不過截至目前,隆基方面并未公布更新的進展。
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光伏産品制造企業——中建材浚鑫也宣布到歐洲建廠。2023 年 8 月,其與英國金頂集團簽署了太陽能光伏合作項目,總投資兩億歐元,共同在歐洲建設光伏組件工廠及光儲一體化電站。
中東,也成爲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另一熱門目的地。華夏能源網注意到,TCL 中環(SZ:002129)已于去年 10 月與沙特 Vision Industries 公司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将在沙特共同建設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一期設計産能爲 20GW。
同月,天合光能也與阿聯酋企業 AD Ports Company PJSC(簡稱 AD Ports)、江蘇海投簽署了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天合有意在 AD Ports 運營的阿布紮比哈利法經濟區内投資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規劃産能包括約 5 萬噸高純矽料,30GW 的晶體矽片和 5GW 的電池組件。
此外,在去年 9 月,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透露,公司正就建設一座年産 12 萬噸的顆粒矽項目與沙特進行深入談判。
在阿曼蘇哈爾自貿區,一座 10 萬噸規模的多晶矽工廠也正在建設中,投資方是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聯合太陽能(United Solar Polysilicon(FZC)SPC)。根據公開信息,操盤這一項目的關鍵人物,是曾在晶科能源(SH:688223)、大全能源(SH:688303)擔任核心高管的光伏大佬張龍根(英文名:LONGGEN ZHANG)。
在拉美地區,去年 10 月,光伏支架龍頭中信博(SH:688408)也宣布,将通過巴西子公司在當地建設一座 3GW 的生産基地,總投資額不超過人民币 4.3 億元。
計劃趕不上市場變化
今年,更多的中國光伏企業有望公布海外建廠計劃的新進展。但出海,無疑是一條充滿變數的路。未來這些光伏企業的海外建廠計劃能否真正落地?仍面臨多重不确定性。
拜登政府自 2022 年 8 月推出 IRA(《通脹削減法案》)以來,希望借此扶植美國本土的制造業,并抗衡中國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儲能電池行業在美國市場壓倒性的優勢。
然而,拜登政府打的算盤,大概率會落空。在新能源産品價格全線走低甚至是可以稱爲暴跌的情況下,美國新能源制造企業更顯示不出來價格競争力,中國制造的優勢會進一步拉大。
就在 2 月底,彭博新能源财經分析師在行業大會上表示,光伏供應鏈價格暴跌,将挫敗許多地區發展本土制造商的決心。" 雖然各國政府繼續支持本地制造商建設本土光伏制造産業,但巨大的成本壓力,将使企業對投資持謹慎态度;在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許多已宣布的建廠計劃,或将取消。"
另有業内人士向華夏能源網表示,目前已有美國議員提出修訂 IRA 法案,并進一步擡高本土組件制造廠商拿補貼的 " 門檻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标在接受華夏能源網采訪時也表示,中國光伏全産業鏈價格一年暴跌 50% 以上,又把美國希望制造業回流的 IRA(《通脹削減法案》)補貼 " 打成骨折 "。此外,與中國本土的制造成本相比,美國本土的制造成本 " 至少拉到一倍以上 "。這都将影響中國光伏巨頭們的下一步出海決策。
呂錦标還預測,2024 年的美國市場光伏裝機仍将依賴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建設的光伏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