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特斯拉第一款 Model 3 發布至今已有 7 年之久。
被友商 " 集火 " 了這麽多年,特斯拉或許認爲需要一款全新的 Model 3,來挽救其在電動車市場不斷沉沒的熱度,并确立在電動車行業中的标杆地位。我們沒有等來 "20 萬元以内的特斯拉 ",但等來了全新面目示人的煥新版 "Model 3+"。
沒有發布會,也沒有預熱,特斯拉 Model 3 煥新版來得很突然,官方悄然上架,而線下門店從 Model 3 展車清退到工信部公示再到新款展車引進,小通等了大概有一個月時間。
趁着中秋國慶大夥都回家過節這段時間,我到特斯拉線下店探訪了一把 Model 3 煥新版。
本以爲大家趁着國慶節回鄉,特斯拉的線下店人氣應該會淡一些。事實上線下店的情況和我想的恰恰相反,店裏人滿爲患,許多人在排隊看車,其中不乏帶着一家老小來的。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一位小哥帶着爸媽來特斯拉店看車,他們對近期剛上升級款的 Model Y 關注有加,看似對新車有一定的家用需求。他們的家人對新能源汽車也帶着不小的興趣,并親自上車體驗。
不難看出新事物也給上了年紀的長輩們帶來了一些 " 魔力 ",親身感受之後,他們逐漸放下了對新能源車型的成見,并開始相信,能夠把汽車做好的,不僅僅是豐田、寶馬、奔馳們,在電動化領域更是如此。
在店裏,自帶新品 Buff 的 Model 3 煥新版并不是絕對的主角,可以說不少進店的人多是來了解 Model X、Model Y 等空間更大、家用屬性更強的車型。
很可惜,在我咨詢了解時,店員告訴我 Model 3 煥新版暫時沒有試駕車,連展示車也是剛剛到的,試駕活動隻好留到下次了。
大改款的 Model 3 在一些設計特性上更接近 Model S Plaid 一些,并且在内飾上做了許多變化。這一系列的改變,讓全新的 Model 3 變得不再 " 顯 Low"。
Model 3 煥新版在車尾顯示的其實是 "Model 3+",中文的 " 特斯拉 " 顯得更大了。
相比于老款,小通更喜歡 Model 3 煥新版的外觀設計。前臉略有收斂的大燈使其看起來更加尖銳," 鲶魚 " 的感覺減輕了不少。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這種犀利一些的造型,煥新版看起來也更具有運動的即視感。
當然,Model 3 煥新版的外形仍然能體現特斯拉過硬的設計功底,車外幾乎沒有一項多餘的設計元素,封閉式前臉和遍布車身的流線,目前還是特斯拉獨有的點。簡潔外觀的背後,或許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工業設計科學。
但在我看來細節才出真知,最新款 Model 3 的各種接縫寬度變得更加統一,裝配工藝應該變好了些。另外關閉車門發出的聲響厚重了些許,多了一些高級感。
據悉這樣的外形設計能夠讓 Model 3 煥新版的風阻降低至 0.27cd,我馬上又意識到,新車的定位并沒有改變,還是熟悉的純電運動轎車。不過 Model 3 煥新版的 " 煥新 ",大多隻停留在内飾、外觀這些肉眼可見的地方,三電系統相比老款并無明顯區分。
這也沒有什麽毛病,Model 3 的動力系統已經足夠優秀成熟,特斯拉應該是往提升效率這方面鉚足了勁。
走進車内,Model 3 依舊是那套熟悉的配方,沒有儀表盤,也沒有 HUD 擡頭顯示,就連新增的一塊屏幕也是放在了後座的空調上。仔細一看,煥新版的前排控制台才用了環抱式的設計,更傾向于用木條、撞色以及材質分層來告訴你,新款的内飾更高級了。
還有一點,車内印象的效果也有了一些升級,低音更能沉得下去,效果要跟 " 白開水 " 說再見。
确實如此,Model 3 煥新版的内飾已經不再是 " 毛坯房 " 之稱,退一萬步來講也是簡裝之後的公寓。新增的環抱式氛圍燈貫穿了控制台以及兩邊的車門,花樣不太多,但車内氛圍的玩法至少是到位了。
後排空調控制面闆的小屏幕,與 Model S Plaid 幾乎相當,後排乘客可以獲得前排中控屏同款空調操作交互之餘,還能夠控制音樂、看視頻。屏幕算不上多大,至少坐在後排的人不用眼巴巴看着前排的人刷視頻。
小屏幕更多是處理空調、音樂交互,畢竟這樣的尺寸和位置用來看視頻,需要長時間保持彎腰或者往下看的姿态,終歸不太自然。并且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點,當有人坐進後排時,後排的空調風向會自動對準乘客。
好消息是,在我看來這一代 Model 3 帶來的改觀有許多,注重了一些儀式感上的細節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因爲 " 漲價 "。
如果你打算購入 Model 3 煥新版,那麽作爲駕駛員一定要注意新款的改動。
特斯拉把 " 不必要的按鍵和操作應省盡省 " 貫徹到底,所以可以看到煥新版 Model 3 上完全取消了方向盤後兩側的撥杆,換擋集成在屏幕上,而轉向燈以及大燈操作則集成到方向盤控制面闆的左側。
很顯然,第一次使用它的人,大概率會被新奇的操作邏輯給難倒。不斷 " 推陳出新 " 的特斯拉,恐怕又會遭到許多駕駛人的非議,又該說這樣很危險了。隻是細想一下,這并不一定會成爲目标人群購買的阻力,買它就代表要做好适應它的準備。
滑屏換擋這樣的操作,小通早在 Model X 上體驗過,相比于經常把右手放在右下中島換擋的人群,從交互直覺來說着實不對勁。不過到了電動車時代,換擋早就不是高頻操作,臨時駐車也有 Auto Hold。
這倒不是證明特斯拉的設計一定是正确答案,減少物理按鍵能夠降低成本,作爲用戶,适應也是時間問題。如果駕考也能針對現在的電動車操作邏輯進行調整,相信會是更好的。
萬一車機屏幕出現問題,頂部還有觸控的換擋方案。
猜測一下,Model 3 下一次大改款,會不會是方向盤的形狀呢?
如果說對上一代的 " 毛坯房 " 仍有顧慮,那麽這一代煥新版應該能讨好更多的群體。
但 25.99 萬元起,或許不是 Model 3 煥新版最佳的入手價位,特斯拉大概率還爲後續的價格戰做好了準備,國産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又将面臨一波巨大的挑戰。
Model 3 的 " 進化路線 " 甚是明晰,隻要做 " 青春版 Model S" 即可,不斷将 Model S 的特性下放,就可以充盈 Model 3 的競争力。實在不行,降價仍然是最有誠意的殺手锏之一。
大概是考慮到了成本控制,特斯拉才沒有重新定制煥新版 Model 3 的三電系統,這就意味着它的駕駛體感和上一代會保持統一的高水準。
動力配置的升級,或許就在不久後的一次升級之中。不過這并不妨礙它又會成爲友商争相對标的一大标杆,做 " 被針對 " 的産品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無論是等待降價還是觀望更爲遙遠的大改款,等等黨永遠都不會是吃虧的一方,除非特斯拉也搞 " 限時驚爆價 ",但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特斯拉哪一次會把牙膏擠爆,來一次全方位的大升級。
新款的出現毫無疑問會大幅提振消費者對 Model 3 的熱情,再過一段時間試駕車到店後,相信訂單的轉化率還有機會更高。
那麽,這 1000 元定金你們打算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