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資本市場觀察》是钛媒體推出的資本市場要聞解讀直播欄目,每周一中午 12:30-13:30,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幫助大家一網打盡一周資本市場大事!
本期節目,《一周資本市場觀察》主理人雨朦對話财經大 V、「彭祖看金融」主理人彭祖江,《钛度熱評》主編車銘德,分享了燃油車降價潮,建立國家數據局,矽谷銀行 " 光速 " 倒閉,何爲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啓動國企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的意義,石油、通訊闆塊走勢等話題。
一周資本市場表現盤點(03.06-03.10)
上周,A 股三大股指中,滬指周跌 2.95%,深成指周跌 3.45%,創業闆指周跌 2.15%。上周,北上資金淨流出 9.97 億元,較再前一周大幅縮量 194.73 億元,南下資金淨流入 196.19 億元,較再前一周縮量 45.03 億元。行業偏好上,北上資金增持規模前三的行業爲工程建設、釀酒行業與汽車零部件行業;南下資金增持規模前三的行業爲電信服務 II、軟件與服務與房地産 II;北上資金上周增持個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 5 的,分别是晨曦航空、聚燦光電、拓新藥業、皓元醫藥與浙江世寶;南下資金上周增持個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 5 的,分别是工商銀行、中國石油股份、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與中國交通建設。
上周港股的兩大指數都是下跌的,恒生指數上周周跌 6.07%,恒生科技指數上周周跌 10.19%。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均錄得跌幅,其中道指累計下跌 4.44%,标普 500 指數跌 4.55%,納指跌 4.71%。
上周,A 股共有 6 隻新股上市,漲幅最大的是 3 月 9 日上市的茂萊光學,當日漲幅 175.39%;港股在上周有 2 隻新股上市,分别爲維天運通與九方财富。
2022年 11 月 21 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首次提出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何爲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爲何要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關于何爲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知名财經大 V、「彭祖看金融」主理人彭祖江提到,去年 11 月市場其實已經給大家普及了一次,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要 " 修正價值實現與價值創造的不匹配 "。比如中國中鐵,擁有 30 萬員工,它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和目前它的估值體系就是不成正比的,類似情況也存在于其他的央國企龍頭企業中。
3月 3 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會議,啓動國企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您比較看好哪些類型的企業?該行動對于央國企估值重估有何重要意義?
彭祖江首先列舉了一組數據來說明目前央國企估值的水平比較低:截至 3 月 10 日,央國企在 A 股的市值大約爲 20 萬億,相當于兩市整體市值的 1/4,整個央國企的估值不到 10 倍,而目前全 A 指數的估值大概是 18 倍。此外,現在的估值類似于 2013、2014 年的估值水平,央國企的整體估值水平偏低。
彭祖江還提到,通過此次國企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我們可以看到,央國企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估值都是很低的。央國企估值體系的建立就是要發揮我國央國企在統一性、調動性等方面的優勢,突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央國企管理制度的優越性。
談及看好哪些企業類型,彭祖江認爲有三個方向:科技自強、數字化與安全。比如信創操作系統,數字化方向的三大運營商,電力系統等都可以關注。此外,從财務的角度,還可以關注 " 一利五率 ",即利潤總額與淨資産率、資産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比率、全民勞動生産率以及盈利現金比率。
近期," 中字頭 " 股票持續走強,其中 " 三桶油 " 與 " 通訊三巨頭 " 的表現尤爲亮眼,如何看待這兩個闆塊的走勢,是估值重構還是有新的利好出現?
彭祖江指出,闆塊走強的首要原因還是因爲央國企估值重估," 三桶油 " 與 " 通訊三巨頭 " 都是央國企裏資産最好的,此外,無論從利潤率、盈利比例還是分紅率來講,也都是比較好的。比如 " 三桶油 " 的分紅率,在 A 股中是可以排到前十的。另外再來看 " 三桶油 " 在 A 股的估值,中石油的 PB 是 0.74,中石化是 0.8,最高的中國海油也不到 2 倍,PB 估值在 2 倍以下的周期股,一般都屬于被低估的。所以最近 " 三桶油 " 的短期漲幅較大,屬于估值的邏輯。另外我國與 " 一帶一路 " 國家的合作,也是石油闆塊走高的一個原因。
關于 " 通訊三巨頭 ",彭祖江認爲,三大運營商的估值也都很低,闆塊走強的原因除了央國企估值重估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數字中國的建設,三大運營商的雲端業務增長速度都很快,作爲數字中國算力最底層的邏輯,數字中國成爲了三大運營商的全新增長曲線。另外,彭祖江還提到,上周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發布,就是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宣布分紅率不低于 70%,未來的分紅邏輯很重要,對于 ROE 也非常的重要。
3月 6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蔭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将繼續落實 " 十四五 " 規劃《綱要》部署,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開放,外資的湧入對我國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 的打造有何影響?
彭祖江坦言,目前打造 "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 對外資的影響還不是很大。外資更喜歡頂級的優質資産,比如白酒," 中字頭 " 裏中國中免的外資占比也較高。目前外資還是有它自己獨特的選股體系,并沒有受到央國企估值重估的影響。
本周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熱門闆塊或行業?
彭祖江認爲,長期來看,大家可以關注數字中國與信創。類似于 2020 年初提出的 " 碳中和 " 主題,數字主題其實也提了至少有 5 年左右的時間了,如何通過主題找到産業趨勢十分重要,比如 " 碳中和 ",漲幅最大的基本都是上遊,光伏設備、锂礦等,這些本質上都是 " 賣鏟子 " 的,而 " 數字中國 " 主題,重點也要看上遊,算力、雲、操作系統、國産替代等。
近期爲何會出現燃油車降價潮?會産生哪些影響?
《钛度熱評》主編車銘德分别解釋了近期出現燃油車降價潮的原因、産生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原因
1、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挑戰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乘用車零售 2054.3 萬輛,同比增長 1.9%。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大增 90%,至 567.4 萬輛,同比淨增 268.7 萬輛,與之對應,燃油車銷量卻同比減少 230.2 萬輛至 1486.8 萬輛。
2、庫存承壓
(1)東風集團庫存
據東風集團發布的産銷快報顯示,2022 年東風集團汽車總銷量 246.45 萬輛,相比 2021 年減少 11.19%。這種銷量下滑的頹勢在 2023 年更爲嚴峻,據東風官方數據,今年 1 月,東風集團汽車銷量爲 108,088 輛,同比大幅下降 64.4%,其母公司東風汽車公司月銷量爲 124,582 輛,也同比大幅下降 63.5%。2022 年上半年東風存貨增加 16.08 億元,存貨周轉天數爲 61 天,較 2021 年同期增加 28 天。
(2)經銷商庫存
據銀保監會給出的上險數量顯示 ,2022 年上半年東風标緻的批發量爲 2.77 萬輛,而實際車輛交強險投保量僅 1.09 萬輛。東風雪鐵龍上半年批發量爲 2.24 萬輛,而實際車輛交強險投保量僅 1.5 萬輛。
3、财務承壓
根據東風集團 2022 年中報,2022 上半年,東風集團實現營收 443.1 億元,同比下滑 36.74%,同期毛利 52 億元,同比下滑超 49%,歸母淨利潤爲 55.29 億元,同比下滑了 35.81%。
4、國 6B 政策臨近
7 月 1 日,國标第六階段的 B 排放标準将會全面執行,對新車排放标準要求更加嚴格,一氧化碳、非甲烷烴、氮氧化物、細顆粒物指标要求更高,在此之前,汽車廠家不得不盡快把庫存都清理掉。
5、地方經濟訴求
湖北是國内四大汽車廠商之一東風汽車的大本營,汽車産業對于湖北而言舉足輕重。數據顯示,2021 年,湖北汽車産業營收 6,941.77 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 14.1%。東風集團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個世界 500 強企業,東風汽車作爲湖北省内的百強企業,據湖北省企業聯合會、省企業家協會數據,2022 年東風汽車營收、利潤和稅收額排名均居湖北榜首。
二、影響
" 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 的斷臂求生
1、對于廠家而言,此前構建的價格體系和品牌形象将會受到顯著沖擊,未來新車将如何定位?新車型将如何定價?
2、對于經銷商而言,之前的庫存要如何消耗?湖北以外的車型如何定價銷售?新車與二手車同價後,二手車流轉市場如何定價?
3、對于此前沒趕上優惠的車主,是否會引發其與經銷商和車企的售後糾紛?
三、未來
現在,新能源汽車開始通過降價搶占市場,雖然很多新勢力還沒有盈利,但是頭部車企如特斯拉、比亞迪已開始降價。馬斯克近日也在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宣布,将下一代汽車組裝成本降低 50%。
新能源車降價原因:1、面向更廣闊的大衆市場;2、放大先發優勢,通過降價拉長競争者投資回報周期,搭建護城河,擴大市場優勢;3、锂鹽等原材料價格的下降。3 月 8 日,據上海鋼聯數據,電池級碳酸锂均價報 37.3 萬元 / 噸。行業預測,四季度碳酸锂價格有望降至 20 萬元 / 噸。
當 " 新能源 + 智能化 + 低價 + 基礎設施 " 搭建完成,新能源将徹底取代燃油車,目前基礎設施還在搭建中,但是低價已經給了消費者直接購買的理由。因此傳統燃油車企必須要進行自我革命,轉變發展思路,在面臨轉型過程中資金鏈的穩定性及研發開支的籌集問題,通過降價快速回籠資金,在價格戰早期做先飛的那隻鳥,這既是 " 斷臂求生 ",也是無奈選擇下的明智之舉。
3月 7 日,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建立國家數據局有何意義?
車銘德指出,國家數據局的建立,意味着從政策層面,數據真正成爲繼土地、人口、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産要素。
挖掘數據價值,需要解決确權、定價、交易、安全的問題,因此,
第一,需要健全交易機制:比如 Web3.0 解決确權、定價、交易。
第二,需要保障數據安全:包括需要 " 技術 + 監管 ";利用 b 端數據交易經驗,逐步拓展到 c 端數據交易;另外,數據安全涉及國家安全,需要監管事前介入。
第三,實踐中,我國人口多,數據大,地域産業差異大,需要政策統一協調,哪裏建數據中心、哪裏建交易中心,因地制宜。
第四,讓企業從 Web2.0 的紅利中自發轉向 3.0,需要打破自身的壟斷紅利,壓力大,需要監管打破平台數據壟斷。
矽谷銀行破産事件解讀
車銘德分别爲大家介紹了矽谷銀行破産的原因以及産生的連鎖反應:
一、破産原因
1、矽谷銀行立足矽谷,存款主要來自靠風險投資推動成長起來的科技企業,這些企業高頻融資,融資之後會把錢存在矽谷銀行,但是因爲沒有盈利,持續燒錢導緻他們存的錢又會很快被劃走,然後再融資,所以矽谷銀行的錢是一個 " 快進快出 " 的過程。
2、2020 年新冠疫情以來,美聯儲持續寬松,并維持零利率,導緻大量過剩流動性流入金融市場,再流入矽谷的科創公司(初創科技公司早期大多靠融資養活經營和投資現金流,天然具有過度融資的沖動),這些公司把錢源源不斷存進矽谷銀行的賬戶。但是因爲流動性過剩以及低融資成本,矽谷銀行吸納的大量存款沒有合适的投資标的,不得不買入大量低收益率的美債和 MBS,這就導緻了一個問題的出現,由于存款主要來自快進快出的短期科技企業資金,而貸款則是中長期的債務貸款,因此存貸出現了長短期期限錯配。
3、當美聯儲爲應對通貨膨脹持續加息時,一方面科技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不但融不到新錢還需要持續去矽谷銀行提款維持業務運營,另一方面中長期的國債價格大幅走低、住房貸款違約事件也有所增加,導緻矽谷銀行信貸端虧損持續加劇,爲了應對用戶提款,矽谷銀行開始抛售債券回籠資金,這也讓其虧損公開化,虧損的加劇進一步導緻存款企業擔心矽谷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開始出現擠兌。
4、上周币圈銀行 Silvergate 倒閉,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銀行流動性的擔憂,并且 Silvergate 的一部分客戶和矽谷銀行也有重合,導緻擠兌進一步加劇,資本市場股價的波動也放大了市場的擔心,矽谷銀行最終倒閉。
二、矽谷銀行破産的連鎖反應
1、短期對科技企業的沖擊:取不出錢、運營受影響、發不出工資。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首席執行官 Garry Tan 甚至将此事件稱爲 " 初創企業的滅絕級别事件 ",Garry Tan 表示,矽谷銀行暴雷影響了 1000 家初創企業,其中三分之一将無法在未來 30 天内發放工資。但據最新消息,美國财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對矽谷銀行倒閉事件采取行動。從周一(3 月 13 日)開始,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
2、對銀行業的影響,影響市場信心,3 月 10 日,KBW 銀行指數跌 3.91%,周跌 15.74%,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周跌幅。銀行後續吸納存款的成本将上升,帶動實體融資成本的上升。
3、對于全球市場的影響,類似矽谷銀行存在長短期資産與負債錯配的市場,将在本輪美聯儲持續加息中造成美元回流的過程中,産生資産震蕩。
三、根本原因:美元霸權
表面上看美聯儲的持續放水和突然加息,是導緻矽谷銀行破産的一個直接原因,但背後驅動的實際是美元的貨币霸權問題——美國可以通過通脹的方式讓全世界爲他的經濟衰退買單。
在 2020 年通過超發貨币,不隻是美國銀行,全球很多金融機構和資産市場都存在短端熱錢和長期資産錯配的問題,目前來看,美聯儲高利率仍将持續,這些國家美元将持續外流,擾動長期資産價格,強勢美元也将加大這些國家的債務壓力,風險持續積聚。
不過,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後,世界進入高度信用貨币時代,美元霸權的支撐因素也在削弱,包括:
第一,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減弱,并且 2022 年以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呼聲就沒有停過,爲了應對經濟波動,美聯儲的貨币政策也愈發激進,這些都導緻美元币值大幅波動,難以适應世界貨币穩定性的要求;
第二,石油美元權重的降低,一方面是新能源的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的石油大國跟美國之間的綁定走弱,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 · 賈丹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對采用美元之外的其他貨币進行貿易結算持開放态度,沙特和伊朗在中國的推動下恢複外交關系等事件,使得大國合縱連橫關系發生變化;
第三,區域自貿區的建設,也在弱化美元的霸權地位。例如,俄羅斯、土耳其、印度、阿聯酋、卡塔爾等國相互間簽訂了貨币互換協議,中國也與阿根廷、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簽署貨币互換協議;
第四,Web 3.0 和去中心化市場的形成,也在挑戰美元的支付體系。Web 3.0 的交易模式在推進點對點的直接交易和支付模式的過程中,将呈現去中心化、加密、自治等特點,進一步降低人們的交易門檻,對美元的支付體系形成底層的挑戰。
更多資本市場内容和觀點分享,歡迎在钛媒體 App 搜索 " 一周資本市場觀察 " 專欄,收看節目直播回放。
免責聲明:本直播欄目所有内容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應作爲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平台運營部編輯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