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2 月 22 日訊(編輯 夏軍雄)去年 2 月爆發的俄烏沖突已持續整整一年,除了直接交戰的兩國之外,歐盟是經濟損失最大的一方。戰争推高了全球化石燃料價格,而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遭遇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
盡管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歐盟卻在過去一年裏幾乎完全擺脫了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這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表示:" 我們已經擺脫了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它比我們預期的要快得多。"
歐洲之所以能實現目标,原因主要有:歐盟在清潔能源上的投入、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化石燃料、歐洲企業和家庭減少需求以及冬季異常暖和的天氣。
加快可再生能源轉型
俄烏沖突導緻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價格飙升,歐洲決定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德國等國家爲太陽能發展提供了慷慨的激勵措施。
去年 5 月,歐盟公布了一項規模高達 3000 億歐元的計劃,力争在五年内完全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該計劃提出,到 2030 年,歐盟 45% 的能源來自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資源。
去年,歐洲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創紀錄的增長了 40 吉瓦,比 2021 年增長了 35%,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消費者推動的,他們認爲廉價的太陽能電池闆是減少能源支出的有效手段。
分析師指出,太陽能的增長完全得益于消費者的需求,因爲歐盟的激勵措施還尚未真正發揮作用。
風力發電也有所增長,但不及太陽能。分析師指出,與太陽能相比,通脹對風能的阻礙更大,再加上現有的許可延遲和監管障礙,使得風能的推廣速度相對較慢。
向美國等國進口化石燃料
當然,歐盟可再生能源擴張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就完全取代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歐洲大陸本土化石能源儲量很低,嚴重依賴進口。數據顯示,2020 年歐盟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依賴度分别爲 97%、84% 和 35%。其中,2020 年俄羅斯進口占比分别爲 37%(石油)、41%(天然氣)和 19%(煤炭)。
歐盟去年向美國和卡塔爾進口了大量液化天然氣(LNG),相比 2021 年的進口量幾乎翻了一番。此外,歐盟還通過管道向挪威和阿爾及利亞進口天然氣。
歐盟去年的煤炭使用量增長了 7%,但來自俄羅斯的煤炭進口量全年都在下降,直到去年 10 月,歐盟幾乎完全停止了進口俄羅斯煤炭。
石油方面,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正在被美國、沙特阿拉伯和挪威所替代。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歐盟去年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總量平均減少了 30 萬桶 / 日,俄羅斯仍是歐盟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不過,業内人士指出,随着歐盟從去年 12 月起禁止進口俄羅斯海運原油,以及從本月開始禁運俄羅斯成品油,歐洲大約會在一年後完全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分析師、英國石油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 Christof Ruhl 稱:" 石油更難被取代,這是最危險的。因爲如果油價上漲 20%,就有可能導緻全球經濟衰退。"
工業和家庭需求減少
企業和家庭努力減少能源消耗,也是歐洲能安然度過本次能源危機的重要原因。
以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工業強國德國爲例,該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 11 月的一年裏,德國工業部門的産出基本沒有變化,該部門雇傭了約 800 萬人。然而,化學生産商等能源密集型行業在此期間減少了約 13% 的産量。
德國機械工程公司 HAWE Hydraulik SE 首席執行官 Robert Schullan 表示,去年四季度,該公司的天然氣消費量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 1/5。
據 Schullan 介紹,該公司采取了諸多節能措施,還安裝了大量太陽能電池闆。
與此同時,大多數歐洲國家去年熱泵的銷量都在迅速增長。歐洲熱泵協會(EHPA)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歐洲熱泵的銷量和增速均創下曆史新高。根據歐洲熱泵協會的統計,包括德國在内的多國裝機量增速能夠達到 50% 以上。
EHPA 主席 Thomas Nowak 表示:" 随着俄羅斯不再是可靠能源供應國,現在人們在問,‘我是最後一個有燃氣鍋爐的人嗎?’ "
歐洲有望避免經濟衰退
就目前而言,歐洲似乎已經避免了最壞的結果。歐盟統計機構本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能源成本上漲拖累了家庭支出,但 2022 年全年歐元區 GDP 增長了 3.5%,這一增速僅略低于戰争爆發前預期的 4%,并且要高于美國今年 2.1% 的經濟增速。
就在去年秋天,市場普遍認爲歐洲經濟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歐盟經濟學家現在預計,2023 年歐盟經濟将增長 0.9%。
IEA 執行幹事法提赫 · 比羅爾表示:" 在歐洲,我們看到了脫碳的進一步加速。"
但他也警告稱,對歐洲而言,2023 年冬天将更加艱難,盡管歐洲去年爲克服能源危機做出了努力,但歐洲工業仍舊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