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已正式在北京召開。
汽車行業作爲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曆來都是 " 兩會 "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尤其是當下,汽車行業正迎來新一輪颠覆性變革,兩會代表的提案也與時俱進,不僅反映出目前汽車行業所存在的問題,也聚焦了車企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推動高端芯片的研發及應用
近日,美股半導體闆塊集體下跌,Wolfspeed 跌 11%,納微半導體、安森美半導體跌 6%,意法半導體跌 4%,美光科技跌 2%。據了解,其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全球芯片供應開始出現過剩,到 2023 年初,多家美國芯片制造商看到消費性市場上手機、PC、NB 需求大幅降溫,甚至服務器同樣如此,消費性電子制造商會有過多芯片庫存,從而不得不進行庫存調整。
但這種庫存調整,或将影響全球芯片産業在 2023 年衰退 3-5%。同時,汽車産業仍在應對芯片短缺問題,預計這種情況将持續到 2023 年,這是因爲車廠正在增加産量、電動車對芯片需求更大。
爲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建議,要大力提高國産芯片的應用率,一是從政策層面加快引導産業轉型,推動 " 卡脖子 " 及高端芯片的研發及應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發端、應用端以及汽車消費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針對國産芯片全産業鏈條的鼓勵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車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車芯片應用保障機制、完善細分領域技術規範和測試标準。
我國汽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二手車流通和報廢機動車回收的循環消費拉動不足,市場潛力有待激發。馮興亞建議," 國補 " 政策向需求側戰略轉型,對新能源汽車消費實施持續補貼、直接将優惠補貼給消費者,并延續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同時,優化汽車限購措施,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并加快推動二手車市場走向成熟,健全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促進汽車循環流通。
建議商用車借鑒雙積分機制
随着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雖然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簡稱 " 碳市場 ")的建設對推動企業的碳管理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覆蓋面較窄,還未能解決商用車的高排放問題。
業内對商用車的碳排放進行了一個測算,所有的商用車的碳排放占據全部車輛碳排放的比例接近 65%。而在所有的商用車當中,重型貨車的碳排放占據的比例達到 83.5%,是所有車輛碳減排當中的關鍵車型。
爲加快商用車的低碳轉型升級,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可借鑒但區别于乘用車的雙積分制度,考量商用車全生命周期的環節影響,從而确定政策力度。建立碳積分與全面 " 碳市場 " 的鏈接,實現碳積分與碳減排量的互通,打通乘商積分互換,爲相關企業的低碳轉型制定更多激勵措施。
李書福建議重點關注成熟度較高且應用場景固定、未來潛力較大的輕型商用車産品,針對這些産品制定相應的積分統計規則、管理流程、數據收集體系。對于中重型商用車産品,可以待條件成熟後再實現積分管理,早期可對該部分産品重點考慮鼓勵和政策引導。
具體來看,包括商用車碳積分管理應穩中求進,分段實施;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激活碳市場交易;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範圍;全面普及碳标簽及碳普惠制度;将皮卡劃入乘用車,新能源皮卡納入 " 雙積分 " 範疇等。
支持自主新能源車企走向世界
進入 2023 年,在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上遊材料價格高企、特斯拉 " 帶頭降價 " 的情況下,腰部和尾部新能源車企盈利能力普遍面臨着更大挑戰。
一方面,許多未起量的新能源車企,都存在生存發展過渡依賴 " 外部輸血 " 的問題,因爲它們銷量普遍不高,尚未形成盈利能力,自我造血能力不足,隻能依賴融資等渠道 " 輸血 "。但目前市場投資風向卻在開始轉移,從整車上,轉向了整個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産業鏈上。
另一方面,從二級市場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的估值預期和他們在 2025 年形成的盈利規模直接相關,這也意味着一直不能實現盈利,其未來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壓力會持續加大,也對降價競争、再融資等競争能力都帶來了考驗。
爲此,全國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針對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較難等問題提出建議:
一是借股票發行注冊制的相關落地實施契機,加大力度支持具有科技實力的專精特新中小型民營企業上市;二是發揮好政策驅動作用,鼓勵銀行與有科技實力的專精特新中小型民營實體企業構建中長期銀企關系,給予 5 到 10 年的低息中長期貸款,實行信用貸款,而不是抵押貸款。
此外,張興海還提交了關于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車參與全球競争、重視和加強自主工業軟件開發、以及關于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等提案。
而關于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車參與全球競争一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也表示,澳門要發揮窗口的作用,向海外傳遞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同時,通過澳門把内地新能源汽車推廣銷售到葡語系國家,如通過葡萄牙到歐洲,通過巴西到南美洲,通過安哥拉到非洲。從融資到路線,幫助新能源企業全面打通發展脈絡。
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高速發展。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銷量完成 688.7 萬輛、出口總量突破 300 萬輛。
" 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它是推動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長遠推動力量,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全球并争取引領全球的先導護航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建議,應大力發展汽車文化,擴大其影響範圍及群衆基礎,形成 " 汽車技術 / 産品發展—汽車文化興盛—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 " 的正循環,成爲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
具體方案包括引導營造更加豐富的汽車文化場景,爲汽車文化發展提供舞,;适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建立改裝零配件和汽車後市場的國家标準;全面落地放開二手車準遷限制、放開皮卡進城等品類限制,擴大汽車文化影響範圍及群衆基礎。
另外,雷軍還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承載的數據,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資産,也給個人隐私、國家公共利益與安全帶來了挑戰。目前,汽車數據安全标準、認證評價、應用管理等機制仍不完善,制約了行業發展。
爲此,雷軍也建議加快制定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标準,指導産業發展;建立汽車數據安全認證、評價機制;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台,促進汽車數據共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