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東西,還是留在成年人的世界吧。
前兩天下午," 人民網評 " 的官方微博賬号發布了一篇評論,将 " 雞你太美 ""giao"" 老六 " 等網絡流行語批評爲 " 惡俗爛梗 ",并認爲其所傳達的不良信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倡大家在接下來的網絡生活中 " 反對爛梗 "" 共造清朗網絡環境 "。
這篇評論,是針對同日早些時候一條名爲 " 小孩愛說的爛梗越來越多了 " 的熱搜的回應,指出的是互聯網文化深入生活後,身爲互聯網文化主體的成年人們很少關注到的一個現象。
理所應當的,這篇回應也很快成了另一條熱搜,并登頂了熱搜榜單。
" 梗 " 的使用對我們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本質上這确實是互聯網文化的一個有趣延伸,它們根植于互聯網,也高度濃縮着互聯網中的所有事物。所以,生活在互聯網中的我們,并不會去過多在意 " 梗 " 的使用。
一方面,站在客觀的角度," 梗 " 的誕生可能伴随着善意與惡意,但随着 " 梗 " 被泛濫地使用,它們中的大多數會更趨向于成爲一個中性的、适配更多語言場景的東西,成爲大家在群體中獲得親切感的嬉笑怒罵的一部分。就像 " 雞你太美 ",就像我們此前寫過的 " 鼠鼠文學 " 在小紅書的再生一樣。
另一方面,無論我們對它們的态度是贊成還是反對,我們都很清晰地知道這些 " 梗 " 都像潮起潮落的互聯網文化一樣,在一定的周期内快速地興衰着。好的、壞的,都會在一段時間後迅速消弭在互聯網的角落裏,在我們使用的語言中不留下任何痕迹。
現在說這句的人,一定是個穿越者
但這些共同認知成立的前提,是我們作爲一個具備完整語言能力的 " 成年人 ",擁有足夠的分辨能力,能夠區分語言的使用場景,也能夠理解什麽叫 " 好好說話 "。
可這些對語言體系尚在搭建的 " 未成年人 " 來說,卻未必如此—— " 滿口爛梗 " 反映的正是互聯網文化對未成年人語言能力的破壞。
我們不是第一天知道未成年人們擁有一套彼此溝通的 " 密碼 ",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他們會不自覺地使用語言将他們與我們這些 " 老人家 " 區分開來。在我們這一代的成長期,就有着一套我從小到大都看不懂的 " 火星文 "。
看到這記得打開你的 QQ 空間把這些東西删掉
在前幾年,未成年人中間也流行着一套用 emoji,各國語言混合縮寫等等神秘要素拼湊起來的生造語言。
說實話我也看不懂
但無論是 " 火星文 " 還是縮寫,都是未成年人們所使用的一個封閉語言系統,它們的存在的意義就是構建一道 " 壁壘 "。随着他們逐漸成長,超出了這道 " 壁壘 " 所圈出的範圍,他們也會逐漸抛棄這套語言體系。
而 " 雞你太美 ""giao"" 老六 " 這些 " 梗 " 與那些 " 語言 ",并不一樣。因爲,它們本身便來自 " 成人世界 ",與成年人熟知的語言形成了對接,無論他們成長到哪個階段,這套語言體系都有使用的空間,它們對未成年人的語言體系帶來的影響會更加深遠,甚至侵入到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中。
正常情況下,這些梗不應當代替未成年人之間的 " 密碼 ",成爲他們使用的語言——因爲 " 代溝 " 的存在,他們所關注的事物與我們關注的事物未必一緻。" 小孩滿口爛梗 " 這種現象的出現,應當是有一樣東西打穿了代際之間的壁壘,成爲了有效的信息傳播渠道。
觀察 " 人民網評 " 文章中所提及的那些 " 梗 ",除了 " 雞你太美 " 這個明顯來自 B 站的 " 梗 " 外,諸如 " 老六 "" 報 Giao"" 想你的腿親你的嘴 " 等梗,顯然都出自各大短視頻平台。
據 "QuestMobile"2021 年中的統計數據顯示,B 站 18 歲以下的用戶占比爲 18.88%,相對應的,最大短視頻平台抖音的數據則爲 9.1%。雖然看似短視頻平台的未成年人用戶占比更小,但考慮到抖音 2021 年日活數據已經突破 6 億大關,而 B 站的日活則隻有八千多萬,所以在未成年人用戶規模上,短視頻平台是要遠超 B 站的。
而從人民網評的評論,以及下方的評論區中,我們也能看到大家對這些 " 梗 " 的來源,普遍認知都是短視頻。
短視頻的特點與優點都相當清晰,就是 " 短平快 ",文字、圖像、音樂等等信息都濃縮在一個短短的影片中,簡直是娛樂之神眷顧下誕生的産物,無論是在傳播性還是趣味性方面,它都有着無限的潛力。
所以,雖然有不少人厭惡短視頻中泥沙俱下的龐雜信息,但它這種全民皆可參與制作與傳播的媒介形式,已經注定了它在民衆領域大行其道。從 " 抖音 " 誕生那天開始,短視頻的規模便一發不可收拾。
據第 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狀況》的記錄,截止至 2020 年 12 月,中國的網民規模是 9.89 億人,覆蓋率達到 70.4%。
而據 " 前瞻經濟學人 " 推出的《2022 年中國短視頻行業全景圖譜》的統計,在 2020 年,國内短視頻産業的整體産值已經超過了 2000 億元人民币,而短視頻的用戶也達到了 8.73 億人,相當于全網民數量的 88% 左右,覆蓋面非常廣,也因此證明了短視頻已經足以稱得上是個 " 全民娛樂 "。
圖源:微博 @前瞻經濟學人 APP,《2022 年中國短視頻行業全景圖譜》
在短視頻超高的網民覆蓋率下,同爲互聯網使用者的未成年人,自然是不可避免地接觸到短視頻的。
據《2021 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的記錄,2021 年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使用者的規模達到 1.91 億人,網絡普及率達 96.8%。
在這 1.91 億人的未成年網民中,日常觀看短視頻的比率爲 47.6%,是所有娛樂活動中除了 " 遊戲 " 外最高的項目。雖然相較于 2020 年的 49.3% 有所降低,但也有接近一億人的規模。
" 網上學習 " 之所以最高,應當是特殊時期的 " 網課 " 需求所緻
可以說,短視頻已經是這一代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與成年人們共同身處在同一個 " 短視頻 " 環境中,所有成年人了解到的 " 梗 ",都同樣對未成年人們開放。
作爲一個發展速度極快,規模又極爲龐大的信息傳播渠道,短視頻中對未成年人來說不那麽 " 健康 " 的信息是必然出現的。而極高的使用率,自然不可避免這些信息對未成年人帶來影響。所以,在 2021 年《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這個号稱 " 史上最嚴遊戲防沉迷政策 " 出台時,有不少人認爲這個政策應當将 " 短視頻 " 也納入監管範圍。
事實上,爲了應對 " 剛出遊戲,又入短視頻 " 的窘況,從 2019 年開始,國家網信辦就已經勒令國内 53 家主要的視頻與直播平台上架了 " 青少年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用戶看到的視頻内容會經過篩選,且使用時長與使用時間都會得到限制。
得自己主動去開
但可惜的是," 青少年模式 " 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除了 " 青少年模式 " 需要用戶主動去開啓這一尴尬情況外,尚未像遊戲一樣全面接入 " 防沉迷身份認證系統 " 的各大視頻平台,其極低的注冊門檻也讓未成年人能夠輕松繞過身份審核,獲得所有不經篩選的視頻信息。
而就算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履行好職責,幫孩子開啓了 " 青少年模式 ",也定期觀察孩子在短視頻上收看的内容,也很難避免未成年人看到劣質的短視頻。
因爲在短視頻平台野蠻生長的當下,這一媒介已經無孔不入地侵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現在,幾乎是稍有些規模的軟件,都在運營着自家的短視頻業務,避開了 " 抖音 "" 快手 " 上的短視頻,未成年人還能在 " 淘寶 " 上、" 微信 " 上、" 網易雲音樂 " 上,甚至 " 有道詞典 " 上看 " 成人級别的短視頻 "。
圖源:微博 @Oran 豬
短視頻的火熱讓這個産業在短短幾年内有着非常誇張的成長。在 2020 年,我國的 MCN 公司數量就已經超過了 28000 家,這些 MCN 公司旗下培養的短視頻主播與博主可謂不計其數。而他們出産的短視頻,也幾乎沒有做任何區分地投入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種軟件中。
經過數年的成長,當下的短視頻市場已經越發趨向 " 零和博弈 ",但你仍然能看到幾乎所有手機軟件都在前赴後繼地投入到 " 社交 " 這個領域。如此,短視頻這種最有力的 " 社交武器 ",就會極爲自然地出現在任何平台中。
對未成年人來說,這些短視頻都是防不勝防的,因爲其本就是畸形生态下的産物,在廠商不計代價地想要擴張用戶群啃下這塊蛋糕的時候,不會顧及到非目标群體的未成年人們。
如果未成年人具備相應的判斷力,能夠有意識地篩選信息,那麽這種情況未必需要過多擔心。但我們都知道,對這個涵蓋了三歲到十八歲的年齡段來說,自制力和判斷力确實是個很空虛的東西。
而如果想要遏制這種現象,除了像 " 人民網評 " 那樣的倡議外,必須還要有更爲有效的監管。
2 月 22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曾召開過一次會議,會議讨論的内容爲 " 加強短視頻管理 "" 防範未成年人沉迷 " 等工作。
結合前兩天的 " 小孩愛說的爛梗越來越多了 "" 人民網評雞你太美是惡俗爛梗 " 兩條熱搜,對标遊戲領域的 " 短視頻防沉迷 " 政策或許已經在讨論當中。
我們時常在對待未成年人的問題上忽略了一個信息,即人的成長并不是一個跳躍式的過程,一個未成年人在他成長爲人的過程中,并不會在一個關鍵節點突然心智大變,他如何面對社會與世界,每一個部分都與這個世界告訴他的内容息息相關。
互聯網以混沌爲樂,這是它很有魅力的地方,但這份魅力顯然不适合所有人。
今年過年回家,在與親戚朋友們的高強度社交中我遇到了一件事,可能有個阿姨聽說了我是 " 幹媒體的 ",便請我給她兒子輔導作業。她兒子跟我說他語文和數學特别差,寫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罵。當我給他的數學卷子上打上一堆紅色的叉時,他的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他的語文老師爲什麽總是罵他。
他說,這下芭比 Q 了。