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瑞典、北歐瑞典,最大電池廠、北伏電池廠倒閉了!王八蛋老闆卡爾森偷蒙拐騙、欠下 58 個億,帶着他的歐洲夢跑了 ......"
就在幾天前,溫州皮革廠老闆黃鶴終于後繼有人——歐洲動力電池之光、超級獨角獸 Northvolt 突發申請破産,創始人卡爾森光速宣布離職切割,隻給投資人留下 58 億美元債務,還有一家遠在北極圈的空殼工廠。
這場耗時 8 年的創新大敗局燒掉了 15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086 億),不僅是科技行業迄今最慘重的投資失利,還狠狠粉碎了歐洲發展動力電池的美夢。
問題是,造動力電池不是請客吃飯。一家隻靠創始人光環、沒有過硬技術沉澱的初創公司,到底是怎麽從歐洲投資銀行、大衆、高盛等一衆資方手中," 騙 " 了上百億美元的融資,并且隻用了 8 年不到就在衆目睽睽下悉數敗光?
這背後,真的隻是一場簡單的投資騙局嗎?
打開 Northvolt 官網,映入眼簾的是兩條意境截然不同的訊息,一邊是" 讓燃油成爲曆史 "的雄心壯志,另一邊則是"11 号重組令 "的殘酷現實。
按照 "11 号重組令 " 程序,在明年一季度之前,Northvolt 可以繼續向客戶交付産品、支付員工薪資,最重要的是可以争取新的融資來緩解困境,甚至重組一切順利的話,Northvolt 還能獲得 2.45 億美元的資金注入。
不過這也隻是 Northvolt 的垂死掙紮罷了。
按照公司創始人卡爾森的說法,Northvolt 要想恢複正常運轉至少還需要 10 到 12 億美元,但在貝萊德、大衆、高盛等主力投資方紛紛宣布撤離之後,已經很難找到如此有實力的接盤俠。
換句話說,Northvolt 已經被資本徹底抛棄了。
其實早在今年 6 月,Northvolt 的早期股東兼 VIP 大客戶寶馬就已經撤銷了一張 20 億美元的訂單,而在 9 月份 Northvolt 才官宣裁員 1600 人,可以說在這次正式的破産申請之前,Northvolt 就已經進入了生命倒計時,而這時候距離這顆曾經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創立也才不過 8 年。
2016 年,原特斯拉副總裁彼得 · 卡爾森 ( Peter Carlsson ) 拉着同爲特斯拉高管的保羅 · 切瑞蒂 ( Paul Cerruti ) 一同在瑞典創立了 Northvolt,兩人在特斯拉任職期間都是分管全球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業務,并且還都是馬斯克核心管理層成員,從履曆來看是妥妥的行業老手了。
在兩位明星創始人的帶領下,Northvolt 不僅連年拿到大筆融資,還打通了整個歐洲車企關系網,工廠還沒修好,斯堪尼亞、大衆、寶馬們幾十億的大單子就紛至沓來,到了 2022 年,Northvolt 已經累積了 550 億美元的訂單量等着消化。
雖說 Northvolt 明擺着就是要跟中日韓的動力電池大企業搶生意,但卡爾森本人跟中國也是挺有緣分的。
早在 2013 年雷軍拜訪特斯拉的時候,卡爾森就曾經接待過這位中國科技圈頂流,當時兩人留下一張傳世經典合照,那時候的雷總還不是如今千萬粉絲博主,在形象管理上還帶着點直男程序員審美,反倒是旁邊的卡爾森輕松叉腰、自信微笑盡顯北歐霸道總裁的風範。
誰能想到 11 年過去了,雷總的小米 SU7 已經是新能源汽車界的超級黑馬,而卡爾森的 Northvolt 動力電池公司卻成爲了投資界的過街老鼠,難免讓人唏噓。
同樣讓人感到唏噓的,還有 Northvolt 一直以來的偉大願景:成爲一家隻用環保能源生産動力電池的環保公司,當中日韓電池大佬們還在爲達标 ESG 努力的時候,Northvolt 出手就是王炸,創立第一天就立志要做全世界最環保的動力電池公司。
爲此,卡爾森幹了一件 " 天才般 " 的壯舉,他把 Northvolt 的工廠建在了位于北極圈附近的港口小鎮謝萊夫特奧 ( Skellefteå ) ,原本的設想要利用這裏豐富的水電資源,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目的是要打造一個更加高冷、環保的北歐企業形象。
至于爲什麽說在謝萊夫特奧設廠是一個 " 天才般 " 的壯舉呢?
謝萊夫特奧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小鎮,環保創意文化這些概念玩得在行,但落實到制造業就不一樣了,看看謝萊夫特奧的平均日照時間表,夏天白天時長最長超過 21 小時,到了冬天從日出到日落隻有 2 個小時,
人家小鎮的原住民生于斯長于斯也就算了,Northvolt 這麽大的一個實業公司爲了滿足創始人的 " 理想主義 ",非得把工廠建到這裏來,夏天日不落、冬天天不亮,治療抑郁症的醫藥費誰來付?
歐洲的熟手技工根本就不願意過來應聘啊!
無奈之下,原本想着複興 " 歐洲制造 " 的 Northvolt 隻好把大量的工作崗位外包給中國和韓國供應商。
打工人心态大抵都是類似的,基層工人不來,行業裏有能力的工程師或者是管理專家們,也不願攜家帶口、長途跋涉來到這個偏遠小鎮工作。
這就導緻了什麽後果呢?
根據外媒對 Northvolt 的跟蹤報道,這麽一家外表看上去光鮮亮麗擁有近 5000 名員工的動力電池制造公司,從基層工人、工程師、部門管理者再到董事會成員,居然找不出幾個有一線生産經驗的人才。
顯然當年卡爾森在接待雷總時沒有好好偷師,不然他一定知道雷總當年爲了把小米初創八大金剛組起來費了多少心力,也應該知道一個好的創業公司,人才是最重要的,不然雷總當年不會爲了一個心儀工程師連續打了 90 個電話哄人加入、爲了招到一個技術大牛親自面試了 100 多個候選人 ......
如果卡爾森意識到這一切,估計就不會把工廠建到謝萊夫特奧這個與世隔絕的小鎮,而是會選一個區位優勢更适合幹制造業的地方,腳踏實地打好基礎,組建好生産、管理團隊。
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沒有如果。
一步錯步步錯,任性的工廠選址不僅暴露了 Northvolt 的草台班子屬性,還爲 Northvolt 接下來的一系列騷操作埋下了伏筆。
Northvolt 隕落速度之快看上去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但事情沒那麽複雜,因爲真相隻有一個:它隻是單純的菜。
Northvolt 的一生,有點像内娛著名男藝人張藝興的外号 " 努力努力白努力 " 一樣,它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裏,但并不妨礙大家還是抱着看樂子心态圍觀它的崩盤。
在 2021 年從高盛、大衆等投資者手中拿到一筆 28 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後,原本隻是打算在謝萊夫特奧的超級工廠生産動力電池的 Northvolt 突然膨脹起來,玩起了一波 " 生态化反 " 的全産業鏈條擴張。
在謝萊夫特奧工廠還沒投産的時候,就急着要把位于波蘭和德國的第二、第三超工廠的規劃提上日程,甚至還要把工廠開到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這讓人迷惑的擴張節奏,隻能讓人感歎有錢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
不僅如此,爲了幫助歐洲動力電池産業徹底擺脫中日韓供應鏈,Northvolt 還收購了多家電池生産相關的企業,包括電池回收公司 Revolt Ett、專門生産航空領域高性能電池的 Cuberg 等,要用最短的時間實現産業鏈閉環!
看着 Northvolt 這副運籌帷幄的樣子,要不是 "11 号重組令 " 現在還高挂官網,真讓人以爲這家企業在下一盤大棋,那麽更加貼近現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按照原定計劃,Northvolt 位于謝萊夫特奧的工廠在 2023 年要達到 16GWh 的設計産能,這個産能足夠爲 30 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然而一年下來實際的産能隻有這個目标的 0.05% 左右,換算一下大概就是 0.08GWh 左右,随便找個國内小廠手搓電池可能都不止這個數字了。
外界喜歡把 Northvolt 稱作歐洲版的 " 甯德時代 ",那麽大家猜一下甯王去年的産能如何?
2023 年,甯德時代在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爲 170.6GWh,同比增長 13.2%,也就是說 Northvolt 搞動力電池搞了 7 年,出來的結果勉強夠得着假想敵甯德時代零頭的零頭。
要知道,高考作文得滿分和得零分的難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因爲你必須知道所有的正确答案才能全部答錯,Northvolt 到底幹了啥,才能在衆目睽睽之下交出這份逆天成績單?
産能不行,負責生産産品的工人自然要背鍋。
據外媒調查,一座小小的 Northvolt 工廠,裏面居然塞滿了來自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工人,這些工人之間别說工作了,就連彼此間正常溝通都做不到,生産線根本就沒辦法正常開展工作,或許這就是歐洲人追求 " 多元、平等、包容 " 道路上的一些小代價吧。
更諷刺的是,有 Northvolt 前員工爆料,這公司看着高大上,真到了幹活的時候,從機器的引進組裝到廠房的搭建,所有關鍵的環節幾乎都是中國供應商團隊完成的,兜兜轉轉,歐洲制造的美夢還是由中國人幫忙圓了。
不過相比起花光百億美元融資交不了貨,Northvolt 還有着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它的生産安全狀況。
根據瑞典電視台 SVT 的追蹤報道,從 2021 年至今,Northvolt 工廠至少發生了 47 起特别危險化學品洩漏事故,洩漏的化學品包括生産電池需要的電解液和 NMP(N- 甲基吡咯烷酮)、NMC(鎳钴錳酸锂)等。這些化學品不僅具有緻癌性和生殖破壞性,還會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
瑞典工作環境管理局專家表示,一旦過度暴露在這些化學品中,發病的潛伏期長達 3、40 年。
爲了保證内容的真實性,SVT 采訪了多位 Northvolt 工廠的一線員工,從 SVT 獲得的記錄來看,Northvolt 的安全管理簡直就是災難,由于沒有按照嚴格的生産流程管理,工廠工人在工作時根本就不注意個人防護,不僅随時會吸入電解質蒸汽,手、手臂還會不時直接接觸到電解液,此外 NMP 和 NMC 的混合物經常會發生噴灑和飛濺。
今年上半年,Northvolt 有 3 名工人被先後發現在家中無故倒斃,盡管警方已經排除掉刑事犯罪的可能性,但仍然會沿着 " 可能暴露于某種物質 " 中的方向調查,豐田第一時間就從 Northvolt 的工廠撤回了自家技術支援人員,再結合 SVT 曝光的化學品洩漏情況來看,這事真不能多想,細思極恐。
除了化學品洩漏,Northvolt 的工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是狀況百出,根據國内的技術供應商員工爆料,例如工廠裏的工人會随意把雜物放到用來靜置電池用的化成設備裏,然後機器就會經常報錯,需要國内供應商擦屁股。
更離譜的是,在清潔用于收集切割電池産生的金屬灰塵的集塵盒時,Northvolt 居然直接就用普通吸塵器處理,去年 11 月 Northvolt 曾經發生過一次爆炸事故,不排除就是吸塵過程中發生了粉塵爆炸。
上述案例隻是 Northvolt 逆天操作的冰山一角,在 Northvolt 工作," 生産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 不再是一句警示語,而是工人命運殘酷的寫照,接連不斷的生産安全事故讓 Northvolt 深陷輿論風波。
這對于靠 " 完美企業 " 人設拉融資的 Northvolt 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SVT 對 Northvolt 安全生産問題進行長期跟蹤調查報道
對于資本來說,考慮到沉沒成本,産能一時跟不上還能再追加投資熬到接盤俠出現,但是頻繁的生産安全事故導緻企業形象和估值受損,這顯然不在它們容忍範圍内。
如今看來,這些年下來每一場看似尋常的生産事故,其實都是 Northvolt 爲自己敲響的喪鍾。
業内專家普遍認爲,同時開展太多業務、制定太多計劃,是 Northvolt 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但是甯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在銳評歐美爲什麽造不出好電池所說的話,在此刻顯得更加一針見血:
" 因爲他們的設計是錯誤的。其次,他們的工藝流程是錯誤的。第三,他們的設備是錯誤的。"
簡單直白的一句話,放之歐洲所有動力電池企業而皆準。
Northvolt 的大潰敗已成定局,但是在這場長達 8 年的新世紀造神運動中,除了那些去世的員工,真有無辜的人嗎?
Northvolt 兩位從特斯拉出走的明星創始人,咖位确實不低,并且還都是玩概念的高手,從創立之初就堅定走環保路線、DEI(多元、平等、包容)口号長年挂嘴邊,并且還多次打出保護歐洲制造不被 " 卡脖子 " 的感情牌。
爲此,Northvolt 不僅要求工廠要完全采用可再生能源生産,提出了 " 閉環制造 " 的概念,通過廢舊電池回收獲取生産動力電池的锂、鎳、钴等關鍵材料,還不計成本在歐洲各地設廠,并拒絕借鑒中日韓國家的先進經驗,非得自己從頭摸索,生産招聘不看技術看膚色 ......
一張張偉光正的道德大餅幫助 Northvolt 在歐洲動力電池市場中占領了輿論高地,迅速成長爲各大資本和政策的寵兒。
遺憾的是,Northvolt 概念是一個不少,能打的技術和經驗卻基本沒有,宣傳滿分,實幹零分。
首先,電化學行業是一個需要時間和經驗叠代積累的行業,哪怕 Northvolt 能夠設計标準化電池,但到了實際市場應用,電池的循環次數、充電速度、能量密度這些性能都要針對不同的客戶逐一重新驗證,再進行電池結構、配方的微調,甯德時代、松下這些行業頭部廠商能夠快速完成定制化設計,是因爲它們實力過硬,并不是說這活就這麽簡單誰來幹都一樣。
到了制造工藝上面,生産動力電池制造流程長、管控點多,幾十道工序中間一旦出現缺陷,整個産品的良率都會受到影響,對于一個行業新手來說,能把一家工廠玩明白就已經值得慶祝了,Northvolt 居然在第一家超級工廠還沒投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建起了第二、第三工廠,這勇氣怕是梁靜茹都給不了。
最後真來到生産環節,哪怕 Northvolt 有技術和工藝,要把電池造出來還是得靠制造設備,而這方面就到動力電池行業最嚴肅的部分,哪怕對于中日韓的大佬,在采購制造設備時都得刻意拆分工序找不同的供應商采購,在内部進行組裝,爲的就是防止獨家工藝秘方洩露。
目前整個歐洲大陸本土的電池廠在這方面的整合能力是完全爲零,一個最殘酷的現實是,當你意識到不能被卡脖子的時候,其實早就失去了上桌談判的資格。
因此,對于 Northvolt 來說,獲取制造設備已經超出了玩概念畫餅的範圍,所以在整個歐洲制造的故事裏才會突然違和地出現了中、韓外包團隊的身影,Northvolt 畫的所有大餅,到最後都得靠東亞人幫忙烙熟。
可以這麽說,Northvolt 無論在技術積累和研發、規模化生産的經驗以及設備儲備上,都完全無法跟目前中日韓的動力電池老大哥們站到同一個賽場上,這麽一個公司你相信他能從零開始搭建一套動力電池生産體系 + 歐洲自主的動力電池産業鏈,還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原本 Northvolt 腳踏實地做一家小而美的北歐小廠,說不定還能接點小單子苟活下去,等到哪天意林或者讀者把這個北歐創業故事搬運回來感動下一代中國青年。
無奈對于資本市場來說,Northvolt 的故事真是太香了。
動力電池獨角獸、環保主義、多元平等包容、複興歐洲制造 ...... 方向正确、政治正确、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歐美風投機構最愛的獨角獸類型。
2023 年,當 Northvolt 還在飽受産能問題困擾時,這家超級獨角獸的估值就已經超過了 200 億美元。
這樣的新概念企業根本不需要多厲害的技術,隻要有稍微拿得出手的産品在市場上走一走,等到 IPO 那天風投機構就可以大肆收割了,世界此刻被确診爲一個巨大的大 A。
花 9 個億就能成爲一家估值超過 200 億明星企業的第二大股東,換作你是高盛,你投不投。
不少人都聽過雷軍的飛豬理論,他說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但鮮有人關注過馬雲對這句話也做過注釋,他說風過去了,摔死的一定是那些豬,因爲它們是不會長出翅膀來的。
" 當一個公司講幾個故事就能融資幾十億的時候,你就沒有想到災難已經靠近了嗎?"
在這場造神運動中,如果說資本是貪婪的一方,那麽整一個歐美政界就突出一個無恥。
歐洲政界高度認可 Northvolt,從貸款、批地到政策保護一路給它開綠燈的原因,并不是 Northvolt 在技術上有多出色,隻是政客們需要扶植一個對抗中日韓電動車的代言人。
爲此,歐盟早在 2017 年就成立了電池産業聯盟工作組,旨在爲歐洲電池制造商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Northvolt 就是其中的核心成員,在接下來幾年,歐盟和各國政府相繼掏出 10 多億歐的真金白銀扶植 Northvolt 上位。
而歐洲各大車企眼見政府牽頭搞本土動力電池自研,本來就被中日韓新能源車企毒打得最慘的大衆、寶馬,自然也不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紛紛入股、給訂單——大衆在 Northvolt 持股 21%,是公司最大股東,至于寶馬二話不說就給 Northvolt 下了一筆 20 億美元的電池訂單,誠意可見一斑。
對于這次歐洲巨頭車企來說,Northvolt 從來就不是答案,投資 Northvolt 隻是一場簡單的博弈,它們需要有人牽制中日韓的新能源車和動力電池産業,此時歐洲全民偶像 Northvolt 就這麽恰如其分地出現了。
隻能說啊,這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依附在歐洲政商界和美國資本的虛假夢境中,Northvolt 在不自覺地成長爲一家空有軀殼的超級獨角獸,這種扭曲和違和感不斷膨脹并最終破裂,一場 21 世紀的歐洲造神運動宣告失敗。
Northvolt 的失敗,百億美元投資打了水漂不要緊,對于歐洲來說更殘酷的事,莫過于要重新承認被中日韓彎道超車的事實。
作爲現代汽車的發源地,歐洲大陸這片熱土曾經創造了無數個汽車工業奇迹,但在新能源轉型大潮中,它們曾經引以爲傲的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研發體系等産業鏈優勢,轉眼間就被一股突然崛起的神秘東方力量無情碾壓過去。
歐洲如今面臨的種種困境,顯然不是一個 Northvolt 就能解決的,隻不過就跟絕望的人類習慣于将希望寄托于神明一樣,無奈的歐洲最終選擇了 Northvolt,并且爲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
從汽車工業的産業規模、底蘊積累來看,歐洲毫無疑問還是世界第一梯隊的存在,但是放眼即将圍繞電動汽車發起的行業變革,自 Northvolt 倒下那一刻起,歐洲汽車工業的至暗時刻便已宣告到來。
就在 10 月 31 日,顯然有些 " 氣急敗壞 " 的歐盟通過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政策,試圖按照舊時代的玩法掀起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
但與過往歐盟内部 " 同仇敵忾 " 槍口一緻對外不同,包括德國、匈牙利在内的五個歐盟成員國始終反對這次開征關稅行爲,此外,歐洲車企更是一緻表示抗議,表示開征關稅不符合自身利益。
大人,時代變了,在絕對的技術優勢面前,舊的那套已經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